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阿嬤,合計逾三百二十歲, 老人家的各種症頭,她們多少都有,
但更具備恆心與毅力,
是基隆暖暖環保站的寶,更是大地的寶。
冬日清晨,天剛大亮,八十八歲的張玉英走近高架橋下,已經有兩個老夥伴坐在板凳上等著。
「早!」遠遠就看到玉英的連彩霞,笑道早安。玉英打開環保站大門,搬出紙箱、塑膠椅,各自就坐開工。
「她都六點多就來了,負責撕紙,一個早上可以撕十多箱!」暖暖環保站負責志工楊惟梃師兄讚歎老人家精進。
玉英努力撕紙,將回收來的簿本撕開,分成彩色與白紙;她還可以做敲敲打打的粗活、時時照顧著身旁老姊妹。常一起做回收的三位志工連彩霞、柯鴛鴦與蘇張雲,四人平均剛好八十歲,老人家不時鬥嘴、笑聲爽朗,是暖暖環保站的四個寶。
火車通勤心不遠
四寶中被稱「大姊頭」的玉英,清晨五點就從樹林山佳住處出發搭火車,在基隆市八堵火車站下車,為了節省八十五元的車資,於是拄著枴杖走二十分鐘到暖暖環保站;此時早晨上班、上學的人潮與車輛已傾巢而出。小跑步過馬路的她,瘦小身軀淹沒在車陣中。
八堵通往暖暖的路上,有個機車與行人共用的地下道,橘黃燈光映照著,偶有機車呼嘯而過,「嗡嘛呢唄咪吽……」玉英口中念念有詞,走過溼暗的地下道。
這段路草樹叢生,蛇類出沒,玉英曾被樹上倒掛的蛇勾到或在草地上被咬傷,但未曾令她打消環保火車旅程的心念,因為她覺得︰「我還可以!」原本家人心疼老人家路上奔波,但看到她做環保那麼俐落、有力,知道那是媽媽的精神寄託,轉而支持她的付出。
還住在基隆八堵時,她天天到暖暖環保站報到,連大年初一都未缺席。後來搬到樹林,她每週一、週四風雨無阻來到環保站。這分認真的拚勁,從年少時來到臺灣就如此。
苦過人生勤造福
「三十年前花一萬多元,託人到福州尋找,屋子已經不在,父母親也去世了……」回想著過去,思念雙親的張玉英仍然紅了眼眶。
一九二八年生於福建福州的張玉英,本姓劉,十七歲時與哥哥分往不同地區念書,遭逢國共戰亂,在學校老師帶領下,與同學跨海逃至臺灣松山。
小小年紀的玉英舉目無親,努力做織布女工、幫傭,後在麵粉會社遇到好心的張氏夫妻,收為養女,於是玉英改從養父姓張,流浪生活終於有了依靠。她手腳俐落又勤勞,二十歲時嫁入基隆八堵陳家,打理販售雜貨的生意。由於妯娌也叫玉英,婆婆說:「你就叫阿鳳好啦!」
那個年代,玉英跟著到基隆河淘金沙,或挑著煤炭到處販售。五個兒女陸續就學,她也參加基隆海洋學院的正音班,學習注音符號,彌補早年因戰亂失學的遺憾。在她的教育下,每個孩子都是公務人員,令她非常欣慰。
「我最佩服的就是上人不僅救臺灣,還救全世界;有災難,慈濟都走在前面!」知福惜福的玉英,透過媒體聽聞慈濟,想及環保回收護大地又能救貧苦,她開始撿拾瓶罐廢紙,賣錢濟貧;六十六歲時,她在八堵認識慈濟志工張春美,於是在馬路邊的老厝設置環保點,由張春美的先生楊惟梃師兄每週前來運載回收物資。
回收長路惜貧苦
玉英的先生已過世,孩子均成家立業,儉樸過日的她無後顧之憂,日日推著車子做回收;身影穿梭在基隆八堵各個角落,甚至徒步遠至一小時腳程外的七堵。
她還買了白米,在回收路上只要遇到窮苦人家,就會奉送,默默以己力接濟苦難,「不是我很富有,是我比獨居的、窮困人家幸福一點點,可以做一點點的小事,小小的好事。」比著小指的老人家,布施的喜悅,洋溢在臉龐,「不要跟人家講喔!」
個頭嬌小的她,走路、做事步調快,卻也在回收的路上,出過三次車禍,最嚴重的一次,腿部被撞斷,醫師吩咐要休息三個月,她只休息二十天,便撐著兩支柺杖回暖暖環保站當志工,「愈做好愈快,一個月就免拿枴杖了!」玉英自豪地說。
然而年事已高,楊惟梃師兄請她莫再外出奔波回收物資,轉做內勤分類。每逢過年前夕,戶戶大掃除,資源回收的數量也更多,擠滿環保站;無法順利進到環保站時,玉英總會爬過回收物入內。
由於個子嬌小,在昏暗的角落工作,其他志工以為沒人在內,就將鐵門從外上鎖。工作認真的玉英雖然發現被鎖上,她想︰「晚一點說不定就有人來了。」直到天色漸漸暗下,她開始緊張了,卻又忘記楊惟梃的電話,只好求救一一九幫忙,這才脫困。
兒子住在基隆山坡上,子女擔心老媽媽進出不便,又不能讓她獨居在路邊的老家,三年前女兒將她接到樹林山佳的電梯公寓同住照顧。但做了二十年環保的她閒不住,日日掛念,便開始火車環保通勤。
總在天未亮時,陪著媽媽到山佳火車站搭頭班車去基隆的女兒陳金蓮說:「做志工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媽媽的能力比我還好,這部分是我沒辦法的!」
邊做邊運動愈健康
綁緊一大綑雜紙,玉英拎起來甩到堆放區,手勁不輸年輕人。她最期待每年的歲末祝福,領取無價的福慧紅包,「做環保一年領一次薪水(福慧紅包),做得很快樂呢!」
走過戰亂,嘗過生離死別的苦,歷經臺灣經濟起飛,玉英不僅扶助貧苦,也關愛身邊的志工,樂當老大姊,環保站�堣j家都喊玉英「鳳姊」;她身旁的連彩霞,住在八堵車站對面,二十多年前先生往生,走不出喪夫傷痛,經過慈濟志工牽引,投入環保回收,她將自家一樓的車庫當環保點,多年來和玉英在八堵及過港一帶做回收。
兩個老姊妹感情最要好,一起做環保已超過二十年;彩霞一直做到醫師診斷她骨質疏鬆,腰部與腿已承受不了重物,才結束沿路回收的外勤,改在環保站做分類。
玉英說:「她最有笑容,人家都說我們好像姊妹喔,長得真像。」相差十二歲的兩人,個性迥異,彩霞人古意、不擅言詞,玉英口才流利、身手敏捷。看彩霞默默的回收,玉英會說︰「人家東西給你收,要向人家說謝謝啊!」儘管有時會責備彩霞事情沒做好,但好脾氣的彩霞都不生氣。「我卡歹啦,但是跟她三分鐘就和好了。」玉英笑著說。
八十歲的柯鴛鴦,住家離暖暖環保站最近,紅色的頭巾是她的招牌。她患有帕金森氏症,手部不停抖動、不聽使喚,影響生活甚劇。她說︰「拿愈重愈不抖,不然連喝杯水都會灑得到處都是,只能用吸管。」
鴛鴦成為慈濟會員三十年,做環保十幾年了。她在一次花蓮之旅認識慈濟,了解慈濟救助苦難眾生,即定期捐出善款,後來縱使病症對生活造成不便,依然堅持付出做環保。
鴛鴦坐著把報紙一張張鋪平疊好,笑說:「手這樣不要緊啊,邊做邊運動愈健康。」在玉英的眼中,鴛鴦手腳雖不靈活,卻十分勤勞,因為她必須比其他人出更多的氣力做每個動作。
做到不能做為止
七十六歲的蘇張雲住在過港路,每天由二兒子以摩托車接送來環保站。因為大兒子發生意外,脊椎受損癱瘓,雖然經濟暫時無缺,但陷入愁雲慘霧中,慈濟志工關懷蘇家,由志工林博信陪伴,也接引蘇張雲做環保。
後來二兒子為了要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因此無法工作,志工接續關懷,二兒子與妻女也加入環保志工行列,一家四人每天總要騎摩托車分三次載來環保站,一起做回收。
蘇張雲歷經數次人工膝關節手術未見好轉,忍受膝蓋長期作痛,也無法蹲下。暖暖環保站是借用基隆市公車暖暖休息處一隅,僅有流動廁所能使用,因此如廁對蘇張雲造成很大的困擾,但她不以為苦,準時來做志工。
蘇張雲說,她很愛看到上人,連做夢都希望看見上人身影,「我和鳳姊都覺得上人是一個弱女子,志業卻能做到國際,真的不簡單!」她期許自己:「有辦法做就要一直做,做到往生那一天!」
在環保站中,志工們相互體諒,讓蘇張雲做比較輕鬆的工作,例如整理紙類、撕紙,若需要綁報紙或堆疊紙箱,則由玉英與鴛鴦負責,充分分工合作。
●
雜亂的紙類,在老人家不停歇的雙手中整理出白紙、有油墨的花紙、報紙,成冊的一頁頁撕去裝訂邊,紙箱紙板壓扁……「這箱紙我挑過的,免檢查!」玉英自豪地說。
大部分的志工用完餐後,陸續離去,但少數人繼續忙;到下午兩、三點,堆積如山的各類回收物資收攏,環保站�堣H聲漸歇。「功課完畢太陽西,收拾書包回家去……」玉英唱著歌,招呼妹妹們回家。
蜿蜒的快速道路、隆隆的火車聲,溫馨的故事每天都在基隆暖暖環保站上演,人老心不老,這群老菩薩總能讓人讚歎及開心,堅持愛護地球的心,就像流過的基隆河水一樣,延續著生生不息的風光。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90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