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云「人生如戲」,我們都是人生舞台上的演員,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經過歲月洗禮,不同的自然與人文共構出各具特色的景觀樣貌與文化特色,呈現今日眼前這般多采多姿的大千世界。在這其中,藝術的積極作用,即是做為情感表達、凝聚社群力量的美好觸媒,透過藝術的介入和融入,豐富生活的意義、增添生命的價值。
因工作關係,關渡一帶成為我和為數眾多的藝術工作者時常出沒活動的區域,同時也是培育藝術人才的基地。關渡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原為台北盆地內的沖積平原,在淡水河、基隆河交會口,串連起鄰近士林、淡水、八里等地的往來。它具有豐饒的自然生態以及深厚人文歷史,是重要的候鳥棲息地,也是台北市珍貴的濕地淨土,還曾是「江邊隘頭」,長期扮演北台灣最後一道防線的鎮守角色。
說起關渡,「鬧熱」的意象便會不時浮現。首先,由於地理位置以及河口沼澤溼地豐富的生態系和多樣化的棲地,每年春、秋季節,便會看到成千上萬隻的水鳥,以關渡地區做為南遷北返的重要補給站或渡冬地。每當「候鳥來的季節」,關渡自然公園就會顯得熱鬧非常,藝術季開鑼,喜迎遠道而來的「貴客」,解說員帶領大、小朋友進行戶外實地觀察,讓喜愛親近大自然的民眾感受賞鳥的樂趣。
其次,在關渡碼頭附近、有「台灣三大媽祖廟」之一美名的關渡宮,歷史悠久、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三月的祭典以及元宵節、中元普渡等年度大事,前來參拜的人潮絡繹不絕。參觀關渡宮的殿內、殿外,可見雕梁畫棟刻畫著細膩壯觀的歷史故事,具體典藏石雕、木雕、剪花等傳統工藝。落日時分,信眾還可登上山頂,欣賞享譽盛名的關渡夕照,風光旖旎,足以令人屏息之美。
再者,走出捷運關渡站,位於學園路1號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自1991年起落腳關渡至今,將邁入第二十五個年頭。當年「出蘆入關」的校區搬遷,眾人從蘆洲經八里步行至關渡,相信北藝大的師生、校友們乃至鄰近社區居民,對於那一場「橫越時空的儀式性劇場」,一定印象深刻、記憶猶存。藉由戲劇性的儀式,象徵渡過重要關口、進入新階段,也藉由儀式性的戲劇,讓全校師生透過藝術活動與在地環境相互結合、共生共榮。
歷年來,這所「沒有圍牆的校園」持續舉辦許多立足在地、放眼國際的活動,包括關渡藝術節、花卉藝術節、關渡雙年展、關渡電影節、關渡國際動畫節等。這些藝術節不但促成藝術領域的國際交流、開拓高等藝術教育視野,同時也開創了由藝術社群主動發起慶典嘉年華、邀請社區夥伴一起「逗鬧熱」的機會。
我始終相信,藝術工作除了是一門追求精緻、深刻的專業外,藝術的分享也具有激盪創意、鼓舞人心、促進參與的力量。期待這股信念能夠延續下去,從週遭生活、在地社區以及土地所賦予的生命力開始,為各行各業的百態人生注入藝術的力量,進而追尋共同的意義和價值。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