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追憶似水年華——2000年代 之2】向鴻全/2003,那近乎無聲的叫喊

聯副電子報
【媽媽寶寶電子報】在妳升格當媽媽的那一刻,教妳孕期所需注意的營養、產檢、胎教、產後照護等相關知識。 【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1/06 第686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追憶似水年華——2000年代 之2】向鴻全/2003,那近乎無聲的叫喊
【慢慢讀,詩】詹澈/觀藤纏樹——聽泰雅族雲力絲與排灣族林廣財唱排灣族百年古謠〈來甦〉有感
【聯副不打烊畫廊】錢軼士作品〈洞隱清談〉
【聯副文訊】平路《間隙:寫給受折磨的你》系列對談
【聯副文訊】章緣、阮慶岳對談「等閒書寫亦銷魂」

  人文薈萃

【追憶似水年華——2000年代 之2】向鴻全/2003,那近乎無聲的叫喊
向鴻全/聯合報
2003京都滿開的櫻花,似乎與正經歷sars侵襲的地方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圖/向鴻全提供)
二十一世紀的頭幾年,

我經歷了許多曲折轉彎,現在想起來,

在那些巨大的變化當中都伴隨著無聲的叫喊,

雖然無聲,但因為時間拉長的關係,

我們得以理解並詮釋這些無聲,

讓它逐漸清晰可聽……

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年,也是我即將退伍前,我被調離實兵野戰單位,到一個相對輕鬆但每天有忙不完的文書作業的幕僚工作,我怎麼也沒想到,原來的部隊,竟然會是參與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救災、同時也是最早開拔到重災區中寮鄉的單位;雖然我沒能和同袍共同目睹如同人間煉獄的經驗,但從各種關於現場救災如同作戰的描述過程中,我彷彿也能體會同袍們的創傷記憶,即便退伍後,那輾轉聽來的故事,仍然像戰爭中的炮聲或機槍聲一樣,不時從耳畔傳來。

後來我進入研究所進修,好像帶著某種退伍軍人的記憶,還莫名的保持每天長跑、拉單槓雙槓的習慣,體能雖然維持得不錯,但我卻忽略了對內在心靈的自覺和反思,以至於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在學習的路上經常處於一種顛躓的狀態,當時我記得老師曾和我說,撰寫論文的過程,其實也是挖掘內在生命世界的過程,甚至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很多壓抑在生命底層的問題,都會被翻動出來。我當時感到極度困惑,寫論文和生命何干?過了很久以後,我才知道那不僅僅是所謂「生命的學問」的一種延伸詮釋,同時也是老師對於發生在我們這些學生身上的各種問題的診斷,一種親切的醫治;在和老師談論如何進行論文撰寫時,談個人生命或情感遭遇的難題,往往多於純粹學術的問學,但我總是喜歡躲在理論和概念的後面,害怕直接面對老師的眼神或言語,我知道自己太容易被看穿識破,就像身體練得再勤勞,也終究無法不真切面對自己的心,在這漫長撰寫論文的時間裡,我喜歡西方充滿理論和雄辯性格的書,對於動輒談論心性和生命的中國哲學,感到疲憊和沉重,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於那接近事物的核心、或者某種解答有逃避的想法,有位老師說我的「學力」不夠,無法穿透我要研究的對象;但我就是無法衝破自我的障蔽,找不到出口。

一直到2003年,好像人生才開始滾動,但那推動的力量,卻是沉重的哀傷和離情。

2003年初,全世界正在與一個來得迅速又陌生的病毒作戰,當時仍是女友的妻,想完成她阿嬤一直想拜訪她童幼日本老師故鄉的願望,遂在疫情不明的狀況下,大膽帶著阿嬤前往京都;從未出國過的阿嬤,竟然在旅程中受涼感冒,帶著不時輕微咳嗽的阿嬤,讓我們在旅行的過程中,遭到許多莫名帶著敵意的眼神,像是對來自瘟疫島嶼的人的歧視;一直到我們回到國門,看到海關開始設立的體溫監測儀器和閘門,我們好像才真正對這個被稱為「非典型肺炎」(sars)有了真正的恐懼。

對於像父親這個世代的人來說,瘟病當然令人擔心害怕,不過不知是出於對疾病的無知還是歷經風霜的釋然,相對神經質的我總是不斷提醒父親,出門一定要多留意防護,我還特地到處搜買N95口罩,讓每個月要到醫院回診領藥的父親能夠戴上。但那立體又密實的口罩,父親總是戴不住也戴不好,當我帶著略為氣憤和責備的語氣和父親爭論時,父親總會說,老都老了,還怕什麼?那段帶著巨大焦慮和恐懼心情的歲月,靠著無數人的犧牲和努力,讓這個病毒愈來愈為人所認識,然而因為疫病所帶來對人的不信任(一個清喉嚨或咳嗽的聲音就會引來嫌惡的側目)、為了親人健康安全而刻意保持的關係距離、或者被動的遭強制拆散隔離等等,都是存在於那個時間裡不那麼友善的氣氛;而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那由於受到群聚感染而不得不封閉醫院的記憶,醫護人員和病患,在遠處和高高的樓層外,貼著海報和字條,包得密密只露出眼睛的,分辨不出是誰的家人,像是無望靜靜的坐著、帶著求救意味的揮動著手、甚至有些像是思考是否要縱身而躍的眼神,那確乎是我們這個世代所經歷另一種意義的白色恐怖——透過那些窗戶上的文字和聽不清楚的叫喊,那絕對是將永遠被記得的疼痛。

而關於疼痛,我父親在他晚年的歲月中,有了最挫折他耐受能力的體會。

在sars疫情緩和後,父親參加里辦公室舉辦的秋季旅遊,地點是北海岸,包括金山野柳和幾個知名的觀光景點,其中有一個是父親參加完之後,一直反覆提起的地方,那是鄧麗君紀念公園;對父親那一代人來說,鄧麗君的歌聲是鄉愁,是何日君再來的故鄉的召喚,也是敵對的兩岸關係中,可以溝通和對話的語言。父親不停地說那裡有多美,鄧麗君的歌聲有多美妙動人,但是就在旅遊行程結束後幾天,父親說背部很痛,受不了,得去給醫生看看;結果是得到俗稱「飛蛇」的帶狀疹,因為沒有第一時間診治,住院數天後回家休養的父親,卻開始受到神經疼痛的後遺症所困擾。父親自律甚嚴,不是睡覺或生病是不輕易躺床上,但因為疼痛的關係,常看到他緩慢的坐下,手撫著肩背,幾乎不曾聽他說痛的卻也咬著牙像是認輸一樣的低聲說好痛,然後慢慢蜷曲身體,背著我獨自面對疼痛。

我那時並不知道,那是一個徵兆或提醒,要我們更加留意父親的身體狀況;數個月之後,父親在家中意外跌倒,昏迷治療幾個星期後,離開我們。

父親的一生除了流離之外,還有著不知如何向人訴說的冤苦,我有時常覺得,父親不只是我個人的父親,他更是那個動盪遷移世代中,受苦磨難的總集合,然而苦難是經不住比較的,它既是獨特的、個人的,又是普遍的、超越的;而父親唯一留下來讓我們有機會理解他所經歷的,是一本用十行紙書寫並裝釘的自傳,從他出生到偶然從軍、輾轉來台、結婚生子、遭逢巨變到為自己辯護洗冤,都在那本看似平凡有著藍色封面的自傳裡。那本被我父親稱為自傳,但其實更像是帶著遺憾和對我們懷著無限歉疚自責意味的信,卻因為我的車被人撬開、袋子被人拿走後也不幸丟失了,即使報了警也遍尋附近垃圾回收場,也找不到我的袋子、和父親的自傳。於是我才開始回憶那本我熟悉不過的書,還有父親經常和我提起他的過去(當然多半時間我都是恍神或虛應的敷衍),我試著用書寫和片斷零碎的故事編織和拼回那本自傳,和我父親那複雜幽微遠超過我書寫能力的一生。

原來那是一本有待我續寫完成的自傳。

現在後設的回想起來,2003那一年,實在太多離去,還有妻當時很好的青年小說家朋友,才剛出版小說集,在眾人的期待和關注中有著無可限量的未來,卻突然選擇棄世,我記得當時妻打電話給我,用我聽不清楚的聲音說,○○走了,然後是巨大的哭聲和一連串我聽不清楚的話語……而在那之後,還有令人心碎的年輕作者離世的事,不斷撞擊著這個社會剛萌芽也還未世故的心靈,但仍舊讓熱愛文學的人繼續在創作中鼓動著靈魂,靠著讀他們的作品,彷彿他們不曾離去。

那樣的聲音好像驚醒了我,讓我從某個封閉的世界裡走出來,幾年後,我在論文口試的會議中,仍舊有緊張焦慮,但我似乎已經漸漸不那麼在意老師們對我論文的評價了,冗長的會議時間裡,雖然口試老師們對我的論文仍然有許多意見,但是他們知道我在寫作的領域中開始起步,好像也能理解和寬容我在論理過程裡容或大膽或不夠嚴謹(他們說有創意?)的地方,而我的老師也總是能在我受到批評時,搬出緣於我的性格與經歷的關係,在某些地方如果有缺漏還請老師們包涵體諒。到今天為止,我依然十分感謝老師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只是安靜的等候,並沒有給我壓力、或用說教的方式迫使我立刻離開情感受傷的現場,那是最能安慰人心的力量。

記得會議結束前,其中一位老師在論文本裡寫了一首七言詩,雖然我現在遍尋不著,但我依稀記得其中的意思,那是說我雖然已經很努力了,但是可惜那支箭仍舊射不穿應該命中的靶心……那位老師還語重心長的說,讀完你的論文,實在是想長嘆一聲,怎麼現在還有像你這樣的學生,願意選一個那麼枯燥陳舊的題目來研究,又那麼認真的完成它,雖然這當中還有不盡完美之處,但總是讓我感到疑惑和遺憾,不過也許你有文學的筆觸,未來期許你能用文學的筆,把這些艱澀的思想或理論,用更親切生動的方式,說給更多人聽,應該也能彌補你在哲學上理性的不足吧。

二十一世紀的頭幾年,我經歷了許多曲折轉彎,現在想起來,在那些巨大的變化當中都伴隨著無聲的叫喊,雖然無聲,但因為時間拉長的關係,我們得以理解並詮釋這些無聲,讓它逐漸清晰可聽,因為那些激動的心情終於平靜下來,成為遙遠微弱卻持續響著的,充滿平安的回音。


【慢慢讀,詩】詹澈/觀藤纏樹——聽泰雅族雲力絲與排灣族林廣財唱排灣族百年古謠〈來甦〉有感
詹澈/聯合報
古老的山也坐下來想聽這首歌

最老的老人已埋在樹下,也坐在我們身邊

他的歌聲與他的愛人還纏繞在樹上

是什麼還纏繞在心頭?

唉呀!那個寂寞的人啊


這世上總是有那個寂寞的人

樹林裡總是有那棵寂寞的樹

魔鬼藤與血藤就會找到那棵樹開出鬱香的紫色花

像那不知什麼時候就開始給人煩惱的愛情

一直纏著古老的祖先與死去的靈魂


擁抱纏繞的姿勢如小溪纏著山

雲不疲倦的纏著山頭

海岸線不疲倦的纏著山腳

纏繞到太陽不再下山那一天

纏到樹死藤枯了才想不死嗎?


歌聲持續如檳榔花香一樣迂迴起伏

唉呀,那個寂寞的人啊,如你如我

身體總是被靈魂纏繞與呢喃

當歌聲引誘百步蛇穿過夢與記憶

那藤似吐盡絲死的春蠶,樹是成灰淚乾的蠟炬


悽美的傳說總是夾著生存與生活的悲欣

族語與族群逐漸在消失而歌聲再,來甦

歌聲緩緩穿透人心的牆籬甦醒塵封的靈魂

愛怨情慾會永遠不分膚色與階級的纏著人類

樹死藤枯海枯石爛後,還能聽見帶著花香的歌聲


【聯副不打烊畫廊】錢軼士作品〈洞隱清談〉
聯副/聯合報
錢軼士作品〈洞隱清談〉。
●「別有天地非人間──錢軼士書畫展」11月7日起於大觀藝術空間(台北市敬業二路69巷16號)展至12月6日。

【聯副文訊】平路《間隙:寫給受折磨的你》系列對談
聯副/聯合報
作家平路出版散文集《間隙:寫給受折磨的你》,將舉辦系列對談活動,第一場與律師賴芳玉對談「病過,人生別有風景……」,11月14日(星期六)19:00-21:00,在森大青鳥(台北市信義路三段59號2樓)。第二場與諮商心理師周慕姿談「在人生岔路上做生命的功課」,11月21日(星期六)19:00-21:00,地點在何嘉仁民權店(台北市民權東路二段107號8樓)。第三場與作家蔡詩萍對談「生命中的必然與不必然」,11月29日(星期日)14:00-16:00,地點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台北市中山南路20號3樓),歡迎與會。(桂樨)

【聯副文訊】章緣、阮慶岳對談「等閒書寫亦銷魂」
聯副/聯合報
11月13日(星期五)晚上7:30,聯合文學將舉辦「等閒書寫亦銷魂──談章緣《黃金男人》」新書分享活動,長年旅居上海的章緣將返台親自開講,並邀作家、建築師阮慶岳擔任與談人,地點在誠品台大店3F藝文閣樓(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8號3F)。詳情請上聯合文學粉絲專頁,詢問電話:02-2766-6759轉5104蔡小姐。(桂樨)

  訊息公告
男性能向女性學習的七堂領導課
我們常要求女性領導人,行事要更像男性一點,但或許情況相反,我們應該要求男性領導人,採取一些較常見於女性、更有效的領導行。文中提出四個重點,不只是男性可以學習的行為,也是女性能成為領導人的因素。

別再旁觀 用對管道檢舉網路霸凌
調查發現,如果只是旁觀網路霸凌,等於是讓網路霸凌者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受害者可能因無人伸出援手,而更感到孤立、無助。而50%的霸凌事件,會因為旁觀者的介入而停止,只要更多人從「旁觀者」轉變成「發聲者」 ,就能為霸凌情況帶來改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