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大林慈濟醫院 失智症照護的後盾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1/04 第30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凝駐美好記憶
證嚴上人專區 無論順逆,感恩面對
慈濟脈動 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社區照護
焦點專欄 阿孫來看顧
凝駐美好記憶
「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四年來在嘉義鄉鎮,逐步鋪展深入社區的失智照護網絡,希望成為照顧者的堅強後盾。失智意味著與「失落」共存。當患者逐漸失去原有的生活能力,團隊協助找尋患者仍存在的功能,家屬可以與之交流,在患者從世界退隱的過程中,家屬的陪伴將留下愛與維護生命尊嚴的深刻回憶。
無論順逆,感恩面對
畫作/林碧惠
不因順境,迷於暢樂;遭遇逆境,也不喪志。

用感恩心「逆來順受」,逆境就能成為「增上緣」。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位在巴爾幹半島上的塞爾維亞,是中東難民前往歐洲的要道,此刻正值嚴冬;難民長途跋涉經過這�堮氶A體力耗竭、物資耗盡。看到他們在冰天雪地中吃著冷硬的麵包,有的孩子還穿著短袖,實在讓人不忍。

九個國家、三十八位慈濟志工,二○一六年十二月上旬匯聚當地,為四千多位過境的難民送上外套與帽子,讓他們在逃難途中禦寒;也突破萬難,空運適合中東口味的番茄香積飯,為他們補充一些有熱度、營養的食物。

因為國家動亂,他們被迫逃離家園,即使曾經是富貴人家,也淪為一無所有的難民。他們承受著家破人亡之苦,逃難過程中又處處被拒絕入境,滯留在國與國之間進退不得,疲累、悲傷、甚至憤恨的心境可想而知。慈濟志工以尊重的態度,為他們披上衣帽,希望溫暖他們的心,感受到人間有愛。

在約旦邊境,沙漠上的大型難民營�埵洫e了數萬人,環境非常擁擠、資源極度匱乏。烈日下,帳棚內煎沙煮日般炙熱難耐;暴風雨來臨時,人們全身淋溼,內外泥濘不堪。長期生活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難民身心都處在緊繃狀態;約旦慈濟人的救濟工作,也比以往更加困難──

難民營遼闊,無法全部照顧到,發放了這一區,另外一區人就會大批湧來……志工人力與物資有限,實在無法招架,基於人身安全,只好儘速離開。

來自敘利亞的女童芮塔,出生時遇到空襲,醫院產房內一片混亂,她的腳因此斷成三截;逃難途中雖然獲得慈善組織援助,進行了幾次手術,但都沒有成功。來到約旦,陳秋華居士安排醫師長期為她治療,如今已開始復健。

近一年來的相處,芮塔看到慈濟志工來,就會開心上前擁抱;她與爸爸小手拉大手的畫面,也讓志工很感動。

難民營中,像芮塔這樣需要立即醫療照護的孩子,至少有三百多位。約旦慈濟志工已幫助一百多位完成手術,讓他們重獲健康。

既然難民營發放困難,陳秋華居士考慮暫停慈善救濟,專心做醫療,幫助眾多等待救治的孩子。才起這個念頭,當天晚上他就夢見師父,說願意用自己的血來供養難民。他回臺灣後向我懺悔,表示不會停止關懷難民營。

生在戰地,人命如螻蟻。長期棲身在異國沙漠上的帳棚中,難民們身心煎熬,不知有沒有明天……實在令人心疼。天下多苦難,如何救得完?有時不免會有無力感。但不忍蒼生受苦難,再困難我們還是不能放棄。

能生活在氣候平順、和諧平安的環境,多麼有福;能夠發心立願付出,更是有福的人。在臺灣,慈濟教育志業體推動認養「小王子」、「小公主」行動,希望有福的孩子們啟動善心,送愛到約旦。

人心不調,苦難無盡。知福感恩,更要戒慎虔誠,珍惜平安、保護社會的祥和;還要以實際行動發揮愛的能量,轉動人心。人心調和,就能改變人間生態。

鍛練定力──堪得磨練,

不受境界動搖,

菩薩道才能成就。

今年海外有超過兩千位志工,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或慈誠。他們從見習、培訓到受證,至少要三年時間,必須克服種種困難,堅定目標才能達成。

中國大陸哈爾濱、黑河的志工,為了參加培訓課程,每個月要搭一千八百公里遠的火車到北京,單趟就要花上兩天時間;他們在狹窄的臥鋪車廂內,仍舊把握時間聽法、彼此分享。

大陸東北冬天嚴寒,他們還是堅持「晨鐘起,薰法香」。風雪中,全身包裹嚴密出門,每踏出一步,就陷在深深的白雪中;儘管舉步維艱,為了求法,他們仍然精進向前。聞法完畢,相互讚歎:「今天我們沒有漏掉這一課。」這群善知識互為益友、互勉精進,令人感動。

修行,就是照顧好道心。既然選擇行菩薩道,就要經得起、耐得住一切考驗,愈是惡逆的環境,道心愈要堅定,步步踏實向前。

經過洪爐熱火,廢鐵也能成為利器;人也是一樣,「能受天磨方鐵漢」。遭遇逆境,用感恩心、歡喜心「逆來順受」,力行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能無怨無悔、無憂無求,逆境就能成為「增上緣」,增長道心與道業。

就像做復健,能忍住痛持續鍛練,筋骨才能恢復功能。行菩薩道也要堪磨──面對再多的惡與逆,仍能﹁無怨憎、無離愛﹂,堅持付出愛。反之,心起起落落,就無法走得長遠。安於順境,智慧不足,就容易不辨是非、落入陷阱,繼而脫離善道。

在人群中,面對種種人、事、物考驗,要用六種法對治──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布施」,不只捨物資,也要捨去貪欲、煩惱,才能不執著。當逆與惡來磨,不以牙還牙,甘願接受,善解包容,保護身心不犯過,就是「忍辱」與「持戒」。既已發心,決不半途停滯或半途而廢,是「精進」;不受順逆動搖,是「禪定」。能做到前五項,就有足夠的「智慧」,從煩惱此岸到達涅槃彼岸。

大智慧者,在苦樂中自在無礙──不因順境而受名利地位誘引,迷於暢樂;遭遇逆境,也不會喪失修行意志。無論順、逆境,都是悟道的資糧。

力行付出──

把做好事變成潛能,

恆持初心,方向不偏。

家住臺南善化的王秀櫻,多年前出車禍,傷及腦部而昏迷;迷迷糊糊間,她感覺自己被送去太平間,卻看到師父在遠處向她招手:「來來來,你的工作還沒做完!」就這樣慢慢甦醒過來;更不可思議的是,以往她說閩南語,剛醒來時卻講國語,女兒甚至懷疑這是自己的媽媽。

車禍腦傷讓秀櫻的記憶力受損,經常忘東忘西;但「慈濟」這一粒種子深入她的八識田中,讓她仍保有「做環保」這分潛能,還是做得很俐落。期待大家平常好好磨練,讓「做好事」這念心深入八識田,才能生生世世延續。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有一段故事──

有位國王為了求法,甘願放棄王位,在國內廣徵了解大乘法的人為師,他願委身作奴終身效勞。

一位仙人因此來到皇宮,表明只要國王受他差遣,他就傳授《法華經》。國王自此服侍仙人,天天「供給所須,採果汲水,拾薪設食」,甚至肩荷重擔還彎下身作床椅,讓仙人休息。

即使倍受刁難、時間「經於千歲」,仙人並沒有傳法;但國王身心無倦、勤勉殷切,求法的心沒有一刻放鬆。他說:「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密,慈悲喜捨。」

貴為人中之王,擁有一切物資,但國王意無貪戀,放下身段恭敬奉事老師,面對磨難,仍保持心靈平靜;不知不覺中,求到了「為人所不能為、忍人所不能忍」的法。

那位國王,就是釋迦牟尼佛,仙人則是提婆達多。儘管提婆達多生生世世與佛作對、障礙佛陀修行,但佛陀感恩他給予很多磨難,讓他具足六度、長養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凡夫發願,一遇到境界就退轉;但佛陀志願深重,無論經過多長時間,最初那念心不曾磨滅──堅定追求妙法、行菩薩道、廣度眾生。

生活中每個待人處事、起心動念,都是修行,要把握當下、恆持剎那,精進行菩薩道,慧命才能成長。

愛惜生命,

不是惜體力無所事事,

而是不惜手腳去付出。

鹿港慈濟環保站有「六朵花」──六位年齡合起來將近五百歲的環保志工,其中最年輕的七十九歲、最年長的九十二歲。她們雖然年邁,身體難免有病痛,但心靈很健康,日日發揮良能做環保。

高齡九十二的施呂綉鳳,每天自備工具包來環保站,剪一個寶特瓶口的瓶圈只要一秒鐘,手腳很俐落。其實她患有糖尿病,兒媳每天幫她驗血糖、注射胰島素,也支持她做環保。她推著輪椅出門,沿途撿回收物,她說總比自己坐在輪椅上被推來得好。「如果閒著沒事做,走過來沒路、走過去也沒路。做回收分類,心情好,身體就會好!」

慈濟環保站有很多這樣的長者,不只勤快,而且多才多藝──回收來的破雨傘,他們拆下傘骨,將傘面裁剪成雨衣、圍裙,既實用又環保。誰說老人是社會的問題?看看這群老人,疼惜大地也疼惜眾生,善用生命價值,也活出尊嚴。

生命有自然法則,「生、老、病、死」無法逃避,但慧命卻能無限。愛惜生命,不是無所事事保護好自己,而是不惜手腳去付出。人心向善付出愛,社會充滿愛與善的能量,就能祥和溫暖。

請大家多用心!

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社區照護
撰文•楊舜斌
攝影•顏霖沼
臺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平均每十二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而到了八十歲,每五人就有一人得病;失智症已成為高齡社會全民課題。

找不到路回家、喊不出家人的名字、不知今夕何夕……病人失去記憶,家屬承受失落。

如何預防與應對,我們準備好了嗎?

前一秒鐘你還嚷嚷著:「我喜歡喝這碗湯,幫我打包回家。」但下一秒,你發現自己坐在一臺車上,手�堮陬菑@袋不曉得是什麼的湯湯水水,好奇地問隔壁的乘客:「這是什麼,我怎麼會有這東西?」

無法連貫的記憶,甚至短暫到難以形容;只是走出門口、上個車子,記憶就已被洗了牌,甚至連看圖照抄自己的名字,都無法做到……

幻想、健忘重複循環

失智者家屬難為

「有時候我出去工作,她會在家�堸蔥N飯,一天就煮了三大鍋;偶爾還會藏起來,直到發臭了,我們才發現。」家住雲林縣北港鎮的黃燕飛,母親已是中度失智,雖然如此,但外出行動、與人溝通,看起來都很正常;如果沒有仔細觀察,可能很難發現她已有失智症狀。真正會發現問題的,只有朝夕相處的家人。

黃燕飛無奈地說,有次堂弟氣呼呼地對他說,你怎麼不給媽媽吃飯?問清楚後才發現,原來是媽媽跑去向堂弟告狀,已經三天沒有吃東西,快餓死了。

母親其實是吃過飯,卻忘記了,經常無限制地進食,家人只好在用餐後把食物藏起來。母親也曾一天餵食家�媢}養的狗二十多次,讓三隻狗兒差點撐死。

談起母親罹患失智症後的改變,黃燕飛表示,一開始只是覺得母親怎麼總是問:「吃飽沒?」不然就是偷偷說某某人好像偷了她的私房錢。但如果仔細比對推敲,就會知道這根本是無稽之談。然後慢慢地演變成自言自語,甚至對著家人口出穢言。

「幸好我媽擔心家�媥D小偷,所以不會亂跑。」黃燕飛慶幸,母親雖然幻想很嚴重,但至少不用擔心她走失。這家人的遭遇不是個案,而是全世界失智症患者及家屬的縮影。

失智症候群

進行中的世界大事

失智症,已經不是罕見名詞,大多數人能信手拈來一些常見症狀,像是迷路、忘記時間等等。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在二○一五年發布的報告,全球失智人口已有四千六百多萬人,平均每三秒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預估在二○五○年,失智人數將高達一億三千萬人。

這些人數,等於一個日本的人口,或是五點六倍的臺灣人口;更令人擔心的是,這個疾病難以治癒;從一九○六年被發現至今,醫界仍無法找出特效藥,僅能靠加速神經傳導的藥物,讓早期失智的症狀較不明顯,但本質上還是持續的退化。

失智症雖然不會直接導致死亡,卻會讓患者的生活品質、免疫系統、運動能力等各方面下降,間接造成死亡;在美國,甚至將失智症類型中比例最高的阿茲海默症,列為十大死因第六名,可見其危害。

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患者,平均餘命統計為八至十年;如何在這期間內將失智的危害降到最低,保有他們正常的生活能力,將病程濃縮至最後半年才發作,一直是全世界在努力的目標。

雲嘉老化嚴重

大林慈院成立失智症中心

二○一六年六月,內政部公布全臺人口老化指數統計,嘉義縣再度奪冠,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輩,占全縣人口數百分之十七,遠高於全國平均值,雲林縣則次之。根據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的統計,就診病患高達四成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而老人愈多,代表潛在的失智症患者也多。

二○一一年,甫接任大林慈院神經內科主任的曹汶龍,看到門診為數眾多的失智長者,很多都是很嚴重了才來就醫,家屬也已束手無策。曹汶龍說明,失智症和年老退化不同,失智症患者除了記憶力退化,還會有認知功能退化、空間感退化、運動能力退化、社交功能退化。舉例來說,老化可能會忘記某事,但事後會回想起來,但失智是完全忘記自己曾說、曾做的事;因此患者常常會聽不懂別人的話,甚至個性像是變了一個人。

失智症不可治癒,但是可早期發現,向健保局申請用藥,病人生活品質會比較好。曹汶龍深感失智症在雲嘉地區是個必須被正視的問題,大林慈院失智症中心二○一二年九月於焉成立,並開設失智症特別門診;成員包括曹汶龍,及個案管理師劉秋滿和臨床心理師許秋田。

為了找出社區潛在的失智症患者,掌握治療良機,曹汶龍和許秋田經常到社區拜會鄉、鎮長,期待爭取公部門的協助,深入社區活動進行篩檢。

團隊同時也與慈濟志工密切合作,在雲林、嘉義、臺南、高雄等地舉辦「失智症關懷志工培訓課程」,指導種子志工認識及使用「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能隨時在社區活動中為民眾進行簡單篩檢,鼓勵極早期失智症患者及時接受治療。

在曹汶龍的積極推動下,二○一三年與嘉義縣衛生局合作,將AD︱8篩檢納入各鄉鎮的複合式篩檢項目之一。

曹汶龍表示,以往失智症病人被家屬帶到醫院時,從門診、臨床心理師進行認知測驗、電腦斷層與抽血檢查,再經過健保局審核使用藥物資格,跑完流程往往得歷經數月,進出醫院不下五次,讓許多症狀還不明顯的早期失智症病人卻步,不願就醫。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失智症中心設置如同VIP通道的檢查模式,可銜接社區篩檢,讓失智症病人及時診斷、早期治療。

同時將臨床心理師帶到第一線,當進入社區做失智篩檢時,立即替異常的長者做檢測;如果確認有認知功能障礙,再透過家訪讓家屬了解,並聯絡失智症中心排檢;當病人第一次到醫院,馬上接受電腦斷層與抽血等檢查,第二次到院即可取藥,大幅縮短就醫繁瑣的過程。

藥物治療的同時

在彼此生命中作伴

大林慈院失智症中心也推動病友會暨家屬支持團體,包括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社工、志工等成員。

劉秋滿原本在病房擔任護理師,認為自己照顧老人家的經驗十分豐富,然而真正進入到失智領域,才發覺沒這麼容易。「長輩都不睡覺要怎麼辦?」面對家屬的提問,劉秋滿直覺回答:「是不是白天睡太多?」她後來才明白這是失智者退化的過程,而這種「精神行為症」正是令家屬負擔最大的地方。

「正確的做法,是增加病人白天的活動量,並且加上抗神經疾病的藥物。」劉秋滿如今能輕鬆回應家屬的各種問題;但她說,其實同理心和傾聽反而比較重要,因為提供了方法,醫師也開了藥,但現實有很多情況是醫院無法介入的,適當地傾聽家屬吐吐苦水,反而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忙。家屬支持團體活動中,彼此交流照護經驗,相互扶持,也是種喘息。

家訪也是失智症中心的另一特色,這是不計時間成本的關懷。每週四,是社工師張益榕固定的家訪時間,她習慣每次去拜訪兩戶人家,一新一舊,新案是確認他們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舊案則是關心他們在家�堛漪※奀〞p,生活起居是否有困難。不少失智長輩並未與子女同住,而是由外籍看護照顧,更需要社工師關注。

張益榕分享,家訪讓她真正知道對方的需求。有次來到一位中度失智的阿嬤家�堳臛X,聊天時,她發現阿嬤以前是一位裁縫高手,講著講著,阿嬤把她當成客人了,要幫忙她選衣服;她就順著話,陪伴阿嬤回憶那個她最輝煌的時候;雖然這個夢在阿嬤想畫設計圖時終止了,因為阿嬤發現自己畫不出來……

「我曾懷疑做這工作究竟能看到什麼,這些老人家真的有希望嗎?」張益榕說,後來她體認到,也許不能改變一直下滑的記憶,但能夠做的就是去愛他們。

建構防護網

從醫院走入社區

從門診、病友會、成立失智症中心,再到社區篩檢,團隊還出版失智刊物供家屬參考;但執行成效最令人驚豔的,是社區「記憶保養班」的成立。

二○一四年七月,政府正視長照問題,衛生福利部於全臺開設二十二個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大林慈院失智症中心在眾多醫院中脫穎而出,取得嘉義縣唯一的名額,在溪口鄉游東村成立「樂智學堂」,每週兩堂課,提供長者認知訓練、體適能帶動等有助於延緩失智的課程;在眾人的努力下,甫成立一年就被評定為特優據點。

失智症中心接著在嘉義縣民雄鄉大崎村、三興村及慈濟臺南佳里聯絡處成立「記憶保養班」;二○一五年十月,又新增梅山鄉、慈濟北港聯絡處、佳里區漳洲里三個據點,並接著在溪口鄉溪東村成立「老玩童健腦長壽訓練班」。二○一六年年初,在高雄慈濟人醫會的協助下,於高雄靜思堂與高雄楠梓區開課;至今全臺已有十個記憶保養據點。

每個據點平均有二十多位失智長者,總共有兩百多名學員;這也象徵著兩百個家庭的維繫,因為很多家屬的辛苦一直沒有被看見。黃燕飛的母親,後來也成為記憶保養班的學員,從一開始得用拐騙的方式,到現在樂於參加課程。黃燕飛說,母親最大的改變就是重新出現的笑容,而家人對於疾病進程也更為了解,遇到狀況時不會無所適從,甚至可以事前準備,也比較能調整自己的心態。

為臺灣失智症長輩

勾勒完整照顧模式

從週一到週六,大林慈院失智症團隊幾乎都在社區奔波,鮮少有時間休息,尤其是在高雄記憶保養班成立初期,曹汶龍與許秋田常常開車南下替志工上課,回程時兩人往往累到打瞌睡。

所幸在慈濟基金會補助下,失智症中心二○一六年申請到五個人力,有社工師、臨床心理師、護理師、行政人員,可以深入社區經營。最重要還有位專職司機,可以載著他們走入偏鄉家訪,再也不用擔心忙碌一整天後的交通問題。

「希望深耕這十個據點。」曹汶龍說,如同慈濟的國際賑災原則,失智症中心與社區的合作也是把握「重點、直接、尊重」,更重要的是「永續」,每個據點都有他們各自的特色與志工團隊,而非醫院單方面來推動;期待他們能成為避風港,讓長者進步,讓家屬紓壓,在這邊只有歡笑的記憶。

阿孫來看顧
北區慈濟人醫會每兩個月到新北市雙溪區義診,獨居山間土埆厝的邱阿公,暱稱長期來往診的志工為「阿孫」。十一月下旬,志工發現阿公血壓偏高,勸請到雙溪國小義診會場接受各科檢查,並轉診追蹤。當天共服務一百一十一位居民。

(撰文/吳�^珠 攝影/邱紹勝 新北市雙溪 2016.11.27)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601期

雜學校蘇仰志:可以賺更多,但我偏不乖!
38歲的蘇仰志,近來在教育圈裡的很有人氣。一個滿腔熱血的藝術家,願意為了辦一個2天的教育展舉債700萬?當他認為「改變可以成真」,他的抉擇依靠又是什麼?

寶來新景點!「浦來溪頭社戰道」冬天可賞梅
「浦來溪頭社戰道」為寶來每年冬天最佳的賞梅地點,兩旁由前人種植了大量梅樹,每年元旦前後,花開一片如雪,梅香清芳撲鼻,如雪花遍布整座山頭,甚為壯觀。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