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如果沒有症狀,一般是不需要治療的,然而只要曾經疼痛、發炎,就有很大的機會再次發生。現在多半採取微創手術,傷口小、復原快,所以一旦有症狀建議不要拖太久,因為若反覆發炎沾粘,還可能不利於微創手術的進行。
諮詢/吳耀銘(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副教授);撰稿/丁彥伶
熱愛吃美食的小鳳這幾個禮拜以來吃飽飯就覺得肚子痛,本來只是悶悶的痛,後來愈來愈覺得絞痛,痛到她常常不敢吃飯,但是太餓了又想吃大餐。這天晚上她餓壞了,約朋友好好吃一頓麻辣鍋大餐,沒想到睡到半夜痛醒,全身猛飆汗,只好趕快掛急診,醫師診斷是膽結石引起的急性膽囊炎,安排了手術切除膽囊,總算解決她的「心腹大患」。
膽結石形成 與膽汁成分有關
膽結石形成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膽汁成分改變,特別是膽鹽和膽固醇的含量應保持一定比例,如果比例失衡,例如因肥胖或飲食中油脂過多,致使膽固醇合成太高,膽汁中過多的膽固醇就會沈澱,形成膽結石。
容易形成膽結石的原因,包括體質、有遺傳家族史傾向、懷孕、經常節食快速減肥,或習慣久坐不動等生活型態、喜歡吃大量含脂肪和糖份的飲食,干擾膽汁濃度平衡。另外,膽道感染形成膽砂淤積也會造成膽結石,早年台灣有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膽結石,但衛生環境大幅改善後,如今已很少見。§《...進一步閱讀》
《更多文章,請上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全球資訊網查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