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文在寅教給蔡英文的三件事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客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5/31 第399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塞車乃連假唯一結局?
聯合報社論 聯合/文在寅教給蔡英文的三件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非核家園過得了缺電這一關嗎?
民意論壇 72年前的今天…台北大空襲 該如何評價
川普遠離古巴 陸俄樂於接手
去梯言/權力病毒沒有疫苗
解決塞車苦 靠智慧運輸系統
花東要「通樂」 陸海空聯手救
前瞻拚輕軌 勿忘花蓮孤島
方祖涵/數據分析,成事的唯一途徑?
全民減塑 杜絕海洋塑膠濃湯
老師跟不上課綱? 教育口號太浮誇!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塞車乃連假唯一結局?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端午假期結束,各處塞車景況一如以往,加上蘇花坍方意外,花東旅客罵聲連連。但這幾乎是必然後果。每逢連假,國道就會出現車流南來北往「大遷徙」現象,花東則早成為旅遊超載的重災區。連假塞車彷彿宿命。

交通部長賀陳旦主張取消連假國道夜間免收費政策,拿出專業數字引經據典,民意卻不買帳。有人呼籲決策應「專業凌駕民粹」;回想賀陳還是台北市交通局長時期,棋盤式公車專用道的規畫同樣引發強烈反彈,如今卻堪稱北市最專業且成功的決策之一。但老實說,夜間免收費政策不是沒有試行過,卻僅只去年中秋假期一次,效果未彰。「塞車必然論」果真是唯一結局嗎?

假期塞車這種問題,至今還只靠「臨時」的手段應變。例如這次蘇花公路坍方發生,立委協調交通部航港局,要求加開民營的麗娜輪支援疏運。但花東民眾訴求「給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已非一朝一夕,蘇花路況不保險,是前往東部地區自駕旅遊民眾應納入的風險考量。

而假期的南北車流問題,亦有待政策溝通和國民行為模式改變來造成改變。例如過去農曆春節期間的大塞車,在「一定要初二回娘家嗎?」的話題於公共論壇發酵之後,多少產生了微妙的效果。

東部交通問題再次浮上檯面,賀陳部長對國道收費政策的「掙扎」,也凸顯專業和民意間的拉鋸。中央決策應有長程規畫和政策說服力,不要永遠只靠「應急」來解決塞車問題。

   
聯合報社論
聯合/文在寅教給蔡英文的三件事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韓國新任總統文在寅上台至今,雖然只有短短的不到三個星期,但令人訝異的是,卻有將近九成的韓國民眾,看好他在未來五年的施政前景,這創下韓國開放總統民選以來的最高紀錄;同時文在寅個人的高支持率,也帶動執政共同民主黨的政治聲勢,目前該黨支持度達到了五十一%,不但把其他政黨遠拋在後,也比總統大選前提高了十六%,創下建黨以來最高的支持度。

從表面上看,文在寅的高支持率,有可能是韓國民眾對其殷殷期盼的政治蜜月期,也有可能是對朴槿惠閨密門弊案不滿的情緒轉移;但在實質層面,卻是來自於文在寅上台後,在政策推動上的即知即行,競選政見的言行合一,和以政策延續性來化解朝野政治對立的決心。

過去在韓國帝王式的大總統制度下,總統當選之後,常常一意孤行,從來不會傾聽人民的聲音,之前朴槿惠不顧人民的強烈反對,執意將教科書收歸政府統一編撰,便是最鮮明的例證。因此,文在寅在就職演說中提出:要成為小青瓦台,謙虛的權力,以及當一個隨時與人民溝通的總統。

而他上任後,也立刻把辦公地點從高高在上的青瓦台,遷移至群眾抗爭熱點的光化門,以便隨時傾聽民意,和民眾溝通,以實際行動宣示他會時常和人民站在一起。

過去韓國歷任總統上台後,都誓言要改革大財閥體制,但是卻沒有人能夠做到。而之前保守派執政的十年中,在推動FTA政策指導下,讓韓國大財閥規模不斷擴張,但年輕人失業率卻節節攀升,目前高達十二%,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有國家中最高的。因此,文在寅在競選期間首度將大財閥定位為「韓國經濟成長的絆腳石」,並承諾要為年輕人創造八十一萬個就業機會。

文在寅一上台,便任命有「財閥狙擊手」之稱的金相九,擔任反壟斷的公平交易委員會主委;同時他也在辦公室門口設立一座電子銀幕,隨時監控每家大財閥的就業情況以及臨時工人數的變化,以實際行動強調改革大財閥的決心。

過去以來,韓國自由與保守兩派意識形態涇渭分明,雙方不論在經濟政策、對北韓政策,甚至外交政策都處處對立,這種為反對而反對的政治對立,常讓好的政策無法有效延續。這次文在寅雖以高達十七%的差距,擊敗自由韓國黨的洪準杓,但文在寅在勝選演說中卻強調和諧團結,並誓言要當韓國全民的總統。

而文在寅任命的新任總理李洛淵,一就任後便對外宣示不會完全推翻前朝的政策,只要是好的部分將會完全繼承,因此,他宣布將延續朴槿惠政府時期推動的「創造經濟革新計畫」,鼓勵年輕人以創新的理念進行創業。

從韓國來看台灣,猶記得蔡英文總統去年勝選時,曾經提出謙卑、謙卑、再謙卑,強調民進黨不會整碗捧去,會努力傾聽沒有進入國會的聲音,和所有政黨一起為改革全力以赴。但是執政一年過後,我們看到民進黨強行推動年金改革造成人民之間的對立;不顧在野黨反對,強力推動前瞻建設計畫,造成朝野之間的政治對立;不聽各界建言,推行一例一休政策,造成企業與政府之間、勞方與資方之間的經濟對立。

在這些政策過程中,我們看不到民進黨政府的謙卑,反而凸顯其執政前後的言行不一,以政治掛帥來推動經濟政策,以及對前朝政策的全盤否定,這應該是目前對蔡英文執政滿意度跌落三成的主要原因。

也許,以剛上台的文在寅,來對比執政已經一年的蔡英文政府,可能有失對稱性與公平性;文在寅執政滿意度的續航力,也有待時間檢驗。但一葉知秋,文在寅當前的政治滿意度,卻顯示出蔡政府當前的政治困境。謙卑傾聽民意、避免政治對立及施政不分藍綠,這應該是文在寅教給蔡英文的三件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非核家園過得了缺電這一關嗎?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夏日電價即將啟動前夕,經濟部竟然鼓勵民眾到賣場、百貨或便利商店吹冷氣,打卡還可參加抽獎,行政院長林全還說「有些工作不一定要在家裡做,也可以到賣場做」,引發民眾的質疑和嘲笑,證明夏日缺電危機並非空穴來風,更凸顯政府的非核家園捉襟見肘,能源政策問題重重。

猶記得去年此時,政務委員張景森還曾建議百貨公司應當「午休」以節省電力,不到一年竟然就來個顛三倒四的髮夾彎,可見得蔡政府缺乏核心思想和完整的政策架構,事到臨頭再想對策,一時衝動或自我感覺良好就決定去做,也難怪不時陷入父子騎驢的窘境。

林全院長近日聽取台電今夏穩定供電簡報,緊盯台電汰舊更新機組或緊急採購機組是否延宕,也可見得夏日缺電確實迫在眉睫。因為核一廠2號機貯存池將滿、核燃料用完隨即7月大修,供電較去年將再減少一部;若新北市不核准乾式貯存設施,核一廠機組將同時停擺,比2018年底除役時間要提前一年半。而核三廠2號機更換受損零組件及核二廠1號機格架工程,將使7月備轉容量率降至4%以下。也因此,台電改為每一旬評估一次備轉容量率,無時不處於備戰狀態,而尖峰負載採低成長預估,僅較去年瞬間尖峰只多了不到1個百分點,無法反映出口好轉的事實,氣象局也預測今夏氣溫將飆高,可見得今夏缺電的問題隨時爆發。也難怪核一的1號機和核二的2號機,必須隨時備援上場,只是政府「絕口不提」,以免打臉非核家園目標。

由此可見,蔡政府奉為神主牌的2025年非核家園,以完全消除類似福島核災事故的風險為最主要目標,採燃煤30%、天然氣50%、再生能源20%的手段,雖然具有理想,卻昧於實際,手段和目標互有扞格而窒礙難行。例如,蔡政府既然主張去核,則非提高火力(煤、油、氣)發電的比例不可,就無法兼顧環保減碳的目標。而提高再生能源比重雖然可以減少排碳或空汙,但非短期內可以達成,且需占用大面積土地或占用農地(例如太陽能)或產生社會成本(例如風電的噪音和生態的破壞),代價昂貴,更受天候的影響而無法穩定供電,十年內都無法解決去核的電力缺口,缺電問題將如影隨形,隨時爆發。

既然再生能源無法完全替代核能,即可能造成缺電危機,但蔡政府過去重批馬政府的油電雙漲,自己又承諾電價不上漲,則再生能源的成本就無法轉嫁給民眾負擔,將使電業面臨虧損,而民眾也缺乏節能省電的誘因,要抑制電力消費,更是緣木求魚。

蔡政府上台一年了,我們看到乏善可陳的能源政策成績單。再生能源幾乎沒有成長,離岸的海上風電進展有限,太陽能在農地種電產生了一些汙染和作假的弊端,大潭天然氣接收站的設立遭到可能破壞生態的質疑,而燃煤發電的比重已經上升至幾乎一半,懸浮微粒、霾害的汙染有增無減。地方的環保政策和中央的經濟政策出現「黨內互打」,讓廠商無所適從。更嚴重的是,備轉容量率平均不到4%,而雖然即將實施夏月電價,但每度僅提高0.28元,多用100度只增加電費28元,且2.38元的電價還是遠低於國際水準,以價制量的效果有限。一旦電廠故障或氣候異常高溫,缺電危機爆發,台灣的經濟就玩完了。

為免發生缺電危機,我們建議蔡政府不能撐一天算一天,應誠實地體認非核家園窒礙難行之處,務實地重新檢視能源政策,趕快調整自相矛盾以及不切實際的部分,讓電價反映成本,從而減少電力的消費,缺電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民意論壇
72年前的今天…台北大空襲 該如何評價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聯合報
今天是台北大空襲七十二周年。三年前開始有人呼籲正視這段史實,最近甚至出現了主題桌上遊戲。社會集體記憶當然不容忘卻,怎樣評價卻是一個大問題。

台灣在二戰期間是日本的侵略大本營之一,自然引來美軍攻擊。一九四五年五月卅一日,美國出動了一百多架轟炸機進行最大一次的空襲。包括現在的總統府在內,台北城多處地點遭到摧毀,死亡三千多人,傷者數萬。這是受害民眾的大災難,對台灣人來說,它卻是不幸中的大幸。

在當年的大歷史裡,美國為了減少損失與加速勝利,採取所謂的跳島戰略:不是逐一攻下所有日本占領的太平洋諸島,而是跳躍式地挑選其中關鍵據點。陸軍麥克阿瑟上將堅持拿下菲律賓,跳過台灣,再攻取沖繩。海軍司令尼米茲則另有計畫,主張進攻台灣就好,接著打沖繩。羅斯福總統最後拍板採納前者的意見。

我們應該感謝麥克阿瑟的堅持與羅斯福的選擇,在這意義下,麥帥橋(原麥帥公路的起點)與羅斯福路的命名有其道理。台灣是日寇侵略中國與西太平洋的關鍵基地,能夠逃過兩強對決有如奇蹟。就在半年前,美國空軍對日軍占領的漢口進行史上首次燃燒彈地毯式轟炸,約兩萬中國民眾死傷。為了盟軍勝利,蔣介石只能接受。

如果尼米茲的主張獲得採行,台灣遭受的損失絕對不是台北城與先前的幾次轟炸而已。我們可以看看菲律賓的下場:單單馬尼拉一戰(一九四五年二至三月),城市破壞遠甚於納粹對倫敦所為者。十萬名平民死亡(多數遭受日軍屠殺),多於美軍對東京的轟炸。再比較隨後發生的沖繩戰役(同年四至六月),可能高達十五萬人的民眾死亡,令人震驚。包括被日軍殺害或脅迫自殺的,皇民化最早的琉球人至少四人之中就有一人死亡。

日本軍部在二戰末期擬定了「一億玉碎」方案,準備犧牲本土與殖民地的全部住民。今天沖繩有不少人痛恨日本人,傾向獨立者眾,先人「玉碎」是主因之一。可以想像的是,如果美軍當年沒有跳過台灣的話,被迫走向同一命運者必然非常多,今天的台灣人絕對不會是地表上最哈日的前皇民後代。當然,戰後復興也不可能那麼順利。

台北大空襲只是盟軍為了避免台灣總督府支援沖繩戰役的場外小戰事而已,歷史的奇蹟讓我們免於徹底毀滅。然而,這些年來,社會上卻出現一種謬論,謂:台灣當年是日本的一部分,美軍轟炸機群來自大陸機場,所以中國與美國狼狽為奸侵略台灣!對日抗戰有什麼好紀念的?我們戰敗國的苦難才值得回憶!這種斷章取義的歷史觀忽視台灣人被日本脅迫參戰的悲劇,也汙蔑包括國軍在內的盟軍在摧毀日本軍國主義與解放台灣上的偉大貢獻!

   
川普遠離古巴 陸俄樂於接手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諸多行事令外界驚訝不已,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歐洲要自求多福,難再靠美國領路;美國「每日電訊」報導,川普將改變美古關係正常化的政策。如消息屬實,川普的遠古政策,將使美國更孤立,卻給陸俄再鞏固拉美關係的機會。

川普競選時曾批評歐巴馬的古巴政策,誓言將做改變。雖然川普新的古巴政策受到古巴裔國會議員的支持,但也受到來自農業州的國會議員,和以飯店及建築為主的企業界反彈,使得原要在二月宣布改變現行古巴政策,延遲至今。

美古關係雖已不可能回到冷戰狀態,但川普最有可能改變的古巴政策是,加強對旅遊和投資對象的限制。

川普雖與大陸習近平和俄國普亭稱兄道弟,但他強調「美國第一」,陸俄也有自己的「第一」。川習會前,美國南方指揮部指揮官狄德在國會作證時表示,大陸和俄國在拉美的發展,已對美國戰略造成威脅,希望川普政府能正視問題。

大陸長期經營古巴,作為她在拉美發展的典範。古巴是大陸在加勒比海最大貿易夥伴,近年已從進口原物料、出口工業產品,轉為直接在當地投資,包括石油探勘,港口整建,擴建煉油廠,興建醫療機構。

大陸協助古巴進入國際市場,以換取在國際政治上的支持,從今年古巴反對我國參與WHA會議即是一例。川普對古巴的限制政策,正好給予大陸再強化與古巴關係的機會,進而將影響力再深化至拉美各國,好為大陸未來的環球海軍鋪路,並爭取與我邦交國建交。

普亭一直想恢復俄國雄風,往日盟友古巴及尼加拉瓜等國家,自然成為拉攏的對象。因為委內瑞拉國內動亂,古巴無法得到原有的石油供應量,去年夏天開始限電,也限制公務和外交車輛油料供應;俄國在五月運來廿五萬桶石油,這是雙方協議的一百九十萬桶石油的一部分,如何交易並未對外公開,引發外界好奇。

古俄去年底簽署軍事合作協議,俄國在不出售新武器的條件下,協助古巴軍事現代化,俄國副國防部長潘可夫表示,只要預算許可,俄國計畫在古巴重設軍事基地。此外,俄國也投資約四十億美金在古巴基礎建設等五十五項計畫上。俄國在古巴的大手筆,是為了要在拉美再扎根,以牽制美國重返亞洲和北約東擴的動作。

川普有商人敢賭的個性,習近平和普亭則有戰略家的特性,最後的勝利者尚無可知,但相較於前者的大動作,後兩者的步驟似乎較具謀略。陸俄未來或許在拉美會有衝突,但是近期聯手制美的機率更大。

   
去梯言/權力病毒沒有疫苗
公孫策/聯合報
廿一位民進黨立委連署提案修改「一例一休」,可是不久前林全才說過「一例一休不會再修法」,雙方都是執政黨,如此衝突自非出於政策理念,而是…權力。

不論權力來源是「天賦人權」還是「革命民權」,權力一旦形成,就有了自己的生命,會朝向「最大化」生長,權力甚至有自己的意志—透過控制「權力者」遂行,如同病毒控制宿主細胞複製生產病毒基因一般。

歷史上有太多英明之主「突變」為暴君、昏君的例子,都可以「權力病毒」理論解釋。最明顯的是嬴政,秦王政和秦始皇是同一個人,一統天下之後,雄才大略且宵旰劬勤的同一個嬴政,突然變成了暴君,就是由於「權力」要擴張到全天下,想延續到萬世後代,於是讓他變了一個人,也毀了他建立的帝國。

另一個例子是清朝康熙皇帝,他絕對稱得上「英明」,一生重大決策如除鰲拜、廢三藩等,明快且正確,「安打率」幾乎百分之百。唯獨在建儲一事,表現得拿不起放不下,成為一生敗筆。他的猶疑瞻顧,正顯示「康熙想要帝國永續,可是『權力』教他不要交棒」。

民主政治一個程度抑制了權力病毒不能無限擴張,但民主制度是投藥,不是疫苗,權力病毒始終存在,無法免疫,且隨時趁虛而入。「一例一休」事實上已經怨聲載道,勞工、資方都不滿意,國家整體生產力也大受影響。可是林全絕不鬆口,他堅持不犯馬英九時期的錯誤:政府凡事道歉,最終大家認定「有錯,一定是政府錯」。這不是理念的堅持,而是「權力的死守」。

廿一位立委連署提案修改「一例一休」,這次壓力來自勞方,因為勞工領不到加班費。而勞工不滿意味著選票流失,選票構成連任壓力,所以,這也不是為了政策理念,而是「權力要延續」。

同樣面對壓力的是蔡英文總統,但壓力來自施政荒腔走板的比率卻非最大,最大的來自要求特赦阿扁。

特赦阿扁的呼聲在去年小英當選後一度高昂,之後沉寂了一年,最近卻密集發聲。原因是獨派對小英「走向獨立」的步伐猶豫躑躅感到不耐,而借題發揮。但是蔡英文不會大赦阿扁的,因為一旦阿扁出來,民進黨內目前呈現游離的「反英」勢力,會快速向阿扁集結,形成一個聯盟—不是蔡英文對阿扁有何意見,而是「權力」不讓她這麼做。

   
解決塞車苦 靠智慧運輸系統
張邱驊/大學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端午連假落幕,塞車問題暴露我國推行已久的智慧型運輸系統於整體路網之應用,仍有進步的空間,不論是爭議已久的高速公路彈性收費問題,或是路況資訊導引,均僅著眼於「點」之發展,似乎欠缺運輸「系統」需朝點、線、面各項措施齊頭並進之概念,方能解決用路人之苦,改善壅塞不便之問題。

首先是爭議許久的連假夜間收費優惠問題,筆者贊成賀陳部長在私有運具數持續增加之狀況下,廢除連假期間夜間免收費措施;更希進一步運用ETC系統之進步,比照英國倫敦市擁擠費之概念,建立離尖峰時間差別費率,而非一味追求免費。如預期尖峰時段或路段,以一點五倍之費率計價,離峰如夜間時段可考慮予以半價因應。如可再運用於誘導用路人,多加使用替代路網,效益將更形顯著。如鼓勵國道五號車潮,改使用台九線或濱海公路往返台北宜蘭者,提供減免用路費用之措施。

至於高速公路之管理,用路資訊建議應改以區域系統之手法,而非著眼於「點」之管理。以著名的難題國道五號為例,顯未提前於各判斷點說明即時路況,並告知替代路網交通狀況。舉例而言,國道五號路況應於北上新店交流道前、汐止系統交流道前,仿效日本以圖示分別告知路況,並建議用路人改走台九線或濱海公路,如可輔以差別費率,更可如虎添翼,增加改善功效。其餘如平鎮系統、機場系統等各區域瓶頸路段,均應以相同方式檢視之。

此次連假蘇花公路坍方,諸多民眾欲藉由網路或APP取得蘇花公路路況資訊,及相關替代路網資訊,然卻求助無門。此問題凸顯政府單位疏於對用路人路網資訊之提供,仍如前述處於「點」式思維,未見全面系統化之考量。交通部實有必要擔任領頭羊角色,開創國內運輸系統資訊建置之局。

此外,筆者亦建議實施已久的高承載管制,切勿將檢查管制點置於國道或路網主線上。同樣以國道五號為例,高速公路局將進入國道五號高承載管制點設於國道三號入口處,明顯造成國道三號非必要性壅塞,建議研議以更科學之方式進行管控。另易塞車或肇事路段,亦建議國道警察設置執勤點,以提醒民眾安全並協助維持必要之運行。

最後,建議政府制定交通政策,勿落入民粹泥淖,宜尊重主管機關或專家學者們之專業,主管機關亦需致力於健全整體資訊,以長期推動智慧型運輸系統之精神,續精進交通資訊流服務,提升用路人連假期間更安全、順暢的返鄉旅途。

   
花東要「通樂」 陸海空聯手救
李若松/資深媒體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端節連假東部因蘇花公路落石坍方,讓返鄉旅遊民眾大崩潰,前瞻計畫究竟在西部建捷運系統或優先解決東部交通瓶頸?道理已經十分明顯,應該從陸海空全方位打通花東交通任督二脈。

台灣交通網是一個系統,西部有台鐵、高鐵、兩條高速公路、國際機場,都會區有捷運。東部交通除台鐵、一條脆弱的公路系統,加上平日經營不易的花東機場,無論東部鄉親到西部工作、返鄉,西部民眾到花東觀光,往返那條路都是瓶頸。

蘇花公路非颱風季節都不通,發現蘇澳花蓮改善工程的重要性,不只須積極完成蘇花改二期工程,也須讓國道五號和蘇花改銜接,避免衝擊蘇澳地方的交通。若蘇花公路不通,中橫或南橫就增加不必要的交通流量。

花蓮回台北的萬輛小客車民眾,可能繞道南台灣「環島」才能返回工作崗位,讓觀光遊客苦不堪言,也增加西部國道不必要的車流量。

假如,海上高速公路疏運是可行的方案,麗娜輪蘇澳到花蓮航程只有九十分鐘,平日可推動花東海上觀光,假期可以紓解車潮。

花東若要善用航空交通,機場必須結合租車業、旅館業,讓外地觀光客可以採用航空交通暢遊花東,平日就能足以支持航空交通生存,假日才能發揮紓解功能。

   
前瞻拚輕軌 勿忘花蓮孤島
蕭福松/大學教師(台東市)/聯合報
端午節四天連假,到東部旅遊的民眾不少,卻碰到蘇花公路坍方中斷,進退不得,只好有路就走,造成中橫、南迴意外塞爆。很多人嚇到說以後再不敢到花蓮來玩,對因陸客不來而陷入寒冬的花蓮飯店及旅遊業者,實不啻雪上加霜。

一個落石坍方,造成到花蓮遊玩的人車四處逃竄,令人印象深刻也膽戰心驚。不但驗證了台灣脆弱的災難承受能力,更證實不論發生天災或戰爭,花蓮隨時都可能成一座孤島。

都市民眾把花蓮當「後花園」,環保人士把花蓮視為「台灣最後一塊淨土」,都希望保持花蓮原始自然風貌,不要有太多的人為建設,可是卻疏忽花蓮在地人最想要的,是一條可以安全回家的路。即使這是花蓮人最卑微的要求,但政府仍以環評、生態等理由,遲延花蓮對外交通的改善,計畫一改再改、七折八扣,從蘇花高、蘇花替到蘇花改,花蓮人雖不滿不平,也只能無奈接受。

這回蘇花路斷,遊客急於逃離花蓮,車流塞爆中橫、南迴車潮像紅龍的奇景,應可喚醒政府注意了吧!極具爭議的前瞻計畫,其中四千二千億元擬投資輕軌,亦即有大半要花在交通建設上。政府若真心關注東部民眾的權益,甚至有考量區域均衡發展及東部軍事防衛,只稍挪一些經費或給個關愛的眼神,花蓮就可免於蘇花路斷即成孤島的窘狀,問題是小英總統看到了嗎?

   
方祖涵/數據分析,成事的唯一途徑?
方祖涵/聯合報
華盛頓國民隊一壘手辛默曼,去年的表現在聯盟幾乎是敬陪末座,兩成一八的打擊率,跟他四億台幣的年薪絲毫不相稱。

辛默曼升上大聯盟的第二年,不僅差點拿到新人王,在國民隊主場對洋基隊王建民擊出的再見全壘打,也讓許多球迷留下心碎的回憶。過了十幾年,他現在已經卅二歲,連續好幾個球季都傷痛纏身,國民隊跟他的長約還有三年,以往讓人放心的攻守能力看來卻早已遠去。

不過,卻也有不少人堅信他其實可以找回昔日身手,尤其是數據派的專家們。大聯盟分析部門根據比賽蒐集的數據,發現辛默曼的打擊數字非常奇特,雖然打擊率在聯盟倒數前幾名,平均回擊球速竟可以排到第十二位。大聯盟官方的資深分析師在季後特地用專欄文章討論這個現象,認為如果他調整擊球的角度,瞄準球的下半部,搭配平均時速一五一公里的回擊勁道,打擊數據就會大幅提升。

在大聯盟球場,所有球隊都採用守備布陣進行防守,他們依照打者習性,改變球員的防守位置。不少打者為了突破布陣,刻意提高擊球角度,辛默曼的隊友墨菲正是最好例子。墨菲去年創下生涯最高打擊率,自己就認為是因為針對球的下半邊進攻的結果。

今年辛默曼果真打出令人驚奇的表現,球季進行不到三分之一,全壘打跟打點已經是去年產量,各項打擊數據都在聯盟前十名。這些成績跟數據預測幾乎完全一致,他的擊球角度提升,成果立刻跟著提升。

自從大聯盟在所有球場設置新的數據蒐集系統後,資料分析成為唯一的顯學。漸趨完整的資料庫,搭配新銳的大數據技術,將資料準確且即時地轉變成決策的因子。在辛默曼的身上,原本是結果的數字,倒過來改變選手的想法,正如政府依據民調決定施政方針,倒果為因的手段隨處可見,效果似乎頗為顯著。

唯一的問題是,辛默曼根本沒有像數據分析師臆測那樣,對擊球角度做刻意調整。

卅二歲的他,努力讓自己保持健康,更著重打擊姿勢的固定性。過去幾年因為帶傷上陣,他在擊球時身體過於前傾,打擊教練特意加強此處微調,成功增加對外角球的攻擊性。憑藉這些改變,他的打擊威力增強,回擊球角度因此提升。許多人認為他是依照數據派的建議改變擊球角度,對於此類揣測,他只是覺得好笑。

「相信自己,維持過去帶來成功的方法,擊球角度自然就改善了。」華盛頓郵報專訪辛默曼之後,得到如此結論。數據分析可能找出快速見效的捷徑,卻不是進步唯一方式。

像辛默曼一樣選擇回到基本面,從對的事情開始做起,找回自己的初衷,得到效果或許還會更長遠——倘若他只試著提高擊球角度,身體的前傾仍然會在外角留下攻擊死角,頻繁受傷依舊會影響成績,不一定會有分析師預測的結果。

看數字辦事只是捷徑,倘若能從根本開始做好,數據就會變好。當然,不只是棒球,商場、施政,與人生,都是同樣的道理。

(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全民減塑 杜絕海洋塑膠濃湯
吳明珠/國小校長(竹縣湖口)/聯合報
生長在濱海小漁村,靠海吃海,海邊長大的孩子隨著四季變換在海邊抓螃蟹、挖海瓜子、撿海螺,不但加菜,也能賣錢幫忙家用。記憶中,孩提時候的海邊好美,鮮少有人工垃圾。

新竹海岸線多屬沙灘和礫灘,容易親近又生態豐富,每逢假日總是吸引滿滿人潮。常見年輕父母親帶著年幼孩子玩沙戲水,或是情侶甜蜜攜手踏浪,偶爾也見失戀人兒黯然獨坐在石頭上沉思,一幕幕都是人間景致。

那時的海岸線常見各式濱海植物,像是馬鞍藤、濱刺麥、林投、木麻黃等,還有植栽工班全年無休在苗圃陪芽育苗,沿著海岸種植護沙的濱海植物。現在因為大型海堤遍布海岸線,濱海植物也較少見到了。

海岸漸漸充滿垃圾,塑膠袋、眼鏡盒、拖鞋、寶特瓶、酒瓶、廢棄漁網、大型保麗龍,還有誇張的針頭、冰箱、音響、棺材板…等。這樣的海岸任誰見了都搖頭,很難再視而不見地歡喜戲水、欣賞夕陽美景。

海岸景致也改變很多。小時候海邊有很多圓形或方形的防空洞,都是水泥砌成,約高兩公尺直徑五公尺,每隔幾百公尺就有一個。現在這些防空洞都已沒入沙堆之中,有的甚至已經沒入海底。政府護海工程陸續投入數量眾多的水泥「肉粽」,也已前仆後繼進入大海的肚子裡。聯合報載「消失的海岸線」絕非危言聳聽,海岸線真的消失很多很多。

海洋環境保育工作者廖敏惠說:「你我丟棄的塑膠垃圾,有的已經漂流到大海熬成塑膠濃湯了。」許多愛地球的人們都擔心情況惡化,期待政府推出強有力政策,但尚未看到曙光。

上街購物時,即使自備購物袋或密封盒,還是會帶回不少塑膠製品,像是裝番茄的塑膠盒、裝魚的保麗龍盤、裝菜的塑膠袋等,都是從產地運送前就已打包好的;買一袋拜拜用的零食餅乾,大塑膠包裝內還有一個個小包裝。這些塑膠垃圾需要多久才能分解啊?難怪各縣市垃圾大戰戲碼永不落幕。

談到環境保護,矛頭總會指向教育要從小扎根,於是我們有了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等課程。然而,若沒有配套政策或輔導業者轉型,家庭或生活中仍然欠缺「減塑」概念,那我們的環保教育僅是做表面功夫,課程成果也是空談。

期待上下齊心、全民聯手的環保減塑工程大成功!

   
老師跟不上課綱? 教育口號太浮誇!
林澤/教(台南市)/聯合報
教育部宣布延後十二年國教課綱一年,報載台東大學師範學院院長曾世杰表示,新課綱的目標非常配合未來世代,但最令人擔心的是「學校老師跟不上」。曾院長更以「現場老師不懂課綱,只懂課本」,夸言專家學者針對課綱研發教材,給老師一套好的劇本,讓老師好好當演員,不必期待很多老師都很懂課綱的精神和實踐方法。

這般鄙夷第一線教學現場老師的論點,正是過去幾十年來台灣教改遲遲無法成功的關鍵所在。

首先,新課綱強調三面九項的核心素養,期盼學生能在自動好的理念目標下涵養出自動會的素養,成為終身學習者。筆者狐疑,九九課綱不是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微調後的一○七課綱就會讓學生突然有素養的能力嗎?專家學者過去大談「帶得走的能力」,現在改弦易轍談「核心素養」,請先告訴社會大眾實質內容差異何在?過去教改推動成效如何?

其次,曾院長舉例國、高中國文課還在背註釋,僅少部分老師強調閱讀理解,藉此襯托國文老師教學模式一成不變。「背註釋」不重要,「閱讀理解」很高尚,這就是專家學者的偏見。殊不知,素養有一大塊地方著重於學科基礎知識的養成。不會爬,就想走?看不懂國語生字或字詞意涵如何閱讀理解?畫一個空泛的理想大餅,這就是教改主事者欠缺第一線教學現場實務經驗導致。

也因「閱讀理解」被無限放大,有些盲從的老師真的不注重孩子國語生字撰寫的基本功夫,不要求字詞片語的解釋背誦,課文草草結束後,趕快讓孩子進入閱讀世界。殊不知,孩子生字撰寫或字詞解釋都由父母或安親班代勞,結果這些盲從的老師還洋洋得意自己有多追隨教育新思維。

最後,專家學者發想了「素養」一詞,無限上綱成教育的萬靈丹。無法說明自己的昨是今非,只會指責第一線教學現場的老師跟不上,這樣的思維不禁讓筆者想起林志炫「浮誇」歌曲中的一段歌詞:難道非要浮誇嗎?無謂是非與真假,拚排場包裝比身價,誰說真心話?誰說真心話?

   
親密的家人關係,讓孩子感受愛!
家人暖暖的手,緊緊牽著孩子的小手,是最美、最溫暖、最幸福的畫面了!在兒歌點點名「暖暖的手」的歌聲中,讓緊握的手心,傳遞濃濃的愛意。

擁抱孤獨的終極男神 孔劉
首度造訪台灣,讓人看見他幽默、健談、誠懇、無架子、反差萌等多種面向,難能可貴的是不管面對任何狀況,孔劉都用一顆溫暖的真心應對,一舉一動撩撥著粉絲的心弦,讓人不得不再次愛上他的迷人魅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