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活動至今已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都吸引上萬名信徒熱情接駕,但大甲媽進香的路線和目的地並非一成不變。圖為1988年 | | | 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活動至今已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都吸引上萬名信徒熱情接駕,但大甲媽進香的路線和目的地並非一成不變,路線的變化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從最早的「湄洲進香」時期、受到政治阻隔改成的「北港進香」、到鎮瀾宮和北港朝天宮「分靈」之爭,而改成的「新港奉天宮進香」時間,而初期8天7夜的遶境進香活動也因交通和廟宇的增加改成了9天8夜。 根據「權力、空間與象徵:大甲鎮瀾宮的進香路線」的研究指出,早期的大甲鎮瀾宮名氣較小,因此進香路線只到北港朝天宮便返回,民國76年鎮瀾宮為了突破台灣戒嚴時期島內傳統地方廟宇發展的限制,前往中國湄洲祖廟刈火,因此在民國77年時改成到新港奉天宮進香,民國88年之後,更在原有的進香道路上,新增4條遶境路線。 由於日治時期因兩岸往來禁令,鎮瀾宮每12年會到湄洲進香一次,之後因兩岸貿易往來頻繁而往返湄洲祖廟,並在每年的六月前往湄洲、七月返回,但最後因日本政府嚴禁往來而停辦。湄洲進香停辦後,鎮瀾宮改往北港進香,基於當時的牛販平日都有參與鎮瀾宮的廟務,所以信徒在牛販的安排下前往北港進香,也因此開啟大甲媽祖在台灣島內徒步進香的先例。但在交通不便和經濟困難的因素下,進香活動並非每年舉辦,又因受到戰爭的影響停辦十多年,直到戰後初期,才又重新舉辦進香活動。儘管回復活動的初期,參與的人數並不多,但隨著每年活動的舉辦,人數逐年增加且參與層面更廣,最後活動不再侷限於大甲。 之後,鎮瀾宮在1987年突破兩岸往來禁例,恭請媽祖回湄洲祖廟進香後,鑒於過去北港進香名稱常讓媒體誤解,讓信眾誤認大甲媽祖是北港朝天宮的分靈子廟引發「分靈」爭議,因此在1988年把進香路線從北港改到新港,並取消「刈火」儀式。而進香路線的改變在民國64年前後劃分成一道鴻溝。民國64年前鎮瀾宮進香路線受到外力影響,像是交通問題以及「廟宇間互動聯繫」兩大因素更改進香路線;民國64年後,因主辦鎮瀾宮北港進香活動的管理委員,對於進香活動有較多的想法和突破,並隨著鎮瀾宮名氣的增長和活動規模的擴大,進香的路線逐步擴張,駐駕的廟宇也隨之變多。 實際上戰後初期遶境進香活動只有7天6夜,但據「民俗亂彈」報導表示,會延長遶境時間主要有個小插曲,當時一位西螺地方人士騎車到大甲地區時,疑似機車故障或沒油尋求幫忙卻求助無門感到不滿,表示要讓大甲進香團「好看」,因此1961年大甲進香團到西螺時,西螺居民都準備「葷食」接待抵達北港前都必須吃素的進香團,所以當天晚上都沒人用餐,直到離開到其他地方才進食。由於爐主顧慮回程經過西螺時會再度發生事故,因此回程參訪西螺福興宮後不停留,直接出發至北斗休息,由北斗地區居民招待食宿。 發生西螺事件後,相傳該名人士頻頻發生意外,西螺地區也發生數起不平靜事件,地方上都認為是對大甲進香團不敬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因此,隔年西螺的地方人士就前往鎮瀾宮致歉,並積極邀請大甲進香團蒞臨,但由於北斗地方人士也同樣積極邀請,為了不破壞兩地情誼,鎮瀾宮就修改進香路線和時間,也從原本的7天6夜變成8天7夜。之後又因進香團每年從彰化天后宮出發後,經過彰化地區都會受到大量鞭炮熱烈送駕的影響,進而耽誤行程,為了不讓進香團太過勞累才把時間延長一天,變成現在的9天8夜行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