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培訓」,就是培養正知正見的信念,訓練守之不動的道心。 由已受證的委員陪伴學員深入學習與自省,
確認不是一時的感動,而是生生世世智慧的選擇;
如同「擺渡」,將有緣人送渡到彼岸,彼岸並非終點,而是菩薩道的起點,
相互接引又相互成就,人間菩薩「一」生無量。
每年慈濟委員與慈誠培訓課程中,尋根精進與皈依圓緣課程最受海內外學員期待。二○二一年十月起新冠肺炎疫情趨緩,臺灣的學員獨享親身回「家」尋根,以及近距離與證嚴上人分享參加培訓的心�婺隉C
每人加入培訓課程的因緣各有不同,圓緣課程約兩小時的分享中,就可以聽到數十種「被渡」的因緣,可知在海內外每年上千位的培訓志工中,更有百百種「被渡」的故事,這無非也是「無量法門」的見證。
「因緣到了!」苗栗的謝銘育分享,「我國中時,就跟著父母在慈濟環保站做資源回收,那時候的我只當作在遊山玩水;而到慈濟苗栗園區輔具平臺任職後,我看著人們從借用輔具到歸還,一是健康痊癒,另一是往生。生老病死,讓我體會能『做』就是『福』。」
家住南投的藍金雲,草根中帶著點幽默分享培訓第一個遇到的難關:「培訓的第一天,我拿到十本書,不識字的我,慌了!問自己怎麼辦?而且每個月還要交出讀完一本書的心得!想了想,打電話給在高雄教書的兒子商量,是不是我不要參加培訓了。兒子說:『沒關係!我幫您讀,再寫心得給您。』他寫好心得後,還解釋那本書的大意給我聽,我也就過了這一關。」
「沒想到疫情來了,改成線上培訓課程!我不會上網,就打電話給在科技界工作的小兒子,『沒問題!我幫您設定線上學習,我也加入群組。』」結果,一人培訓,家中三人一同加入群組,一起上課。
陳強聲與陳如君,不同的家庭,卻都是因為孩子「渡」了他們進入慈濟,「兒子參加慈濟青少年成長班,我也加入了班級志工行列,陪伴兒子一路成長,帶孩子到老人院及醫院當志工」、「我孩子參加兒童精進班,我也成了班級志工,更了解慈濟……」
「我們有四個孩子相繼就讀慈濟中學;小兒子的慈誠懿德會爸媽鼓勵我與同修一起出來培訓……」臺中的劉明�葳P謝美黛,因為孩子的因緣,讓法緣父母「渡」了血緣父母,「我是澎湖人,從小家中餐餐有鮮魚,現在全家餐餐素食了。」謝美黛如是說。
「在整理慈濟環保站的歷史溯源中,了解早期推動環保志業的艱辛,更加堅定我參與慈濟的決心。」臺中的宋克家,認為能在五十五歲的這一年,在慈濟五十五周年受證,別具意義。劉子甄是慈濟人的第二代,「疫情期間,我參與整理早期志工的口述歷史,師姑、師伯的艱辛足跡,提醒我要繼續承擔使命。」史料的力量提醒這些培訓志工不只要留住史料,並有責任再創寫歷史。
「我的專長是建築工程,經常穿梭在兩岸三地,忙忙碌碌。疫情之前,每每回精舍,精舍的門總是開著,而且可以看到笑瞇瞇的慈師父迎接我們;疫情來臨後,敬愛的慈師父不見了,近距離看著師公上人,上人年邁了!」也是「慈二代」的吳宗芸,哽咽地傾吐心�婺隉A「以前媽媽總是勸我『要把握因緣』,原來是這麼回事!現在才懂,而我以前總以為機會『永遠』在。」
她利用疫情期間無法出國,努力補足見習、培訓課,「我發願,在未來的工作帶著師公上人的祝福,到各地讓慈濟遍地開花。」
這批培訓隊伍中有諸多「慈二代」的成員,這些種子已株株成長茁壯,期待鬱然成林。上人懇切叮嚀大家:「不要忘了今天的發願,殷勤精進!」
慈濟委員及慈誠隊員的培訓,是由一群已受證的志工承擔相關事務,諸如報名作業、課程安排、隊員陪伴、總務生活、文書記錄等,樣樣不可少,才能讓整整一年的培訓工作,環環相扣、節節相通,圓滿完成。
培訓工作就如同擺渡,而培訓的工作人員就如擺渡人,在渡口用力搖著櫓槳,將有緣人從此岸送渡到彼岸;這段路,是成就他人的重要歷程。而培訓者到達彼岸後,不是終點,卻是菩薩道的起點。
「渡」,自渡也渡他;「渡口」是菩薩道的起點,是相互接引、相互成就的作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