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本館季風雨林區的猿尾藤植株與嫩梢 | 圖2:飄落到地上的猿尾藤果實 | 北風南渡子,大地一片蕭瑟,植物各自休眠蟄伏,等待寒風過後的春天。植物園戶外園區也少了點喧鬧聲,呼呼風聲成為人們耳中最常聽到的樂音。 植物園季風雨林區主要展示南仁山區原生植物,雖然臺中冬季的乾燥與南仁山區因為東北季風從海面帶來水氣造成的濕潤環境不同,但在瀑布水池溼氣浸潤下,很多植物都能適應並且快樂生長。 走進季風雨林區,很難不被裡面幾棵囂張的蔓藤吸引。這些蔓藤經過10餘年栽培,如今葉片幾乎都長到其他大樹樹頂,讓人不容易觀察。但偶而從樹頂孔隙中懸垂而下的枝條讓人們有了親近機會,也讓人看見那像猴子尾巴一樣微捲的嫩梢(圖1)。 這種嫩枝尾端像猴子微捲尾巴的植物叫猿尾藤,臺灣全島海拔中低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麓與平地都有機會看到,喜歡陽光充足環境,乾燥通風的地方更是它的最愛。這些好像跟季風雨林區環境特性差很多,然而南仁山區西南側是東北季風背風面,環境比較乾旱,猿尾藤可以在這樣的環境生長,所以被栽種在這個區展示。 對猿尾藤來說,「風」絕對是影響它生存的重要因素。每年歲末年終在季風雨林區地面上常可以發現由三個薄片組合而成的可愛物體,這就是猿尾藤果實(圖2),外型長得像飛機螺旋槳的果實可以透過風力傳播,遠颺到更遠的地方開疆拓土。看來它的種子萌芽率不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資料中,它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已經在澳洲和美國引起災害,在模里西斯群島低地更是形成乾燥森林上層的不透光遮蔽物,影響當地原生植物生長。臺灣是這種植物的原產地之一,猿尾藤已經與環境達盪平衡,沒聽說過在哪裡造成危害。 猿尾藤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Hiptage是從希臘文 hiptamai (飛) 締造而來,意指其有翅的果實會飛散傳播。種小名benghalensis 是把印度地名孟加拉(Bengal)拉丁文化而來,是「孟加拉的」的意思。但它不只分布在印度,從印度到馬來西亞、中國南部、臺灣都有天然分布。 現在熱帶雨林溫室正因整修閉館,但封閉必會再啟。等待風起的猿尾藤,一定也會有因風再起的新生命。 猿尾藤 Hiptage benghalensis (L.) Kurz. 黃褥花科 栽植區域:季風雨林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