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疫情時代,經濟呈V型反彈還是持續低迷(U型或L型)?IMF首席經濟學家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表示,假若疫情的影響延長到今年第三季,IMF預測可能將造成破產及長期失業的「傷痕效應」,全球經濟將可能進一步萎縮3%。「最壞的假設情境」是如果2021年疫情二度爆發,被迫採取更多封鎖行動,可能導致明年全球生產總值(GDP)再縮減5%-8%。
世界衛生組織已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風險等級至「非常高」,面對這場全球浩劫,各企業與保險公司將面臨以下各類風險,茲建議應注意事項與風險管理策略供參考: 【保險風險】 「保險風險」係指重大事件發生的頻率與其損失嚴重度之不確定性,主要包括巨災風險、保費與準備金風險。這次疫情算是巨災風險,保險公司可透過壓力測試充分認知巨災曝險狀況並應用「巨災風險衡量模型」,妥善安排再保險以轉嫁風險。 「保費風險」係指所收保費不足以支付理賠和其他相關費用,可能是因定價工具無法充份反映理賠與費用,或惡化的理賠經驗尚未反映在定價假設中。因本國健康保險之標準條款已包括法定傳染病的保障,理應已反應這風險保費,惟因市場價格競爭,是否有充分反應,將是潛在風險,所幸我國疫情控制得宜,預期損失有限。未來為維持定價充足性,應依法令要求,定期檢視費率,並每月定期監控,當損失率惡化時,調整費率。 「準備金風險」係指實際理賠之損失比預期還高。對此不確定性,保險公司由合格有經驗之精算師負責每季定期衡量、檢查並監控總損失和損失調整準備金。 【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係指資產負債表上的部位因市場因素造成價格或現金流量的變動。相關的風險驅動因素包括: 1. 利率 Interest rates 2. 信用利差 Credit spread 3. 股票價格變動 Equity price change 4. 匯率 Currency exchange rates 5. 房地產價格變動 Real Estate price change 本次疫期要恢復正常經濟狀況,需要依序歷經三個階段:救急、紓困、振興。各國政府雖已紛紛透過貨幣與財政手段提出經濟刺激方案,以期降低受害影響程度,然而飲鴆止渴,恐將引發惡性循環,須密切關注以下可能未來經濟、社會、政治發展趨勢: 1. 金融市場尚未落底,經濟不只趨緩而是衰退。 2. 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從供給面轉而對需求面的重創。 3. 各國債務飆升,投資等級債券的風險升高。 4. 低經濟成長成常態、企業獲利減少,股市有下行風險。 5. 反中國意識抬頭,為避免過度依賴,將採多供應鏈與分散生產據點策略。 6. 反全球化保護主義抬頭,經濟衰退導致社會問題,造成地緣政治不穩定。 以下就新冠肺炎疫情對利率、股票、匯率三個主要風險因子的負面(-)與正面(+)的影響分析,以及對應的風險管理策略供參考: 表1. 主要風險因子與對應的風險管理策略 陳素敏顧問簡介 (想追求自我成長的企業人士,請直接點選這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