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面板產業目前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好的營運狀態。以面板雙虎為例,群創與友達去年前三季的每股盈餘分別為3.29元與2.93元,為十年來最佳。政府應輔導企業掌握此一契機,為下世代面板產業技術布局。
即使獲利大好,雙虎的股價卻在14元徘徊,象徵著市場對於我國面板產業發展有疑慮。2016年面板產值約為新台幣1兆元,占整體GDP比率約6.27%,且面板上下游關聯產業就業人口,超過40萬人,是我國重要高科技產業,政府應該給予重視。
雖然面板與LED、DRAM及太陽能被戲稱為四大慘業,但事實上面板雙虎從2013年初走出營運低潮後,每年皆能穩定獲利並且配發股息;去年營運有爆發性獲利,有其產業結構轉變的因素。
日本產業界稱去年為OLED元年。除了蘋果最高階手機iPhone X採用OLED面板外,日本家電業者紛紛推出OLED面板電視,OLED面板需求量大增,全球唯二的OLED供應商韓國三星和LG紛紛將營運資源,從LCD面板轉移到OLED面板,例如三星關閉一座LCD七代廠,轉作為OLED生產用。
當韓國面板廠將營運資源從LCD面板移轉到OLED面板時,就造成全球高階LCD面板供給減少。雖然中國面板產業近年來狂開產能,但是品質與良率依舊有瓶頸,因此台灣面板廠成為最大受益者。
台灣受益於韓國面板產業結構轉換所造成LCD面板供貨減少,但是此受益也引發市場的隱憂。
因為相較於LCD面板,OLED面板是新世代產品,色域廣闊、色彩鮮豔,也不需要背光板,因而使得螢幕能更薄並更省電。
中國面板產業也看好OLED的未來,龍頭企業京東方從2011年起便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設廠摸索OLED面板生產,一路跌跌撞撞,2017年秋季耗資930億人民幣的成都第六代廠開始試產OLED,預計2019年正式量產。
而鴻海集團下的日本夏普,為了與三星爭奪蘋果高階手機面板的供貨,今年起也將量產OLED面板。雖然友達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可以生產OLED面板,但只維持試產規模。
台灣面板產業在此次世代產品缺席,不禁使得市場對於台灣面板產業的未來擔心。
然而,我們認為面板雙虎不投入OLED面板生產的決策是正確的。首先OLED面板的價格偏高,只能用於頂級手機,而iPhone X銷售不如預期理想的狀況,正說明OLED面板雖然螢幕漂亮,但在性價比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有限。
再者,OLED螢幕技術具備自發光的特性,但在使用久了之後,螢幕可能會出現影像殘留或烙印的情況。OLED面板使用壽命較短的特性,恐怕使得OLED難以取代LCD成為電視面板的主流。
最後,OLED面板生產技術主要是由韓國企業,跟日本上游供應商所共同開發確立。韓國面板產業不僅將關鍵日商供應鏈綁在韓國境內,同時也簽訂技術保密協定,台廠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需要的機器設備與材料。
基於上述,我們認為台灣面板廠商適合採取「蛙跳策略」,直接跳過成本高卻又壽命偏短的OLED面板,直攻下一次世代Micro LED。Micro LED與OLED一樣具有色彩飽滿與自發光的特點,同時使用壽命還高於傳統LCD面板。現在三星與SONY等國際大廠皆積極投入Micro LED的開發,而台灣在這場Micro LED開發戰中,具有一定的優勢。
首先,台灣已經已有完善的LCD和LED技術與供應鏈,只要Micro LED技術瓶頸得到突破,台灣產業界可以馬上量產;再者科技先進的美國與日本企業,缺乏自身的面板廠,台灣企業可以成為他們的最佳合作夥伴。例如,蘋果為了擺脫OLED面板受制於三星的狀況,積極投入Micro LED開發,並且將研發重點基地設在台灣龍潭。
去年是台灣面板產業十年來最好的一年,現在企業手上滿手現金,我們建議產業界除了適當回饋股東之外,更需要將資金投入次世代Micro LED產品開發。
而政府也應提出台灣發展Micro LED的戰略計畫,除了扶植國內廠商進行開發,更需要以國家級的經貿戰略,吸引國際大廠來台參與開發,將十年後的Micro LED的關鍵零組件供應鏈廠綁在台灣(一如現在OLED供應鏈被綁在韓國境內一樣),創造台灣面板產業的絕對優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