G20或其他定期高峰會,會議本身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創造成員國領袖(特別是係爭中國家間的領袖)定期會面機會。
今在日本大阪登場的G20,在此一功能上備受矚目。最重要的當然是「安習會」和「川習會」。
廿七日中午習近平從關西空港進入大阪,雖然這是習近平二○一三年就任國家主席以來首度訪日,但既不是國是訪問,也不是國賓待遇。所以和五月訪日的川普不同,既不會和新天皇單獨會面,也不會出席宮中晚宴。
不過,無論如何,在川普美國全面對中「宣戰」之後,習近平沒有不來日本,也沒有不和安倍進行雙邊會談的選項。廿七日下午的雙邊會談,中日雙方行禮如儀,安倍邀請習近平於明春櫻花開時,以國賓身分再度訪日。習近平回「這是個好提議」。
在中國現代史上,與日本接近,對中國高層而言,風險極大。胡耀邦就是顯例。這一點習近平不可能不知。但是中國在面對內外困境之時,卻又總是期待日本的後援,倒也是歷史事實。例如文革後的經濟疲憊期與天安門事件後的國際孤立期。
善於閱讀空氣的日本外務安保官僚,當然讀出了這一點。這些第一流的頭腦,一方面顧慮美國的動向,另一方面也趁機尋求對中政策自主性。所以,這次「安習會」對於日中關係難有具體突破。重點可能僅止於維持去年五月李克強訪日以來的「和平」氣氛,期待促成(明年)習近平國是訪問而已。
不過,這就是日本傳統的生存之道,所有的歷史進程,盡皆期待在「想定內」進行。同時,所有的「變」,歸根究柢,都是為了「不變」。這就是日本,不理解不行。特別是台灣的國安部門。
大阪G20的重頭戲,毫無疑問是「川習會」。現在預定於廿九日舉行,備受關注。但是,能否達成任何協議,緩和貿易衝突,至今無法判明。
雖然很多圈內人把眼前的中美對抗,看成是美蘇冷戰後的「新冷戰」。不過,顯然不是。因為相對於已經解體的蘇聯,對於美國而言,中國從來都不是合格的敵人。所以展現在世人眼前的景象是:美國不再注重同盟關係,而中國也無力組反美集團。
今天沒有足夠篇幅可以幫年輕的讀者們複習一九八○年莫斯科奧運和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的故事。不過年紀和筆者相仿的讀者馬上可以知道,筆者要說的就是冷戰的集團性結構。世界逼你選邊,不選不行。不過,事後諸葛,冷戰到最後,仍然還是冷戰,其實不選邊也行。
日昨,畏友黃介正教授在報端論壇提出了「親美反中vs.親美和中」與「建制菁英vs.自覺庶民」兩大對立軸,明確勾勒出「實證台灣」的現狀。也就是說,「反中」、「和中」是選項,但「反美」不是。確實如此,「反美」只能存於理論當中,從來不在「實證台灣」之內。
在這一點上,日本和台灣的處境一模一樣。但國家與社會對應完全不同,無論如何,值得深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