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銘於心的「感恩」


【Sense好感電子報】給您新觀念,一種實踐質感生活的方法!旅遊、設計、美食,展現品味生活的價值與憧憬! 【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10/29 第26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以法互動,以愛付出
證嚴上人專區 銘於心的「感恩」
慈濟脈動 荒漠清流 北谷監獄《靜思語》讀書會
焦點專欄 小菜園復耕!
以法互動,以愛付出
根據二○一三年十月官方統計,美國是全球監獄人口最多的國家,獄方人員表示,無論是監禁在拘留所或監獄,很多羈押人整天呆坐或昏睡,難以自省,即使重回社會也無法走入人群。

慈濟將《靜思語》送進監獄後,幾乎成為拉斯維加斯監獄借書排行榜第一名;受刑人紛紛來信慈濟會所分享讀書心得,加上菠莉牧師鼓勵,慈濟志工因此向內華達州北谷監獄(North Valley Jail)申請,每月為羈押人舉辦「讀書會」,希望透過靜思好話,能夠洗滌人心,為受刑人荒漠心靈帶來甘泉……

銘於心的「感恩」
8.24《農七月•十一》

【靜思小語】不只口頭稱謝,而是有感於心,真誠銘記。

受恩不忘,點滴銘心

致力於潛能激發的梁凱恩先生,帶領學員參訪慈濟;常在各地做大型演講的他,請教上人對於「感恩」的定義。

「口頭上說『謝謝』,如箭矢般飛射而過,未必放在心上;感恩,是將事相、人物銘刻於心,內心真正『有感』,由衷而發的心意。」

上人以文字構造進一步說明,「恩」是「因」與「心」會合。「在心上種下一顆因緣種子,受恩不忘報,點滴永銘於心。並非個人受了大恩惠才起感恩心,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天地平安,就值得感恩。」

再說「因緣」。上人表示,世間萬事萬物,皆是「因」與「緣」促成;以颱風為例,上人表示,海溫、氣流與氣壓,是促使颱風形成的因緣;但是否會釀災?視眾生的「業感」——業力感召;過去造作業力,因緣會合,就會發揮作用。

「善業是一股氣流,惡業也是一股氣流。假如惡業強於善業,就有惡緣招致災難;倘若善業強於惡業,就會像颱風受氣流牽引而偏向,使災難遠離。」

上人強調,人的心力可共造惡業,也可共造善業。「心向善即平安,心向惡即不平安。能平安度日,要感恩社會上許多人啟發善心、力行善事;要堅定走在善的方向,造福才有福可得。」

把握因緣,善盡本分

梁先生再請教:「看到慈濟過去五十年所做的事,覺得上人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不知如何能做到?如何堅持自己所發的願?」

上人回答,與其說是自律,其實是本性自然,加上因緣牽引。「過去種下善因,此生會遇善緣,自然就會發心立願。發心立願之後,就堅定朝此方向前進,自然地做本分事而已。出於不忍蒼生苦的至誠之情,自然會長長久久。」

慈濟一切,皆是因緣促成。上人說明,將近五十年的慈濟路,是所有慈濟人把握因緣,一步一步走出來、做出來的。

「慈濟人『說我所做,做我所說』,沒有做到就不能說,既說了就一定要做到。大家發心立願投入慈濟為人群付出,就自然而然的遵守慈濟十戒,敦促自己朝菩薩道精進不懈。」上人說明,聽聞道理,就要身體力行;說自己做過的,才能帶動人踏實行走。

「慈濟一路走來將近半個世紀,難免也會有困難、感到辛苦的時候。然而在人間,要成就一件事,辛苦是自然的。把一切當成自然,就不會患得患失。心無所求,就不會受污染、受引誘而偏向。」

淡化執著,減少煩惱

廖女士提問:「您無私無我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典範,但一般人總存有我執,會自私、會嫉妒。如何去除這些負面情緒以及貪、瞋、癡等煩惱?」

上人指出,長年累月在追名逐利的環境中,會熏染出根深柢固的欲念與煩惱。「心不滿足,求得多,煩惱就多。心若知足,不隨欲念追求,自然能淡化執著、減少煩惱。」

廖女士再問,年輕人面對父母的關愛,常表現出不耐煩;要如何引導?

上人表示,孩子有一天也會為人父母,可以引導他「將心比心」;而父母想要子女對自己有和順的態度,必須以身作則,用和順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

「要感恩父母的愛,即使有時父母的話聽了不順耳,或有不適當的言行,可以柔和勸導;若父母聽不進去,還是要恭敬侍奉。父母子女之間,有善緣也有惡緣,即使是惡緣,也要學會用愛心與耐心相待。」

劉先生請示,懺悔之心,能否完全化解一切?

上人回應:「真誠懺悔已造之業,不再與人爭執對立、製造新惡業,隨著時間過去,終能圓滿。當面向對方表達懺悔,或許當下就能轉惡緣為善緣,不必等到來世。」

劉先生再問,在家居士如何守戒?家人朋友無法護持,如何自處?

「各人吃飯各人飽,自己修持自己得。」上人表示,只能盡量用心做好自己、樹立典範,與人結好緣,用自我言行感動身邊的人。「看見別人負面言行,要自我警惕;見善則要隨喜,並且真誠讚歎,如此就能帶動、凝聚愛的能量。」

至誠互動,廣招菩薩

與宗教處同仁談及志工培訓,上人強調,要用開闊心胸帶人,提起「感恩、尊重、愛」,感動人發自內心願意投入;投入之後有感受、有收穫,就會主動爭取付出的機會。

「不須硬性規範,但要堅持原則。」上人說明,強迫規定,會使人不樂意、用應付心態做志工;出於真誠心與人結好緣,才有辦法帶動。

「做慈濟,是出於宗教修行者的情,這分情是『誠之情誼』。若是訂立許多法條,教人凡事照規章做,失去一家人的親切感,就會讓志工的熱情愈漸冷淡。唯有出於至誠,才能廣招人間菩薩,長長久久發揮良能。」

荒漠清流 北谷監獄《靜思語》讀書會
◎撰文•鄭茹菁 繪圖•陳坤元
美國內華達州北谷監獄,位於荒漠的囚禁之地;

人滿為患,時間膠著;人心焦炙,渴望清流……

二十四小時閃爍不滅的霓虹燈散發墮落的光芒,永不打烊的吃角子老虎立志掏光賭客的口袋。在同一條馬路上,埃及金字塔與紐約摩天大樓比鄰而居,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和義大利的威尼斯運河隔街相望,膺品建築物在此登堂入室,甚至比本尊更叫好叫座。

這個不夜城每年吸引超過兩千萬人次前來「朝聖」;除了賭博之外,也是一個全方位的娛樂和商業重鎮,萬頭鑽動的商展集會帶動廣大商機和繁榮,僅是旅館就超過三百五十間。

二○一一年,美國慈濟志工推動「靜思語走入旅館」活動,到今年三月統計共送出七萬餘本《靜思語》,包括中、英、西、日語等版本;超過九百多家旅館業者在客房置放這本好書,和房客分享人生智慧。拉斯維加斯志工原本以為在這超過十四萬間客房的旅館集中地推廣《靜思語》易如反掌,但卻低估難度,因為來此的旅客多半「忙碌」,無暇看書也不想要「輸」,而旅館業者也難以付出人力成本放書與補書;志工努力多年,只贈出兩千餘本。

站在旅店如麻、旅人如織的賭場大道上,賭城志工肩上的《靜思語》加倍沈重了……

羈押人捧讀《靜思語》

既然旅館贈書之路迢迢,志工載著書從繁華的賭場大道開上了荒蕪的沙漠高牆外,寄望能飛越鐵窗,讓《靜思語》好話伴囹圄生涯,協助受刑人轉念而洗心革面。

高齡七十餘歲的菠莉牧師,是監獄贈書的關鍵人物。為照顧好受刑人的「心」,三十年來她向拉斯維加斯各宗教團體募集好書,希望受刑人藉著閱讀洗淨愛恨情仇,平靜度過被監禁的歲月。慈濟拉斯維加斯聯絡處於二○○六年起參加贈書計畫,不定期贈送英文書刊到克拉克郡拘留所的辦公室,由菠莉牧師分配到鄰近四所監獄;二○一三年起,慈濟志工更增加提供《靜思語》。

根據二○一三年十月官方統計,美國是全球監獄人口最多的國家,被監禁人數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七。「Jail」及「Prison」的中文都叫做「監獄」,但就英文來解釋,沒有定罪的人被監禁在Jail(拘留所),一旦刑期確定就會被轉移到Prison(監獄);理論上監禁在拘留所的時間不會太長,因此拘留所的空間和設備都遠不及監獄完善,但又因為司法程序冗長,有些羈押人滯留拘留所的時間超過十年,仍在鐵窗後等待漫漫無期的審判。

獄方人員表示,無論是監禁在拘留所或監獄,很多羈押人整天呆坐或昏睡,難以自省,即使重回社會也無法走入人群。受刑人服刑期滿獲釋,三年內再犯案入獄的比例超過六成。也因此,各州政府邀約宗教及慈善團體投入監獄的心靈關懷行動;獄方也希望藉由小團體共修或推展閱讀行動,進行「人格再教育」。

慈濟贈書後,《靜思語》幾乎成為拉斯維加斯監獄借書排行榜第一名;受刑人紛紛來信慈濟會所分享讀書心得,加上菠莉牧師鼓勵,慈濟志工因此向內華達州北谷監獄(North Valley Jail)申請,每月為羈押人舉辦「讀書會」。

十二位志工通過獄方背景調查,參加獄方的志願者受訓課程,第一節讀書會終於在二○一四年八月開課,分享《靜思語》閱讀心得、帶動慈濟手語歌;這也首開美國慈濟在監獄舉辦例行讀書會的先例。

北谷監獄座落在荒漠之中,約有一千位羈押人;必須表現良好,才能參加課程或活動。《靜思語》讀書會從最初兩、三人在清潔用具儲藏室克難上課,到後來連能容納二十五人的大教室都客滿,羈押人必須候補才得以參與。獄警何彼克(Herbig)?即表示:「《靜思語》可說是北谷監獄的荒漠甘泉。」

以今年三月為例,有意參加的羈押人就高達六十人,獄方感受到他們「求法若渴」,與慈濟團隊多次協商,同一天連續開三班,其中一堂學員均為女性羈押人。

曾經滄海如今新生

每月一次,洛杉磯志工陳坤元、賴慈音與歐友涵,不辭當日往返長達十四小時的辛勞,與拉斯維加斯的志工會合舉辦讀書會,希望讓羈押人感受到愛與關懷。耶誕節前夕,志工照常前往主持,有一位羈押人歡喜抱住《靜思語》,感性地說:「昨天才向獄方申請這本書,今天就有志工從天而降,真是最有意義的耶誕禮物!」志工也與他分享閱讀經驗:「隨意翻到哪一頁都會帶來意外驚喜,歡迎體驗《靜思語》的智慧。」

以往想像的受刑人大多是橫眉豎目、逞兇鬥狠之輩,但在讀書會中,他們柔順地念著《靜思語》或歌詞,偶爾還會露出靦腆的笑容,怯懦地提出心中的疑問;如果不是置身監獄,很難相信眼前的學員有著「曾經滄海」的過去。

北谷監獄囚禁的大多是判刑兩、三年的輕刑犯,有些是經濟犯,年齡層偏向年輕。一位看似讀書人的羈押人便分享了書中一句好話:「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若逃避現實,離開人與事,便無從產生智慧。」他喜歡這句話的哲理與深度。

「以愛待人、以慈對人,則不惹人怨,亦能結好緣。」這句好話應該是羈押人的最愛,因為監獄生活動不動就劍拔弩張,弱勢的羈押人往往很渴望得到愛與關懷。

其中一位分享,曾在監獄遭受某人不友善的對待而感到不平,經由《靜思語》的開導,已學會主動釋放善意,希望很快能和對方和平共處。志工建議:「如果發現這�埵酗H火氣大,趕快幫他申請一本《靜思語》滅火。」

有次在讀書會教唱《普天三無》,「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能相信的人、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曲聲方落,一位羈押人舉一反三,找出《靜思語》中相關的句子:「對人有疑心,就無法愛人;對人有疑念,就無法原諒人;對人有疑惑,就無法相信人。」

三十五歲的羈押人艾佛德分享的《靜思語》是:「家庭不能只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應著重心靈溝通,使親子、夫妻間和諧、圓滿。」這句話讓他感觸特別深,小時候看到媽媽不斷地採買,誤以為物質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然而,媽媽買的東西未必是孩子想要的,甚至是毫無必要的;如今想來,很多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而孩子最需要的「心靈溝通」其實並不用花錢。

當別人傷害我的時候

有一次,中午十二點第一堂課有八位女羈押人上課,接下來的兩節課分別有五位及九位男羈押人出席;志工曾一度納悶為何不合併後兩節課,原來是獄方人員的用心安排,阻隔了水火不容的兩派人馬同處一室的「危機」。鐵窗�堛爾甝埻毓閉O外人無法理解的,志工陳坤元輕輕提醒團隊:「上臺分享的時候要留心學員們的臉色,避免情緒惡化的場面。」

讀書會中的問答時間,是大家最喜愛的一段過程。「為什麼我沒得罪某人,他偏偏就看我不順眼,經常找我麻煩?」「身處監獄,如何修行?」羈押人的問題五花八門,志工傾聽也分享自己的經驗,鼓勵他們在當下的環境把握機會與人結好緣,別再把惡緣帶到下一世;改變命運的祕方,有時候是從改變自己開始。

曾經犯錯的人,很想知道自己是否還有資格重做好人。羈押人請教:「我已被親友定位為壞人,不管怎麼改,人家還是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如何讓人家相信我有心向善?」陳坤元回答:「心中存正信、正念,暫不理會別人說三道四;專心讀《靜思語》,每天一句,四個月就能讀完這本書,屆時別人自然會相信你,因為你已完全改變。」

羈押人請教:「別人最需要的幫助是什麼?」陳坤元回答:「病人需要藥物,窮人需要金錢,飢餓的人需要食物,心靈空虛的人則要求法,我們可以做法布施。」

另一位羈押人也請教:「我好意幫人卻被利用,應該怎麼辦?」陳坤元回答:「付出無所求,做好事不求回報,管他利用不利用,做完就放下。」

「何謂『定』?」陳坤元分享:「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想兩次,不要衝動;因為種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羈押人發問:「當有人傷害我,我該怎麼辦?」陳坤元回答:「別人傷害你的時候,深呼吸,從一數到十,然後問自己:『有這麼嚴重嗎?幹嘛把自己氣成這樣?』」志工歐友涵補充說:「生氣時,想辦法叫自己微笑,只要牽動嘴角,身體也會感到快樂;我們的大腦是很容易上當的!」引得羈押人哄堂大笑!

不讓心靈永遠被囚禁

艾佛德因吸毒而觸法,他的手臂刺著「犯人」中文二字,多年以來,他被告知那是「被剝奪法律保護的人(outlaw)」的意思;當志工據實以告那是囚犯(Prisoner)的意思,他先是吃驚,後又自嘲:「我本來就是犯人。」

志工為他打氣:「你不會永遠是犯人,我們要趕快和『犯人』說再見!」即將於八月出獄的艾佛德說,獲得自由第一件事就是洗去「犯人」刺青,重新刺上「愛」與「忠誠」。

另一位羈押人說:「我每天讀一句《靜思語》,有時同一句在同一天讀了二十次,而且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體會!」他分享自己最喜歡的《靜思語》是:「有願放在心�堙A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他出獄後想當志工,「雖然我學習較慢,但我已經開始理解,而且決定要開始回饋社會。」

每當讀書會進入尾聲,羈押人禮貌話別,最後還用九十度鞠躬送還慈濟教科書。有時教室門已經打開了好幾分鐘,獄警站在教室外等候遞解羈押人回牢房,仍有人不捨離去,向志工小聲要求:「再問最後一個問題,可以嗎?」

一位年輕人自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跟菠莉牧師「爭取」到一本《靜思語》,他在離開前展現了法喜充滿的笑容;志工深信他在讀書會找到人生方向,更祝福他們堅定道心!

小菜園復耕!
◎撰文•柯玲蘭 攝影•郭信逸
謝伯伯的小菜圃小有收穫,地瓜葉能薄薄地賺點費用,香蕉也成熟了;

但蘇迪勒颱風打壞了圍籬、摧殘了作物,志工帶著農具浩浩蕩蕩前來復原,種下新菜苗……

蘇迪勒颱風橫掃臺北市,謝伯伯的菜圃圍籬倒塌、菜葉被摧殘,芭蕉樹也折腰斷了。八月二十日,十四位大安區慈濟志工帶著鋤頭、耙子等農具,前去整理和復耕。

一行人先轉往辛亥路的大安區老人服務中心,領取專門提供給弱勢人家的有機土和液肥;大安老人服務中心專員張麗萍表示:「慈濟基金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忙。」她說,符合臺北市定義的獨居老人會列冊協助,結合認養單位共同關懷。八十四歲的謝伯伯即獨自窩居在基隆路一段住處,慈濟志工於去年十二月開始接案,每個月例行拜訪。

老人中心社工林勝美已關懷謝伯伯好幾年,「他是蠻有主見的長輩,相當獨立,堅持做資源回收來營生。」慈濟志工張秋燕說,受日式教育的謝伯伯有禮節、個性堅韌,生活信念就是要工作賺錢,自給自足,直到倒下的那一刻。

謝伯伯走路步伐很快,經常騎著三輪車去收回收物,但畢竟年紀漸老邁、耳力也不好,在車水馬龍的車陣中穿梭,總是令人替他擔心。所以林勝美和志工團隊都鼓勵他轉做「種植」,照顧好住處旁的小菜圃,收成時讓大家認購,這樣可以有收入來源,也比較安全。

颱風前,小菜圃小有收穫,地瓜葉也能薄薄地賺點費用;香蕉成熟了,原本個性沈默的謝伯伯,也會熱絡地和社工、志工們分享他的收成。

颱風讓小菜園受到創傷,男眾志工將斜躺著的木條圍籬重新釘牢,師姊們則除掉被颱風掃壞的爛葉枯藤;很會種菜的謝村樹師兄忙著翻土,播下新菜苗。

謝伯伯閒不下來,到處走動著,看到志工合力將折腰的芭蕉樹扶正,他也幫忙扶一把;又拿起水壺,為新種下的地瓜葉菜苗澆水。

在基隆路臺大校區內和謝伯伯相識的研究所學生陳美寰說,伯伯開始種菜後,生活有樂趣一點,也比較有精神;林勝美也說,伯伯現在說話時很有笑容,嚴肅的心情有放鬆了。

志工們不時貼近謝伯伯耳旁說話。賴素心說,伯伯有重聽,所以跟他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在他耳朵邊很大聲地說,也會複誦多次,讓伯伯真正的明白。

謝伯伯很歡喜志工來幫忙整理菜圃,賴素心特別重複剛才謝村樹教過的:「有機液肥很營養,一定要稀釋使用……菜籽不要直接拿來撒,拌一些土,搓一搓混著來播種……」

正午時刻,志工們抹去汗滴、收起手套,離開前特地交代伯伯:「這幾天又有颱風來,你要保重!不要出門喔!」關切叮嚀之聲不絕於耳……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86期

什麼!蒙古竟沒有「蒙古烤肉」?!
蒙古沒有「蒙古烤肉」,臺灣才有;正如福州並無「福州麵」,臺灣才有;四川也沒有「川味紅燒牛肉麵」,臺灣才有。那是臺灣餐飲業者所發明,是他們的創意和想像力。

秋冬華麗換裝秀 百變台灣欒樹
每年從初秋到冬末,都可以看到台灣欒樹最引人矚目的變身秀,在台中市多處街頭巷尾熱鬧登場,成為都市裡一幅動人的風情畫。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