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曾柏文/柯文哲勝選的意義—政治格局、階級對比與同理心


【聯合文學電子報】提供聯合文學優秀作家群:蔣勳、郝譽翔、成英姝、廖鴻基等的精彩文字,讓你一次展讀! 什麼是《DFUN》?!是Digital Fun,也是Design Fun。【DFUN設計風尚誌】,一同駕馭這股科技愛美風潮!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2/02 第20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最新文章 曾柏文/柯文哲勝選的意義—政治格局、階級對比與同理心
 
曾柏文/柯文哲勝選的意義—政治格局、階級對比與同理心
曾柏文/社會學碩博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不熱衷於預言,因為情感上我不喜歡任何形式的決定論。但在看了連柯辯論那天,我仍曾在臉書某串公開討論中,不假思索地寫下"KP would win"。事後我有點詫異於自己的衝動,並開始尋思:為什麼在傳統上「藍大於綠」的台北,我卻直覺地認為,連勝文將輸掉這場選舉?

幾天後釐清思緒。我說柯的「贏」,是指在歷史推進的合理性辯證中,我認為柯已穩穩地把自己樹立在,時代腳步的下一步。這一步不算遠,所以許多知識分子眼中,柯還有很多讓人疑慮之處。但這一步,也已遠到足以反襯出對手在政治思維、選舉策略上的陳舊感。這場選戰可以清楚看見,生理年齡上的年輕,不必然代表思維上的進步。

今晚開票,我欣慰於自己的直覺,沒有偏差太遠。

回頭來看這場選舉,不少喧鬧一時的話題,此時都顯得瑣碎,也無法激起去討論的動力。在對選戰的粗略印象中,只有兩個主軸顯得醒目:我概括地稱為「政治/選舉的典範轉移」與「階級對比與同理心」。文中也將討論「網路挺柯現象」,以及柯文哲勝選後的一些挑戰。

政治格局的典範轉移

柯陣營從投入這場選戰以來,就清楚強調一種「掙脫傳統政治格局」的理想色彩。這種典範轉移表現在三個層次:

一、在政治主軸上,柯P高舉「藍綠之外」的白色力量,給不少厭倦於藍綠惡鬥格局的民眾,一種「清新的想像」。嚴格來說,柯P從未表現出對歷史糾結的細膩體察,其訴求的「拋開藍綠」雖然動聽,卻不免夾帶對歷史的輕忽,甚至有「埋沒」某些尚待安頓轉型正義問題的風險。但在過去台灣朝野惡鬥予人的窒息感中,即便只是種「掙脫傳統僵局的想像」,已是能讓許多人願意一賭的奢侈。

二、在權力運作上,柯陣營做出許多宣示,也用選戰中的實際作為,一再重申「開放政治」以及「資訊透明」這兩組核心價值,勾勒出某種「不再以候選人為核心」的政治想像。前者包含「野生官網」的推出、「網路民主」的政見藍圖、「大公民vs.小市長」的對話,以把人事決策交付遴選委員會的創舉等。後者則展現在面對對手挑戰時,立即公布財產狀況、通連記錄等舉動中,展現出的無畏大氣。

三、在選舉策略上,柯陣營大膽顛覆過去許多選戰實務。不到處插旗(畢竟能見度一定夠),拒絕擾民的鞭炮掃街,不投電視廣告。反之「柯P新政」短片一部部拍,卻又能說出,重要的是「價值」而非「政見」,這樣大膽(也有一定道理)的觀念。雖說有不少作法,過去也曾有過一些帶著高度理想的候選人嘗試過。但柯可能是第一個,真正有機會角逐大位的候選人,如此勇敢堅決地貫徹。

相對於力圖掙脫過去格局、展現出不同氣象的柯P,連團隊的選舉策略,卻顯得一種極為守舊的風格、彷彿硬要把對手陣營拉回傳統政治格局。例如連不斷強調柯的墨綠,努力把選戰推回藍綠對決的老路。例如對選舉廣告或政策一有爭議,馬上切割推到廣告商或「民眾意見」,上演「鞏固領導中心、權力集中」的宮廷戲碼。例如在選舉技術演出的,仍不脫傳統的負面烏賊戰(死纏MG149、買賣器官這類抨擊)、靠組織與人際連帶動員固票、喧鬧擾民的掃街拜票、激情的大型造勢這些老路。

連勝文選的「很努力」,到處奔波大汗淋漓的,也或許有些人願意買單。但弔詭的是,正是連陣營這些毫無新意的努力,向更大範疇的選民證明,連勝文代表著一種相對陳舊的,該遭淘汰的政治典範。

階級對比與同理心

有很多人把連勝文的政治阻力,歸咎到「權貴」。但其實,台灣傳統上左派意識薄弱,特別在台北,並無強烈仇富意識。我們仍能想到不少受人尊敬的有錢人,因此用「權貴」本身解釋仍有不足。

我覺得真正問題,是連公子/連陣營參選以來,一連串在媒體放大檢視下,顯得「與常民充滿隔閡」的表現── 例如讓里長飆淚,關於「瓦斯桶/瓦斯管」的雞同鴨講,讓庶民搖頭;例如「如果你很有錢」廣告,看貶年輕人;例如狂打MG149跟「買賣器官疑雲」的負面選戰,讓醫界憤慨;例如標榜自己「不像柯文哲拿中華民國的錢」的言論,羞辱了全體公務員;例如把「流浪動物送到雲林嘉義」,得罪南部人;例如明明資源闊綽,卻不斷強調自己「受盡挫折、十分辛苦」的自溺之詞,惹毛所有更辛苦的人。

能在一次選舉得罪這麼多族群,說來也是一種成就。這些點點滴滴的事件,給人一種「對他人處境無知、傲慢而自我中心」的印象,讓「權貴背景」成為現成的解釋,也成為極為刺眼的映襯。

曾有朋友直指連勝文「為富不仁」,頗為精準。這裡的「不仁」,不是說連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有許多人抨擊其父祖聚斂之道,不過這畢竟不是連勝文的責任),而是回到「仁」的本意,也就是「對他人的同理心」。而這正是連勝文參選以來,讓大家覺得他最欠缺的特質。

相對而言,柯也有「傲慢」的問題,但那是一種身為專業菁英的傲慢。對社會大眾而言,「平民小孩成為專業菁英」來自個人努力,「生在權貴家庭」純屬幸運,所以前者的傲慢還能當成一種帥氣(一如許多漫畫主角),後者傲慢只令人嫌。柯也有「對他人處境無知」的時候,例如選戰之初爆發的「歧視女性」爭議。但當柯公開認錯,直言自己「不找藉口,找老師」之時,相關阻力也化解七八分。

在爭取階級情感上,柯陣營最成功的神來之筆,大概是在連柯辯論中的這段話:

我在台大醫院工作了三十年,每天處理病人生死的問題,我看盡人生百態,更能感同身受什麼叫做貧病交加,也更能了解貧富差距造成教育以及醫療的不平等。草根人民的心聲,我默默的聽了三十年。我帶領台大葉克膜團隊,讓同仁有榮譽感,並在拯救生命當中得到了成就感。

122個字,先直接號召「草根人民在人生百態中曾有過的無助感,凸顯候選人「傾聽基層心聲三十年、感同身受」的形象(斯仁矣),緊接著用帶領醫療團隊的成就,召喚「專業中產菁英」階級的價值認同。這種的定位,直接對照對手「權貴背景、富而不仁」的形象,打動許多人。但說到底,而這種策略奏效的最大助手,還是連勝文。

網路挺柯的風

網路上幾乎一面倒地挺柯,大概是這次選舉最引人注目的現象。所以連陣營屢屢批評對手「網軍」,選前我也曾碰到記者詢問,對「柯陣營如何運用網路」的看法。柯陣營當然有經營網路,但不管是連營的「網軍說」,或從「柯營如何運用網路」切入的分析,都錯把某種源於「傳統強勢媒體操作」的邏輯,套用在數位年代的網路輿論。

網路輿論最重要的特質,就是任何觀點的傳播,需透過無數網民的自發行動(轉貼、評論、按讚)來完成,而非掌控在任何編輯台之手。這構成網路輿論「行動主體/權力」的去中心化,而其秉持的原則是「資訊透明」與「自由流動」,其表彰的文化是普羅庶民、直率、有溫度而熱血的。

網路挺柯,本質上,是因為柯營「傳遞」出來的理念,或柯文哲展現的個人特質,比起對手,更貼近這些網路世代的基礎價值與風格──這包含前述基於「開放透明、權力去中心化、公共參與」的政治風格,也包括其相對親民直率的作風,乃至諸如全面公布收支明細、拒絕傳統擾民式的競選、以及停止接受政治捐款等被視為「帥爆了」的舉動。

許多網民的力挺,來自這些網民出於認同的「自主行動」,而不能僅視為柯陣營經營網路的成果。若錯把「網民挺柯」逕自歸因為柯營的操盤,就像把洪仲丘案中湧現的白衫軍,或318湧現立法院的聲援者,都歸因於某些「首謀」的組織動員,無視網民本身的主體性。

不過自詡為義群眾,往往也難免挾帶某些暴力。這次網上挺柯的浪潮中,也湧現對連勝文大量的諷刺圖文,其中不乏堪稱惡毒,超過「文明尺度」的內容。許多連營的支持者,也往往把這筆帳算到柯營頭上。持平而論,我並未看到柯陣營應為此負責的證據。但倘若柯文哲在選舉過程中,能更清楚反對這類抨擊,捍衛文明底線與對手尊嚴,將更大氣。

這場選戰留下什麼?

放在大的歷史脈絡中,我認為這場選戰的主軸是「價值」,是「對於政治的不同想像」,這包括在政治議程上「藍綠惡鬥」的掙脫還是回歸,在權力運作是否走向「開放政治」,以及在選舉策略不同典範間的對決。許多人用「階級對決」想像這場選舉,但如同我指出的,真正關鍵不是階級本身,而是候選人是否能展現「對人的同理心」。至於其他歷史當下吸引目光的話題,在更大尺度中,卻顯得沒那麼重要。

對照兩方政治格局,我清楚偏好柯陣營傳遞的,諸如「開放透明、權力去中心化、公共參與」等理念。然而至今沒有人能確定,未來他面對市政府這種「受到種種人事制度、程序法規約束的傳統組織」,那些理念需要多少磨合,能落實幾成。

我能想見,柯團隊屆時需要有很強的行政法規專家,協助替種種進步大膽的政治理念,評估在現行制度法規下的可行性,並對政治對策提出解方。屆時可能會出現兩種頓挫。一是柯團隊發現被某些法規綁死,推動修法無力,難以施展;或是他們意志堅決地推動理念,卻被抨擊「組織上疊床架屋」,或「忽視程序正義」。

而另一方面,柯文哲本人對某些歷史人文議題,不管在知識準備度的欠缺,以及敏感議題平衡感的遲鈍,業已在選舉期間招致許多批評。而我相信,不管在施政上如何做到「權力去中心化」,政府首長永遠無法迴避,在當代文化「象徵政治」(symbolic politics)中扮演要角的責任。柯說願意「補課」。選上之後,他還有很多要上的課。

曾柏文

大學主修化學與心理,後於倫敦政經與華威大學取得社會學碩博士。曾任職於歐盟「知識政治與新興融合科技」計畫、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ISEAS),與荷蘭國際亞洲研究中心(IIAS)。我選擇從「知識社會學」視角切入,探究各種知識的生產、傳遞、運用、衝突,以及當中展現的社會向度。學術上,我聚焦於地緣政治對亞洲知識傳統的形塑。公共書寫上,我關切知識史、教育媒體、記憶認同,科技治理與各種專家與常民的對壘。

6個好觀念 不再為錢煩惱
如果不想窮一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和執行理財計畫的紀律。綜合眾專家學者與不知窮滋味的存錢高手的經驗和看法,本次整理出6個好觀念,學起來,遠貧不是夢。

孩子受影響說髒話
電影出現大量的「三字經」,以豪邁與搞笑的方式出現,很多父母擔心對孩子的言行有影響。但父母擔心的應不止流行文化的影響,具體來說,還有孩子的嗆聲和「三字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