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文學相對論】羅智成VS. 胡晴舫(五之五)離地與落地

聯副電子報
【大田iPen圖文報】擁有很多、很棒的圖文作者及作品,歡迎喜歡看圖文的讀者來【大田iPen圖文報】逛逛! 全台唯一的密技電子報-【電腦人PCuSER 網路e週報】以電腦密技為主軸,協助您排除各類疑難雜症!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11/30 第5199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文學相對論】羅智成VS. 胡晴舫(五之五)離地與落地
地表最強銀髮族 二帖
【極短篇】恐龍
【慢慢讀,詩】旺角
【幾米】空氣朋友
與李維菁對話

  人文薈萃

【文學相對論】羅智成VS. 胡晴舫(五之五)離地與落地
羅智成、胡晴舫/聯合報
羅智成。

我們是彼此的異鄉,有時跨越顯得如此困難,但,我們並肩坐一會兒後,留在彼此身邊的體溫如此真實,比任何一種偉大的真理都確切可信……

●胡晴舫:法國作家莒哈絲說,「一名作家即異邦」(A writer is a foreign country)。寫作者自成一個國度。就算他從來沒有離開他自小長大的街坊,住在同間公寓,去同家髮廊剪髮,天天散步同條街,也不表示他不敏感自己骨子裡其實是個徹徹底底的異鄉人,一輩子是己身生活的局外人。我自小學會辨識周圍那些不贊同的眼光,因為他們明確要我知道,他們只是在容忍我,不表示他們認同我。我向來覺得離地落地這類問題,無關旅行,而是討論一個人的心靈狀態。

然而,當世界越來越縮小於一台掌上的手機,我反倒認清於實際身體出走之必要。出門,離開安全的舒適圈,置身陌生的環境,大口呼吸其時其地的空氣,環繞著以前沒見過的臉孔與氣味,包括動物與植物,聆聽自己不懂的聲音,試著理解他者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真正去到現場,讓自己當一次他者,讓自己失去既有保護,嘗嘗弱者的滋味。試圖想像自己如果不是自己,如果不是照自己原來的方式長大,自己將會變成什麼樣的一個人;是否會作出與現在不一樣的選擇。

透過虛擬網路,世界變成一種知識學科,你瞭,但不解;透過實體經驗,世界變得可觸摸,深植在你的體內,變成你生命的一部分,你瞭,而且解。我覺得這是通往人類最重要情感的唯一途徑,即同理心。對不同物種、不同文化、不同階級等等各種異族的同理心。當你與他們同一時空,你全部身心才會相信:是的,我們是彼此的異鄉,有時跨越顯得如此困難,但,我們並肩坐一會兒後,留在彼此身邊的體溫如此真實,比任何一種偉大的真理都確切可信。

曾有朋友對我說,他不需要旅行,因為他只要從架上取下一本書,就能神遊四處。藉由書本,他不必舟車勞頓,便見識了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復活島摩艾石像。他加了一句,世上所有東西終究會死掉,記錄在書本。對他來說,所有的旅遊幾乎都像在參觀墳墓。

我一方面同意他「神遊即壯遊」的看法,也覺得把旅行世界比喻成參觀墓園非常之有趣,我們人類現在已知道將來有一天我們的太陽終將燃燒殆盡,地球的生命也會跟著全部消亡,如果那時人類尚未因為本身的愚行而滅種,人類文明在地球的日子仍將終結,我們現在只是暫時棲身在未來的墳墓裡,我的朋友只是講出事實,當然屆時他的書本也不復存在,除非活下來的人類帶去火星殖民地;另一方面,我又覺得,身體感知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一種閱讀。我們的大腦不可能發達,如果少了我們的感官教育。你必須要去到南極,才能真正懂得什麼叫冰點,什麼叫生命,什麼叫孤獨,只坐在電腦前,無論逛多少網站、滑多少圖片,南極仍是一大片視覺的白色,與一面白牆差不多。

對我來說,離地,是為了明白自己的限制,進而挑戰自己,強迫自己不斷戒除自己為了苟且偷生而一路拾撿的生存伎倆,擊碎自己因為累積了一點知識經歷便誤認自己懂得一些事理的自負,重新做人。你不將自己放在一個自己無法控制的環境裡,你沒法真正領悟自己的生命多麼渺小,自己的存在多麼短暫不重要。換個時空,對我來說,就像經歷一次死亡。

落地,對我來說,便是重生。就像靈魂出竅,離地飛行之後,再回到地面現實。而我當然要把握重生的機會,修正我前輩子的錯誤,努力維護我所愛的,再試一回,儘量當個好人,至少做到不損害地球地活著。

●羅智成:離地與落地,是一種隱喻,藉由搭乘飛機旅行的意象,去表達一個作者脫離或參與現實生活的精神狀態。因此我會被這個題目引導去思索的,是關於這兩種相對立的心境在不同作者,或者我的創作歷程中,占有怎樣的比例,是否達成平衡。

「離地」讓我直覺聯想到流浪與疏離。離開,出國旅行,和為寫作而進入某種特定的心境,對我而言,相似的地方就是,他們都算是某種疏離。但是我覺得出國旅行的意義和可能性寬廣得多,離地更接近心理上的指涉。

疏離是指精神上的異化,對於一個你熟悉或習慣的對象、事件與場域,失去持續關注、參與或投入的意願與能力,你沒有辦法進入狀況,無法共鳴,總是自外於某種共同情緒與行動。

疏離可以是短暫的,也可以持續很久,成為態度,或成為病徵。如同晴舫所提莒哈絲「一個作者就是一個異邦」的說法,我從很早就習慣於自己與別人或群體之間的某些差異,並在創作過程中漸漸視之為探索、表現自我的契機。其實這些差異相當微小、十分主觀、並無明顯外在依據,只是一個易感、好幻想、自我意識較強的少年,在建構自我的過程中自然的心理反應和些許的戲劇化。

我相信同一時期也有很多人會這樣。差別在於,這些因為自我意識、因為個性或一時困難的人際關係而產生的格格不入之感,我們卻在文學閱讀與創作中得到豐富的暗示、啟發與支持,而有了自我強化或永續經營的基礎。因此,疏離,也是一種主動的自我邊緣化。

疏離也可以是某種心智的客觀化,把我從「我」或「我們」裡頭拉出來,再回頭觀察「我們」或「我」,像是一種關不掉、不受自己控制的思想,或晴舫所言的「靈魂出竅」。在文字的探索與琢磨過程中,不時地進行這樣的演練,也是我在創作中特有的樂趣。

另外很多時候,疏離是「不認同」的下意識表達,基於態度或清明意識,人們總會面對一些無聊或不以為然的情境,但它還沒有大到需要逃避或公然反對,這時你就降低自己的存在狀態,變成「出席的缺席者」,這種方式溫和,但頗頑強。阿多尼斯還有個類似的比方,他說,當你住在自己的國家,在日常生活卻需要透過外國的種種資訊跟養分來滿足心靈,這也是一種流亡。

異邦人或者流亡者都跟疏離有著神祕的血親,他們原本代表著某種劣勢或困難的位置,但是在各式創作當中,卻能產生很多正面的能量。我曾經在給友人的序文當中,提到「邊緣性」在創作中弔詭的優勢:遠離主流、背對中央,也等於是面向外在世界、鬆脫束縛,你將因為身處文化差異的現場,而更加清楚自己,更能了解別人,你將注射更多異質元素於體內,而擁有更靈活豐盛的心智。

我談那麼多疏離,因為它在我的創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我認為,離地就是暫時的疏離。

至於旅行,是實踐離地較完整的途徑。但你的友人似乎把旅行的意義想得太小。旅行不只是書本知識的掠取或應驗,還有許多不可替代的意義:出發、到達、離開自己固定的位置和角色,去體驗空間、體驗距離,那是更為繁複的「心靈新陳代謝」工程,更是一種對話,而非古墓之旅而已。

落地,則讓我聯想到太空人回到地球,它意味著回到現實,回到熟悉的地方,回到生活慣性;和熟人打招呼、討論共同的話題、分享共同的情緒。可能也包括看電視。但是我已經多年不看電視了。現階段的我,離地的時間越來越多,只有和朋友、家人相處的時候,才有清楚的落地的感覺。

不過,我剛剛一直在想,為什麼我有預感:落地我們會談得較少──是因為作為文字工作者,我們離地經驗豐富而落地經驗無甚可觀、乏善可陳?還是自始至終,我們兩個人的「相對論」,從它疏闊的主題、它的觀點,到氛圍與言談方式,正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離地」?

十二月《文學相對論》預告

何寄澎vs陳義芝

敬請期待!


地表最強銀髮族 二帖
陳幸蕙/聯合報

如果時光能倒流至我校園任教的最初歲月,身為一名教師,漫漫長夏,或凜凜嚴冬,為學生所開「寒暑假閱讀書目」中,想必,我會微笑列入《倚天屠龍記》吧!……

1 地表最強銀髮族

據說,從台北到紐約,從香港到倫敦,從東京到上海,華人在不同的地方,可能說不同的方言,吃不同的菜式,也可能各有不同的政治立場,不同的宗教信仰,但這些不同氣質、性格、生活形態與價值觀的華人,卻極可能有著相同的一點,那便是──

他們都讀金庸的小說!

相信此一敘述當不致產生異議,卻頗能引起微笑認同。如果更直白以言,有「東方大仲馬」之稱的金庸,以其學養醇厚,文字典雅,才情豐贍,與常人難及的說故事功力,自1955年創作《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鹿鼎記》封筆為止,所完成近二十部長中短篇小說,已成功打造了一個繽紛幻化、魅力難擋的武俠奇情奇想世界。為此,金庸曾將自己最主要作品的書名首字,趣集成一副別饒意境的對聯: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意象生動,充滿畫面感,色彩對比鮮活,即此小事一端便可見身為一名學者作家,金庸的蘊藉博富,「內功」深厚!

而金庸也的確是不折不扣、令人感佩的學者作家,他因創作上的成就,以及早年在香港創辦《明報》等文化、社會領域上的貢獻,曾在台、港、澳等地獲頒十數名譽博士學位。2005年,英國劍橋大學以榮譽文學博士贈予高齡八一歲的金庸後,「深感自己學問不夠,希望能靜心讀書」的金庸,更決定親赴劍橋攻讀普通學位。許多人,甚至劍橋大學都認為無此必要,但金庸強調他志在求學而非學位,於是,與一般普通外籍生一樣,逐步辦理繁瑣的申請入學與註冊手續,在劍橋學區租學生套房住下,並宣布謝絕記者採訪和「一切與學業無關的社會活動邀請」,正式成為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專攻唐史的碩、博士生。

據說金庸和小他五、六十歲的同學們修習碩博士學程時,毫無違和感,也從未缺課;當他赴教室或研究室途中有人攔下他簽名時,他總婉辭說:「我現在在上學途中,身分是學生,所以不簽名;但如果散步或在咖啡店碰到我,我一定為你簽名。」

就這樣,悠悠劍橋歲月四年餘,金庸分別完成了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制度〉和博士論文〈唐代盛世皇位繼承制度〉,憑一己扎實功力獲得劍橋歷史博士學位。但令人驚異欣羨嘆佩的是,這位決定再創生涯高峰、繼續寫他的不老傳說的銀髮族,在2009年竟又以遙距方式繼續攻讀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並在2013年,也就是九十歲那年,取得中文博士學位!

凡此種種,都令人不能不讚嘆一心「明志向學」的金庸,顛覆、翻新了所謂「老」的定義,是如此充滿蓬勃的生命熱情與求知、治學的毅力!若孔子是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那麼金庸便是八十猶勤奮好學不倦、樂此不疲,九十而日新又新、不知老之將至了,絕對是高齡人士積極樂活的美好典範,如套用新世代潮語來說,實堪稱「地表最強銀髮族」!有趣的是,因為金庸的特殊成就與影響力,國際天文學會還曾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金庸」呢。

由於金庸幾乎所有作品都廣受歡迎,讀者跨越區域、世代,不僅形成「凡有華人處即有金庸讀者」的普遍現象,且被譯成英、法、韓、日、泰、越南、緬甸、馬來文等,在當代華人文壇樹立了他個人難以撼動的大師形象。

而在金庸書寫俠世界、呈現俠文化的小說中,故事背景跨越宋、元、明三代的「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尤為膾炙人口、令讀者愛不釋手的系列作。這三部情節相關,可合而觀之也可各自獨立分開閱讀的小說中,列為最終章的《倚天屠龍記》更是流傳廣遠、歷久不衰的金庸代表作,兼以電影、電視、電玩、線上遊戲屢將此書情節形象化、聲光動態化,成為票房和收視率甚高的映畫戲劇與玩家至愛,因此書中主要人物如張無忌、趙敏、周芷若、小昭等,固已成為一般市井大眾耳熟能詳的人物,而小說中俠骨柔情、肝膽相照、風雲變幻的世界,也成為金庸鐵粉們不時津津樂道的話題。

記得曾有國、高中老師問起「如何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課題。

遂不免想,既是當今擁有最多讀者的華文作家,那麼,就在新世代國語文程度普遍江河日下、據說除課本與漫畫外幾乎從不紙本閱讀的情況下,如果因親近此饒富名氣與人氣,且極富閱讀趣味的小說而能有所提升的話,則《倚天屠龍記》實不失為值得建議開卷的首選之一啊。

如果時光能倒流至我校園任教的最初歲月,身為一名教師,漫漫長夏,或凜凜嚴冬,為學生所開「寒暑假閱讀書目」中,想必,我會微笑列入此書吧!

2 大仲馬之宴

金庸有「東方大仲馬」之美稱。

至於大仲馬,這如雷貫耳之名,指的則是多產的世界文豪、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作家、小說《基督山恩仇記》的作者。

大仲馬一生創作量驚人,在他六十八年生命歲月中,計創作小說、戲劇一百多種,曾有人說:

「如果你只想讀一本大仲馬的作品,那麼請讀《三劍客》;但如果有時間讀三本,請加讀《基督山恩仇記》和《瑪歌王后》。」

《瑪歌王后》是以十六世紀法國宗教戰爭為背景的宮廷故事、歷史小說;至於以十七世紀法國路易十三王朝為背景的《三劍客》(或譯《俠隱記》),則是人物鮮活機智、情節非常曲折緊湊的作品,書中主角達太安的座右銘「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英譯One for all , all for one!)」(註1)高度展現了俠客之風與四海一家、全人類是命運共同體的世界觀,胸襟豪邁,器量恢宏,令人難忘,確實值得一讀!不過就我私心,或甚至大仲馬私心所愛,上述那句話若改為──「如果你只想讀一本大仲馬的作品,那麼請讀《基督山恩仇記》。」或許更宜。

因為大仲馬四十二歲那年完成的《基督山恩仇記》被公認是他最好的作品,大仲馬也因此被譽為「通俗小說之王」,而從《基督山恩仇記》獲得巨額稿酬後,向來出手闊綽的大仲馬更在巴黎近郊、俯視塞納河谷的山丘上建立了一座哥德式城堡,命名為「基督山伯爵城堡」(註2),復以「基督山伯爵」自稱,凡此,均可見他對《基督山恩仇記》一書之喜愛;至於此書氣象宏大,情節跌宕起伏,一瀉千里,綿延一生的報恩復仇故事更帶動讀者從巨觀角度包容、思索、理解人生,並觀照人性的複雜、幽黯與脆弱性,不論就作品主題、格局視野,或對大仲馬的意義和代表性而言,應都在《三劍客》之上。

時至今日,我仍記得自己十七歲那年初讀《基督山恩仇記》時所受到的震撼與大呼過癮之感。那真是閱讀書籍從未有過的高潮體驗了,不但打開了一位少女狹窄的眼界、心胸,讓她認識到書本天地的遼闊豐富,且更成為這個對世事茫然懵懂的女孩決心踏上文學征途的一大契機。尤其此書尾聲,當一生都在策畫復仇大計的基督山伯爵,對盜取了他一生幸福的夢、構陷傷害他至深的復仇對象說:「我寬恕你,因為我也需要被寬恕!」時,這令人泛淚之言,既揭示了人生在復仇外可以有更好更美麗的選擇,也顯示了當基督山伯爵心念翻轉,開始以一種同情、理解的心情看待他人罪孽的當下,不僅瞬間便從痛苦、仇恨至深處鬆綁解放,同時也為自己和對方都開啟了救贖、和解、療癒的大門。

而多年後,以一名非基督徒身分,當我讀《聖經.新約》,在〈羅馬書〉一章中,看到使徒保羅這樣期勉信徒:

「不要以惡報惡,美好的事要專心去做……不要為自己復仇,讓上帝的憤怒為你伸冤。」

理解到堅信公理正義終必彰顯的保羅,是透過這番言語暗示──復仇的事交給上帝處理,人不宜出手代行「神的職權」──時,至此,我乃對基督山伯爵那擲地有聲之言有更深的體悟,也才終於明白,大仲馬在小說中的這個情節處理,原來便是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寬恕哲學」的具體演義。

簡言之,透過一個單純熱情的年輕水手愛德蒙.鄧蒂斯成為深沉世故的基督山伯爵之戲劇性過程,和他浮沉滄桑一生的恩仇錄,《基督山恩仇記》一書揭示了出賣、背叛、正義、寬恕、憐憫、罪與罰、愛與黑暗、希望與沉淪等諸多人生議題,不論就法國文學或世界文學言,都是重量級經典,閱讀此曠世鉅構,不但親炙了一位形象偉岸的文學大師,也將見證文學世界的宏富壯麗!我手邊的版本因書前附有金庸和日本作家池田大作相與對談此書的精采對話,而意外發現《基督山恩仇記》日譯《巖窟王》,此一書名甚富想像空間,傳奇色彩與戲劇效果十足,實亦耐人尋味。

據說,中台灣有一任你吃到飽火鍋店叫「大仲馬之宴」,不知當初為何如此命名?遂想起傅佩榮在某文中提到,他曾偶見一家豬腳料理專賣店名「笛卡爾餐廳」,興沖沖推門而入,結果發現不是因為該餐廳富哲學氣息,卻是因為台語豬腳(ㄉㄧˊㄎㄚ)與「笛卡爾」音近──同樣令人感到啼笑皆非。

真正的大仲馬之宴,應不是把餐廳裡的頂級鴛鴦鍋、麻辣牛肉鍋吃到飽,而是在自己的閱讀角落,靜靜,帶一點朝聖的心情,貼近十九世紀一個偉大的文學心靈,去讀他的《基督山恩仇記》、《三劍客》、《瑪歌王后》或其他作品吧。

我這樣想著。

大仲馬,相信,一定也這樣想著吧!

●註1: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法文原文是tous pour un un pour tous。2002年大仲馬誕辰兩百周年,法國當局將其遺骨由故鄉移至巴黎「萬神殿」(又名「先賢祠」)時,覆棺的絲絨布幔上便繡有這兩句話。在大仲馬之前,安葬於「萬神殿」的作家、藝術家有雨果、伏爾泰、左拉、莫內等人。

●註2:

「基督山伯爵城堡」現由法國政府接管,列為國家保護古蹟。


【極短篇】恐龍
陳克華/聯合報
我眼見恐龍酣戰後的景象。

在一座人類經營的大賣場裡。

有任何爭鬥不血腥恐怖的?從人類到動物。

只是恐龍戰鬥後的景象分外怵目。我彷彿還可以嗅見裸露在外的臟器所飄出的血腥味。

誰叫他們的名字原來就有個「恐」字——我想。

而荒謬的是,店家竟然,把這些血肉模糊或面目猙獰的屍體,堆放在賣場外的開放式櫥窗裡展示。

我望著這前所未見的場面目瞪口呆,突然靈光一現:何不拍下來?

我才想起隨身的相機在背包裡,背包在賣場的櫃檯裡。(多麼落伍沒想到用手機)

我衝入賣場又衝回,抓出相機無論如何猛拍一陣,才發現相機不是我的。(手持陌生相機我到底拍到了什麼我無法確定)

再猛一抬頭,才發現原先的恐龍戰場已經被商家移除,擺出排排女性塑膠模特兒,穿著亮晶晶的晚禮服,試圖遮掩方才驚心的場景。(好高的效率又好拙劣的手法)

我猛按快門直到快門卡住。(相機快門居然會卡住我到底拍到了什麼我無法確定)

然後我瞥見一隻幼小的倖存的恐龍,偷偷穿過那些微笑亮麗的美女軀體隊伍,快速離開了現場。

我才心甘情願從夢中醒來,一翻身找到相機,開始翻看裡頭存放的照片。


【慢慢讀,詩】旺角
辛金順/聯合報

穿過人潮還是人潮,影子循著光的地方走

巴士站的巴士停了又開過去

荔枝角、美孚、觀塘、將軍澳、元朗、尖沙咀

煙塵無聲揚起後沉落

 

雅蘭中心吞吐了很多背影,很多時光

洶湧流過,我看到我

被淹沒在自己無垠無涯的記憶裡

 

穿過隧道就看到了故事迎面而來,那年

在銀行中心等待的愛情

都老去了嗎?擦肩而過的風

留下了一朵枯萎的眼神,掛成欄杆上

陽光猛烈曬過的鏽斑

 

穿過人潮還是人潮,躲進田園或樂文

尋找書裡

致遠的寧靜,而夕陽照到心裡

遺忘的詞掉落滿地

 

西洋菜街依舊滾動,人潮啊人潮

夾著很多河南河北的普通話

竄入電子商場,與流動電訊閃身於

霓虹流淌的光河

淹沒日常,一首粵語的老歌

 

蛇進樓梯,徐小鳳的腔調和

街唱的搖滾迸開

一星花火,在夜最潰爛的燈火處

照亮許多漂流而去的面孔

 

那些已在女人街消失的影子,找到

自己了嗎?九七後打電話給妳

是空號,歷史沒有回音

東岸與洪葉,也全從回憶裡搬空

只剩下腳步聲,和詩人們的

朗誦,消失在不斷湧來的人潮裡

 

人潮啊人潮,穿過去

是看不見的海岸,是孤島,是茫茫然

一雙找不到自己的眼睛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與李維菁對話
本報訊/聯合報
聯副11—12月駐版作家李維菁

想與李維菁對話的朋友,請於今日24:00前以email提出書面問題,本刊整理後將交作家本人,擇要回答刊於聯副。聯副信箱:lianfu@udngroup.com


  訊息公告
施振榮:現在是人人兼商的時代
「從不留一手,教出多位企業家的宏�硈郈鴗H施振榮,有套融合中西文化的企業管理方法,並借老祖宗的話稱之為「王道」。他剖析現時台灣的核心產業問題,並就目前經濟困局提出解藥。」

博物館的超時空入口!
這張照片裡,是一個充滿歷史的美麗空間。當初這個地方的主人是法國的國王,現在已經變成國家的博物館之一。所以,每一年有好幾百萬的人都想要來這裡親眼看看,當年法國國王所用心蓋出來的美麗「鏡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