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第329期】甄子丹最後的功夫片?/為什麼「貓」被罵得這麼慘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2/27  第32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關於本週電影
好片推薦 《葉問4:完結篇》不必要不動手,一動手就好熱血
《貓》我看完的反應是…一個盛大的「蛤?」
 
關於本週電影
各位朋友大家好

本期補介紹上週上映的《葉問4》,可能以後沒機會看到甄子丹這樣打了。另外還有聖誕上映的《貓》,改編自知名音樂劇,卻一片慘評,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先參考文章再決定,當然也還是有聽到有些觀眾喜歡它,總是可以先有個概念吧。

先預祝新年快樂

火行者

 
《葉問4:完結篇》不必要不動手,一動手就好熱血

《葉問》系列也告一段落了,如果本來就喜歡這個系列(或這個角色)的觀眾,《葉問4:完結篇》當然絕對要看,且會有點感傷,因為它講的是葉問人生最後一段故事,而且還在片末把許多前三集的經典畫面帶進來,跟著葉問電影一直走過來的影迷,應該很容易被那段回憶剪影給打動,好像是跟著角色到了最後,然後回顧那些轟轟烈烈的「曾經」,因為我們都有參與到,也就特別有種愁悵感。

但其實沒看過前幾集(或中間有漏)的觀眾也是可以直接看《葉問4:完結篇》的,基本上它的故事很獨立、完整,和過去沒有什麼牽扯,要看懂絕對不是問題。且因為葉問這個角色的個性特質很鮮明,很快就可以簡單了解他的一些行事原則和方式。或者應該說,電影並沒有把他拍得很複雜,挑了他的幾個特色來呈現,新觀眾也很容易進入。

這次的主題包括親子之間的關係(父母的期望及關心方式,跟子女真正想要的之間的落差),以及華人在外國被歧視的狀況。其實調性跟前幾集有些類似,會想傳達很正面的訊息,包括像是學武不是用來展現自己多強大而是在保護自己跟別人、但該站出來時還是要出手等等,不過總是有點太正面的感覺,搭配刻板印象的配角跟時機設計到都很剛好的劇情,還是會有點刻意講道理的感覺(或許電影本身也想這麼做?)而不是讓訊息融入在故事中讓觀眾自己體會,喜不喜歡這種方式就見仁見智囉。

我個人是覺得訊息不錯,傳達方式還好,但再搭配武打就值得了,因為這次有好幾場長度蠻足夠的一對一對打,一對一跟一對多感覺會不一樣,一對多可能會強調走位、多方向的應對,一個人不能打太久,一兩招馬上幹掉再對付下一個;一對一會更著重在每個過招的細節、觀察、戰術等等,有中式對中式,也有中式對西式,同樣都是葉問的永春招術,因為對手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應用,喜歡看精緻武打的觀眾,可以享受袁和平設計的動作搭配高手呈現的頂級享受,其實光這幾段就值得看大銀幕了(細節放大也更清楚,雖然沒有IMAX版但我們試片是在IMAX廳放映的,銀幕相當大)。

步調上也算不錯,當然最精彩的打戲一定要放在最後,但是過程中也有不少其他高手的動作戲可以維持電影的吸引力。文戲的部分沒有拖太長,且是穿插著演,有好有壞,缺點是只能把訊息簡化(比如:「父母應該要讓子女做自己想做的」,但現實上真的不是一句話這麼簡單,還有很多其他考量。只是說《葉問4:完結篇》並不是專門探討這個議題的電影,所以就重點式地帶出這個訊息,不牽扯太多),優點是步調會比較輕快不會悶到。

總的來說是值得看的電影,喜歡葉問系列的觀眾一定要看,且可能還會在最後回憶時很感動、不捨;喜歡武打的觀眾,就算對劇情沒興趣,光幾場打戲也可以看個過癮。

 
《貓》我看完的反應是…一個盛大的「蛤?」

《貓》是知名音樂劇改編的電影。我並不是看音樂劇的人,我是單純愛看電影的人,所以音樂劇迷看這篇文章可能不準,但純粹的電影觀眾可以參考看看。

我覺得…《貓》實在不太適合拍成電影。

並不是說電影一定要怎麼樣,電影本來就充滿想像和發揮的空間,但《貓》搬上大銀幕,反而讓我有一種不知道要看什麼的感覺,看了兩個小時,反應是…「啥?」

相對於其他的音樂劇作品,音樂劇的《貓》本身就不是特別賣劇情的。它的劇情就像是的貓界的選秀會,沒有說明規則,沒有什麼邏輯,沒有特別的故事性,賣點在於各種特色性格的貓不斷登場,以及華麗的排場跟好聽的音樂等等。

電影雖然不見得一定要很完整複雜的劇情,但《貓》電影版看起來就像是大亂鬥,很多角色突然出場,唱唱跳跳之後就離開了,說鮮明嘛?的確每個角色都明顯的不一樣,可是並沒有任何的深度,觀眾也不知道他們出來要幹嘛,然後就突然發展出下一個橋段了。這樣的形式放在電影裡面,很…讓人迷惘,當我不知道該看什麼的時候,我也不會去關心角色。

這還蠻可惜的,因為片中好多大牌演員,他們的演技若不是被貓毛蓋住了,就是非常單點式的表現,沒有好好發揮的空間。(我喜歡的雷溫斯頓竟然就那麼幾幕啊…)

或許音樂劇現場的表演看起來會很炫,很有感覺,但放到電影大銀幕上,那就像是…如果各位有跨年倒數搶到前面的位置去看煙火,那種當下的氣氛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跟在家看電視上的轉播(不論螢幕多大)都是不同的。如果《貓》要看的是這種東西,那在電影上實在很難呈現。不是電影這種媒體不好,電影有它的特色和長處,但這種特色和長處並不適合《貓》,也無法發揮《貓》的優點。

當然,安德洛伊韋伯〔Andrew Webber〕寫的音樂絕對是好聽沒話說,可是因為故事、角色的連結度不夠,他們唱出耳熟能詳的曲子時,也沒帶出不同的感受,跟眼睛閉起來聽音樂是差不多的,如果這樣的話,在家聽原聲帶就好了?也因為缺乏連結,好聽的音樂聽完也就過去了,沒有一直印在腦海中,出了戲院會繼續哼的餘味。

當然,語言也有些隔閡,有押韻的歌詞翻成中文沒那個味道,有趣的用詞也很難在翻譯中呈現(比如我們人類雙手合十是叫cross fingers,手指交叉,《貓》裡面就是cross paws,貓掌交叉,但中文字幕就譯不出這個)。但《貓》本身講到我們應該不需要翻譯就能夠感受到貓世界的多采多姿,它自己卻沒有做出這種能跨躍語言障礙的魅力來。

再來,是太好的科技,把《貓》的角色做成半貓人的模樣,本意或許是要展現出歌舞劇的面貌,貓也是由人演的,但卻做成像奇幻電影中的獸人,那並不是「人演的貓」,而是種詭異的生物…。這部分會讓我無法理解,《貓》是想要把音樂劇搬上大銀幕,還是想把它轉變成另一種電影?因為它卡在兩者之間,它絕對不如真正的音樂劇那麼音樂劇,但它又保留了好多音樂劇的成份,只把一部分電影化,反而有點四不像。

所以說《貓》會很糟嗎?若只是乍看,還挺有質感,有大製作的fu。只是多看個幾分鐘,好像就僅僅覺得好像視聽品質還不錯,但,我是來看電影的,不是來測試視聽設備的,我最大的疑問就是…我…我…我…到底要看什麼啦?

如果《貓》的音樂劇是要配合不同性格角色的編舞,和華麗的服裝、場景,讓觀眾從不同的方式來看貓的世界,從這個世界反思人類的世界等等…,因此深受觀眾喜愛;那電影版的《貓》恐怕沒有這種效果,這些在音樂劇的迷人之處,到了電影版都不見了,或者是說在電影這個領域上這套可能就不管用了?因為我自己沒體驗過音樂劇版,不太能肯定電影版的無感到底是少了什麼或改了什麼,我只能確定的是,《貓》電影版真的沒什麼吸引力。

我不知道歌舞劇迷會不會喜歡,但很可能純粹看電影的人會有這種莫名其妙感(看了一場多愁善感的獸人的才藝選拔會),我想可能比較適合的族群,是從來沒有看過《貓》,覺得總是要看一下,知道它在幹什麼,當作知識來吸收,以後跟別人聊天聊到相關主題時,至少可以接點話。那用《貓》電影版來補習一下是可以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