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李世光的理由是錯的


【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必讀的英語刊物。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6/02 第375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林全的邏輯
聯合報社論 聯合/李世光的理由是錯的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陸股納入MSCI對台股衝擊 不可小覷
民意論壇 熱爆了 節能政策別虛應故事
花大錢辦世大運 萬一「落漆」…
人為缺電危機 考驗政府智慧
聯合筆記/同志伴侶法是另一種隔離歧視?
人才流失、建設不足 台灣競爭力絆腳石
沖之鳥之辨…國家海洋前景何在
會考後閒等畢業 也玩掉競爭力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林全的邏輯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林全對侵入官署的太陽花人物撤告,有人認為打擊了員警士氣。林全說:我不知邏輯在哪裡?

請問林院長:哪一件示威抗議不是政治事件?然則哪一件示威抗議不應侵入官署打砸搜?既然如此,警察在門口布拒馬舉盾牌的正當性何在?難道警察事前須先請示閣揆這次示威是否「政治事件」?

連林飛帆都說,他不願見林全撤告,他寧見一場有「憲政高度」的審判;可見,對閣揆擅為「政治事件」的判定亦不領情。請問院長,你的邏輯在哪裡?

再者,林全稱太陽花的訴求已成社會共識,亦已見其社會貢獻。但請問:為何蔡政府對護照條例的貼紙條款喊停?為何不照太陽花的主張以「兩國論」訂定監督條例?為何不退回服貿?又是否將依太陽花的主張「補正公投法」?更是否認為「天然獨」是「社會共識」?又為何竟在此次WHA吞下了「二七五八/中華台北」?請問院長,共識何在?你的邏輯在哪裡?

太陽花究竟是因在攻占官署前已取得了「社會共識」,而使其攻占官署的行為具正當性?還是因既已造成了攻占官署的事實,並造就了民進黨重返執政的「社會貢獻」,才使民進黨將其政治主張合理化?請問院長,「貢獻」如何定義?你的邏輯在哪裡?

前天立院的抗爭主題是「毒豬不進/護漁不退/輻射食品不吃」,三者皆非太陽花熱中的議題。但請問院長:這些「政治事件」難道沒有社會共識與社會貢獻?

   
聯合報社論
聯合/李世光的理由是錯的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近日氣溫持續飆高,家戶用電激增破表,全台備轉容量率僅剩一.六四%的十年新低,逼近實施限電的門檻。新經濟部長李世光稍早才向工商團體拍胸脯,保證「未來兩年不會缺電」,近日連忙改口「不能保證不會缺電」。這樣的轉彎速度,暴露了他的政策大話完全跟不上社會現實。

在就任記者會上,李世光被問到核四封存問題時,他斬釘截鐵地說,二○二五年要完成非核家園,「沒有討論的餘地」;核四要停建,核一、核二、核三不延役。理由是,大選結果反映非核家園是最大公約數,雖不是全民都贊成,但是一個清楚的訊號。他並稱,到二○二五還有九年,必須把電力結構、發電機組布建完成,再生能源發電比率要達廿%。

李世光致力推動非核家園的目標或許是正確的,但他所持的理由和態度卻是錯誤的。第一,選舉解讀的錯誤:一月大選結果顯示多數民眾支持政黨輪替,卻不表示全民認同蔡英文的所有政見,更不等於全部埋單。第二,期程設定的錯誤:大選是四年為期,主政者雖可宣示長期理想,但蔡英文就算能連任,任期也只到二○二四年為止。因此,設定二○二五達成非核家園,若非在為自己預留退路,也形同把責任推給他人。第三,眼高手低的錯誤:二○二五能否達成非核家園,要看現實的進展而定;若新政府高喊口號,卻提不出足以達成目標的手段,理想也只是空話。

民進黨在野時,以反核及推動非核家園作為「愛台」訴求,確實獲得許多民眾的支持。問題在,民進黨把未來願景勾勒得如此美好,卻從未翔實指出滿足這些願景的路徑何在;不僅在電力的「供」和「需」兩端說不出平衡之計,在發電結構上所謂的「綠能」也始終只有「膨風」的假設目標,而無具體方針。民進黨在野時,人們可以不關心這些虛設的目標;如今民進黨執政了,經濟部長仍以為自己只要根據先前政見照本宣科即可,卻不落實緊盯每一個環節,試問:非核家園會從天上掉下來嗎?

五月初,李世光才保證兩年內不會缺電;五月底,他就改口收回自己「不缺電」的保證。一位部長的「保證」,竟維持不到一個月的保鮮期,即已變餿,這是多可怕的事!如果天氣的考驗更嚴峻些,一旦台電採取限電,李世光除了要面對承諾「跳票」的難堪,他關閉核電廠的原則恐怕也要改弦易轍,否則正常供電即難以為繼。

在蔡英文政府難堪的各種「髮夾彎」政策中,多一個「不限電」承諾的急轉彎,看起來似乎亦不令人意外。然而,一旦「限電」變成事實,當民眾在酷暑中要忍受突然冷氣跳電,或者電腦無預警瞬間變黑,或者台電要花更高代價去向用電大戶買電回來應急時,人們才會知道自己要為民進黨輕率的能源政策付出什麼代價。屆時,民進黨說得天花亂墜的「非核家園」究竟是什麼滋味,綠營地方縣市反火力電廠的抗爭究竟要付出什麼代價,大家即能領略其中真相。

缺電或限電不是人們希望看到的事,也因此,近日台電備轉容量降低引發的危機,若能喚起新政府的警惕,從而務實修正其能源政策並加速調整,倒不失其積極作用。事實上,我們尚未看到李世光領導經濟發展上的任何表現,但他先前那番二○二五非核家園「沒有討論餘地」之說,卻暴露了他在經濟決策順序上的失調,也暴露了他的傲慢和偏執。一次大選投票,反映的其實是對當選者有限度的支持,李世光卻自己作了太多擴充解釋,並聲稱「沒有討論餘地」,這是何等霸道的心態。何況,耗費了兩千多億興建的核四目前只是「封存」狀態,要廢掉它,政府仍欠民眾一次公投。

我們要提醒李世光:將發展經濟及正常供電放在廢核之前,才更符合蔡政府的利益和總體政策目標。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陸股納入MSCI對台股衝擊 不可小覷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大陸A股能否納入明晟(MSCI)新興市場指數,年度評估結果即將於近期揭曉。由於MSCI指數是國際投資者參考使用最多的基準指數之一,有大量追蹤該指數的國際資金,其投資取向及決策的變化,都會影響全球投資者的操作策略,因而MSCI是否納入A股的決定,備受市場關注。

事實上,過去兩年A股曾兩度叩關MSCI股票指數,但都敗興而歸。去年6月,MSCI決定暫不納入的理由,主要是認為A股市場仍存在諸多問題有待改善,包括QFII等投資額度限制太多、資本匯入匯出不方便、資本利得稅不確定,以及QFII為客戶代持證券的法律地位不明確等。

今年A股試圖再度闖關,高盛、瑞銀等國際大投行以及國際機構投資者,都表達高度期待,因為過去一段時間,針對A股遭到詬病的一些問題,大陸監管當局確已做了很多努力加以改善,其進展獲得國際機構投資者的肯定。

的確,今年A股被納入MSCI股票指數的可能性比往年高,日前MSCI公布最新季度調整,大陸在全球新興市場、全球市場、亞洲除日本等三大指數之權重,都獲得調升,顯示MSCI相當重視大陸綜合經濟實力。更令人關注的是,幾乎同一時間,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在上海註冊投資公司,積極的布局行動引發市場揣測,被認為是MSCI納入A股即將實現的信號。

不過,MSCI公司對目前大陸自願停牌制度和反競爭條款相關規定仍有微詞,或將成為A股納入MSCI國際股指的新障礙。MSCI公司認為,停牌的任意性將妨礙市場正常交易秩序,從而造成流動性壓力,而反競爭條款中規定,所有與A股指數掛勾的金融產品,即便在國際市場,都需要在事前取得大陸證券交易所批准,這一條款在新興市場中絕無僅有。

此外,國際機構投資者還關切,QFII每日匯出資金總規模不得超過境內資金20%的規定,由「滬港通」日額度導致的潛在交易不確定性等,攸關資本流動性;而在QFII、RQFII制度下,基金經理申請到了額度,成為股票的名義持有者,投資者擔憂一旦該基金垮掉,投資權益將不保。大陸買賣股票實行實名制,實益擁有權究竟誰屬有待釐清,否則投資者的實際權利無法體現。

業界普遍認為,A股加入MSCI的經濟效應也不能過於樂觀,主要是因為初期配置的比例不高,約僅佔A股流通市值的5%,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僅1.1%;按此權重計算,多家機構推估會流入大陸資本市場的國際資金約在人民幣100億到200億元之間,相對於大陸股市動輒上萬億交易量的規模,額外增加流入大陸的資金顯得渺小。更何況A股納入MSCI股票指數,從做成決定到執行,還會有12個月的過渡期,而且成分股被納入將分階段,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按過去各國的經驗看,可能需要經歷數年,因此,短期內對大陸A股市場的直接影響應不會太大。

不過,長期而言,A股被納入MSCI的正面情緒,對大陸資本市場的影響深遠,不容忽視。由於全球有將近10兆美元的機構股票資產以MSCI指數為基準,尤其是一些跟蹤MSCI指數的被動資金。對大陸而言,或將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同時帶來更多的國際資金流入,將逐漸改變A股整體的投資生態,並擴大對大陸資本市場流動性的影響。

A股納入MSCI全球股指乃大勢所趨,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專家預計可能被納入指數的A股股票將超過400支。納入後,大陸在MSCI全球股指的權重將提升,並吸引國際投資者轉進陸股,對台灣資本市場造成的排擠作用勢所難免。上個月中,MSCI公布最新季度調整,大陸的權重上升,而台灣的權重則連續11年被調降,未來A股被納入MSCI後很有可能進一步下滑,台股面臨的邊緣化壓力有增無減,政府相關單位亟需提出未雨綢繆對策以為因應。

   
民意論壇
熱爆了 節能政策別虛應故事
管輪/教(基隆市)/聯合報
全台持續飆高溫,尖峰用電刷新紀錄,備轉容量率一.六四%,創十年新低,逼近限電警戒。儘管要求用戶節電迫在眉睫,但面對未來,節電政策卻最忌諱急就章、虛應故事。

台灣去年推節電競賽,提供廿億補助金鼓勵縣市爭取,一年下來僅六縣市省到電,整體用電量仍微幅成長。

理論上這類能源效率政策的實施初期,往往帶來反彈效應,進而阻礙節能步調。亦即,政府企圖提升用電效率的結果,整體耗電有可能不減反增,原因之一是感覺電費少了,便不覺得有需要努力節制。

當政策上鼓勵換上一台具能源效率標章的冷氣機或是換上一套LED燈具,可能首先要提防的是,反彈效應蓋過了提升的效率。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由於占上風的政治論述往往有違事實,因此真正重大的影響倒不在個別反彈效應本身,而是讓那些原本就主張能源問題沒必要或是無法解決、能源效率也無以收效者,藉以對整個節能政策做出大反彈。

當然,能源效率政策不可因此棄守。新的能源政策目標,應著眼於技術可行且在經濟上具說服力,官員尤需加強分析這些政策實際帶來的效益。此外,台灣公部門往往深陷「施工節電」的迷思。不僅在設置節電裝置和設備上傾向增加數量,接下來的使用心態更可能欠缺特別節制和追蹤成效。

最簡單有效的節電,莫過於把用不著的電器關掉。整體節電策略的首要,則在於了解能源是如何用掉的。這需要建立耗電與其使用情形的關係,並透過能源盤查,分析隨時間的變化情形,進而找出能減輕電能浪費的用戶、系統及步驟。

更新建築是高能源效率的最佳良機。若能設計得既舒適又較符合能源效率,便可望在電費上省下將近五十%。例如藉著有效的感測器,可避免讓其實只需在部分時間作動的照明與設備,廿四小時都無端開著。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讓電燈、空調等設備在空無一人的房裡開著的情形,並不稀奇;而這些設備未配合實際人數、任務或空間分配需求去開關,更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事。

透過能源效率及整合再生能源,以達成永續能源目標,已大致克服技術上或經濟上的障礙,真正的障礙乃在制度上、結構上及政治上。儘管實現能源轉型的困難程度不難想見,但未來成為全球競爭贏家的必要條件,也正在於藉由能源轉型過程中所產生的優勢,帶動經濟發展新契機。

從長期經驗看,要改變消費大眾行為,才是一大挑戰,而提升能源效率的最有效方法,不外讓能源價格上漲;只有在有了合理價格之後,才能有效導正人們的價值認知與行為,讓整體朝向正向發展。

   
花大錢辦世大運 萬一「落漆」…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聯合報
看到新聞裡柯市長信誓旦旦的表示世大運將如期舉行,但眼看距離明年開幕日期不到五百日,諸多軟硬體卻尚未到位。大巨蛋停工待決,整修的場館還在招標作業。四大標案只有開閉幕完成發包,而電視轉播、餐飲、資通訊等等都未搞定。其他如向企業的募資、志工的招募及培訓等等的進度都嚴重落後,讓人不禁懷疑明年八月世大運是否能如期登場?台灣是否會為活動「落漆」而貽笑國際?

二年前我就曾呼籲停辦世大運,或許當時會面臨一些罰則,但比起七零八落,草草就章地完成賽事,台灣或許還能維持顏面。

世大運從申辦開始就爭議不斷。這幾年隨著全球經濟不振,舉辦國際賽事已成了一筆極大的負擔,往往會引發國內的反彈。過去許多城市因舉辦奧運而瀕臨破產,例如一九七六年加拿大蒙特婁、一九八八年美國寧靜湖、一九九八年日本長野、二○○四年希臘雅典等,都面臨龐大的公債壓力。

主政者過分迷信國際賽事可能帶來的興盛與繁榮,卻未意識到本身的財政經濟及空間環境是否能負擔,往往會造成人民的怨懟。這幾年,許多國家及城市基於現實考量,紛紛放棄國際賽事舉辦權,如越南放棄了二○一九年亞洲運動會的主辦權、紐約市宣布不再申辦二○二四年奧運、瑞典斯德哥爾摩及波蘭的克拉科夫分別因為市議會反對及居民公投也都放棄二○二二年冬季奧運會的申辦等等。

台北這幾年舉辦了不少國際活動,二○○九年的聽障奧運會、二○一○年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均所費不貲,但台北在全球城市指數的排行榜中並沒有因此而躍進,反而名次滑落。就實質經濟效益而言,這兩個活動並無法如預期帶來觀光收益,以花博而言,一百三十多億的花費到底吸引了多少國際觀光客專程前來造訪,似乎並沒有好好檢討,現在每年還要花二十億做維修養護,堪稱是超大型錢坑。

世大運美其名只編列了一百九十餘億的預算,但實際上如果加上政府各級單位及民間所投入的成本,早已超過七百多億,更遑論為了興建場館等被破壞的環境及老樹等無形耗費。但這樣一個以大學生為主的運動會,雖號稱小奧運,但除了選手及相關人員,會有多少國際觀光客來台北觀看賽事?世大運落幕後,新建的設施是否又成蚊子館?未來又要花多少來維護設施?台北市的財政是否會更形惡化?是否會變相加重納稅人的負擔?這些都是所謂提高台灣能見度華麗面具下醜陋的真相。

或許現在要停辦世大運已不可能,只盼望未來的地方父母官別再追求虛華的名聲,以申辦國際活動來做為競選的支票。一個城市的偉大,在於其歷史內涵、文化深度、創新創意、市民涵養,必須要有長遠的規畫及系統化的發展。而要增加台灣的能見度,也不是靠炫目的活動,而是我們要先擁有實力,才能提升國際形象,國富民強後才能真正在國際上發光。

   
人為缺電危機 考驗政府智慧
張四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聯合報
能源政策的決策制定,絕對有其政治面的考量,特別在經濟與環境目標衝突時,最終決策,勢必是由決策者盱衡利弊得失之後做的政治決策;稱其為政治決策,是因必須承擔政治責任、面對政治的考驗。

雖然如此,能源政策的決策,亦不可輕忽能源議題的經濟、社會、技術與環境的特性。

目前台灣缺電危機,並非整體發電裝置容量不足所致,而是可用的發電機組受限於歲修、故障、小修與火力機組的合約、環保等因素,無法將系統規畫的淨尖峰能力,有效轉變為系統運轉淨尖峰能力所致。

特別是核一廠一號機與核二廠二號機,因為歲修後未順利完成啟動,造成總計有一六二.一萬瓩的核能機組容量,未納入系統運轉淨尖峰能力中,接受調度。未來若出現超乎預期高溫,瞬時尖峰負載攀升,勢必嚴重衝擊台灣電力系統的供電穩定度,並使夏季尖峰缺電風險,大為提高。

台電與政府相關部門均應傾全力避免缺電風險的惡化,同時防止暫時性的缺電事件,惡化成為中長期的系統性危機。苟若如此,則不僅將阻滯綠色執政所承諾的經濟結構轉型發展路徑,並可能戕喪能源系統低碳轉型的生機,不可不慎。

對於迫在眉睫的缺電危機,本人深感憂心,擔心其所導致的後果,不僅是缺電時的經濟損失,如演變為中長期缺電的系統性風險,那麼台灣所損失的,可能是未來低碳轉型的機會,這種結果任誰也不樂見。

因此,如何讓完成歲修的核能機組,重歸基載發電之列,接受經濟與低碳的調度,同時結合台電近期推出的需求端大用戶需量競價措施,由需求端抑低電力負載,實是解決當前缺電燃眉之急的唯一良方。

此一作法,雖與反核團體的立即廢核訴求相違,但務實而言,短期內即使動員所有裝置完成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仍無法提供較高的供電可靠度保證,整體供電系統仍將處於高度脆弱狀態,而替代核能的基載發電機組,無論燃煤或燃氣,在發電燃料成本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相對較高,盱衡利弊,容許停機中的核電機組,在完成相關程序,並經原能會審查通過,確保安全無虞下,盡速恢復供電,無論由經濟、環境或能源供應安全的角度觀之,均為理性的決策。

在「解決問題」前提下,執政團隊是否可用務實、客觀與中性的立場,看待核能發電技術,容許其在屆齡除役前,發揮其穩定且低碳的供電角色,協助台灣以經濟有效的方式無縫過渡,盡早完成能源系統低碳轉型,正考驗政府的智慧。

   
聯合筆記/同志伴侶法是另一種隔離歧視?
梁玉芳/聯合報
女總統引導的新政府上台,引來不少性別論戰。包括中國大陸對在九二共識上始終不就範的蔡英文,丟出「單身者較絕情」的論調,低級得不值一駁。倒是法務部長邱太三的伴侶法提議,值得好好說說理。

邱太三日前在立法院說,他支持「多元、平等」及「同性伴侶法」,將要求縮短法制化作業期程。此言一出,同志社群並不埋單,邱太三大概也很意外吧?

同志社群對同志專用的伴侶法嗤之以鼻,諷刺異性戀者可以結婚,成為「配偶」,同性戀者就只能是「伴侶」。這樣的搪塞,網友好有一比,是傲慢主人「給外勞吃外勞餐」心態:喏,你也有得吃,只是和主人吃的不同款!

又好比,當年黑人也要搭公車,白人說,好,只能搭公車後座;黑人也要有上大學的權利,好,蓋個黑人大學,別來染指白人學校。如果邱部長認同「黑白隔離並非平等;隔離就是歧視概念的具體化」,也就可以明白此刻同志社群為何對同志伴侶法嗤之以鼻。

深入一步追問:邱部長內心的伴侶法的權利義務內容,和民法的結婚有何不同?如果說,二者在結合要件、相互照顧義務、財產繼承、收養子女等權利都一樣,那何必要另立伴侶法?直接修改民法的性別規定不就結了?

或者,規畫中的伴侶法中的權利義務,確實少於婚姻所保障的種種,那麼,就不能怪同志說它是個法令「次級品」,是讓「次等公民」適用,也就是明顯的歧視。

這事錯不在「伴侶法」,它是好的制度,是在婚姻之外,讓所有人多個結合態樣的選項——重點是:「所有人」都適用。這也才符合邱部長說的「多元、平等」原則。

歐洲多國的「civil union」民事結合即我們稱的伴侶法,各國規範內容不同,大抵提供了比婚姻更寬鬆的進/出條件(如:單方就能終止伴侶關係),也更多自由約定的空間,包括財產繼承、生活費用的分攤等等。

有趣的是,不少國家,例如北歐,民事結合甚至比結婚吃香,愈來愈多異性戀者在婚姻「圍城」之外,選擇在城外登記成為伴侶。那麼,在婚姻式微年代,同志幹嘛爭著要結婚呢?

中國大陸近日第一樁同志婚姻登記的官司中,當事人的證詞很可拿來一用:「我們也是公民,法律憑什麼不保障我們?」在眾多同志權利運動中,婚姻平權確實只是其中一項,也不是所有同志者中心的優先選項;能不能結婚,是政府的事,是國家對平等的承諾;要不要結婚,是個人的事了。

   
人才流失、建設不足 台灣競爭力絆腳石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聯合報
二○一六年IMD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從第十一名掉到第十四名,與過去曾高踞第六名的輝煌,已不可同日而語。

國家經濟績效表現下滑最厲害,關鍵指標的「國內經濟」、「國際投資」、「物價」排名都嚴重後退,尤其國內經濟指標直墜廿一名,降至第卅名,從一軍掉成二、三軍。

除GDP成長率迭降外,國家社會的經濟韌性與多元性呈現遞退脆弱化現象,更是最須正視課題。國發會對此歸因分析是「經濟體質與結構亟待改善」,認為祇要依循總統所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就可解決,其實是很有可疑的。

因為,無論是五大創新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國家級投資貿易公司、投資促進小組等策略性機制的推動與促進,都不可能三、五年內達陣作用,何況這些三年之艾事項,豈可能即時救燃眉困境呢?

IMD世界競爭力年報也顯露,目前台灣經濟的兩座大山:一是勞動市場保護主義,一是基礎建設滯後不足。

勞動市場的僵滯困頓,主要來自高度「自我保護主義」的剛性勞動法制,破壞勞動市場機制,限縮了人才供需之自由彈性,致使產業企業大量外移,就業機會為之閉鎖,市場薪資失去可以向上調適空間,致專業技能以上人才大量流失,經濟信心當然頹退難以振作。

基礎建設的滯後與不足,尤是造成台灣經濟前景「高度不安定性與不確定性」之癌。水電能源之「不可能之可能」及懸疑的預期,對投資營運安定性與前瞻性的破壞力最為深重。其次是知識經濟智慧化發展的硬軟體基礎建設之「量的不足」及「質的系統化範疇經濟性不足」,也是一大障礙。

至於基礎建設的滯後與不足,也有五個關鍵,影響至深:

一、國家產業政策囿於工廠經濟的保守思維,容納不下知識社會服務業主體經濟時代的自由開放競爭思維;二、投融資的財務支援體系,規則固陋保守,不能參與國際競爭;三、國家人力資本仍限定在「本鄉本土」層次,既弄不出自用人才,也吸引不來外力高材;四、國家級商務法制使系統化營運、價值網化營運、智慧化營運(IOT or IOE)及虛擬經濟營運,所涉及的組織架構法人格化、國際化企業購併自由度、事業團塊經營之策略結盟機制、終端市場營運作業規範化、服務人才之彈性調度等,幾乎所有經濟創新都變成不可能;五、政黨輪政「體制不連續」問題,對國家競爭力的傷害,最根本也最大。

這種種不可能與不可行的癌症腫瘤糾結,當然益發造成台灣未來的大不可能。

   
沖之鳥之辨…國家海洋前景何在
胡念祖/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所/聯合報
沖之鳥是礁是島之辨,有何意義?國會或媒體多聚焦於民進黨新政府與國民黨舊政府間立場之轉變,或新任內政部葉俊榮部長「是礁」之說法與行政院或新任外交部李大維部長較模糊之表態間的「髮夾彎」,而少了一些海洋法政上的論證。單從此一涉外事件即可論斷,台灣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海洋國家,恐還有一段路要走,更有一種心態需要調整。

日本作為一個在海洋上具高度企圖心的國家,會藉國內高成本之作為,鞏固沖之鳥小岩塊的繼續存在,更自二○○五年起,在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中主張該「海洋地貌」二百浬專屬經濟區(EEZ),繼而於二○○八年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下所設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CLCS)提出以沖之鳥為依託之二百浬外延伸大陸礁層之主張,期獲得CLCS之採認,當然有其海洋權益與戰略之考量。

日本的主張在三個階層上,侵犯或損及我國、區域乃至全球、全人類之利益,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以及一個海洋國家,我國自然應有一己的獨立判斷與立場。

首先,日本將一個小小的礁岩視為島嶼,並主張二百浬之EEZ,使得一大片原來法律地位屬公海之海域成為日本主權權利及管轄權所及之海域,進而使得我國及其他所有遠洋漁捕國家喪失公海捕魚自由。再者,日本在WCPFC中之主張,使得WCPFC所轄之公海海域為之減少,損及此一區域漁業管理組織之管理內涵,使公海漁業資源養護與管理措施與國家管轄權範圍下之沿海國養護與管理措施間成為「相容」的問題(WCPFC公約第八條)。為此,我國代表團曾於二○○五年在WCPFC年會中,就WCPFC秘書處所發出內含沖之鳥二百浬EEZ之地圖正式發言表示關切,要求撤回。第三,在UNCLOS架構下,國家管轄權界限以外之海床、底土及其中礦物資源屬「人類共同遺產」(UNCLOS第一三六條),交由UNCLOS下所設之聯合國海床管理局(ISA)管理(UNCLOS第一三七條)。日本藉沖之鳥主張大陸礁層,向南甚至直達我友邦帛琉二百浬EEZ外界線之北界,實是大幅剝奪屬於全球、全人類之共同遺產。

在政策層面上,馬政府在二○○八年時,怯於及時就此三層次的權益受損,向日本提出抗議。未能充分鋪陳國家國際法立場於先,以至於在執政末期出動海巡乃至海軍艦艇「護漁」,就變得似乎「過度強硬」,或落入捍衛一己漁權的小格局內。

小英政府為鞏固台日友誼,派出兩位黨內大老重臣主持對日外交。但若台日之間確實存在一定情誼與互信,則在處理此種海洋權益衝突的議題上,理應較為順手。兩國間之利害,少有百分之百相容者,但成熟的國家間不會為了一些利益衝突,就魚死網破或百般屈意奉承。美、加兄弟鄰邦,一九九○年代期間,為了北太平洋鮭魚的合作養護與管理,還彼此鬥爭了將近十年,才簽下新的續約。新政府宜以此為鏡,挺起腰桿,有膽識地表達國家的立場,並在台日友好下,就此爭議達成雙方互利之解決。

   
會考後閒等畢業 也玩掉競爭力
林澤/教(台南市)/聯合報
有老師同仁說,昨天營養午餐吃麵包,班級每位學生都可以吃到兩份,因為一半學生請假。這樣的例子不是特例,而是通例。

家長們說,考完會考後,就等放榜、選填志願,到畢業前這一個月的空窗期,就讓孩子請假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情景似曾相識,不正是高中大學學測後、高三下學期的亂象嗎?國高中六年的求學日子認真算起來,將近一年時間無所事事,這算是小確幸吧!建議國中會考應挪至六月中下旬舉行,否則考試後就是一段漫長的玩樂時間,教育競爭力不過是天邊的彩虹,可望不可即!

   
從小會玩的孩子,EQ更好
從小有很多玩伴、常在戶外玩耍的孩子,比較不容易沉迷於電玩,因為與人互動的滿足感遠大於虛擬世界的快感;我們小時候,常有很多機會跟不同的人玩在一起,學習不同人的個性和脾氣。

海岸地帶的奇特現象:海岸的生態與景觀
臺灣海岸的地形,因地理位置適中,正逢黑潮暖流和大陸寒流交會處,以及地形特殊,有斷崖、礁岩、沙灘…等各種的海岸景觀,更由於充足的陽光,使得海岸蘊藏了非常豐富的生物資源。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