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有錢人學小氣思維 4大觀念 打造聚財力
你會不會抽一張衛生紙,然後再細心的把一張'撕成兩張用?你會不會把用過的錫箔紙收起來重複使用?你會不會把自己收到的禮物轉送給別人?你會不會缺了日用品,不是馬上去買,而是開口向人借,卻一點都不會感到「歹勢」?如果你對以上這幾個問題都回答「是」,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成功培養了「小氣基因」,具有致富的體質。
省過頭,難免會被貼上「小氣標籤」,但,另一方面,節儉是美德。所以,小氣與節儉,僅是一線之隔。
如果根據《國語辭典》對「小氣」的定義,那是:器量狹小,吝嗇,不大方。不過,美國《韋氏大辭典》對「小氣」的「延伸」定義是:「謹慎小心使用錢,避免浪費」以及「保守管理任何物品,特別是錢」。
小氣是一種優雅的行為 會賺錢更要會存錢
從這個角度來看,延伸小氣的定義,也形成美德一樁。因此,小氣不但不是罪,反而是一種惜物愛財的好習慣,消費自制力的展現,更是學習滾出財富雪球的必修學分。特別是在「萬物皆漲、薪水不漲」的年代,看緊荷包,不亂花錢,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理直氣壯的事。
主張「小氣是一種節省金錢的手段,雖然名聲不佳,卻是聰明的生活方式」的《完全省錢手冊:146則聰明生活妙招》作者蘿賓(Robin Herbst)、茱莉(Julie Miller),她們兩人還經常分享彼此的小氣性向、鼓勵對方的小氣行為。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小氣是天生的特質,是刻在DNA裡的遺傳密碼,事實上,小氣是一種藝術,是長時間培養出來的技能。
美國富豪間流傳著一句話:「吝嗇每一分錢,用好每一分錢,才是財富增值的根源。」根據一項調查,美國1千個百萬富翁,依靠繼承、中彩券暴富的只有4位,其餘都是平常節儉、定期存錢、穩當投資得來的。對他們來說,累積財富是某種程度自律下的成果。
曾發行過《吝嗇家公報》,加拿大有名的節儉理財專家尼克森認為,小氣不是沒面子的事,簡約生活也會讓人愉悅,「因為少花掉一塊錢,從感覺上來說,往往大於賺進的一塊錢。」台灣作家王舜清在《小氣有理,就有錢》一書中也抱持同樣的看法,他認為會賺錢還不夠,要能把錢省下來、存下來,才算真正賺到錢。他寫道:「小氣就是要克服欲望和惰性,幫助你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提早做好金錢規畫。其實小氣並不庸俗,還可以致富,更是一種優雅的行為。」許多家財萬貫、富可敵國的有錢人,也都是抱持同樣的信念在過生活。
臉書(Facebook) 創辦人馬克•祖克伯,身價估計超過330億美元(約新台幣1.08兆元),但在他身上,完全感受不到時下科技新貴的炫富氣息。不管出席任何場合,他幾乎都穿著灰色T恤、藍色牛仔褲和一雙運動鞋,全身行頭加起來的費用,可能都還比不上台北東區一個打扮時髦的年輕人。
個性低調的祖克伯,甚至連度蜜月都捨不得花大錢,2012年去羅馬度婚假時,最貴的一餐只花了40美元(約台幣1300元),還是跟老婆分著吃。
再看看全球首富,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的行徑,有一次來台灣演講,以他的身分地位,住五星級飯店的總統套房不成問題,但令人意想不到,當時他只訂了一間普通商務套房。有人在會場好奇問他:「為什麼不住好一點的飯店?」他微笑回答:「我明天的行程都排滿了,只會在飯店睡一晚,真正使用房間的時間可能只有2小時,何必浪費這筆錢?」
價值不靠外在物質彰顯 口袋有錢最實在
「難道,祖克伯買不起一套數萬元的Armani西裝?蓋茲住不起一晚20萬元的總統套房嗎?絕對不是,只是他們覺得沒必要花。經歷過創業的起伏波折,他們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價值不必靠外在物質彰顯,也用不著揮霍擺闊來證明。」彰化銀行財富管理科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李育泰分析。
他繼續說到,像曾是台灣首富的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行事作風一樣樸實無華,餐桌上的飯菜一定要吃完、身上經常穿著同樣一套西裝,他們根本不缺錢,但這些看似小氣的行為,其實早就內化成他們的致富思維。
顯然這些富人不是故意裝低調,而是身上流著「小氣」的血液。根據德國波昂大學做的一項有趣研究發現,小氣不但是人類的天性之一,還會遺傳,平均每4個人就有1人身上擁有「小氣基因」。不過,小氣與否,除了受先天基因影響,與後天教養和宗教信仰等因素也有關係。
新富聯合理財規畫顧問公司副總經理黃正勳指出,雖然小氣不見得會跟有錢畫上等號,但財富的累積一定是先從學習記帳、管控開支、強迫儲蓄,這3件基本功做起。就像在《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提到自制力的重要性,「延遲享樂」的能力越強,抗壓性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也越強,之後做任何事的成功機率也特別高。
20歲每月存8000元 50歲千萬身價非夢事
「現在物質誘惑太多,很多小資族因為無法控制欲望,過度消費,淪為月光族的比比皆是,甚至工作了好幾年,存款跟薪資都還停留在原點,更別提要投資賺錢跟存退休金了。但是,即使從同個起跑點出發,還是有人可以存到一桶金,關鍵就在於有沒有先對自己小氣。」黃正勳說,一般人都是花多少、剩多少,再存多少,如果要累積財富,應該是先計畫存下多少,再花多少,量入為出才對。
《怪老子理財》網站板主蕭世斌表示,千萬別以為自己收入低,存不到多少錢,就放棄努力存錢的念頭。事實上,只要每個月存下8000元,投資於年化報酬率7.2%的商品,透過複利的力量,30年後就能擁有1000萬元,而總投入金額不過288萬元。
「假設22歲開始工作,照著這個方式去做,52歲就能累積千萬資產。反過來說,當你知道現在每月存下的8千元,代表著30年後的1000萬元,看你會不會拼命存錢!」蕭世斌強調。
後文介紹的案例,小氣的動機截然不同,但同樣都在短時間內存到第1桶金。雖然過程辛苦,還承受了不少異樣眼光,但事實證明,小氣的人生就像「倒吃甘蔗」般越來越甜,越來越有錢。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 錢》No.89 2015年10月號,各大超市及書店皆有販售;訂閱《Money錢》電子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