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把軍公教政治化,台灣只會更動盪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3/02 第418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為何有人敢喊漲價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把軍公教政治化,台灣只會更動盪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衝刺AI產業 看看法國經驗
民意論壇 二二八拉扯下 看見台灣價值
台灣旅行法 川普的籌碼
酷經濟/美基建投資計畫,無錢之炊!
挽救偏鄉學力 「學」比「教」更重要
用更高更廣的眼光看事情
市場機制 該漲就要漲
恐慌性消費 政府因應慢半拍
衛生紙之亂 另類國安危機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為何有人敢喊漲價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只不過國際紙漿價格喊漲,就讓台灣發生了衛生紙之亂,消費者心理脆弱可見一斑。政府被罵慘了,使出各種手段要凍漲,卻見通膨怪獸蠢蠢欲動。人人聞漲色變的氣氛中,竟有財經專家主張,政府不應過度控管物價。這種說法,不怕挨罵嗎?

專家所言不是毫無道理。如同剛卸任的央行總裁彭淮南臨別贈言:台灣物價「低而穩定」。凡有出國經驗的人應會同意此說,在澳洲買個漢堡,在日本搭計程車,在美國不管看個牙醫獸醫,便知台灣百行百業是如何地俗擱大碗。這是政府討好民意,拚命抑低物價的結果,不但長年壓低公營事業的水價、電價、公共運輸費用,從銀行的信用卡循環利率到如今大賣場的衛生紙,都要插手控管。

政府用行政手段、用匯率政策、甚至用國庫補貼,指揮產業政策,結果嘉惠了某些特定產業(未真實反映成本),也剝削了另一些產業(無合理利潤)。專家認為這是台灣長期低薪的結構性因素,而普遍低薪造成消費者對價格過度敏感。「低物價低薪的停滯循環」,經濟無成長動力,連年輕人都對前途無望而變成「厭世代」。

專家所言果然深奧,從衛生紙扯到厭世代。但僅僅看學費凍漲一事,讓大學校長埋怨「是要我們去偷去搶嗎」,高教人才大量出走,「不准漲價」與「低薪結構」確實不無關聯,甚至可謂得不償失。政府應從結構面思考經濟結構的大問題,莫只對衛生紙作文章。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把軍公教政治化,台灣只會更動盪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在國會即將審議軍人年金改革方案前夕,反年改團體突襲立院,發生了退役上校繆德生摔成重傷的不幸事件。目前政院規劃的軍人年金的樓地板較公教為優,仍引起如此激烈的抗爭,主要是民進黨近年不斷貶損軍人形象,踐踏軍人專業,因而引爆大反彈。蔡政府以「正義」為名大砍軍公教權益,除造成社會衝突,其實也在自我摧殘政府的運作骨幹。

在任何民主國家,軍公教都是政府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動政府行政、維護社會安全的主要力量。軍公教的組構愈健全,人員的訓練愈精良,國家的運作就愈順暢,人民的安全就愈有保障。正因為「鐵飯碗」這層特殊權利義務關係,軍公教人員受到更多的紀律約束,包括不得組織工會、不得罷工等,以確保他們在職務上不可怠忽。在若干民主國家,中央政府因政黨歧見遲遲無法組成,比利時政府即曾難產五百多日,國家行政卻仍運作如常,靠的就是中低階公務員維持。

在台灣,民進黨對軍公教族群卻充滿敵意,不僅視之如寇讎,更屢下重手打擊。事實上,軍公教人員所受的訓練,就是要忠於制度、忠於國家,而非忠於政黨。許多軍公教或者屬性偏藍,那是緣於過去國民黨長期執政的歷史,他們的國家認同及奉守的行政倫理都有一定指向,這其實也是維持國家社會安定的必要特質。然而,民進黨對此卻毫無包容,它祭出重手推動軍公教年改,正是假「正義」之名行「懲罰」之實。

這並不是說年金改革不應進行,而是說,蔡政府如果有一絲絲將軍公教人員視為「夥伴」的心情,就不會採取如「殲敵」般的手段對他們迎頭痛擊。就算不是視他們如「夥伴」,而只是當成可供自己使喚的「部屬」,至少也不必在刪減年金的過程中不斷對他們汙名化,形容成貪婪無恥的老賊。民進黨政府的作法,就像一個異族的征服者進城一般,對「非我族類」大開殺戒,毫無慈悲。

進一步說,一般公務人員扮演的,是「中立」的行政執行者角色;政府對公務人員的駕御,應該透過制度為之。亦即,新政府如果要推動新的政策,應該是透過立法手段制訂出新的制度,交由公務人員去執行;這才是民主政府使軍公教聽命於己的正當途徑。但是,蔡政府採取的卻是政治「報復」的手段,直接砍刪軍公教的合法權益;如此一來,這豈非形同斬斷彼此的信任關係?

也許民進黨並不自覺,但是把軍公教視為「藍營支持者」加以打壓,乃至將某些不同立場的行政官員貼上「前朝餘孽」的標籤,都是在利用「政治化」來毀損公務體系的「中立性」。這次軍改的激烈抗爭,導因於綠委揚言要下殺行政院議定之樓地板,嚴重激怒退役軍人。這也再度印證了「民進黨不會執政」的批評:民進黨擅長製造衝突,卻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如今,連善待自己工作夥伴的德性都沒有。由此看,民進黨訂不出一部合理的《勞基法》也就不足為奇,因為,作為全體軍公教的僱主,它根本缺乏關照員工的同理心。

我們擔心的,其實不是軍公教此起彼落的抗爭;更可憂的,是民進黨傲慢對待軍公教的態度,不僅會讓政府的效能大打折扣,更讓行政人員的專業和倫理一瀉千里。軍公教的抗爭只是偶發事件,但軍人和公務員工作士氣的低落,甚至淪於為討好執政者而看顏色辦事,終至失去原有的中立本色,那才是國家最大的悲哀。尤其是軍人,其天職在保家衛國,但民進黨根本不尊重中華民國的存在,更以貶低軍人為樂;一旦國安發生狀況,人民要指望誰來保護?

每天不斷的抗爭、潑漆、燒旗事件,都讓社會大眾感到不安。繁多的「正義」口號,卻引來更頻繁的社會仇恨和報復事件。蔡政府自己想想吧!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衝刺AI產業 看看法國經驗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法國政府2017年初發表在未來六年將投入150億歐元發展人工智慧產業,去年底再結合產業界成立產業聯盟「Hub  France IA」,其目標在於動員人工智慧生態系統,對內凝聚共識提供政策建言,對外整合生態資源,尋求合作夥伴並拓展國際市場。

該聯盟的參與成員,由超過百家的產學研組織所組成,成員包括法國國鐵SNCF、法航Air  France、液空集團Air  Liquide、營建集團Leonard-Vinci、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另有30多家集團及50多家中小企業表達後續加入意願。聯盟除了智庫建言外,並將積極參與歐盟所提出的2,000億歐元之人工智慧提案計畫。

而為了讓法國能成為歐洲人工智慧發展的重鎮,總統馬克宏動作也相當積極,其在世界經濟論壇(WEF)今年1月23日登場前,搶先一步在巴黎凡爾賽宮接見來自全球的跨國企業家商討投資。在與Google執行長,以及Facebook營運長會面後,兩家公司也紛紛宣布在法國最新的投資案。

Google在巴黎最新的投資有幾項重點,首先是設立AI研究中心,投入機器學習方面的基礎研究,此一中心將成為繼美國、瑞士後,Google的第三個AI研究中心。而為了因應團隊持續成長以及AI研究中心的設立,將會擴大目前辦公室的規模,預計在2019年,巴黎總部員工數將從目前的700人增加到1,000人。較特別的是,Google將在法國成立Google  Hub,提供法國民眾免費的數位技能培訓;Facebook則宣布將在法國投資1,000萬歐元於AI領域,也會跟法國失業局合作,預計在未來兩年免費培訓法國民眾數位科技相關技能。

綜觀法國在人工智慧的行動,至少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鏡:其一,人工智慧在法國獲得最高層級領導人的重視與支持,成為國家級的戰略。這不僅表現在總統馬克宏對國際企業積極招商的行動,更表現在各種資源的投入,尤其是資金,預計未來六年每年投入金額至少達800億台幣,顯示法國政府是玩真的。

其二,在產學研聯盟方面,參加的業者都是各領域的主要領導廠商,預計組成交通、能源、醫療、智慧城市等許多跨領域的行動小組,探索人工智慧的新應用場域,並加強與歐洲鏈結。而由大型集團來領軍研發各種新的應用,因為資源相對較為充足,比較能達到帶動示範及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在投入人工智慧基礎技術研發的同時,不忘提升一般民眾的數位技能。以Google而言,將在法國建立四個名為Google  Hub的訓練中心,第一個位於法國北部城市Rennes,將在今年上半年開放,另外三個也會在隨後開放。Google會派出團隊在這些空間裡提供免費的網路技能和數位訓練;通過這些訓練,可以幫助法國民眾更容易找到工作、保護網路安全等,預計每年能夠幫助10萬人以上。Facebook在法國也將提供類似的民眾數位技能提升的訓練計畫。

回到台灣,就政府的產業政策而言,也有類似的相關計畫。惟從法國的經驗來看,在推動層級上建議可進一步提升,以統籌相關部會的資源,讓綜效能夠進一步發揮;政府高層也應主動出擊,透過各種方式鏈結國際網絡,以吸引國際夥伴的參與。

在產學連結上,目前雖有相關的聯盟,但參加的廠商多為中小型業者,建議應邀請大型企業,並號召國營企業加入新應用場域的探索與研發,才有機會加速人工智慧各式應用的發展。

在即將邁入人工智慧時代之際,如何提升民眾的數位技能更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議題;尤其未來人工智慧雖能提升產業生產力,帶來許多機會,但也可能取代現今許多工作,如何未雨綢繆,提升民眾面對AI的工作能力,也是目前的當急之務。

   
民意論壇
二二八拉扯下 看見台灣價值
吳怡彥/東南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聯合報

猶記得當年課堂上老師提及,韓國與台灣皆遭受日本殖民後的差異,說到由於歷史背景差異,韓國仇日心態遠勝於台灣,也因之於二次世界大戰後,清算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象徵,相當程度成為韓國獨立後的國策。韓國大量的剷除日據時代的標誌與建築,即便朝鮮總督府也於一九九五年拆除。

相對之下,台灣保留下諸多的日據時代建築,也保留許多故事。有「嘉南大圳之父」之稱的八田與一進入電影中、對於台灣探查卓有貢獻的伊能嘉矩,當年走過的路徑被傳唱著,而這些過往歷史遺留下來的資產,也成為台灣的一部分,成為滋養台灣的養分。

同樣的,荷據、明鄭、清朝、日本殖民時期,及至國民政府來台後的諸多歷史,包含二二八事件,都屬於台灣歷史的一部分。而這些歷史,不管是光明的抑或黑暗的,如何轉換成台灣持續前進的動力才是當下的我們應該關注的。台灣之所以獨特,並能有別於週邊鄰國的觀光資源,不就是這些過往的多元嗎?

以歷史觀光概念作為延伸,也包含黑暗觀光(dark tourism),指涉的是參訪的地點曾經發生過死亡、災難、邪惡、殘暴、屠殺等黑暗事件的旅遊活動。黑暗觀光的運作,並非鼓勵悲劇的持續發生,而在讓當下的我們反思以避免重蹈覆轍。在此方面,德國人正視納粹對於猶太人迫害的相關作為,不管是猶太博物館(Jewish Museum Berlin)、安妮之家(Anne Frank Huis)等都是更正面的示範。

回到台灣,歷經白色恐怖,二二八事件成為朝野各自的拉扯。近年來,不管是八田與一銅像被破壞、故宮南院仿獸首被潑漆,各地蔣介石銅像被鋸,乃至慈湖石棺柩被潑灑紅漆,這些動作不斷挑起不同族群的敏感神經,也挑戰台灣珍惜歷史,再現歷史價值的過往傳承。

不同時代不同族群在此交融,而成就台灣當下與豐厚的文化底蘊。我們該學習韓國抹煞歷史,拆除歷史建築與場域?或者效法德國保留過往,並正視歷史的點點滴滴?

這不單單只是歷史觀光價值再塑的議題,更是所謂台灣價值的何去何從?包容、敦厚、多元與融合更是我們要走的方向吧!

   
台灣旅行法 川普的籌碼
孫揚明/資深新聞工作者/聯合報

繼眾院通過了「台灣旅行法」之後,美國參院也於昨日通過了用字完全一樣、同一版本的「台灣旅行法」;這個法案的完成,只差總統簽字的最後臨門一腳。如果從眾院通過此一法案到參院通過此一法案的幾個月中,美國行政部門表現來看,川普簽字應已無懸念。只是,台灣從此進入多事之秋,兩岸緊張與台海的不穩定勢將成為常態。

很務實的來看,美國國會此次通過台灣旅行法,川普風格的痕跡可謂是斧鑿斑斑。這種不計可能後果,只求短線操作的的概念,其實並無愛於台灣。很清楚的是,在這樣的一種設計下,台灣已然成為國際強權手中的一張牌;而博奕者,就是華府和北京。

「台灣旅行法」縱使成法,從它的法律用語與強制規範的約束性來看,它最多不過是給行政部門造了一個新的、對抗北京的籌碼而已;但要付出代價卻是台灣與台海的穩定。

任何一個政策的推出,必要的考量之一,就是後果與代價。當年在美國柯林頓總統時期,美國一度曾有重修「台灣關係法」,甚至是美國會另立「台灣安全加強法」之議;但在經過後果的評估後,全部打消。原因就是對於後果無法掌握。

現下的「台灣旅行法」,如就其所擁有的「規範性」而言,其實只會麻煩更大。

首先,這個「台灣旅行法」,所用的字眼,是非常不正統的法案用語;在法案的第三條一開始,說的是「國會認為」( sense of the Congress,有人也譯為國會意願),這並非是正規的法案用語;反而是這種說法通常是用在眾院議員常因囿人情所通過的、對行政部門並無拘束力的「共同決議案」中。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恐怕是要看行政部門的執行意願。

換言之,截至目前,這種感覺是非常彆扭的,因為這是經過正式的法律程序,去做一種非正式法律術語的陳述;而它偏偏又是一種兩黨一致的態度,且行政部門無論在法案的內容或是程序上,都保持高度緘默,沒有表達任何反對的態度。

因為它的用語是沒有拘束力的表達,一旦成為法律,那就是一個「參考性的法律」;換言之,那就是幾乎授與行政部門的完全裁量權。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等於是美國國會為行政部門在對付中共/台灣的問題上,創造出了一個新的籌碼;由於高級官員的互訪,在外交上是一個動見觀瞻的大事,而且是行政部門可以單獨處理,但又可能是在訪問之後,讓台灣拿不到任何東西;所以這可以讓美國行政當局隨時以「台灣牌」來對付北京,但又有一個可虛可實的變化。所有的情況,完全以美國對於其本身利益來判定。

只是,這樣給了民進黨政府,乃至台灣民眾一個非常高的期待;相對的,與北京的緊張自然會升高;而相對的是,一旦如果在美方得不到想像中的期待,這樣的後座力,也將傷害台美關係。

   
酷經濟/美基建投資計畫,無錢之炊!
林建甫/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公布了總額高達一.五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計畫。這是繼川普稅改之後最大項的施政計畫,也是他重要的競選承諾。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最富裕的大國。國力的強盛得力於過去基礎建設的雄厚。從太平洋到大西洋,美國第一條貫穿大陸的鐵路完工於一八六九年,紐約地鐵也始建於一八六三年。二次大戰後,艾森豪總統由於當年經歷隨部隊橫跨美國的不便經驗、以及在德國眼見該國高速公路系統對部隊高速移動的影響,大力支持全美國州際公路系統,該建設始於一九五○年代。因此,年久失修成為嚴重問題。

如今,全美總長約六百六十萬公里道路中,約三分之一路況欠佳;六百一十二萬座橋梁中,約五.六萬座存在結構性不足;八.三萬座水壩中,約一.四萬座具有潛在高危險性。根據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的評比,大多連年拿D,即大多數情況下低於一般水準。

因此,在歐巴馬總統競選期間,基建就已成為熱門話題。然而歐巴馬執政八年,也始終未能進行基建的改善,其核心問題就是「缺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其實川普面臨的仍是同樣問題,且解決難度甚于歐巴馬政府。川普政府計畫在十年內出資兩千億美元,用「公私合營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方式來撬動地方政府和私營部門投資,實現其總額一.五兆美元的總投資目標。這種方式經常在各國基礎建設領域中見到,其好處在於以私部門資金補足公共資金的不足。但問題在於槓桿率,按照川普政府計畫,聯邦政府每出一美元,地方政府和私營部門就要配套六.五美元。

由於基礎設施投資大、回報低、周期長,如此高的槓桿率很難順利進行。川普上台短短一年,美國政府財政赤字便直線飆升。去年底推出的減稅法案,將在未來十年內至少讓美國政府減少稅入一.五兆美元。而上周川普剛簽署的預算協定,則將在未來兩年支出增加三千億美元。

一方面減稅,一方面增支,其結果必然是赤字債務。在這種情況下,要國會再批准一份兩千億美元的基建新開支,其難度可想而知。儘管美國是富有大國,但未來基建錢從哪來,嚴重考驗川普團隊。

   
挽救偏鄉學力 「學」比「教」更重要
陳劍賢/台東縣議會秘書長、曾任縣/聯合報

今年學測公布成績,六龜高中學生沒人超過四十級分,引發討論。去年台東縣議會最夯話題,亦是縣轄國中生畢業會考成績,在全國廿二縣市敬陪末座。偏鄉學生學力不足,癥結何在,以筆者在偏鄉服務經驗,應正視「教」與「學」的問題。

從九年一貫課程至現在十二年課程綱要,教育行政單位辦理的重點,似乎都偏重於課綱或教師專業研習,強調「教」的層面,而忽略學生「學」的層面。學校教學,應是教師有效教學,學生有意義學習,教師如何把課程教得很簡單,而不是教簡單的生活課程,而學生在學習上如何在原有的認知基模上建構新的知識,才是教育的重點。

也許老師自認為教得很好,傾囊相授,善盡其傳道、授業、解惑之責,唯學生是否聽得懂,起點行為是否足夠,學生是否能「同化」或「調適」建構其知識,筆者認為「教」為主的觀念,應轉向學生「學」為主的理念,教師的角色,由以前的知識傳授者或仲裁者,轉變為學習的促進者和協助者。

台灣當今教育,大部分是速成文化教育,套裝知識只是告訴學生結果,不重視學習歷程;就如以跑百米速度跑馬拉松,甚至有人說台灣教育,如果沒有考試,部分老師不會教書,因為他們皆為考試而教書,事實上教學是「過程導向」,教師負責引導或協助學習,學生要自行建構知識,主動學習,親自體驗整個學習過程。

教育部去年十一月公布「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著墨於偏鄉設立分校或分班,偏遠地區學校不得因學生人數過少就裁併。如學生人數太少,一至六年級以混齡編班方式編成一班,稱為分班,各科教學以混齡教學方式實施,是否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尤其國文、英文、數學等基礎學科教學,是有理論層次的,即便精熟混齡教學,還是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因此未來在擬定施行細則時,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才能落實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的發展。

省思偏鄉學生學測或會考成績差,是否因「教」重於「學」所致。未來教師如能有效教學,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教學並重,或許能提升偏鄉學生學力水平,奠定偏鄉學生終身學習基礎。

   
用更高更廣的眼光看事情
姜瑞麟/公(竹縣北埔)/聯合報

蔣介石靈柩遭潑漆,早變成「不是什麼新聞」了。蔣一定百思不解,竟有人敢對我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來!但站在不同位置、不同高度,看到的視野總有不同!

從獨派觀點,蔣阻撓台灣獨立,是台灣的罪人又憑什麼可以躺在慈湖動用公帑保護。

從台灣人民觀點,中老年心目中的蔣介石,除因己身或親人被政治迫害而視為仇人外,將他視為偉人的還大有人在;年輕一輩自我意識高漲,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整天都有人批評咒罵,蔣介石是誰?who care。

就以年底選舉來看台灣政局吧!以桃園、新竹二市為例,鄭文燦、林智堅二人施政滿意度一向名列前茅,一定可以連任嗎?那也未必!

回顧四年前,國民黨之所以會敗,歸結在「驕兵」二字,以桃園、新竹人口結構,未必有利於綠營。國民黨推出的人選,如果能做到讓多數選民心之所向,不但能望其項背還能取而代之。今年,可以觀察,如果還有老榮民被抬著去投票,桃園、新竹二市恐將有變天之虞!

台灣民情表現有一項特徵-同情弱者,多少是反應內心不希望淪落到相同的下場,而且也期待別人的同情眷顧。蔡政府急推改革,改的是軍公教知識階層一大群人,當然對民進黨可否延續執政已埋下擋路石。

睿智的政治家從更長遠、更高角度看待事情。改革不能急,用預期可以繼續執政五十年、一百年想法來規劃推動,改革緩而圓, 就像溫水煮青蛙,在被改革者不知不覺下完成改革,否則將得不償失!

在台灣,支持民進黨的基本盤,有壓倒性超過國民黨嗎?答案是沒有!甚至藍還大於綠。民進黨之所以有機會勝選執政,很大原因出在國民黨部分人自以為是態度,讓國民黨下台只是「賭爛」而已。

執政者是否曾想過,這麼多人才為我效力擘劃政策,為何人民還會不滿要趕我下台?我要反問,用對人了嗎?放對位置了嗎?視野夠高夠寬嗎?

   
市場機制 該漲就要漲
李同龢/大學教師(花縣壽豐)/聯合報

上周六要出門接小孩,老婆看新聞說衛生紙價格要大漲,要我順便買些,我到超市一看,架上空空如也,沒買到。剛好碰到朋友,他也沒買到,我開玩笑說都是阿共仔害的,他說真的嗎?

其實,造紙用的紙漿在兩年多前就開始漲價了,去年巴西的主要紙漿生產工廠生產線出問題,至今還沒有完全修好,因此產量縮減;另外一個主要的紙漿輸出國印尼,因環保原因,對砍伐樹木的政策變得更嚴格,使得紙漿來源原木大量減少,供應大幅減少。製造紙漿所需的化學物質供應商,也在去年下半年宣布漲價三成,這些因素造成紙漿的供給減少且生產成本上升。

在需求面而言,中國大陸因為輸入的廢紙大多沒有分類好,所以很多進口廢紙被當成普通垃圾,大陸因此禁止進口廢紙,同時由於大陸的網購成長快速,造成紙箱需求大增,去年光是國內網購消耗的紙箱就有四百億個紙箱,可是紙箱回收率很低,只有一成;因此大部分紙類製造的紙漿都依賴進口,現在不能進口廢紙,大陸的紙業公司只能在世界市場搜購紙漿,造成紙漿價格進一步大幅上升。

紙漿供給面的減少,需求面又有大陸大幅增加,使得國際紙漿的價格大幅上升,所以我買不到衛生紙,當然可以怪阿共仔。去年底,全球天然氣價格上漲,也是因為大陸禁止使用生煤取暖,使得天然氣的需求暴增,進而造成國際天然氣價格上揚。

國際紙漿價格其實漲了好多次,可是台灣沒有每次反映在衛生紙價格上,最後不得不一次大幅漲足,所以大家覺得心痛,還因為瘋狂搶購衛生紙而登上國際媒體。

因此,市場機制不應該過度干預,該漲的時候就該漲,否則產生的副作用可能更大。

   
恐慌性消費 政府因應慢半拍
鈕則勳/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聯合報

在這波「衛生紙之亂」的過程中,民眾恐慌性消費行為固然有其原因脈絡,媒體報導的方式固然也可議,然最應責備的仍是政府部門,不僅防範未然的議題管理工作有問題,危機處理更不到位。

首先,針對最初報導訊息露出後,政府相關因應似慢半拍,從民眾瘋狂搶購結果來看,政府監測網路輿情及新聞報導根本沒到位,因為議題管理不到位,或許輕忽了事態嚴重性,危機突爆發當然手足無措。

此外,危機發生時,政府幾乎沒能力立刻祭出有效可信的澄清訊息,防堵坊間不正確資訊的流竄,明顯違反危機處理要「即時」原則,危機擴大事屬必然。

其次,民眾因為媒體報導及網路大聲量討論,已明顯造成從眾效果、使更多消費者衝向賣場搶購衛生紙時,更沒看到政府提出有效的澄清或安撫性訊息,有的只是不痛不癢的論述,毫無「溫度」可言。這一方面凸顯政府「同理心」不夠,另方面因為風暴已造成,就算有零星安撫訊息出檯,這些沒溫度的訊息根本無法有效緩解消費者的疑慮,搶購只會有增無減,更佐證民眾對政府信賴指數已逐漸探底。

再者,風暴發生後,政府也沒在第一時間拿出防止有心商人囤貨,或是其他民生物資隨之漲價的策略或宣示,就算這幾天猛然回神想亡羊補牢,也為時已晚;這樣的情況,不僅會讓有心人趁機發恐慌財,更會凸顯政府整個神經系統已失調,無法苦民所苦,政府公信力已蕩然無存。

最後,民眾薪資長年不漲,民生物資不斷飛漲時,一點點風吹草動,就足以星火燎原;是以政府思考相關問題不能頭痛醫頭,應該要找到問題根源,精準對症下藥,不然,「連衛生紙都讓你買不到的政府」,或許會成為民進黨執政最深刻的烙印。

   
衛生紙之亂 另類國安危機
李志堯/兼任教師(桃園市)/聯合報

二月下旬消保官宣布衛生紙三月中前不會漲價、行政院官員亦信誓旦旦表示將邀業者喝咖啡抑制漲價,言猶在耳!

但三月一日的實情是,筆者至大賣場買衛生紙一大包為八十九元,兩天前其原價仍是七十五元,短短時間內竟漲價十四元!筆者不禁要問,一個連衛生紙價格都無法維穩的政府,倘使未來國家遭逢重大安全危機時,如何能讓民眾有信心確保其身家性命?

其實升斗小民的願望,只求生活安穩有保障而已。此時全民若陷於「衛生紙之亂」,終日惶惶不安,借一句國防部嚴部長的話:「這是一個國安危機」!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殷切期盼執政者能夠回歸從政初心,凡事以民生福祉為重,切莫再陷於「口號治國」覆轍!

   
手機軟體助你克服飛行恐懼
運用科技消弭飛行恐懼已經成為趨勢。手機軟體「Turbcast」能預報航線將遇上的亂流,「Flightradar24」顯示飛行地圖,看到有多少飛機同時在空中飛行,並且安然抵達目的地,會讓許多像我一樣的旅客感到放心。

千禧世代改變誰?
1976年到2004年出生的千禧世代去年扼殺了許多產業,這群人不結婚、不裝門鈴、不買餐巾紙,早餐也不吃麥片。西方媒體更以「千禧世代正在殺死XXX」造樣造句下標題,形容年輕人消費型態轉變,讓部分行業或品牌消失。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