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青春名人堂】陳芸英/打著手杖去探險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致富關鍵就在理財!【理財周刊電子報】讓你擁有最專業的股市投資指南、企業內幕追蹤、理財致富手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6/04 第4226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青春名人堂】陳芸英/打著手杖去探險
無毒的夢
頭文字P
 
 
 
心情札記
 
【青春名人堂】陳芸英/打著手杖去探險
今日登場/陳芸英/聯合報
我好訝異,居然在這家小吃店遇到獨自外出用餐的他;對於這番巧遇,兩人都感到驚喜。

我與他同桌,點同樣的什錦炒麵。

原來從事按摩工作的他經常一個人打著手杖外出用餐,「這樣我才有機會跟別人互動啊!」

我發現老闆並沒有用異樣的眼光看他;應該說,你怎麼看待自己,別人就怎麼看待你。他跟這家店熟識,點餐不是問題;我很好奇,若到新的店,萬一店員很忙無暇招呼,該怎麼辦?他說,雖然無法眼觀四處,但得耳聽四方,聽聽旁邊的人點什麼,了解店家賣什麼,或跟著點什麼。

老闆端麵過來時順便一提,「他喔,很厲害,都自己來!」說完豎起大拇指。

「唉唷,老闆啊,是你的店好找啦。」

這家麵店的辨識度高,就在便利商店隔壁;應該說,那家便利商店辨識度高,騎樓三不五時會發出「叮咚」聲,自動門一開,裡面傳出一股沁涼的冷氣,獨一無二的味道。「隔壁就是這家店,妳說是不是很好找?」

他一次次外出,累積一段段克服困難才享有的美食之旅,輕輕地下了個結論--這是一個友善的社會,只要你開口,大部分的人都樂意幫助你。

我們邊吃邊聊,聊著聊著,我突然想起一位小女生。

那年,她剛剛從高雄來到台北,靠著手杖展開新生活。她依台灣地形在心裡繪製屬於自己的地圖。她比喻,上班的地方在南投,下班後經彰化一路南下到高雄,再轉個彎才能回到位於澎湖的家。

初來乍到,她對每條路都陌生,但也感受台北濃濃的人情味。

某次,出捷運後,保全人員知道她是從別的縣市來的視障者,不放心她獨自行動,一路從後面幫忙調整位置,「右邊一點、再右邊一點」,那聲音隔著街費力地喊,讓她十分感動。

那一次,她想買一款特別口味的泡麵,猜想便利商店有,獨自購買應該不難;歷經千辛萬苦,卻發現賣完了。服務生建議她到另一間店買,「不好意思耶,妳要小心走哦。」

的確得小心。因為那是條狹窄又停滿機車的人行道;對明眼人來說,到對街的一家店,視障者卻得花好多力氣克服才行。

她打著手杖過去,好不容易找到店,正鬆一口氣時,沒想到這家也沒有她要的那一款,她想一鼓作氣,再接再厲;就在路經下一家店的巷子,一個溫暖的聲音叫住她:「小姐,妳要買的泡麵前面的便利商店有哦,我去看過了!可以帶妳去!」原來她在其中一家店聽見這位視障者在找泡麵,暗中協助,這位善良的小姐了解她恐怕無法分辨包裝一樣但口味不同的泡麵,竟當場幫她做記號……

「我只是單純想買泡麵而已,卻經過這麼多波折,而且得到如此美好的結果。」我相信若不是她喜歡探險,她的生活絕對不會有這麼動人的故事。

我和按摩師的什錦炒麵吃完了。他說,對面新開一家超商,開幕期間打七折,等一下要過去「補貨」。

這條街是他的地盤,但僅一街之隔的對街卻是生疏的地方。

我沒有意願同行,他也沒有求助。

他一定知道,挑戰那條充滿未知的路,比我帶他有趣多了。

「掰。」我們互相道別,我從他的表情確定我們想的是同樣的意思。

無毒的夢
李文懷/聯合報
我的獄友阿政有個澎湃的夢。

那一年,他二十四歲,早已忘記國小作文裡的志願是當老師還是當超人,只為BMW Z4魂牽夢縈。只要有空,他就會夢著人坐在敞篷車裡,以方向盤掌控窗外的風。

BMW Z4對阿政來說並非遙不可及,他口才便給,是個魅力十足的領隊,帶團旅行世界各地,亮麗的業績都跑進薪水袋裡。他年入百萬,只要理財得宜,五年內絕對能美夢成真。然而,慾望來得又猛又急,使得築夢踏實淪為一句口號。

阿政鬼迷心竅起來,居然相信「人無橫財不富」,藉著兩次出團泰國的契機,昧著良心鋌而走險,為販毒集團夾帶「東西」入境……其實,兩次的順利闖關,不是幸運,是相關單位等待大魚落網。最終,阿政賠上最寶貴的青春。

「你知道三十公斤的海洛因可以毀掉多少人?可以讓多少家庭因此破碎?」警務人員語重心長,但上銬的雙手,無法撥回時針。

將近三千六百個日子,終於還清債務,好友們關心阿政之後有什麼打算,他說:「我會找回當年那個夢,但這次要一步一步踏實地走向它。」

一輛跑車的夢是踏實的嗎?阿政出來後,真的會一步步走在堅實的土地上嗎?我思索著,也滿心祝福著。

頭文字P
文/既晴/聯合報

警燈的閃爍頻率有點學問

警察緝捕嫌犯,當然不可能只用跑的。更精確地說,除了緝捕嫌犯,平日的巡邏任務也相當吃重,不可能單憑一雙腿就走遍整個轄區。沒錯,警察必須要有自己的交通工具——那就是警車。聽起來有點廢話?不,警察執勤,並不是一開始就有警車的。在汽車普及之前,警方最多只能騎馬。

世界上第一輛警車,出現在1899年美國俄亥俄州的阿克倫市。當時,阿克倫是一座擁有大量歐洲移民、以橡膠產業為主的新興都市,有「世界橡膠首都」的美譽,知名輪胎製造商固特異即在此處發跡。

為了因應城市發展迅速、人口結構複雜所帶來的治安問題,當地警方決定購置由工程師法蘭克□盧明斯設計、柯林斯□巴吉公司所製造的十二人座廂型車,配車頭燈、囚籠,以電動馬達驅動,時速約二十六公里,不過,每五十公里要充一次電。這輛車花了兩千四百美元——換算今日物價,約六萬五千美元。

它的首次任務,是逮捕一個在街上鬧事的醉漢。次年,阿克倫發生了一樁女童強暴案,嫌犯隔日即被逮捕,但憤怒的民眾聚集在市政大樓前,要警方交出嫌犯,打算處以私刑。未久,抗議愈演愈烈,部分群眾開始滋事,這輛車也遭池魚之殃,被推下俄亥俄運河,沉入水下一天後,警方才將它打撈上岸。

這輛車服役到1905年為止。原因是阿克倫黑幫崛起,組織犯罪猖獗。黑道分子都開汽車,車速更快,警車追不上,不得不提升設備。最後,這輛車被當廢鐵處理,殘值二十五美元。

警方執行勤務,警員們必須聯絡、協調。起初,警員得守在警局的電話前,等電話進來,接受任務開車出動,完成後再回警局,等下一通電話——這根本不能叫「巡邏」。有些大城市,在各街口設置了警用電話亭,用來讓警員巡邏時也能接電話,處理緊急任務,但還是很麻煩。

1923年,澳洲維多利亞州警費德瑞克□威廉□唐尼成功開發出雙向警用廣播機,解決溝通問題。但,此系統體積龐大,占滿了整個後座空間;1933年,新澤西州巴約訥市警署文森□道爾探長與工程師法蘭克□剛瑟則設計出小型雙向廣播機,迅速成為標配。

1940年代,為了確保警察執行公務的效率,車上設置警燈、警笛,使一般民眾易於察覺,讓開道路,方便警車通過。警燈通常使用紅、藍兩色,理由是讓色盲者——紅/綠色盲、黃/藍色盲占絕大部分——也能順利辨識。此外,警燈的閃爍頻率也有點學問,為了顧及民眾健康,每秒最多只能閃五次。因為患有癲癇的人,很可能會被每秒二十至五十次的燈光閃爍所影響,引發抽搐症狀。

O-R3高科技無人警車上路

普遍來說,警車均由一般車輛改裝。特殊設計的車輛成本太高,對車商並不划算。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為扶持國內產業,都使用國產車。如美國,由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車商瓜分;德國當然是BMW、賓士、福斯;日本則是豐田、日產、速霸陸。而義大利警察在特殊場合,會使用超跑——藍寶堅尼當警車。台灣警車以進口車為主,視採購案的不同,品牌相當多元,福特天王星為大宗,另外,也使用過國產裕隆的飛羚,以及現在的納智捷。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警車的特規配備也愈來愈多。例如,在警車已經發動的情況下,即便拔出鑰匙,引擎依然能保持運轉,這可以防止嫌犯意圖使車輛熄火;車內後座有監視錄影鏡頭,可隨時掌控後座嫌犯狀態,當然,後座車門是不能從內側開啟的。

更先進的警車,為了因應槍戰,車門、車窗玻璃有防彈功能;或在車頭保險桿上,加裝網狀物投射機,可牽制前方車輛輪胎,阻止車輛繼續行駛;此外,夜視裝置、測速器、車牌辨識器、行車記錄器、熱感器、GPS追蹤,亦一應俱全,讓罪犯無所遁形。

2017年六月,杜拜警方與新加坡商Otsaw Digital簽訂協議,共同開發無人警車。這款警車名為O-R3,車上配有高解析度照相機、2D/3D雷射掃描裝置、紅外線照相機、超音波偵測器、GPS定位,能夠自動迴避路上的障礙物,進行無死角的巡邏。

此外,O-R3還裝設了車牌、臉孔辨識系統,隨時偵測街道上行跡可疑的車輛、人物,立即回報指揮中心,並透過高速無線網路傳輸圖像,進行比對。一旦嫌犯逃逸,還能出動車上的無人空拍機,自上空追蹤,讓警方精準掌握逃犯動向,使圍捕行動更有效率。

同年十月,杜拜警方再與俄商HOVERSURF合作,導入可乘式空中摩托車,名為scorpion。最大載重三百公斤,最高時速七十公里,充電一次,能以五公尺的高度持續飛行二十五分鐘,也能以無人模式飛行,遙控距離最遠可達六公里。藉此,縱使在交通壅塞的狀況下,警察依然能順利執行勤務,在第一時間抵達犯罪現場。

看來,哪天我們走到自家陽台,直接讓警察臨檢,大概不會只是電影情節了。

 
 
 
訊息公告
 
 
 
 
史上最大缺電潮來襲 2025年電力成本恐漲45%
深澳電廠一案引發朝野激辯,也意外揭開政府不能說的祕密,調查發現,今年是史上電力最吃緊一年,不僅4月已達用電高峰,連冬天供電也走鋼索,電價大漲無可避免,限電將成為常態?

堆疊夢想的貨櫃之城
奔跑的孩童、拍照的遊客在其間穿梭,偌大的裝置在寬廣草地上吸引著目光。這裡是貨櫃藝術節,不僅是高雄最早、也是全世界唯一以貨櫃做藝術節的品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