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深入剖析,12年國教新課綱有哪些特色?與現行課綱的差異為何?以及大學考招新制又有哪些變革?這場關乎全國老師、家長與考生的升學大作戰,你準備好了嗎? 近20年來,課綱不斷更改。儘管媒體上經常出現九年一貫、95暫綱、99課綱、107課綱(12年國教新課綱)等名詞,但許多人根本搞不懂這些名詞的意義是什麼? 今年5月,教育部宣布12年國教新課綱延一年,於108學年度執行(簡稱108課綱)。這個討論多年、耗時又費力審查的新課綱,又跟過去有何不同? 12年國教新課綱被喻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課程教育改革,是第一次有機會統整從國小、國中到高中教育的12年一貫新課程。 所有課綱都是一種演進過程。12年國教新課綱是以知識為區隔,從能力變成以素養為導向,用領域學習取代單獨學科的規劃,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力。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說,「要從背不動的書包變成帶得走的能力,培養符合時代所需的人才。」 整體而言,新課綱對國小衝擊最小。全教總專業發展中心執行長李雅菁解釋,90學年度執行的「九年一貫」課綱就已強調跨領域的統整課程,國小因為沒有升學壓力,最早落實,加上班導師身兼多課,較易開出跨領域課程。 對於國中端的影響也不大。主要是從知識變成能力導向,再加入核心素養精神,較大差異就是多出兩堂科技領域的課。 衝擊最大的是高中端,多出了校訂必修跟校訂選修的課程。 全國的高中教育共分成普通型、技術型、綜合型、單科型四種,學生人數最多就屬技術型高中(105學年33萬2202人)跟普通高中(31萬1086人)。因此本專刊以這兩種高中的新課綱做探討。 總結12年國教新課綱,總共有五大特色以及四項差異。 特色1〉加強實作 培養解決能力 首先是以核心素養取代知識學習,加強動手實作能力,以發展全人教育。 過去許多學生對求學產生疑惑:到底學這些做什麼?對未來有何幫助?素養導向就是將課程結合生活情境,拉近與周遭環境的距離,培養學生綜合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簡言之,核心素養就是個人適應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 「知識」跟「素養」導向,有何不同?例如過去數學課教學生認識正方形、長方形時,僅簡單解釋三邊同樣長度就是正方形,不同長度就是長方形,但素養的課程就貼近生活,國教院的教材案例是「創意包裝盒」設計大賽,先有情境、歷程,再引導學生發想,歸納應用後製作出紙盒。 最後的評量就是實作競賽,學生可設計成巧克力、餅乾等各式各樣的盒子。「拋出問題,讓學生動腦筋想一想,再動手作,就是素養的精神,」洪詠善說,主角從老師變成學生,在教材結合生活情境下,讓學習變得有意義。
講台桌上,擺著一套「魚菜共生」裝置,裝置分為兩層,上層是菜,下層是水箱,裡頭養著魚,這個裝置能藉由水循環,讓魚與菜一起共生,但經過實驗後,上層的菜雖長得好好的,但下層的魚卻死光了。 跳脫傳統 學生才是課程主角 小朋友分好幾組,正與台上的自然老師共商解決問題的方法。每組都配有一台平板電腦,「我們正在查怎麼解決魚會死掉的辦法,」一名小朋友很有氣勢的解釋。 找到資料之後,他們必須要趕快彙整成報告,上傳至講台前方的螢幕,每一組更要立即講述出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他們也要用英文將結論記錄在海報上,這也是一堂跨領域的特色課程,英文老師就站在教室後面。 12年國教新課綱改變之一,是鼓勵學科老師能跨領域授課。 這堂魚菜共生,同時結合資訊、美術、英文、自然、數學等老師,組成教學社群,學生碰到困難,課程就會出現相關領域的老師。上課型態,就快能與大學現場比拚。再走到星象廳教室,整間黑漆漆,學生坐在躺椅上,用模擬天文台學習星座方位。這是嘉大附小的天文特色課程,一至六年級循序漸進,啟發孩子對於天文科學的興趣。 就連英文教室也上演著翻轉教育。為了讓孩子將英文與生活緊密結合,擁有美術專長的外師,正用簡單的口語,教學生製作屬於自己的拼圖,又是個跨領域的課。 嘉大附小的上課模式就是如此多元,無論特色課程,或是主要學科,都跳脫以往老師在黑板上教、學生台下聽的方式,學生儼然才是課程的主角。「希望透過每堂教育實驗,替社會種下各種不同的種子,」嘉大附小校長賴秀珍解釋。 也因此,早在九年一貫實施之後,嘉大附小即建立不同類型的特色課程模組。一般國小的特色課程,往往只有單一選項,然而,嘉大附小光是特色課程就多達五種,包括資訊素養、天文、走讀國際、運算思惟,還有學年特色課程。 尤在資訊爆發,許多人無法在網路上分辨是非黑白的今日,嘉大附小選擇從小就教孩子,如何判讀正確資訊。翻開一年級的資訊素養課本,已經開始教什麼是「4W」,讓學生在故事中,透過who、when、where、what,快速掌握故事情節脈絡。或是透過預測步驟,找出故事書線索,進而讓小朋友預測故事結局,增加思辨能力。 特色課程跳脫教科書內容 嘉大附小的學生到了國小五年級,還要進行人物側寫,學習當小記者。課堂中,老師還會教什麼是新聞寫作的倒三角形寫作法,並且藉由報導校內活動,將學習融入生活之中。 「走讀國際」主要是讓學生將英文融入生活。一到六年級,都有一門課走讀森鐵,讓小朋友從嘉義北門車站出發,到奮起湖、樟腦寮等車站,以英文口說介紹鐵路沿線歷史與搭車方式,讓孩子了解英文不只是背,更能實際應用。
這間學校,除了校舍別具特色,校長李惠銘的個人風格更是強烈,一身深藍襯衫,髮型俐落,下巴蓄著小鬍子,外型宛若是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 2008年才正式落成的桃子腳,是一所新學校,成立兩年後,李惠銘就任校長,因為屆滿八年兩個任期,今年即將卸任。 等於說,李惠銘主導了桃子腳的課程走向。「學校很新,表示可從頭到尾做教育創新,課程思考也可更多元,」李惠銘的想法,就與他的外表一樣,不安於現狀。因此創校以來,桃子腳落實九年一貫彈性學習節數,讓學生多元學習。面對新課綱將上路,李惠銘更從三年前開始讓老師提案、組成社群,把彈性課程拿來做主科跨領域教學。 「你去看很多學校的彈性課程,都是玩假的,幾乎都拿來上主科,」李惠銘直言,只要走到班級外看課表就能知道學校是玩真的。 社團活動多 不怕學生荒廢本業 舉例來說,桃子腳國一的彈性學習課程,有堂課是「桌遊數學」,這是數學主科結合桌遊所開發的課程,學生透過分組,以「德國心臟病」「終極密碼」等數十種桌遊,用玩的讓學生了解數學不只是計算,還與生活習習相關。 國文課更是切出一堂正課,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專題研究。課程會先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問題,試著深化了解問題,進一步做專題探討,以各種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訪談法,蒐集資訊做成專題論文。這堂課更是跨領域課程,在資訊蒐集上,動用了數學、自然、社會領域等老師。 英文課也有所謂的「一班一國」,每班都必須認領國外學校班級,進行交流。比如說,以英文寫信給韓國、日本、英國等國學校班級,或在課堂上以視訊方式交流,這時得要運用日常英文、口語會話,讓學生英文不再是困在文法結構與死背胡同。 除了隔海交流,他們也實際到其他國家互訪,曾經組團到日本,由於台灣曾是日本殖民地,當時日本接收台灣時,爆發了不少流血衝突,桃子腳學生運用專題研究所學,以英文交流。 此外,12年國教強調學生必須從事公共服務,但許多學校即便學生沒做滿時數,仍造假讓學生過關,曾引起風波。桃子腳則透過班級營造課,讓每個班級都成為社會企業,「學校公共事務都弄不好了,怎麼談募捐發票,幫助社會?」李惠銘強調。 因此,桃子腳除了國中部,還有國小部,有些國中班級便認養國小班級,由國中生給小學生講繪本。也有班級認養校狗,只要到桃子腳,不難看見門口趴著一隻老狗,雖然有氣無力,卻很受歡迎。這條狗被診斷罹癌,認養的班級去年替他辦了全校性祈福大會,還發許願卡、手工釘製許願箱等。 桃子腳的社團活動亦多,每週固定兩節,共30幾個社團。學校有兩個舞台,每週五其中一節下課時間,是街頭藝人時間,會看到舞台上有人表演街舞、彈奏樂器等,還由學生擔任主持人。 學校活動如此多,難道不怕學科拚不上?李惠銘憶及,起初的確要面臨家長壓力,但教育要翻轉是要挨得住罵,「幸好學生時期被罵習慣了,」他笑說。後來證明,不僅學生整體成績沒往下掉,去年考上建中、北一女的人數更創下新高。 堅持多元學習好處很多,不僅會念書的孩子功課不會掉,對於一般程度的學生也很好。李惠銘直言,能適應考試讀書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如果學校只重視考試,其他學生豈不是被「流放」?
【31週年慶】訂一年《遠見》+1元再贈一年《遠見》
遠見週年慶搶先回饋 感謝您31年來的支持,訂《遠見》雜誌一年12期+1元再贈《遠見》雜誌一年12期,僅此一個月,錯過再等一年! 週年慶回饋價1,980元起
訂《遠見》+《今周刊》再贈《今周刊》特刊-圖像思考工作術乙本 優惠價3,888元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