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

聯合/高中生阿偉的C型學習人生


水果奶奶的活動行程,如果劇團的演出訊息,還有更多更多的戲劇相關活動…,【如果愛抱報】通通報給你知!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5/01 第398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忘了阿扁的機場熱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高中生阿偉的C型學習人生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郭台銘訪白宮 為美國製造開路
民意論壇 川普百日vs.小英一年/小國不處卑 不侮大鄰
蔡總統的第一個勞動節/心中最軟的一塊…火在燒
從電影看勞工:買豬、殺豬、或是豬?
無感的政見會 國民黨如何訴求新世代
聯合筆記/兩岸的轉折點在五月
司改國是會/吵鬧多 討論少 司改蒙塵
對司改會議的呼籲:一人離場,眾人歸隊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忘了阿扁的機場熱嗎?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不覺得前瞻計畫中的「軌道夢」有什麼問題的人,請回顧一下當年陳水扁在全台大建機場的狂熱,腦中的影像就會比較清楚。

陳水扁任內,以「平衡區域發展」為名,在各地大建機場。最離譜的是,屏東縣在二○○四、○五兩年接連啟用了恆春和屏東機場,是全台唯一擁有兩座機場的縣市。其中,屏東機場僅用了五年半,即因使用率僅個位數而宣布熄燈。恆春機場雖仍在救亡圖存,但去年的載客量僅七百人,平均一天不到兩人。

平衡城鄉差距是高貴的目標,但小小的台灣,若以為搞到一縣市一機場才叫「平衡」,那簡直比金正恩還瘋狂。何況,當時明知高鐵即將通車,南北距離將大大拉近,陳水扁仍不計成本到處闢建機場,這真的是為台灣好嗎?

在廣建地方機場之餘,陳水扁卻把中正機場改名桃園機場,刻意忽略、矮化它。那些年,作為國門的桃園機場一副灰頭土臉,冷冷清清,載客量一度跌至一千多萬人次;直到馬政府時代,桃園機場才恢復生氣,旅客量倍增至三千多萬。

台灣有十八個機場,十五個使用率不到五成,十三個付不出人事費用。主要原因就是短視,建設好大喜功卻不符合民眾需求,砸錢容易,維持困難。

從阿扁的「機場瘋」看小英的「軌道熱」,多少可看出一脈相承的思維:主政者撒錢做政績的欲望,大過促進民間發展的瞻矚。試問:那麼多軌道蓋好後,旅客在哪裡?

   
聯合報社論
聯合/高中生阿偉的C型學習人生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多方拉鋸的大學考招調整案,終於經教育部核定通過。主要的變革在申請入學時程延後,也減少採計考科,並參採學習歷程。此一變革,一改大學本位的考招選才,俯身聆取高中課程改革與完整學習的需求;至於後效如何,仍待觀察。

對大學而言,更在意的似乎仍是招生競爭。招聯會的考招方案,除在台大與清大之間引爆了一場爭搶學生的戰火,教育團體的意見也相當分歧。兩百多名高中校長與主任更史無前例地連署,發出「大學,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的呼籲,希望高中完整學習不再被大學考招切割破碎。

如今,教育部雖核定招聯會考招新方案,但外界對其中重要變革及配套仍然疑慮未解。例如,申請入學延後,避免破壞完整學習,卻又留下後門,繁星推薦只略延到四月。事實上,大學為搶學生,繁星推薦已提高到招生總額的十八%,未來勢必繼續擴增。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學生仍缺乏完整學習,教室裡還是一國兩制。成績優秀但缺乏完整學習的學生被繁星優先挑走,其餘學生再來進行第二、三輪淘汰賽。這豈是考招連動改革的初衷?

再如,減少考科是為減輕學生壓力,但學生不確知校系如何採計,只好全部準備。國教改革強調跨領域實作體驗,學生更易嚐試跨考不同學群,類似科系也可能採計不同科目,甚或如果還有總級分門檻,都將削弱減少考科的意義。新課綱又調降了許多原被當作非考科的教學時數,學校可能要犧牲選修、團體活動或彈性學習時間,以便補救。參採學習歷程後,多數學生更得面對與科系相對應的藝術、科技等領域科目之壓力。

至於學習歷程的公信力,仍存在造假或城鄉差距的陰影。而社團活動評量結果攸關升學,興趣就變成壓力,社團夥伴也變成競爭者,社團生態將劇變。尤其,五百人以下的小型高中已占一成五,這麼多小校如何開出更多元的選修課程?常見選修或社團課程,熱的供不應求,冷的門可羅雀,有些學校乾脆強行分配。未來列入升學條件,如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勢必引發爭議。至於多元適性,會不會變成「多錢適性」,也令人擔心。

教育部稍早委託調查大學選才的新方向,比較新課綱和大學考招調整前後的異同,勾畫了虛擬高中生「阿偉」現在與未來生活的不同樣貌。現在的阿偉,高一發現自己有程式設計天分,加入資訊社,並決定念資訊科系;但高二沒有實作課程,只能認真讀書準備相關考科;高三學測失常,幸好仍過一階門檻,備審時卻只有資訊社團經驗是亮點,雖然最後錄取了,但擔心程式的基礎知識不夠,未來學不好。

如果阿偉晚生幾年,高二就會選修資訊以及設計學群課程,培養跨領域特色;高三專題課,更設計了代訂學校周邊餐點的APP。學測雖小失常,但阿偉的修課紀錄和學習作品卻讓評審委員驚艷,決定直接錄取。

如果現在阿偉過的是A型高中學習人生,而教育部描繪的,則是一○七課綱和大學考招改革後的B型學習人生。但是,許多老師和家長可能懷疑,晚生幾年的阿偉,會不會過著另一種更真實的C型學習人生:

高一參加資訊社,攸關評量表現的社團職務與工作分派,不免有些競爭;高二資訊選修太搶手沒抽到;跨學群科目採計有點繁複,只能從高一開始就全部補習;高三專題,富爸爸聘專家指導設計了代訂學校周邊餐點、還能追蹤食品履歷、計算卡洛里及營養成分,並且集點與行動支付的APP。這個令人驚艷的APP,讓阿偉順利錄取資訊科系。

大學考招調整定案,若不做好後續配套,將讓阿偉徒留遺憾。教育部為搶救他的A型高中學習人生,許諾了一個美麗的B型學習人生,最後卻淪為多錢盛行、補習尤烈的C型的人生。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郭台銘訪白宮 為美國製造開路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上周連續兩天拜訪白宮,引發各方矚目,據郭台銘表示,鴻海正和「白宮美國創新辦公室」加緊合作,計劃在美國進行一系列涉及資本密集、高級技術勞工密集型與高科技的投資,最快幾周後由白宮宣布。市場預料,鴻海洽談中的美國投資計畫,可能涵蓋面板、關鍵零組件、人工智慧、無人車生產工廠等高端科技業投資,規模將超過新台幣3,000億元。

鴻海響應川普政策赴美投資,具有強烈指標意義,也是鴻海拓展美國市場的重要里程碑,但如果國內大型企業紛紛效法赴美投資,對台灣經濟會造成何種影響,備受關切。

川普去年當選美國總統後,即揮舞「製造業重返美國」大旗,鼓勵企業將生產線移回美國,並宣稱要對企業海外生產回銷美國產品課徵重稅。川普重返製造新政,陸續獲得很多美國本土企業回響,包括福特汽車、通用汽車、英特爾、亞馬遜、IBM、沃爾瑪、開利集團等,紛紛表示將擴大在國內投資或撤銷海外設廠計畫;不少外國企業如三星、豐田汽車、拜耳也表示,要在美國擴大投資。去年12月川普接見日本軟銀社長孫正義,會後宣布軟銀同意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創造5萬個工作;軟銀也聲稱鴻海將一同在美投資70億美元,另創造5萬個工作。

然而,仍有不少專家學者並不看好川普重返製造政策,他們認為美國工資偏高、技術勞工缺乏、公司所得稅率太高,尤其,如蘋果公司等大量外包製造的ICT產品,更牽涉為數眾多的原物料、零組件供應商及組裝廠,要把生產線移回美國,困難重重且成本太高,將失去產品國際競爭力。但現在看來,川普的雄心壯志恐不單是要將比較利益不高的海外製造業移回美國,而且要掌握未來全球製造趨勢,恢復美國製造業領先地位。

就以鴻海為例,做為美國人最驕傲品牌的蘋果公司最大代工製造商,為鞏固代工基業,不但未縮減大陸投資,還以郭台銘投資的日本堺顯示器公司與大陸廣州市政府簽約,將在增城投資興建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專家認為,鴻海赴美國設廠生產ICT產品,成本過高,不符其一貫精打細算的投資風格,故各方都在觀望鴻海會和美國政府洽談何種投資計畫。從近來新聞及各種訊息研判,鴻海美國投資勢必集中在高端技術領域,包括最先進的面板、機器人開發和製造、無人車等高附加價值產品的製造,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若再配合日前川普政府公布的稅改方案,將最高35%的公司稅率降到15%,則應可享有可觀的利潤。

由此可見,川普新政不僅可緩和企業製造外包及生產線外移問題,且將吸引新一代的高端製造業在美國投資發展。不久前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曾表示,川普政府政策目標之一是要收復所有供應鏈和製造能力。這或許過於誇大,但從負責和郭台銘主談,由川普女婿庫許納主持的「白宮美國創新辦公室」所展現的積極態度來看,川普重返製造政策顯然是玩真的,而且將以鴻海做為開路指標之一。

從總體來看,台灣企業和美國有更多連結,有助於對外經貿多元化,就以鴻海本身言,日前媒體報導該公司欲併購東芝半導體事業受阻,可能原因是鴻海和大陸關係過深而引發疑慮,若未來鴻海加深和美國連結,有利邁向全面國際化,對台灣經濟亦屬有利。

但是,若鴻海美國投資產生強大示範效應,讓石化、機械、半導體業等先進投資也移往美國,則對台灣產業升級將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政府對此事絕不能等閒視之,必須全力改善投資環境,留住可以在台灣發展的先進技術和投資,那麼,美國重返製造才會是台灣的機會,而不是威脅。

   
民意論壇
川普百日vs.小英一年/小國不處卑 不侮大鄰
李明/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聯合報
四月廿九日是川普入主白宮屆滿百日。根據美國廣播公司在四月廿三日公布的民調,百分之五十三的受訪人不滿意川普的執政表現,對比滿意度百分之四十二,這是從一九四五年杜魯門開始類似調查以來,最差的執政百日支持度紀錄。

「使美國更為強大」並非一蹴可幾、大選造成的分裂彌合無望,但外界已領教了川普「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某些進展倒是可以預期,如美國投資可望回籠、就業可望增加、美國展示了對外的軍事實力,由此也看出川普所最在意的,是為美國帶回就業和就業增長、打造強大的軍事力量、保護執法人員的尊嚴和安全和為美國重新談判貿易條款以減少貿易赤字等。經過百日歷練,川普這些事務已做得有些眉目。

在國際事務上,川普的「髮夾彎」轉得快,凸顯出他過去是將本求利的生意人,接掌政權後即蛻變成奉行務實主義的美國元首。他對中國大陸原先也不假辭色,包括和蔡英文總統通電話、聲稱「一中政策可以談判」、又批判北京是匯率操縱者等。但為解決朝鮮半島的緊迫情勢,川普立即拉近他和習近平的距離。川習會就透露深層的意義,即解決北韓危機為美國重中之重、美中兩國必須合作、美國必須仰賴北京對北韓施壓,美國無法單獨應付北韓核武。

鑒於朝鮮半島最近的發展,北韓已成強弩之末,不久之後可望出現外交談判。在北韓問題,美國得力中國大陸之助,就看美國拿什麼來投桃報李了。

現在川普政府在兩岸問題上,出於利害考量,轉而看重北京,是自然不過的事,因此台灣實在沒有過分遐想的空間。當蔡總統又表示「不排除和川普再度通電話」時,川普「不願給習近平添麻煩」的回應雖然刺耳,也是預料中事。再和川普通電話,是只能做不能說,而且主動不來的事,我方放言高論只會壞事。

再不到三星期,是蔡總統就職一周年的日子。目前蔡總統和川普有個共通點,即是民調低得可以。民調數據無疑說明蔡總統的領導方式出了問題。領導人極為重要,尤其是逐漸在國際社會被邊緣化的台灣。

在東亞大國競逐的棋盤上,台灣國力最小,且跟周邊國家均無外交關係或軍事同盟,不能不小心以對,求取來之不易的生存機會。韓非子「亡徵」篇有云: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韓非的警語,似乎正遙指今日的台灣!能無慎乎?

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說,今年下半年兩岸關係怎麼樣,「要看五二○總統怎麼說」。難道我們只消看「下半年」,明年、後年,甚至以後呢?

五二○日漸逼近,蔡總統少不得也須交代,她過去一年做了哪些事,我們且看她在兩岸政策有何新意,抑或持續現行的政策?再看她和執政百日的川普怎樣比一比?

   
蔡總統的第一個勞動節/心中最軟的一塊…火在燒
林昭禎/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台北/聯合報
蔡總統說勞工是她心中最軟的一塊,就任前保證落實六大勞工政策,上台後力推「一例一休」、支持華航空服員罷工,並協助國道收費員爭取額外的補償。照理執政的第一個勞動節理應是全民額首稱慶,實際卻是勞團、移工上街頭。政府施政與民意落差懸殊,究竟是哪裡出了錯?

其實蔡總統的六大勞工政策,加薪、減工時、保障非典型勞動者、支持青年與中高齡就業、照顧職災勞工以及鼓勵組工會對受僱者都是好事,但六缺一,少了政策評估導致內容相互掣肘。譬如:支持青年與中高齡就業,又想加薪,在勞動市場供給增加後,若需求無法擴大,該如何扭轉低薪?又如鼓勵組工會,當局是否想過工會多了後,如何不變成山頭各立,反而削減勞團影響力?

日前有民調指出蔡總統的勞工政策不及格,勞動部立即表示,「一例一休」上路後,已發揮工時減與加班費增之成效。果真如此,為何勞動部還要透過解釋令甚至考慮修法,放寬工時限制?這不過凸顯當局得過且過的心態而已。

要想扭轉低薪,透過政府力推的前瞻計畫把經濟的餅做大,自然有助加薪。只是我國當前的人力資本是否足以支持前瞻計畫,需要執政者審慎考量。教改廿年,年輕一輩頭頂大學光環者比比皆是,然而各大學工學院比例並未增加,擴張的系所以人文社會學院為主,遂造成畢業生找工作偏好「行政職」的現象。正因社會科學類人才供過於求,相關職務薪資調升不易,同時也難以投入輕軌、潛艦飛機國造等計畫。

推建設帶動國家發展的主張很棒,但以目前的財政舉債上限看,八千八百億元之規模,應是台灣最後一次可以進行大型建設的機會了。既是如此,計畫不應只慮及經濟,更應配合未來的產業趨勢與社會需求,設計能翻轉現況的方案,否則低薪更會加速人才外流,而青年高失業率與低生育率之問題一樣無解。

和台灣青年處境非常類似的南韓「三無世代」,在脫離競爭激烈的升學環境後,因畢業找不到好工作、無力購屋,也不敢結婚,遂成為左右韓國政局的主力。當局應引以為鑑,彎腰看看基層百姓因「一例一休」而付出物價漲、正職少的代價,戮力改善低薪及工作貧窮之弊。希望明年的五一大家是因為慶祝出門,而非綁布條抗議。

   
從電影看勞工:買豬、殺豬、或是豬?
李淑娟/影評人(台北市)/聯合報
金城武在最新的愛情喜劇電影「喜歡你」裡,有一句動人的情話:「我沒有職位給妳,但我身邊有個位置給妳。」從渴愛女性角度來聽,真是暈陶陶的情話,但是勞動節從勞工不能不理智的腦袋來聽,還真是資本家的老實話。

「喜歡你」劇情安排:金城武飾演的男主角為年收入三百五十億美元的跨國企業大亨,在收購飯店過程中,不得不以雇主身分誠實說:「世界上只有三種人:買豬的人、殺豬的人、豬!」勞資關係中,勞工在絕大多數時刻是弱勢,現代社會藉由勞基法、工會等法律組織來保障人民權利,但是想要一直擁有工作機會,退休得以安養終老,除了強化自身的技能、才藝、人脈,有時還是得靠運氣,連保證甜蜜的愛情電影對勞雇關係都無法夢幻。

電影「巴黎交易員」根據真實金融事件「法國五百億歐元交易弊案」改編,將銀行交易員緊張刺激,高收入、高壓力也充滿賭注性的工作生活完整傳達,男主角的年薪從四萬歐元起跳,一路攀升到卅萬歐元,由於單人就為銀行創造十五億歐元的驚人業績,資金挪用就在主管半默許的情況下,半以經驗法則半冒險,步向一發不可收拾的虧損。高收入交易員下班以過激娛樂企圖忘憂,四處結交人脈尋找更多資金、半夜不忘上網搜尋市場動態的長時間實質勞務,幾乎沒有全然放鬆休閒,在金錢數字和精神緊繃交相迫的情況下,指引觀眾反思:什麼才是理想的工作與人生?

雖然是沒有錢萬萬不能、令人窘迫的現實生活,仍是毫無機會人們嚮往的樂土,獲得二○一六柏林影展金熊獎的紀錄片「海上燄火」,以觀察的角度,拍攝義大利南端地中海上的蘭佩杜薩島島民與難民狀況對照。觀眾透過影片得以正視即使在廿一世紀,處於不同地域人們的生活不但有極大落差,甚至連基本生存權都無法平等的殘酷事實,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其實不只是十六世紀畫家的想像,每一刻都在低吟。

在台灣,不管是流沙中年、找路青年都明白:世界上有千千萬萬人,擁有工作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失去工作、處於無法發揮的職位,都會令人喪志憂愁;唯有珍惜工作、充實自己,才能繼續保有勞動機會,就算無法年收入三百五十億美元,也努力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無感的政見會 國民黨如何訴求新世代
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主任/聯合報
國民黨主席電視政見會,從六位選將的內容論述來看,不禁為國民黨的前途捏一把冷汗,因為候選人論述的內容不外是批評蔡英文與民進黨、敘述自己參選的心路歷程,或強化從事相關職務的政績,確實是場讓人無感的政見會;畢竟這些內容多屬戰術層次,甚至有些連戰術都算不上,應該著墨的未來勝選、黨務改革或制衡民進黨的戰略,不是一語帶過、就是避重就輕,又怎能訴求新世代選民?

首先,蔡政府施政不佳反映在她在民調支持度的下滑,或許已是不爭的事實,哪還需要這些主席候選人再加碼批判;一味地批蔡,而沒有提出如何讓國家更好的策略方法,這些所謂的大咖就無法區隔和坊間政論節目上講到口沫橫飛的名嘴,而將自己限於和綠軍的鬥爭思維中,除會讓台灣藍綠對抗的夢魘或緊箍咒更無法掙脫外,也無法凸顯自己的格局,更會讓選民覺得你根本沒準備。

其次,候選人們總是喜歡吹捧自己的政績,他們當然是希望藉以凸顯自己的謀略、理想、執行力或是戰鬥力;但這本來就是在職位上或掌權者所應為,做得好是應該,做不好勢必會被罵,況且當時的環境和現今已有頗大差別,選民是希望你建構未來,而不是緬懷過去。當你講過去政績時津津有味,說未來只是不痛不癢,只有點的敘述,全無面的宏觀戰略,這明顯落差又怎能驅動選民投票支持。

再者,候選人們雖多點出了國民黨的問題或盲點,但這些問題連基層黨員看得還比這些候選人更清楚;是以候選人現今應該做的並不是要點出問題或是說自己在黨務改革上有多少豐功偉績,而是應該更細緻廣泛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強化其可行性。如其間提到要強化智庫作為立院黨團的後勤支援,建構影子內閣,難道之前都沒有做?或許候選人應要點出其間機制磨合不良的原因及對此尋求解法才對。另外,黨團總召任政策會執行長或副主席,雖有實際運作考量,但難免讓人覺得是權力與資源分配。

吾人當然理解由於時間的限制,候選人無法鉅細靡遺地陳述具體的策略及步驟,但候選人好歹針對三次發表政見的機會,聚焦在支持者較關心的勝選、制衡及改革三大戰略層次,讓選民看到你的戰略宏觀,這或許會比批蔡、聊心情或講政績有意義的多。

   
聯合筆記/兩岸的轉折點在五月
陳言喬/聯合報
進入五月,擺在兩岸眼前的兩件大事:一是蔡總統即將任滿一周年,大陸對她的「答卷」是否還願等下去;二是台灣還能不能參與這一屆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兩件事互為相關,稍有不慎,兩岸關係就會進入險境。

先說「答卷」,蔡總統最近在接受路透專訪提到,兩岸都面臨新的「答卷」,期待大陸用不同角度面對新「答卷」。由於臨近五二○周年,蔡總統接受外媒的訪談內容,應該也會與過幾天她談話的立場一致。

兩岸關係「已讀不回」一年了,蔡總統一直未就「兩岸究竟是什麼關係」這一大陸最關切的問題作答。蔡總統透過路透一廂情願的喊話,看在大陸眼裡仍在採取拖延戰術,大陸是否仍有耐心繼續等下去,不無疑問。而兩岸是繼續僵持,或出現一方的改變,觀察點可能就是WHA。

蔡總統說:「今年台灣能否參與WHA,是兩岸關係上非常重要的指標。」這句話講白一點就是,如果台灣今年不能參加WHA,兩岸關係的方向就會再往下,而且責任不在台灣。

有別「共同面對新答卷」的軟性呼籲,蔡總統要求參與WHA的話卻是語帶威脅,若大陸不受威脅,兩岸關係的險峻可想而知。

大陸對蔡政府早已不滿,近一年來反獨聲音逐漸高漲,甚至個別鷹派人士、媒體陸續出現武統聲音,現在又聽到蔡總統就WHA向大陸「叫板」,並意圖再與川普通話,包括鷹派在內,大陸更受刺激也更有攻擊的底氣。

目前大陸官方對台批判的範圍始終限縮在「民進黨當局」,未上升到蔡總統個人。為爭取台灣民心、針對廣大的台灣民眾訴求,據了解,有部分權責單位主張在「依託禽流感對兩岸的威脅下」,同意比照去年模式,即在「一中原則」下讓台灣參與WHA。

大陸若先展現器度與善意,同意讓台灣參與WHA,或可避免兩岸即將的「撞車」,但這絕非大陸對蔡政府示弱,大陸還在等著那張答卷,蔡總統必須進一步表明大陸最在乎的那一道答題,兩岸關係才有可能朝向正面發展。

若台灣無法參與WHA,蔡政府火力全開批判大陸;或者台灣收到了WHA的邀請函後,仍在搞去中國化的柔性台獨,未進一步對大陸釋出善意,大陸收回答卷開始全面批判,兩岸關係將有「輪番升級」的風險,這幾天就是兩岸關係的轉折點。

   
司改國是會/吵鬧多 討論少 司改蒙塵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主任(新北/聯合報
繼某位國立大學法律系教授退出司改國是會議後,又有一名律師跟進,而法官、檢察官界也紛紛響應,要求具有審檢身分的司改委員,全面退出國是會議。原本深受各界期待的司改國是會議,是否能繼續走下去,不得而知,卻已將此次會議的問題給掀開來。

關於司改國是會議,僅是依據總統府所頒布的設置要點而來,因無任何法律授權,基於機關法定原則,此會議就是種臨時與任務性的組織,而其所為的決議,因是由不具民主性的司改委員所為,既無拘束行政、司法機關之效力,也只能提供給立法者參考。雖然,司改國是會議的決定僅能是諮詢,但因現在的執政黨於國會掌握過半席次,仍可透過總統的意志來加以落實,惟同黨的立委,屆時是否會全力配合致成橡皮圖章,實也屬未知。

更值注意的是,司法改革,往往涉及基本結構之變動,實非三年、五年可完成,而是得耗上十年以上的大工程。惟總統任期,最長不過八年,故司改成果必由後繼者所收割,若思及於此,為了政治利益,就很易出現能立竿見影,卻又屬草率的改革。而就算在任內投注極大的心力來改革,除會受到強大的反彈聲浪與阻礙外,將來的主事者也未必買帳,甚至會以前任的改革方向錯誤,造成司法威信更加低落,來推動新一波司改,致不可能有延續性。

尤其是此次司改會議,雖規畫五個分組討論之議題,即建立保護被害人、公正專業、高效率、透明親近與維護社會安全的司法等,但每組所要討論者,動輒超過十個爭點,再加以委員臨時加入的議題,在短短數月的時間,根本無從充分辯論與溝通,就使會議進行,很易陷入各說各話、各自表述,甚至是空泛無邊的創意展現。而各組召集人,若又為了趕進度,即便討論未臻成熟,亦可能倉促進入半數決,致讓決議的正當性蒙上陰影。

更糟的是,五個組的分工不明且重疊性太高,致會出現某組已經決定的議題,再被他組重複討論的詭異現象,不僅會造成歧異的決議,更帶來各組間的心結,致使已經紛爭不斷的司改會議,更生混亂。

而此次司改會議,雖號稱由過半非法律人參與,但於每次開會,由司法院與法務部所提供的資料,既複雜且專業,連法律專業者也難吸收,更何況是一般人。則在如此的情境下,整個司改會議,本應成為主角的非法律人,恐成為旁觀者,這絕對與此次會議,目的在建立屬於人民的司法相違背。

   
對司改會議的呼籲:一人離場,眾人歸隊
何君豪/高等法院法官(台北市)/聯合報
瞿海源教授擔任民間司改會董事長期間對許多法官提出評鑑,促使法官高度自律。值得注意的是一○二評字第十號評鑑案,以法官打斷當事人陳述不讓其表示意見,及於庭末表示另有庭要開不再聽取當事人意見為由,認為法官開庭態度不佳請求評鑑。雖然決議的結果是請求不成立,但以高標準要求法官有助提升司法形象,並讓法官懂得深切自省,個人認為應給予高度肯定。

改革者不能對別人殘忍,對自己寬容,更須高度自律。否則,會使改革背負迫害惡名,喪失正當性。當主持會議風格有自己主張送評鑑的情節,該是知所進退的時候。學者的風骨不能輸給被批評者與政治人物,去年總統提名謝文定與林錦芳出任司法院正副院長引發紛擾,謝林兩人自動請辭換取社會和諧讓司法前進;上周立法院審查前瞻建設條例草案違反程序正義,執政黨立即更換召委重審以求經濟永續發展;主持會議有十%的成員出走,以一人去職讓所有成員歸隊,無寧是解決目前司改困境的最佳方案。被批評者與政治人物都做得到,相信真正有心改革司法者不會堅持一己去留,壞了總統與全民對司法改革的期待。

司改國是會議第三組成員相繼退出,主因在不具法律專業的人士主持法律專業議題先天不良,且對議事程序不熟悉浪費時間在無謂的程序事項,又無法調和不同專業領域意見致委員產生對立。第四組討論資訊公開與法庭直播等議題,也涉及法律、資訊與大眾傳播不同專業領域,在前大法官許玉秀主持下委員各暢其所言,卻無第三組的劍拔弩張,議題雖多,程序進行仍流暢明快,可見第三組的問題只要更換召集人就可解決。

總統府已澄清國是會議並不是閉門辯論,全民可以期待未來不會再有四一七的密會。司改國是會議有五組,誠摯呼籲瞿海源教授,切莫因您主持的會議搞砸,讓其他四組一起陪葬。請您用您的離去協助總統完成司改大業,讓全國司法官有機會經由此次司改重拾尊嚴!

   
保險科技:Fintech的新興勢力
別再關心Apple Pay能綁幾張信用卡、能在哪些通路使用了;從募資的金額與企業營運模式來看,Fintech產業的地平線上,保險科技才是真正的新興勢力,這次你不能再錯過保險科技即將帶來的變革!

全球軟實力冠軍原來是……
英國Monocle雜誌每年評選全球軟實力國家,由文化、教育、商業、創新、政治、外交領域,綜合評估五十多項指標。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對穆斯林與女性的侮蔑,重創國家品牌。儘管如此,美國仍名列全球軟實力國家榜首,為什麼?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