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這句話可能有些誇張,但即使人生是「苦多於樂」,我勸你還是不要強說愁,更不要自矜悲苦,說自己有多不幸、多可憐。 每當聽到或看到有人以誇張的方式表示他是「多麼地痛苦」時,就讓我想起德國小說家托瑪斯曼(Thomas Mann)所寫的《魔山》(The Magic Mountain)。在這部小說�堙A托瑪斯曼別具慧眼,描述了人間的一個迷離景象:
在某個肺病療養院�堙A病人不是根據他們的家世背景來劃分等級,而是依病情的嚴重性來決定地位。垂死的病人因所受的痛苦最深,就好像古時候的貴族,享有某些特權,受到其他病人的禮敬和醫護人員的重視;而病情輕微的病人,即使是來自高尚的家庭,但因所受的痛苦不多,在這�堛漲a位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乏人理睬。
有時候,一些症狀輕微的病人,為了克服自己的無價值感,獲得醫護人員及其他病友的重視和關愛,而不得不誇張病情,猛力撫胸咳嗽,以表示自己是「多麼地痛苦」、「多麼地可憐」。
這不是小說家的向壁虛構,而是托瑪斯曼在妻子因肺結核住院療養時,經常去探病的實際觀察所得。
曾經在醫院工作過的人,多少也能有所體會。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難免會遭遇各種打擊,而使身心蒙受痛苦,但如果一個人只能以他所受的痛苦來顯示他的「價值」或「意義」,那實在是雙重的悲哀。
有一則猶太人的神話說:每隔一段時間,當審判日來臨時,每個人都會被請到一棵巨大的「悲傷樹」下,將他一生所受的不幸與不公不義、災難和痛苦、各種讓他感到悲傷的事,寫於白布條,掛在枝椏上。
然後,每個人也被邀請環繞悲傷樹數圈,做個巡禮,看看別人掛在樹上的、讓他們感到痛苦難過的各種傷心事。當天,神祇特別恩准,在各種不幸和悲傷中,每個人都可以重新選擇自己覺得比較能夠忍受的幾種。
結果,據說每個人最後所選的還是自己有過的不幸和悲傷經驗。因為大家發現,每個人原來都有他們各自的悲傷和痛苦,既然悲傷與痛苦不可避免,那麼自己經歷過的悲傷與痛苦,總是較容易忍受。
每個人都有他的不幸和痛苦,不要以為你比別人更不幸、更痛苦;更不要以為你既然這樣不幸和痛苦,所以就有權利耍賴、自暴自棄或要求別人善待、遷就你。痛苦的人,不僅如尼采所說「沒有悲觀的權利」,更「沒有特別的權利」,因為每個人都有他們各自的痛苦。
出生是一種痛苦,死亡是一種痛苦,成長是一種痛苦,失戀是一種痛苦,甚至熬夜準備考試也是一種痛苦。痛苦的確無所不在,但就像詩人所說:「世界必須陣痛,卑微的花兒始得開放。」生命的任何變動都隱含了痛苦,但除非你自認為是個「病人」,需要對方的同情,或把他當做能治療你的「醫師」,否則不必在人前喃喃訴說你是「多麼地痛苦」。
對於生命中的各種不幸、悲傷和痛苦,我們需要的是勇敢面對、平靜化解、愉快改變它們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