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職場生存之道】傅志遠/醫生,我要多住幾天!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3/31 第3938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職場生存之道】傅志遠/醫生,我要多住幾天!
【青春名人堂】阿蘇卡/東南亞之子與他們家的越南小攤
心情札記 金玉涼言
 
 
 
今日繽紛
 
【職場生存之道】傅志遠/醫生,我要多住幾天!
文/傅志遠/聯合報
行醫的過程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病人,如何說服病人出院,不只需要經驗,更是一門藝術……

拒絕出院的理由

「目前的狀況良好,沒有發燒,傷口乾淨無滲液,進食排氣也都正常,恭喜你可以出院了!」我告訴一位手術後的病患,他的狀態已經達到出院標準。

「我有私人醫療保險,住一天可以給付兩千塊,所以我打算多住幾天。」雖說順利出院理應是件開心的事,但未必每個病人都這麼想,一聽我請他出院,病人皺起眉頭表示不願意,但理由卻不是醫療需要。

「不行!你的治療已經告一段落,請領理賠金不該是住院的理由。」身為主治醫師,我雖然面帶笑容,但是立場很堅定。

「可是我的傷口還有點痛,不能繼續住院觀察嗎?」

「傷口疼痛不會因為待在醫院裡就不痛,我會開止痛藥讓你帶回家吃,所以可以回家了。」

「住院費用有健保給付,讓我多住幾天又不會怎麼樣,你也可以多領一些住院診察費吧!」病人持續抗拒出院。

「健保資源不是這樣用的,該出院就要出院。」忍著心中反感,我仍客氣地請他出院。醫療人員有義務替醫療資源把關,當然不能接受病人利用健保給付的住院日數,來領私人保險理賠金。

或許是見我不讓步,病人總算心不甘情不願地答應出院。

依照慣例,巡房後會有一段與醫學生們的討論時間,學生對我先前的反應不太理解:「為什麼不能讓病人多住幾天?病人說的其實也沒錯,如果是我當主治醫師,一定希望病人住愈久愈好,因為我就可以領愈多。」

「要真是這樣就好了,健保有所謂的『核刪制度』,當審查人員認為病人已無住院需要時,不但不會給付住院費用,甚至還要開罰,可惜病人不會理解這些壓力,總有各種不肯出院的理由。對出院的決定沒有共識,常是醫病間起衝突的原因。」

「可是面對堅持不出院的病人,醫師也不能強迫他們啊!」學生問了個常遇到的難題。

「醫師的建議沒有強制力,只能夠道德勸說,但對於這份『道德』,醫師與病人的標準未必一樣。行醫的過程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病人,如何說服病人出院,不只需要經驗,更是一門藝術。」討論的最後,我用這句耐人尋味的話作結。

過了幾天,有位因車禍被送到急診的中年婦人,除了輕微肺挫傷之外,沒有其他問題,但為預防出現後續變化,我仍幫她安排住院觀察。

「我本來身體就不好,被這麼一撞之後更是全身不舒服,趁這次住院一定要徹底檢查一下。」聽到這幾句話,我直覺她有「潛在賴著不出院」的可能。

「住院觀察,兩天之後可以出院。」一般來說,肺挫傷的住院觀察需三到五天,但我第一時間決定告訴她兩天。

果然在觀察兩天沒有變化後,病人拒絕出院回家。

住與不住的衝突

「才住兩天太短了啦!這樣顯示不出我有受重傷,而且肇事者從住院到現在都不聞不問,住久一點才能讓他知道事態嚴重。」婦人一邊大口吃著便當,一邊大嗓門地嚷嚷。

「您的治療已經完成,後續只要門診追蹤即可。樓下急診還有非常多病人在等待床位,可否把資源讓給更需要的人?」我將治療計畫再說明一次,很客氣地分析給病人聽。

「那是別人的事,我們當初也在急診等了很多天!」病人兒子毫不猶豫地一口回絕。

「就是因為曾經在急診待床,應該知道這種痛苦。回想妳當初在急診時,是不是也希望快點有病房住?」

「我們就是想到先前等得好苦,既然好不容易等到,不住個夠本怎麼能輕易出院?」病人的回答倒是很直白。

「醫院裡病人多細菌多,很容易發生感染,如果病情已經改善,應該快點回家,以免在醫院被其他病人傳染。」顯然第一招講道理沒有用,我只好改用恐嚇法。

「如果發生感染,那不正代表我母親的傷還沒有完全好?這樣怎麼能出院?況且感染管控是你們的責任,怎麼會推給病人與家屬呢?」家屬導果為因的說法令我一時語塞,連續兩招都被化解,看來這次棋逢敵手,必須轉變策略,改走動之以情的低姿態路線。

「我當然不能勉強妳,不過請妳體諒一下醫師。非必要的住院,醫師必須承受健保與院方雙重壓力,算我拜託妳了。」態度軟到不能再軟,若能達成目的,大丈夫能屈能伸。

「不用再多說了,我們目前不打算出院,如果我母親出院後出了什麼差錯,我一定要你負責!」家屬的話說得斬釘截鐵,病人也翻過身去不再理我。

「如果非要住院不可,那我只好請您『自費住院』了。」病人願意自己花錢,不占用健保資源,那自然愛住多久就住多久,只是此舉形同醫病關係破裂,況且住院期間如果發生狀況,又需要醫療介入時,到底算是健保給付還是自費醫療?這當中將會有太多扯不清的問題。無計可施之下,我不得不提出這最後的選項。

一聽說每日將有高達數千元的自費住院金額,且保險公司也明白表示不會理賠自費住院,病人終於對繼續住院不再堅持,最後協調的結果,我允許用健保身分再延一天。

豈知隔日要幫病人辦理出院時,居然得到這樣的回答:「今天是星期五,我兒子要上班,沒空來接我出院,明天是假日他才能過來。」

「昨天不是講好了嗎?怎麼不守信用呢?」對於病人再度變卦,我有點不太高興。

「家裡沒有人照顧,我想出院也沒辦法。明天!我保證明天一定出院!」病人兩手一攤,笑嘻嘻的表情明顯是在耍賴。

「好吧,最後一次,這次不可以再改變了。」還好事先把期限說得比較短,現在討價還價加個幾天,還在可以容忍的範圍。

隔天我起了個大早,妻子很意外我這麼早就要出門。

「有個病人我得去看一下。」

「今天不是假日嗎?什麼病人那麼重要?病情不穩定嗎?」

「病情是穩定,但是醫療外的問題很棘手。」丟下這句話,我匆匆趕去醫院。

還沒走進病房,門外就聽到那位病人的聲音:「我今天不打算出院!」

「可是妳不是跟主治醫師說好今天出院嗎?」護理師的語氣聽起來對病人的出爾反爾也不太滿意。

「我昨天只有說考慮而已,又沒有答應他。除非主治醫師親自來跟我講,不過今天是假日,主治醫師應該休息吧,有什麼事等下星期一再說!」

「今天一切都好嗎?聽起來精神不錯,看來已經做好回家的準備了。」就在她說完這些話的同時,我帶著一貫的職業笑容走進病房。

「這……」似乎沒料到我會出現在這裡,「你今天沒有放假嗎?」

「我來幫妳辦出院。」

●摘自時報出版《有一個銀蛋叫彼得,從小生在大醫院》

【青春名人堂】阿蘇卡/東南亞之子與他們家的越南小攤
今日登場/阿蘇卡/聯合報

三月初趁著去台南採訪的空檔,我前往永康區的永大夜市,與一名許久未見的網友「阿旺」陳玉旺碰面,2012年第一次見到阿旺時,他還是稚氣未脫的高中生,如今五年過去,他已是個挺拔成熟的大學生了。

談起阿旺,就不得不提他那多元又複雜的身世:阿旺的生父是柬埔寨人、生母是越南人,因此他出生時擁有柬埔寨國籍,但卻是在越南接受小學教育的;後來生父去世,生母改嫁一位台灣男性,阿旺七歲時便跟著母親來到台灣,在台南定居。轉眼間過了十多年,現在的他雖然長相還是跟一般台灣孩子有些「不一樣」,但舉手投足間已是一位徹底的台灣人。

然而這十多年間,有一件事長期困擾阿旺,就是他始終無法取得台灣身分證。

會發生這情況,是因為台灣移民法規不允許國民擁有雙重國籍,所有想歸化台灣國籍的外國人都必須先放棄母國國籍,因此阿旺的柬埔寨國籍,反而成了他想拿台灣身分證的阻礙。更糟的是,親中國的柬埔寨政府不承認台灣國際地位,拒發任何身分證明文件給台灣,使得他也無法放棄柬國國籍。

就這樣被台、柬兩國法規夾殺的阿旺,來台灣後只能以「依親」方式居留,許多需要台灣身分證才能申請的項目如獎學金、計畫補助等,始終與他無緣。這十多年間有許多熱心官員、民代、團體為他奔走,盼望讓這位年輕人成為真正的「台灣之子」,無奈總是失望而歸;直到阿旺成年後,終於符合申請「永久居留權」資格,去年拿到期盼多年的永久居留證,雖然不是身分證,但對他來說已經意義非凡。

目前阿旺的繼父、生母周末會在永大夜市擺攤賣越南春捲跟香蘭椰奶麻糬,他與同母異父的妹妹閒暇時也會來小攤幫忙。坐在阿旺家的越南小攤前,我一邊啃著越南春捲,一邊與他聊天,父母嘴巴講著話,雙手仍不停忙著備料,而還是高中生的妹妹則在旁羞赧地滑手機。

小攤生意很好,不時有越南配偶、移工上門購買,阿旺說:「媽媽現在擺攤很開心,因為常有越南朋友來買,可以順便聊天。」他父親也得意地說:「我們這攤可厲害了,在永大夜市做了五、六年,別的攤位換了三、四輪,我們還是屹立不搖!」我聞言大笑。

「我有柬埔寨血統,在越南長大,在台灣生活,我已經不在乎我的家鄉是哪裡;何處我居,何處就是故鄉。我自稱是個東南亞人,而我生活在台灣。」這是阿旺對自己人生下的註腳。

一個小攤、兩種美食、三國血緣、四位成員,雖然來自不同國度,但親情與溫馨把這一家人緊緊連結在一起,不因膚色、語言不同而隔閡,這就是東南亞之子──阿旺的家庭。

 
 
 
心情札記
 
金玉涼言
呂白水/聯合報
女友不說話,

「怎麼啦?」

老婆不說話,

「真清靜!」

 
 
 
訊息公告
 
 
 
 
箱根有吃又有玩 想泡溫泉就來這裡!
「小田急浪漫特快車」連結日本新宿及箱根、江之島−鐮倉等地,是全車對號的特快列車。沿途可以從車窗眺望太平洋的片瀨江之島,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看見富士山,美景可以說是相當豐富唷!

書海冒險的記憶點—龍鳳古書町
沒有華麗的裝潢,只有輝煌的知識。龍鳳古書町長廊一般狹長,放眼皆是整齊而飽滿的書架,就像冒險遊戲當中,走進就能存檔的記憶點。店長吳明達在正門前的長桌前坐定,載入自己在書海冒險的記憶。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