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階主管準備接受新挑戰,我們姑且稱他為路卡斯.傑布森(Lucas Jacobsen)。他在一家名列《財星》100大企業的多角化製造公司任職了十多年,晉升到擔任電力系統事業部產品開發領導人。然後,他決定轉換跑道,接受電力系統裝置製造公司Energix聘請,主持這家快速成長公司的研發部門。但他以前的經驗,無法協助他在這家規模小得多、共識導向企業文化的公司裡好好發揮。更糟的是,Energix沒有為新人的到任和融入,提供任何協助。人資和資訊科技部門把他納入系統,上司把他介紹給團隊,並簡要說明他的職責後,就認為他應該自己弄清楚實際要如何運作。這種情況難免造成問題。他積極進取、要求嚴格的作風,加上其他人對他的職權有點誤解,使他與同事難以共事,最後就離開了。 自外部延攬像傑布森這種高階主管,許多公司自認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其實不然。幾乎所有的大企業,在聘用領導人的基本行政作業上,都做得不錯。但這種程度的到職作業,對於新人開始與新同事合作時、努力適應不熟悉的文化規範和期望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卻沒有什麼幫助。各家公司投注多少心力來協助新人融入公司,有很大的差異,而這些做法,攸關這些新主管要過多久才能展現績效、會不會發生解聘或辭職等人事問題,以及公司能否留住人才。 為協助企業了解新任的高階主管要怎麼做,才能有效發揮功能,以及如何協助他們更快上手,我們發展出一套評估架構。這個模式包括「什麼」(what)和「如何」(how)兩部分,前者是新人在上任後的過渡階段必須努力做的一組核心任務,後者是把公司能提供的支持,區分為一些明確的層次。但在討論這些細節之前,先來看大多數組織的主管到任措施有何缺失,以及改變做法可獲得的好處。 從到任到融入 「到任」(onboarding)這個詞,確實反映許多公司協助領導人過渡到新環境的做法,因為它們除了讓新任高階主管順利進入公司之外,沒有做些什麼。新人進來之後,公司就認為他應該知道怎麼做,或是不需要什麼指點就自行弄清楚一切。因此,我們不再用「到任」這個詞,來描述我們為有意協助新人的公司提供的輔導,而改用「融入」(integration)。 融入顯示出更積極的目標:盡可能使新人盡量快速、順利地成為充分發揮功能的團隊成員。可惜公司通常沒有這麼做,這是億康先達(Egon Zehnder)進行線上調查得到的結論,授訪者是588名近年加入新公司的副總裁級以上高階主管。這些受訪者任職的企業,包括歐洲、北美、拉丁美洲、亞洲的股票上市公司和私有企業,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屬於最高層級的長字輩主管。幾乎有6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花了六個月才在新職務上充分發揮功能,有接近20%的人,更花了九個月以上。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在上任後的過渡階段曾獲得有意義的支持;而這些幸運的少數人當中,有80%以上認為,這種支持讓他們得以很快就發揮功能,因此,未能協助新任高階主管融入公司,會造成很大的問題(要進一步了解這項研究和其他調查結果,見表:「新領導人面對的最大障礙」,以及「公司在哪些地方提供協助,哪些地方沒有」)。...【閱讀全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