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能源政見最近紛紛遭到挑戰和質疑。環保團體提議「2025非核無煤家園」;台達電創辦人鄭祟華則質疑,「所有能源都從國外進來,政府憑什麼做到電價全世界最便宜?」蔡英文一方面驚覺非核還要無煤是多麼困難的事,又指稱選前所說的電價不漲,是指「基本度數內不漲」,並非所有的電價都不漲;而預估電價十年內不會「大幅」上漲有三個理由,包括:落實節能使電力使用效率增加,就不需繳那麼多電費;綠能雖然現階段價格高,但科技進步及規模擴大可使成本下降;修改電業法,落實「電源開發方案」,提高台電效率,電價會更透明合理化。
簡言之,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就是「綠能加節能去核能,既不缺電又不漲價」。此一政策各目標之間,充滿矛盾,能做得到嗎?很有疑問,值得一一評析。
在電源開發方面,民進黨主張要增加燃氣發電,降低燃煤發電,並提高火力發電的排放標準,這是正視「非核家園」導致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排放物質增加的正確作法。問題是,新增燃氣機組需時至少九年,若涉及廠址勘選與土地取得,則時程更長,而且其間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包括民進黨地方首長許多能源環境方面的主張。因此台電無論如何提高發電效率,未來十年缺電的問題勢難避免。
至於提升能源效率及落實節電方面,包括「尖峰負載管理」、「需量競價」以及長期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早就是政府規劃或執行的政策措施,並無新意。問題是節能不是道德勸服就能生效,還要看形勢比人強的能源價格。
我國仰賴能源進口,油電價格卻是全球最低,無疑鼓勵民眾浪費能源;現在化石能源(煤、油、氣)價格不斷崩跌,發電的成本跟著下降,電費愈來愈便宜,請問民眾怎會有節電的誘因?需求面管理的政策怎會有效?產業怎會有轉型或升級的驅動力?更矛盾的是,民進黨一直暗示未來十年電價不會「大幅」調漲,豈不是鼓勵耗能的企業更加觀望而不升級轉型,民眾不必落實節能?
再論發展綠色能源,從蔡主席至今仍說十年內要將綠能發電提升到500億度,這就不切實際了。除非技術有驚人的進展,否則根本不可能達到。以重視環保節能的歐盟而言,經幾十年的努力下,至2013年止,綠能占全部能源產量的比重不及24%,占能源消費的比重也只有12%,因此只能以追求2020年提升至20%作為努力目標;綠能發電也只占電力的25%而已。
由此可知,綠能發電受到技術限制和市場障礙,不是有心發展就能實現;更何況,化石能源價格大跌相對擴大綠能的成本劣勢,使綠能產業的發展受阻,又如何彌補去核留下的電力缺口?
而即使政府強制提高綠能發電的占比,若仍不讓台電漲價反映成本就不會有節能的可能,電力缺口只會擴大。若屆時不得不調漲電價,又等於政治跳票,如何面對民眾的反彈,新政府恐怕左支右絀,無所適從。
綜合而言,民進黨的「綠能加節能去核能」能源政策,絕無可能同時實現「既不缺電又不漲價」的目標。發展綠能勢必以漲價反映;漲價,民眾才會節能,去核的電力缺口才能去化。如果壓制電價,則綠能產業不見曙光,節能誘因不足,電力必然短缺,非核的目標就遙遙無期。若再加上「無煤」的要求,「保證非核」、「不缺電」、「不漲電價」三項目標更可能全部槓龜。
因此,我們建議新政府不要再打高空了,趕快務實地檢視選前能源政策自相矛盾之處,並誠實地告訴民眾真相:非核家園如果是神主牌,綠能的發展也非一蹴可幾,調高電價是台灣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