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牆,放滿了東西方哲學與藝術思想的書籍,朋友都喜歡這面書牆,常流連不已。不同年齡,有不同的閱讀領域,人生本該有所取捨,因此將年輕時代閱讀的散文、軟調性的雜書全捐給圖書館。今天撢撢書架上的塵埃,突然被自己的一本手稿吸引,那是十幾年前,將自己的沈思習慣寫下來的筆記。封面落款為「人生的原色與結構」,天哪,當時肯定是充滿優閒與靈感。 天生是愛書人,筆記都做得像書本。我繼續翻閱著手札書所載的:「原色,代表自然。結構,是生命理性的設計。生命自然的本性,要有認知心理接受本質。本然的樣貌,就是生命的原色調。思想的結構更新,才能使原色生命變得更豐富。」相信現在的我肯定無法寫出這樣的生命之歌,必須反思了。有趣的是手札的第一頁貼著我在北京大學任客座教授時,外子拍了一張我托著腮幫子的照片。原來像個沈思者,讀起旁邊的題字還挺有味道的。
題字寫著:「沈思,在我生命�堿O重要的。獨處,在我生命�堿O必要的。此時布拉姆斯他那豐富的人生歷練,讓大提琴與小提琴的對話穿透我的靈性。雕刻在我內心深處。請雕刻近日的混沌,讓它遠離;請雕刻近日的傲慢,讓它消失;請雕刻即將失去的真心,讓仁慈回來;請雕刻生命本質的回歸,讓我的靈靜思。」原來這是我對生命的檢視省思。好珍貴的過去呀。
朋友你有沈思的習慣嗎?你多久沒有拜訪自己的心靈故鄉了?因為世事極為嘈雜。世界也充滿了不實際的「真實」,生命價值的體現要從何而來?我身旁的朋友,大多忙於周旋在過多的資訊生活�堙C邀他們一起賞畫、一起聽音樂或一起旅行,得到的答案常是:「連睡覺時間都沒了,哪有這閒功夫啊。」大部分的人忘了,其實適當讓心靈休憩可以免除生活上的煩躁。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李白這首詩,寫的彷如是現代人的心情。「拋棄我而去的是昨日的時光,已不能挽回。擾亂我心緒的,是今天的日子。」人們慣於追戀昔日的歡樂,感傷現今的不得志,覺得人生坎坷,且不停歇的抱怨。沈思吧,想一想自己究竟在追求什麼?我從美國返臺後約了哲學教授相聚,並閒談臺灣社會的現象。真是所見略同,多數臺灣居民總嚮往他人的美好,抱怨聲四起,然後躲到韓劇�堸l星。不論老少,寧可關心電視劇中的人物,而不願意改善周遭的生活環境,多麼可惜。愈來愈明白莊子之言「心靜生虛,虛室生白」的智慧,人心不安不靜就沒有空間。有空間的心靈,才能讓智慧之光照亮內在的生命。
我們只要不以追求金錢為人生的唯一價值標準和奮鬥目標,再為自己培養一項藝術的興趣或嗜好,相信即使面對繁瑣與壓力時,一時的緊張很快就能放鬆,心靈自然獲得平靜與快樂的訣竅了。沈思,讓我如是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