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之前,最近一次聽到小提琴家索柯洛夫(Valeriy Sokolov)的名字,來自大提琴家沃格勒(Jan Vogler)。他要錄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以及弦樂六重奏《佛羅倫斯的回憶》。前者操之於己,後者卻操之於人—此曲第一小提琴極為吃重,不只演奏技巧難度高,還要有綜觀整體的理解。既要是一等一的獨奏家,也必須是一等一的室內樂高手。沃格勒問了很多人,只得到一次次婉拒。 直到他打電話給索柯洛夫。 「他一聽到是《佛羅倫斯的回憶》,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後來我才知道,他當然深知此曲艱難,卻因為喜愛這首作品而願意接下這苦差。和他合作,發現技巧對他而言完全不是問題,而他想的只有音樂,演奏沒有一絲炫耀,音樂極為自然流暢,實在了不起。 沃格勒的新錄音本周發行(Sony),大家可以買來欣賞,看看是否所言不虛。不過對於上周四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欣賞索柯洛夫和呂紹嘉/國家交響樂團合作蕭士塔高維契《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的愛樂者而言,相信不但會去購買這張專輯,更是不用聽就能確信沃格勒的讚譽。 只是也是到上周我才驚訝發現,這位小提琴家竟然才29歲!索柯洛夫成名太早,15、6歲就轟動樂壇,我2007年到倫敦念書,到處都聽到關於他的討論。很多人覺得可惜,說他這不錄那不錄,明明可以成就更大的名聲,他偏偏反其道而行,實在是個性奇怪的小孩。 真是個性奇怪嗎?甚至不用和他聊天,光是看他在台上鞠躬敬禮,或是與人交談的神情,你就知道這是內心淡定平和、謙沖自信、具有全然自覺的成熟藝術家。他一點都不奇怪,反而最踏實。誰說技巧好就一定要炫技?和唱片公司簽約,為何就表示音樂家只能遵從指令,錄唱片公司想要的曲目?前輩名家那麼多,自己也還在學習成長,如果沒有獨特觀點要說,為何要急著錄音?如果相信自己不是曇花、不是彗星,又何必急著追名逐利,把時間心力拿來充實自己不是更重要? 音樂會下半場,索柯洛夫坐到觀眾席,傾聽樂團的柴可夫斯基。那幾聲熱情的叫好,原來就是他喊的。他極度稱讚指揮和樂團,感謝行政與接待的照顧,那麼傑出又那麼誠懇,還處處周到體貼,很難想像會有人不喜歡他。 在這吵鬧市儈的時代,我們居然還有索柯洛夫這樣的演奏家,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與幸福。或許短期還盼不到他的新錄音,就讓我們期待他趕快再來台灣演出。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