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延長四十年特許 能使高鐵藥到病除?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0/02 第335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從達姆彈到催淚彈
聯合報社論 延長四十年特許 能使高鐵藥到病除?
經濟日報社論 占中事件 別讓內傷變外傷
聯合晚報社論 民主不只關乎「一國兩制」
占中vs.滬港通 港陸股雨後盼彩虹
民意論壇 期待… 今日台灣 明日港陸
占中:亞洲價值到普世價值
當一國掏空兩制 台灣能偏安?
兩岸和敬 別為「一句話」傷和氣
兩公約立法非草率
聯合筆記/一夜回到解放前

聯合報黑白集
從達姆彈到催淚彈
黑白集/聯合報
二十五年前,北京命解放軍以坦克和達姆彈在一夜之間終結了延續兩個多月的天安門事件。二十五年後,港警發射了八十七枚催淚彈,卻未能驅散「占中」的香港群眾,反而使情勢擴張。

港警面對群眾時舉起告示旗,正面寫著「警告催淚煙」,背面則寫著「速離否則開槍」。這顯示,「開槍」也是可能的選項,且「兩面旗」正是以「開槍」為恐嚇。不過,依目前所見,「催淚彈」似已是北京暫定的「終極武器」,不可能「開槍」。現在,談判專家已經取代了鎮暴警察的角色。

用中共的術語言,民主運動應當只是「人民內部矛盾」,國家動用催淚彈應已是終極手段;若開槍,那就是對付「敵我矛盾」的手法,豈能對民主運動開槍?看到香港人吃了催淚彈,能不令人為二十五年前死在達姆彈下的大陸民運人士喊冤?

從達姆彈到催淚彈。二十五年前,北京用格殺疆獨暴力恐怖分子的強硬手段來濫殺民運人士;二十五年後,在香港則止於發射催淚彈。倘若不知哪一天大陸再發生大型民運事件,北京將動用的,是達姆彈,還是催淚彈?難道在大陸用達姆彈、在香港用催淚彈,也是「一國兩制」?

即使鄧小平在世,他也無可能用達姆彈對付香港民運;倘若他下令在香港開槍,其後續效應必不同天安門事件。因此,輿論近日渲染習近平的「強硬」,並暗示北京會像鄧小平當年一樣宣布香港戒嚴、甚至重演「天安門模式」,這真是唯恐天下不亂。

催淚彈沒有用,達姆彈不能用。北京應以「人民內部矛盾」來面對香港的民主運動,不可視之為格殺勿論的「敵我矛盾」。

   
聯合報社論
延長四十年特許 能使高鐵藥到病除?
社論/聯合報
延宕多年的台灣高鐵「財務改善方案」出爐,高鐵承諾減資三百九十億元,再分兩次增資三百億元,以換取交通部同意其營運特許權延長四十年,高鐵則透過降價方式將利益回饋給乘客。此舉,對目前虧損五百多億的高鐵,自然可鬆一口氣;但也有人質疑:特許權一延四十年,圖利了誰?此外,還有高鐵董事厲聲指控政府:「豪奪」民間資產。

台灣高鐵公司一向最受注目的議題不外三類:其一,是高鐵的準點及安全;其二,是高鐵的票價問題;其三,是高鐵在彰雲嘉的地層下陷的問題。其中,高鐵的準點與安全涉及專業管理及技術,外人難窺其詳;地層下陷則涉及地方農民超抽地下水,處理起來頗為棘手,故選舉時節沒有人想碰。至於票價問題,則有相當的民粹性,且從南到北各縣市都利害相關,故越近選舉議題越熱。可以想見,高鐵票價絕對是立法院本會期的爭議焦點。

然而,高鐵票價除了民粹性,也有極複雜的專業面與政治面需要處理。高鐵公司前任董事長歐晉德即曾明白指出,若是要求高鐵降票價,那麼就要延長其特許營業的年限。眾所周知,高鐵是BOT案,投資之民間企業就是要靠後續的營運收入,去支應其先前的投資支出。若是高鐵票價在民粹壓力下被迫降低,則要求對應地延長特許年限,其論述雖難謂有誤,卻也顯然也不夠完整。其間的複雜糾結,必須要完整面對,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首先,我們必須檢視台灣高鐵公司的財務結構問題。資料顯示,該公司目前資產約五千億元,但負債加上累計虧損已超過五千億,亦即高鐵淨值已為負值。這表示該公司目前幾近破產,或是隨時可以執行公司法上的破產。第二,既然高鐵處於破產邊緣,與該公司有爭議的利益諸方,都可透過訴訟程序請法院執行。而一旦高鐵破產,所有的債務與所有權歸屬,都得依公司法的權利順序償付。因此,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要不要讓高鐵公司走上「破產」之路。

如果高鐵依公司法宣告破產,則高鐵的五大原始股東、投資高鐵的數萬散戶、銀行團、以及當年被迫投資特別股的泛公股銀行等,都要面臨不同程度的財務後果,同時衍生各種政治效應。在這種情況下,交通部做為台灣高鐵的主管機關,必須完整地、毫不隱瞞地向外界(尤其是立委)陳述,以免這些有權力的人在扭曲的資訊下做出偏頗的決定。

除了破產後的利益分配,我們也要提醒大家留意後續的政治衝擊。高鐵執行破產後,下一步就是由國家接手,高鐵將由目前的「準公營」事業,變成百分之百的「純公營」事業。依常情判斷,這必將是個災難。純公營的高鐵公司,將來不論是主管人事、工程採購、票價訂定、班次時刻,在在都是立委干擾及發揮的標的。我們可以大膽預測,高鐵變成純公營之後不出數年,大概就是另一家台鐵,服務不佳、虧損連連、創新不足,乃至各種改善方案都藥石罔效。相對而言,高鐵目前財務狀況雖有問題,但它的硬體結構大致健康無虞。如果我們希望將來的高鐵在服務模式與營運模式上能為台灣人民提供永續經營,那麼就不要輕率走上「破產、公營」之不歸路。

那麼如果不破產,高鐵公司該怎麼辦呢?大致而言,目前交通部所折衝的「先減資、後增資」財務改善方案,方向是正確的。在破產操作實務上,破產後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潛在損失,其實正是逼著大家快速同意財務重整的有力武器。這樣「以破產之戰,逼財務重整之和」,應該是符合全民利益的方向。

不可諱言,社會大眾對於高鐵的五大原始股東,其實也相當不滿。如果他們當年財務規劃得當,而不是以「政府零出資」的美麗口號奪下BOT案,今天也不會有那麼多「被拖下水」的、近乎強迫的融資與特別股,高鐵也不致陷於今天的財務困境。此外,原始股東在高鐵沿線獲得其他利益,外界傳聞沸沸揚揚,至今未能撇清。

然而,往者已矣,來者可追。我們希望各界能理性看待此事,以保持高鐵的正常運作為前提尋求解方,除非原始股東有太不合理的要求,否則大家應該往前看,共同尋找一個讓高鐵可以永續為台灣人民服務的財務結構與營運模式。

   
經濟日報社論
占中事件 別讓內傷變外傷
社論/經濟日報
香港占中事件愈演愈烈,尚無轉圜跡象出現,恐怕還會持續一段時日才能落幕。香港不但是全世界進出中國的主要門戶、台商的前進基地,更是陸資企業與全球市場的介面,因此事件發展受到產業的高度矚目,特別是若處理不當,恐怕對兩岸關係也有副作用。

香港對中國本身、對台商以及世界的重要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數字看出。按照聯合國的統計,2013年其所吸引的直接外人投資金額,竟然高達770億美元(我國同期外人投資僅有32.1億美元),僅次於美、中、俄三個大國,排名全球第四;對外投資也有920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五。

香港人口不過700萬人,卻是世界最主要的外資進出據點,不但各國以香港做為中國甚至亞洲資金投射的平台,也是中國資金投向世界的跳板。預計於10月下旬啟動的「港滬通」,連結香港與上海的股票交易市場,將可能進一步增強香港做為資金門戶的角色。

相較於全球資金,台港之間的相互投資相對不顯著,香港卻是我國僅次於中國及東協六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2013年時我國享有高達23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其中99%的出口都是轉口貿易,是以中國作為最終市場,成為兩岸貿易的關鍵樞紐。

各國及台商鍾意香港的原因很多,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機制、健全的法規制度,以及具有競爭力的服務業,都是主因;近年來香港積極爭取成為亞太地區商務仲裁中心,就是本著這樣的條件。

這些功能,都高度仰賴穩定性與可預測性的支撐,也因此占中事件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引發各界對香港未來的關切。

占中事件是由一般稱為「特首」的特區行政長官選舉方式引起。目前香港特首的選舉方式,是由一個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提名並通過。問題是這1,200位選舉委員雖然是普選產生,但被選舉對象,卻是按職業、地區分為38組,各組有固定名額限制,而且職業別代表中有關勞工、社會福利及學界代表,只分配到9%左右的名額,因此普選之名,但實際的代表性有限。

中國人大常委會於2007年決定香港可於2017年實行普選,但今年8月通過修正特首的選舉辦法,將普選方式界定為由1,200人組成的提名委員會提名二到三名候選人,再由香港居民以普選選出,即候選人還是要經過只有1,200人組成提名委員會篩選的決定,這就是占中事件的引爆點。

從台灣或是任何民主國家的角度觀察,香港人的憤怒絕對可以理解,更應該予以支持。一般常常拿占中運動與台灣的太陽花學運比較,但問題是香港面對的是立場態度強硬的北京政府,而不是民選出來的政府。況且中國政府30年來也在力推改革,但其改革的特徵就是按自己的步調、按自己的方式前進,更何況一旦妥協的骨牌效應深不可測,更使得北京無法輕易讓步。簡單地說,占中運動最後的結果並不樂觀。

話說如此,香港的前景短期雖然有陰影,但從台灣的經驗來看,其對經濟、投資的影響大小,將取決於事件落幕時間的長短。若是在幾個月內能找到折衝點,順利落幕,即可能船過水無痕,對經濟只有皮肉傷般的影響;畢竟放眼亞太地區及中國各地,能在短期內取代香港地位的對手非常有限。但若延宕無解,則因全球資本市場的高度流動性特質,恐怕就要慢慢離港遠去了。

占中運動最大的潛在傷害,恐怕還不是香港的經濟,而是「一國兩制」這個中國大陸對港、對台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從香港特首選舉改革可以看出,中國大陸對於所謂的「兩制」,仍然堅持要按北京的方式加以闡釋。「一國兩制」原本在台灣就沒有賣點,目前的局面將使得原本就困難重重的兩岸關係更加複雜,連帶可能影響兩岸服貿、貨貿協議的進展。這是大陸領導人在以大局出發思考香港問題時,不能不多加考量的因素。

   
聯合晚報社論
民主不只關乎「一國兩制」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北京今朝國慶,天安門上的毛澤東像,依舊瞅著曾經血洗過青年學子的廣場;十餘萬民眾一早到此,看著五星旗再度升起;但同是升旗,香港灣仔金紫荊廣場卻包圍著爭民主的學生與群眾,沒有慶賀國慶的心情,反而像是弔民伐罪的誓師。

這彷彿是25年前「六四」事件的時空對映與返照;同樣是爭自由,喊民主,「六四」時坦克壓過,一切復歸靜止,卻肇致了一筆血債;25個年頭過去,香港年年追悼,而今,似是召來了「六四」魂魄,香港人在自己的廣場上,要爭自己的民主。

共和國的65歲生日,其實一點也不快樂,這個一直吹捧「為人民服務」的國家,幾十年來都跟「人民」過不去;鎮反、反右、大躍進、文革,政府帶頭造人民的反;接著,鎮日擔憂人民有天起來造自己的反。習近平昨到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獻花,但獻的卻是共產黨的「烈士」,不是「人民」。

今年的「十一」,香港給了習近平這一輩領導者一次可貴的機遇:讓「民主」在香港紮根,但習近平卻寧可放過,他只膜拜英雄,只仰頸國家;他為國慶辦的招待會,祝詞裡依舊是「黨」、「團結」、「中華兒女」、「偉大復興」,看不出一丁一點的民主的蹤影。

這是一條錯誤的路,習近平深知中共的執政危機,卻以為靠鐵腕反腐就可挽救,沒有權力制衡,就算所有貪官都抓光了,還會再生出千萬個貪官。真正的藥方是民主,他卻冷漠、無知地拒絕了。

問題並不出在「一國兩制」,並不是在「一國兩制」之下,給不給「香港」民主的問題,而是給不給「整個中國」民主的問題,今天是共和國的慶典,習近平理當惕勵深思。

   
占中vs.滬港通 港陸股雨後盼彩虹
記者廖賢龍整理/聯合晚報
滬港通預定10月下旬啟動,「香港占中」行動造成香港股市重挫,情勢如果惡化到引發國際制裁,將對滬港通帶來衝擊,這是投資人必須留意之處。

「香港占中」行動衝擊港股,港股9月跌幅7.3%是28個月以來的單月最大跌幅,資金有先撤離港股的動作;港股重挫讓在香港與上海同時掛牌的A股股價也跟著下跌,原本同一股在香港的價位較高、在上海股價較低,因港股下跌而縮小兩地價格差距。

香港除了有在上海也掛牌的A股之外,還有騰訊等部分只在港股掛牌的陸資企業,在滬港通實施後,大陸資金投資港股額度有2500億人民幣,對港股也是資金活水,因此,「香港占中」行動衝擊港股重挫之際,台灣投資人如果對港股未來有上漲的期待,此時可考慮逢低進場。

滬港通是中國大陸金融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試點計畫,國際指數如MSCI在明年納入上海股市的可能性因此大增。滬港通激勵上海股市指數在第三季上漲15.4%,單季漲幅創5年新高;如果「香港占中」行動失控而延宕滬港通的實施,就會讓影響性由港股擴散至滬股。

「香港占中」行動如能平和落幕,滬港通又在10月下旬啟動的話,港股有反彈機會,上海股市也有繼續走揚可能,屆時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資金極有可能因滬股的低本益比而湧入,滬港兩地股市仍有榮景可期。(群益金鼎證券經紀部執行副總裁馬家驩口述)

   
民意論壇
期待… 今日台灣 明日港陸
林家興/中國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暨/聯合報
從上個星期的國民黨中常會開始,馬英九主席請我每周都要主動瞭解、與年輕人探討當前青年最關心的議題,並帶到中常會和大家報告。這個星期,台灣許多人的心,都掛在香港。

當我們看見香港回歸十七年來的變化,包括經濟影響、政治加壓收緊、社會貧富差距擴大與生存空間擠壓,以及對台灣與大陸交流的不安焦慮、對民主內涵的想像與追求,使台灣青年世代不分藍綠,大力支持香港此次爭取真普選的民主行動。

因對普選方案的分歧,香港的占中行動,不只展開了「公民抗命」的時代,更使這樣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的焦慮,跨越海峽連成了一片,最顯著的口號,便是「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即便我並不認為明日台灣會是今日的香港,畢竟我們有著太多不同,台灣有定期的各級民主選舉、自由開放的媒體環境、多元包容的公民社會,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警醒。中華民國在台灣,不應該為了短期利益而放棄堅守尊嚴與價值。正因為在民主的道路上,我們走在香港前頭,更應該回過頭來,和香港朋友站在一起,捍衛我們共同的理想與對政治的想像。

台灣內部,對於香港占中有各式各樣的討論與行動,更有甚者,闖入並占領香港駐台辦事處,要求馬政府強硬回應與對香港政府抗議,高舉的口號同樣是「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我可以理解許多朋友害怕台灣將面臨與香港同樣的命運,但我也不能接受有些人刻意地連結,試圖將台灣矮化為沒有民主的特區,來塑造自己反抗的正當性。

至於馬總統對香港占中甚至習近平一國兩制的強硬回應,其實說了好多次,Google都找得到、總統府網站都找得到。卻還是有人說沒看見,甚至認為就算有說也等於沒說。很多時候有些人是刻意地去忽視,我有點失望。但同時我依然期待,有一天我們能夠真正共享這樣的實踐:「公共事務的討論能夠有一個基本原則,你就算不喜歡某個人,也不該因人廢言、道聽塗說。」

當中國大陸的「核心利益」是台灣、新疆、南海等等領土的概念;台灣的「核心價值」是民主、法治、自由、人權;香港引以為傲的價值是法治、清廉、自由。如此不同的思維令台灣與香港很難與中國大陸找到共同語言,更多的卻在彼此身上看到風雨同舟的情感映照。

也許我們在現實上很難避免與大陸在各個層面交流,但我更希望香港與台灣的朋友,不要放棄用我們每一天日常生活的相處、對民主法治的信仰與實踐,去慢慢影響大陸朋友。如果我們面對中國大陸,是用仇外的態度,甚至更激進、專制、衝動的方式回應,只是給大陸當局更好的理由對大陸人民訴諸恐懼:「你看,台灣香港好亂,中國人不能搞民主」。

我也期待與呼籲,如果當年鄧小平能夠「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打造了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習近平先生是否能夠有智慧與魄力去「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打造香港成為中國民主開放的示範先聲?期待有一天,大陸、香港、台灣,共享同樣的價值,呼吸同樣的自由。

   
占中:亞洲價值到普世價值
顧長永/中山大學亞太所所長(高雄/聯合報
「香港占中」愈演愈烈,原本僅是香港人表達意見訴求,現在已經引發全世界的注意;原本僅有青年學生參加,現在參加人數已經擴及中產階級,包括教師及專業人士。香港原本以經濟繁榮的「東方之珠」傲視全球,如今卻以政治活動吸引舉世的注目,堪稱香港百年來的大事!

香港占中的訴求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要求大陸當局讓香港人實施真正的普選制度,而非假普選之名進行政治控制。根據香港基本法第四十五條規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特首)不論是通過當地選舉或協商產生,最後都是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中共中央曾允諾香港「高度自治」,可是卻藉由香港一千二百名組成的提名委員會決定特首的候選人,而且提出「愛國愛港」的條件。香港人民不滿中共中央不但未實踐諾言,反而更加嚴格控制香港,因而走上街頭!

在冷戰期間,亞太地區的領導人大都高唱「亞洲價值」,以合理化威權統治。可是,自一九八○年代中期起,亞太地區的民主化運動蓬勃發展,普世價值開始成為主流。過去經歷威權統治的台灣及南韓,政治民主化的成功轉型,最受到國際社會的矚目及肯定。擁有九成伊斯蘭教信仰的印尼,自蘇哈托於一九九八年下台後,亦開始進行政治民主化;儘管印尼幅員廣大,地區及種族差異很大,但是印尼卻在二○○六年被「自由之家」評定為政治自由國家,如今已成為東南亞地區政治轉型成功的典範。

擁有八成天主教人口的菲律賓,在馬可仕於一九八六年下台之後,開始進行政治民主化改革。信仰佛教的泰國,亦在一九九一年之後進行政治民主化的改革。儘管這二個國家政治民主化不盡順利,呈現些許波折,但是他們大致都朝此方向前進。同樣是佛教立國的越南、寮國及柬埔寨,過去及現在都是共產黨專制的國家,可是這三個國家卻自一九九○年初起,就分別開始舉行普選產生國會議員。雖然統治的共產黨仍然掌控政治及選舉,可是他們已經在向普世價值邁進。

東南亞最落後、最專制獨裁,甚至被認為最沒希望的緬甸,自從二○一一年三月起,開始進行政治改革及經濟開放;緬甸現任的國會議員就是由普選產生,再由這些國會議員選舉產生現任的總統。

香港的經濟繁榮及社會發展,不僅走在台灣及韓國之前,更是遠遠超過東南亞國家,他們追求「高度自治」的普世價值,有何不可!

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之後,經濟的進步與強大有目共睹,又順利自英國人手中收回香港的宗主權。中國不僅是亞洲的強權,更是躋身世界的大國;過去的病夫及睡獅,早已成為康健有活力的吼叫獅子!重拾過去失喪的自信心!

中華文化五千年之所以偉大,就是擁有兼容並蓄的胸襟,漢滿蒙回藏既可以五族共和,為何對於香港的「高度自治」喪失信心?若中共領導人無法善意回應七百萬港人卑微的呼求,又如何期待改善不確定的兩岸關係!

   
當一國掏空兩制 台灣能偏安?
陳宜中/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研究員/聯合報
近日來,香港爆發了大規模的公民抗命(或稱公民不服從)行動,要求港府與中共收回鳥籠普選的成命。

民主普選曾是香港回歸之前,中共給予港人的重要承諾。今日香港之所以沸騰,抗爭之所以延燒,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因為北京食言而肥。

「一國兩制」本是七十年代末,在中共改革開放之初,由鄧小平和葉劍英所提出的新對台方針。要義是說,和平統一之後,台灣可以維持軍隊和資本主義制度,大陸不會派任何人過來。但結果「一國兩制」先被用在了香港,而中共除了保證香港五十年不變,另附帶了普選的承諾。

如今中共對香港,形同片面撕毀了一國兩制。中共所堅持的普選案,類似於伊朗式的假普選,誰是候選人得由中央決定。在此方案下,中共對特首及其政治任務(包括第廿三條國家安全立法)的操縱,可能更甚於今日。此所以港人群情激憤。憤怒的主要理由在於北京以「一國」掏空「兩制」,拒絕當初所承諾的民主普選與自治權利。

台灣跟香港不同,島內兩大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都不曾接受一國兩制。過去六年以來,包括三通、ECFA乃至服貿協議,訴諸的是九二共識。眾所皆知,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而馬政府亦不認可一國兩制。但就在上周,習近平在接見台灣統派人士時公開表示:中共對台的政策就是一國兩制。

由於一國兩制在香港已形同破產,此時此刻說「一國兩制」給台灣人聽,所指為何?是出於口誤,還是為了立威?展望未來,兩岸關係的最大變數可能不在島內,也不在國台辦、統戰部等執行單位,而在於中共新領導體制的動向。習體制明顯不同於胡溫體制。以往那種認為討好中共就可以得到經濟利多、還永保政治安康的舊思維,基本上已窒礙難行。

最近中共在南海、新疆和港台問題上,都顯得愈發強硬。

維吾爾族中致力於促進漢維和解的知識分子代表伊力哈木,被抄家並被求處無期徒刑。香港占中運動係由民主派中的溫和人士發起,如今他們被打成了國家公敵。這些同步的發展趨勢,似非偶然。中共能否主宰世界還是未知數,但已先推出了中國特色的、不尊重周邊自主權利的門羅主義。

港人爭取真普選的心聲,至今仍未得到台灣朝野的有力支持。但如果香港連民主普選都不可得,台灣又真能「偏安」下去嗎?這問題超越了狹隘的統獨,而涉及台灣人政治意識中最深層的靈魂拷問。

   
兩岸和敬 別為「一句話」傷和氣
星雲/南華大學創辦人(高雄市)/聯合報
現在兩岸和平來往,這樣的和平來往得來不易,我們珍惜這種和好、和諧、和平,甚至還要「和敬」。特別是兩岸來往,要從大體上去促進彼此的了解、友誼,不要斤斤計較於一句話、二句話、一個細節傷了和氣。

最近,適逢大學開學期間,政治大學大陸的學生和台灣的學生在新一屆的陸生說明會,發生了一點糾紛,有一句話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台灣的學生對大陸的學生說「歡迎各位中國學生到台灣來」。但大陸的學生一聽不能忍耐這一句話,為此而抗議。

其實不必,叫中國也沒錯,叫台灣也沒錯,本來都是地名,沒有分別的意思,甚至現在兩地都在來往了,那有什麼不對呢?就好比一家人住在一個屋子裡,叫房間裡的人出來到客廳,那不是兩家,是一家;你從廚房到飯廳來吃飯,這也不是兩家,仍是一家人;從廚房到客廳、到飯廳,不管什麼說法,都是一家人。

講這話的人,他也沒有什麼分裂的意識,可能只是他的習慣用語,可能中國也包括台灣,不過從北京到台灣,這也是事實,就不要計較於「中國學生」這樣的名詞有什麼不好。就算是夫妻,也會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意見。容許一些說話用詞的不同,無關於宏旨,就不要疑神疑鬼太過敏感了。

我對佛光山的徒眾到大陸去,就告訴他們,在大陸,不可以說「你們大陸」,也不要說「我們台灣」,這好像對立一樣。你可以說「我們大陸」,這樣,讓對方聽了會感到大家都是一家人,也就沒有什麼糾紛了。這就是講究說話的藝術。

因為第一句話的風波,政大一位大陸的學生投書大陸媒體,說了第二句引起爭執的話「台灣對大陸有種『小女生心態』」。「小女生」這個名稱,是侮辱嗎?是不好嗎?是不敬嗎?也不見得。小女生也是可愛的意思,小女生將來也可以做貴夫人、做皇太后。台灣和大陸比,是小,我們也無庸諱言,大陸很大,我們很小,做小女生不要緊,問題是大陸是大男生,如何追求到小女生,有條件娶小女生嗎?這才是重要的課題啊!

因此,這些是不值得計較的,本來就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看法,這都是個人一些的言語措詞,不要拿來影響大眾,甚至社會,兩岸的共識不要因此而損傷。

兩岸應該互相尊敬,假如一句話都不能容忍,那怎麼能和平友好呢?就是談判,你來我往,我往你來,舌戰唇槍,互相辯論,所謂「異中求同,同中存異」,這都可以,但不要做人身攻擊,傷了和氣。台灣的同胞們應該學習講「我們的大陸」,這樣我們的心胸不是會擴大嗎?假如大陸的學生在台灣講「我們的台灣」,大家的感受又是什麼味道呢?所以不要執著,如佛教有二句話: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這才是重要。

像我們在台灣,經常感受中華文化之優美,中國歷史上仁人聖者之多,我們同享前人聖賢留下來的豐富精神食糧;像甘肅敦煌石窟、山西雲崗石窟,湖南的張家界、黃龍的九寨溝、雲南的玉龍雪山、宜興的石洞竹海,我們也共賞這些令人驚嘆的藝術價值和美妙的自然風光……這許多許多,都是我們的。

所以,今後兩岸同胞往來,要注意修辭,不要那麼敏感,統統都是我們中國、我們大陸、我們台灣,兩岸都是我們的,世界都是我們的,那還有什麼可計較、爭執的呢?

   
兩公約立法非草率
申佩璜/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台/聯合報
有關九月廿九日張升星法官所撰「陸生納保修法反映兩公約草率立法」乙文,其中稱「尤其台灣是二元論的法律體系,涉外條約須經國內立法程序,才能具有國內法律效力…」,回應如下:

國際法及國內法之間關係究為一元論或二元論,原為學術理論問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際社會交往合作密切,國際法因而高速發展,反映全球人類多項共同利益及價值,對各國國內法之制定及解釋適用產生深遠影響。國際法及國內法不再被認為係兩個相互絕緣體系,而是相輔相成,所以全球目前已經很少有國家採取傳統二元論的立場。我國也不宜如此歸類,因為除了經由立法程序接受國際公約之外,司法判決也一再強調我國法院可以適用國際慣例,條約在我國具有國內法效力,甚而認為「依據憲法第一四一條尊重條約之規定,條約之效力應優於內國一般法律,而居於特別規定之地位」。

《兩公約施行法》為國會朝野一致通過之法律,為國民總意志之表現,其係因應我國特殊國際處境而制定,表明《兩公約》雖無法存放批准書於聯合國秘書長,而仍具我國內法律之效力,絕非草率之立法。政府機關及全體國人均應忠實執行立法院通過之《兩公約》內容,落實我國對人權保障之實踐,提升國民權益及及福祉。

   
聯合筆記/一夜回到解放前
張立/聯合報
數位時代,網路使用變成基本人權,由於人腦演化趕不上電腦進化,於是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過程中,不斷出現無所適從或相互矛盾的景象。最近兩岸間各有一個例子,正陷入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窘況。

大陸的情況是,廣電總局下達最後通牒,要求所有影音網站開發的電視端App下架,違者將取消網路視聽牌照。廣電總局此舉在控制大量未經審核的節目在電視播出,但也將使智慧電視和機上盒產業大受衝擊。大陸網友把這項規定,說成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這項規定翻譯成白話文,意思是影音網站不可藉App的形式透過電視播出,但它在電腦或手機上收視不受影響。如果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審核節目內容,那麼不能在電視播出,卻在手機上通行無阻,豈不白忙一場?傳統廣電業者與現代網路業者,以不同方式爭奪「客廳市場」,一邊將它視為「電視」,一邊認為它是「螢幕」,這才是矛盾的源頭。

台灣遇到的情況是,行政院通知所屬單位,禁止公務電腦安裝LINE、WeChat等聊天軟體,而手機因為是私人物品,不在限制之列。根據江宜樺院長的說法,這些通訊軟體有資安疑慮,科技部則打算推廣國人自行研發的「揪科」。許多台灣鄉民酸行政院,「管得比共產黨還多」。

行政院顧慮的是資訊安全,前述國外開發的軟體,主機均不在台灣,一旦出問題將無從管理,但政院並未限制公務員使用臉書,並且還推廣國產通訊軟體。這說明了行政院其實並不否定通訊軟體的功能,只是不論國內或國外業者,軟體寫得再好,也不可能沒有資安疑慮,更何況除了聊天軟體,收發電子郵件的Gmail不也是國外廠商,要全然禁止幾乎不可能。欲迎還拒,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是行政院對這件事上最真實的寫照。

科技進步太快,一不留神,世界已變得很不一樣,愈來愈多使用者,只是借用電視的殼,看的是網路內容,「電視」功能逐步萎縮成「螢幕」,傳統電視式微,是現在進行式,即使智慧電視、電視盒子也倒了,一定還有更多想像不到的新產品攻進客廳。

「沒有天長地久,只是曾經擁有」,智慧電視、機上盒,甚或是部落格、msn、臉書、LINE,終將只是科技發展長河裡的小元件,面對外界快速變化,政府介入管理是必然、也是職責,但怕的是總在風潮成形後,才驚覺需要管理,那時已勢不可擋。一個網路新世界已然成形,但新秩序卻無從建立,這不僅是兩岸,也是全世界正在面對的大問題。

   
職場冏時刻,請你跟我這樣做!
職場上某些時刻,雖然不像是犯了業務過失那樣,會遭受到公司懲處、甚或影響個人仕途,卻會讓自己顏面盡失,或是令當事雙方尷尬萬分。讀完這些建議,再尷尬的情況都有可化解的妙方。

到戲院看話劇?
英國國家劇院自2009年開始,嘗試將部分叫好叫座的劇場演出,製作現場拍攝的錄像版本,並即時轉播至英國其他城市,讓身處倫敦以外的觀眾能夠安座於鄰近的電影院內,同步欣賞劇作。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