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冠毅《自在做自己》•時報文化出版
作者為現任東西全球文創集團執行長,二○○一年於香港創辦《WestEast東西雜誌》,成為國際時尚界第一本發行全球並為華人觀點發聲的文化時尚雜誌,被西方時尚圈稱為「東方時尚界的革命者」
小時候因為自己某些與眾不同的特質,讓我成為老師和同學的笑柄,這樣的陰影導致我慢慢學會隱藏本色,甚至對於做自己感到自卑和猶豫。
直到赴巴黎學習服裝設計。
「準備兩個箱子,一個蒐集你喜歡的任何東西,一個放入所有不喜歡的事物。可以是一張照片、一幅畫、一首詩、一篇文章、一段音樂或是記錄一件事情……」
第一個學期,法國老師給的開學作業好簡單,一向是好學生的我,也很認真地蒐集著我的喜歡與不喜歡。
第二年。
「還記得一年級時,兩個箱子的作業嗎?現在是好好用它們的時候了。」老師要我們打開兩個箱子來檢視自己喜歡和討厭的到底是什麼,我也第一次從中整理出自己為什麼喜歡或不喜歡的脈絡,了解那些無形美感和個性中的喜好軌跡。
之後更妙了。在一次課堂上,老師拿出舊雜誌上的照片發給每個人說:「你們喜歡這些造形嗎?」看著寬肩、高腰和明顯鼻影的八○年代造形,每位自認為很時尚的同學都頻頻搖頭,老師便要我們條列出不喜歡的原因。
在每個人列出一長串的理由後,老師說:「接下來的設計主題,就是請大家從不喜歡的關鍵字中,找出你的創作靈感,把你覺得醜的、俗氣的東西,改造、設計成為自己喜歡的創意模樣。」
這一訓練讓我豁然開朗地開竅了,也影響我在未來看到不喜歡的事物、審視自身的喜怒哀樂和優缺點時,可以很直覺地迸發更多創意、動機和各種可能性來解決問題,讓我成為一個不愛抱怨的創作人。因為遇到不喜歡的東西,我就會習慣性的想辦法改造它或是重新創造它。
老師要我們親近「不喜歡」並改造成喜歡的功課,讓我對創造有了全新的認識,感覺好像被打通創意的任督二脈,進而靈感泉湧,感覺每個細胞都為創造力而生。
畢業前,老師給了兩項功課,一個系列是要做出自己的高級訂製服品牌並製成衣服,另一個系列則是幫這個品牌設計副品牌,不需要將成品製出,但要將理念及想法做出完整的企畫。
很快地,我就想好畢業展主題。
這個主題,要從藍碧嘉(Tamara de Lempicka)說起。
一九二○年代,是法國巴黎上流社會極好的年代,也是上海紙醉金迷的年代。
當時,藝術家藍碧嘉在法國受到富人們的歡迎,她的畫風並不完全寫實,而是以色塊進行。歐美的上流社會人士為之風靡,視擁有藍碧嘉簽名的肖像畫為身分和品味的代表。
我決定將畢業主題定為「東西合璧」,方向則是:想像使用時光機和任意門,「當藍碧嘉來到上海,幫上流社會的中國人作畫時,會發生什麼趣事?」
確定想法後,我將藍碧嘉的精神,融入了東方的元素。比如:服裝選用紅色及黑色兩色來製作。
同時,我又將幽默元素帶入其中,連模特兒的頭髮都看似她的畫風,捲成一塊一塊的樣子,讓作品多了一種妙趣。
這一套作品得到評審的一致好評,也讓我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至此,我真的了解到:亞洲人的創意並不比西方人差,只是,當我們被不適合的教育及價值觀壓抑到無法做自己,甚至不喜歡自己時,創意,當然也無法得以施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