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台灣最好機會「萬物AI時代」來了!輝達、聯發科都搶進,精選邊緣AI概念股一次看

若無法正確顯示 請點選這裡查看

最新出刊報

1889期|2024.01.25


劉佩修

商業周刊 總編輯

我收養了4隻毛小孩,1隻狗狗與3隻貓咪,牠們都活潑好動,好奇心爆表,經常揪團惹事,把自己推到危險邊緣;這讓我出門在外,經常掛念。

「如果有一台機器人,可以陪伴、觀察牠們,學習牠們的語言,監測牠們的動作,遇到異常狀況趕緊通知我,那該多好?」我常想。

本以為這是異想天開,但剛從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返台的記者陳盈螢告訴我,這有可能成真。

因為邊緣AI的應用將百花齊放,三星在CES展就喊出「AI for All」,萬物皆有AI。人類生活將與AI緊密互動,它能分析冰箱內食物能做何種料理,分析寵物異常行為的意義,而不只是寫文案、做圖表而已。

邊緣 AI(Edge AI)的對照組是雲端AI(Cloud AI),後者將運算設在雲端伺服器上,但這會有隱私、安全與效率的問題。例如我很願意分享貓貓狗狗行為,但可不願意AI把我的生活習慣上雲。

我希望得到獨特的AI服務,它能學習我的思維,當我的好助理、朋友,並謹守秘密。

跟我想法相同的人,可能不少。人類需求太多元,各地方、種族、年齡、職業、個性、狀態,需要的AI服務都不同,這潛力無限的新市場,不是幾家科技巨頭就能全部滿足。

這讓擅長軟硬整合的台灣企業,能搶攻細分市場。這期封面故事,我們探討當AI應用落地,台灣的機會如何起飛。

另外,很推薦這期的特別企畫,透過許多研究與個案,我們發現,50歲並非準備退休的年齡,而是職涯第二曲線的開始。

一份美國的研究發現,許多四、五十歲的熟齡工作者,在疫情間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願意因追求夢想而改變職業。

這需要前期規畫,套用產品生命週期的概念,應在第一產品成熟期時,就要布局第二產品,若等到第一產品衰退才規畫,為時已晚。

我很喜歡這專題提倡的概念:不是「退休」是「退修」。從前一個工作退下,不是為了休息,是為了更多的學習。

從邊緣AI到退休革命,人類都在持續進化。對我來說,這也是媒體工作最迷人之處:站在趨勢前沿,看見人們不斷創造驚奇,萬事都有解方。



專題報導


不可錯過


限時免費讀







立即下載商周Plus APP,隨時獲取新知識!

此郵件是系統傳送,請勿直接回覆

商周官網 | 客服中心 | 取消訂閱

Copyright © 1999-2023 Business Weekly a division of Cite Publish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周聯絡處: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2樓
客服電話:(02)2510-8888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9:00~18:00 (例假日除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