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金門醫院的精神科醫生,在台大開了同志諮詢門診。」衛福部金門醫院、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徐志雲坐在書店講台上,笑容靦腆。「我也是一個男同志。」
去年年底,他在女書店舉辦座談會。新書《讓傷痕說話:一位精神科醫師遇見的那些彩虹人生》寫下門診中14個個案故事,有男同志、女同志、跨性別,涵蓋感情煩惱、親子溝通,自我認同……出版才3個月,已邁入四刷。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宗正描述徐志雲的文字活靈活現:「能將診察室現場帶到讀者面前。」曾獲柏林影展泰迪熊獎的導演黃惠偵更評論:「這是同志家庭版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描繪不同模樣的同志,在家庭及社會價值間的拉扯、衝突與無奈。
創立同志諮詢門診 是為消弭歧視
其中,也有徐志雲的親身經歷。他國中時就發現自己喜歡男生,大學開始在同志諮詢熱線當志工,醫學院畢業後選擇精神科。「考完專科執照,我想知道自己還能多為同志做什麼?」2015年,徐志雲在台大醫院開設同志諮詢門診,不只治療精神疾病,也提供同志家庭詢問各種疑難雜症。
創立目的,是為讓他們能多一個資源求助。「因為很多民眾仍然迷信醫療。」徐志雲說。在過去,同性性傾向曾一度被納為精神疾病,直到現在,仍有民眾以為同志是病,可以靠醫學治療、矯正。許多家長比起求助同志諮詢熱線,更傾向讓醫師「看病」,判斷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才會愛上同性。
為了破除這種想像的關聯性,徐志雲決定在台大創立門診,幫民眾澄清觀念。每月搭機往返金門-台北,徐志雲盼望的無非是,當有一天社會歧視消失,不再認為同志是種病,門診也能順理成章地「結束營業」。
結果不知是醫師彼此推薦,還是在家屬間做出口碑,他似乎離這個終極目標越來越遠。自己來掛號、或拖著子女掛號的個案越來越多。「本來預設只看半天,但現在最多一天來20人,要花整天才看得完。」他有點不好意思,「我相信這只是過渡時期啦。」
不管起初對同志是滿腹懷疑、憤怒、悲傷、厭惡,只要人們願意走進診間,坐下討論,就是好的開始。
父母對同志兒女的焦慮、擔憂、不解,甚或自責
「在醫學上,身體的傷需要發炎反應,才能抵禦病菌、癒合傷口。心理的傷也需要發言,讓傷痕能夠為自己說話,讓失語者的心靈得以痊癒。」徐志雲在書中提到。
他的角色有點像轉譯員,用科學且專業的術語解釋性向,讓父母放心;一方面,又能從父母的憤怒不解中,爬梳出最核心的關愛,讓孩子理解。親子雙方不至於因性向問題劍拔弩張。
「很多家長問,我的孩子是不是精神病?是不是懷孕時做錯事情?吃到被汙染的食物?還是基因遺傳?」徐志雲說,各種推論情節像科幻小說。還有一位媽媽懷疑孩子去的健身房空調被有心人士偷放毒品,讓孩子吸到毒品才「變成」同志。
「回答這些醫學知識一點都不難。我可以列很多paper,但那無法處理父母的焦慮。」徐志雲說。有時人們問了表面上的問題,但背後埋藏的是其他說不出口的擔憂。「不是孩子叫父母上網自己google,就能處理的。」
「我接過一組父母,問是不是基因遺傳導致小孩『變成』同志。」隨著越往下問,徐志雲發現,夫妻倆感情不好,與其說想問基因遺傳,倒不如說是在暗暗怪罪彼此家庭背景不好。
「在這個例子裡,我要處理的是孩子。他幾歲了?能否承受父母失和,把自己的性傾向當成代罪羔羊的事實?」徐志雲分析。如果孩子已成年、經濟獨立,明白不需承擔父母關係,他要面對的就是如何與父母協議;但若孩子還小,醫師的角色可能就得告訴雙親,孩子很正常,但父母的爭吵反倒會令孩子自責。
做醫生的,就是把父母的憤怒翻譯回擔憂
徐志雲歸納看診經驗,他認為任何關係,不管是不是同志、是親情還是伴侶,重要的都是彼此聆聽。
「以同志家庭來說,不只父母要聆聽,孩子也必須瞭解,父母不同理你,不是因為愚蠢或食古不化,而是成長背景就是那樣,他們沒有同志朋友,聽到的都是光怪陸離的同性戀故事。」
「華人父母的擔憂,常以憤怒的言語表達。我的工作之一就是把憤怒翻譯回擔憂。」當個案回家後,同樣的話即使再被說出來,雙方也能理解它的實際意義,可能不像表面聽起來那麼傷人。
他回憶自己出櫃當天,將一本《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交給母親。母親瞄到書名,嚇得立刻收起來,說:「絕對不能讓你爸看到,他會擔心。」徐志雲有點挫折。但他事後想想,發覺可能是母親自己擔心,卻不好意思承認。
隔天午餐後,母親來到他的臥室,戴起老花眼鏡,在他面前讀完第一篇故事,然後揉揉眼睛,說老花沒法看太久,後面等她想看再看。跟母親坦白出櫃,「沒有我想像中的垂淚或發抖,她是很認真地來了解的。我不知道該不該用堅強來形容她,總覺得這樣簡化了我媽的性格。」他在書中寫道。
他也意識到,這是母親愛他的方式。
回到新書,有些人可能震驚,書中的同志情感表達怎會如此暴烈?但徐志雲說,會來求診的個案,碰到的問題往往較複雜。他也提醒,「書不代表同志的完整樣貌。這只是一部份人的煩惱。大部分同志都過著普通生活,就像你我一樣。」
就像你我一樣,有對外表的不滿、對愛情的困惑、和父母的衝突。人人都得在各自路上跌撞摸索。
詩人羅毓嘉給的推薦語,為這書中故事下了很好的註解。「性別豈只是一個冰冷的詞彙而已,如何愛自己,愛你的家人,你的友朋與伴侶,才是每一個人在人生道途上終極的修煉。」
-
編按:徐醫師說,除台大醫院同志諮詢門診外,也可尋求以下資源: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電話:02-2392-1970、07-281-1823
皓日專線(跨性別諮詢專線)
電話:02-2264-0478
→原文網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