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美國人的24小時,充斥中企產品?中美越脫鉤,反而越緊密

若無法正確顯示 請點選這裡查看

最新出刊報

1890期|2024.02.01


劉佩修

商業周刊 總編輯

你如何看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社會內捲,房市泡沫破滅,消費下沉。近期中國央行甚至超乎預期的降息兩碼,以提振信心。

停滯,是一個面向。但本期我們帶你看另一個面向:擴張。

「世界離開中國,但紅色供應鏈卻沒離開世界,」總主筆呂國禎為專題下了註解:「中美越脫鉤,反而越緊密。」

原來,美國防堵中國,造成全球供應鏈重組,但中國企業並不會坐以待斃;為了生存,它們選擇出海,搬到市場旁,跟美國的朋友做朋友。

美國政府倡議友岸外包,訂單卻轉進紅色供應鏈,只是工廠所在地,從中國變成美國的友好國。

走出地理中國的中企,影響範圍更大。美國人的二十四小時,從中國的電視、冰箱、冷氣,到手機、耳機、各類穿戴裝置;穿Shein服飾,逛Temu電商,拍TikTok影音,看ReelShort短劇。中企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有如陽光、空氣、水,不但是生活所需,甚至擔任精神食糧。

根據《日經》調查,中美科技戰前,全球市占第一的中國企業有十家,科技戰打了五年後,竟擴增為十六家。

看到這裡,你或許生氣、或憂心。但好消息是,許多台灣企業早看見這點,提早卡位關鍵敏感領域,例如半導體、電動車、伺服器,或以自有品牌,切入更高階的市場。它們怎麼避開中資巨獸,找到利基市場,每一步都不容易。

它們能闖出自己的路,正因為它們敢直視問題,不會天真的以為,中美對抗會讓紅色供應鏈出局,意識形態會左右消費者荷包。

正如同商周,做為一個負責任的媒體,我們必須說出市場真相,縱使它並不順耳。這一期,我們動員四位記者跨國採訪,提出警示:當紅色供應鏈無所不在,中美進入新一輪賽局,台灣很難置身事外。

另一輪新賽局是AI競爭,今年勢必更白熱化。因此,我們推出新專欄「AI超未來」,邀請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KKBOX共同創辦人林冠羣、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輪值專欄作者,為讀者掌握最前沿的趨勢與應用。

從供應鏈到新科技,競爭早已超越國界,只要勇敢面對,也就無所畏懼。



專題報導


不可錯過


限時免費讀







立即下載商周Plus APP,隨時獲取新知識!

此郵件是系統傳送,請勿直接回覆

商周官網 | 客服中心 | 取消訂閱

Copyright © 1999-2023 Business Weekly a division of Cite Publish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周聯絡處: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2樓
客服電話:(02)2510-8888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9:00~18:00 (例假日除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