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班廷是一位肥胖的男性,1862年,66歲、165公分高的他體重已超越90公斤,他無法蹲下來做繫鞋帶等動作,也無法不忍著巨痛和艱難擠進符合一般人所需的狹小空間。 班廷沒有家族肥胖史,也不認為自己懶惰、不愛活動或過度沉溺於盤中物,但肥胖在30多歲時向他襲來──儘管他盡了最大努力去擺脫這個問題。他開始划船,使肌肉更有力量,他的胃口好得驚人,因而增加更多體重。於是他刪減攝取的熱量,可是體重不但沒減少,還讓他筋疲力竭、皮膚長癤;他嘗試過走路、騎馬和做些費力的勞動,體重仍然不減反增;他曾向當時最好的醫生諮詢,也試過瀉藥和利尿劑,體重依然成長。 所幸,班廷最後終於請教到一位醫生威廉.哈維。 班廷從1862年8月開始執行哈維為他開立的飲食處方:一天三餐吃肉類、魚或野味──通常1餐有150到180公克,餐盤旁再放上30至60公克的老化吐司和煮過的水果;宵夜是茶和幾十公克水果或吐司。他小心翼翼避免任何可能含糖或澱粉的其他食物,尤其是麵包、牛奶、啤酒、甜點和馬鈴薯。 儘管班廷減肥飲食法裡允許相當多的酒,但到隔年5月班廷就先減掉13.5公斤,至1864年初共減掉22.5公斤,他寫道:「過去26年來,我從未像現在一樣感到那麼健康,我身體的其他病痛也已成為往事。」 後來,班廷發行了一本十六頁的小手冊《胖子手扎──給大眾的話》,記敘他在1863年的飲食經驗。這本手冊馬上激起了世界首波飲食狂熱,甚至遠超乎他想像的成為影響廣大的班廷學說。《胖子手札》被廣泛地翻譯,在美國、德國、澳洲和法國銷售得特別好──連法國國王都在嘗試班廷飲食並且大大受益。 不到1年,「班廷」在英語中變成了一個動詞,用來表示「節食減肥」。1865年6月《帕馬公報》便寫道:「某人若有痛風、肥胖和神經緊張等問題,我們強烈建議他『班廷』一下。」 雖然當時的專家仍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但班廷飲食法在《胖子手札》出版後引發了整整1個世紀的飲食變動。自此而維持多年不變的觀念是:盡量降低澱粉和糖類(即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才能夠減輕體重,以及肉類、魚或家禽是飲食的主體。 只不過,後來發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大改變。現在,為了減重、預防疾病等同樣的目的,許多人都改為推薦富含馬鈴薯、米食和義大利麵的飲食,碳水化合物已然成為有益於心臟的膳食──現在的觀念是,黃油和放在烤馬鈴薯上的酸奶油會增加體重,而麵包和馬鈴薯則不再是增加體重的原因,而是療法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