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認理、講理的,中國軍隊:服理不服霸、信理不信邪!」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海軍上將,去年出席「香格里拉對話」面對各國連番質疑中國在南海大幅填海造島時,做了強烈回應。本周末,此知名的第十五屆亞洲安全高峰會,將再度在新加坡登場。檢視過去一年國際強權與周邊各國在南海的對立情勢,「南海軍事化」趨勢逐漸形成。美國為捍衛其所堅持合乎國際海洋法的公海「自由航行」與「飛越」權,多次派遣海軍驅逐艦進入中國領有的西沙、南沙等島礁十二浬範圍內;中國在西沙部署空軍殲十一B戰鬥機,以及紅旗九區域防空飛彈;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停靠越南金蘭灣,以及菲律賓蘇比克灣;新加坡與美國協議部署P-8偵巡反潛機,菲律賓同意美軍使用五處軍事基地。
今年四月十五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特地登上在南海演習的史坦尼斯號航空母艦,三天後,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上將首度視察南海島礁。各方在南海的著力產生質變:從過去外交、法律層次的論辯,向軍事部署與角力轉變。
五月廿七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出席海軍軍官學校畢業典禮,在他向二○一六年班畢業生發表的主題演說中,列舉俄羅斯對歐洲的侵略與脅迫,中國崛起導致亞太地區歷史性的變化,北韓持續發展核武與挑釁,伊朗擴張對波斯灣地區的影響力,以及在伊拉克及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等五項安全威脅與挑戰。卡特部長聲稱美國對五大挑戰,不能選擇性的應付,而須全部承擔;然卻特別挑選亞太地區以及中國在南海的擴張,用了將近一半的演講篇幅,詳加論述。
考量荷蘭海牙國際仲裁庭就菲律賓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南海主權爭議案,即將在近期做出結論,南海議題勢必在今年的「香格里拉對話」再度聚焦。
對國際仲裁法院而言,我國並非當事方,然該仲裁案的結論,卻有可能直接衝擊到我國憲法對「固有之疆域」的詮釋、對南海十一段U形線的主張、並有可能影響太平島之地位。在南海議題上,美國認為台灣做得愈少,愈有幫助(to do less is to do more),並且應避免任何有助於中國的聲明或行動;對岸的大陸則認為南海是祖先留下來的基業,對於祖產應如何處置,兩岸兄弟必須商量,不能單方決定。
如今民進黨政府剛就任,兩岸仍在雙邊政治關係定位與涵義上呈現僵持,雖然蔡總統五二○就職演說中有關兩岸的論述,幾乎等於告訴大陸,「聽言」已然暫告段落,但我方對南海仲裁結果的因應處置作為,恰為「觀行」的關鍵重大指標。
南海寬廣,盡是大國爭逐,台海狹窄,至關生存發展。南海驚濤足以牽引台海巨浪,在法律仲裁上,我有兩強相逼,進退維谷之憂;在軍事部署上,我有捉襟見肘,力有未逮之苦。曾母暗沙、太平島、鵝鑾鼻,何為南疆?不僅僅是地理課綱如何編寫,也是台美及兩岸關係即將到來的必答題。(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