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_Red Vera/ 旅讀 圖_任中豪/旅讀、CTPphoto、視覺中國
關於寒食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朝桓譚的《新論》:「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雖有疾病緩急,猶不敢犯,為介子推故也。」這則紀錄明確指出寒食一開始只是山西太原一郡的習俗,時序在隆冬期間;至於寒食的原因,乃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這也是寒食文化起源最為大眾熟知的說法。介子推或名介之推,是明確載於史冊的人物,但最早記錄的《左傳》其實只說明了介子推不願邀賞,帶著母親歸隱至死,始終找不到介子推的晉文公,最後以棉上的土地作為介子推的祭田,故事相當樸素。到了三百年後,在戰國時代的《九章》和《莊子》中,才出現了介子推割股給晉文公療飢、最後抱樹燒死的情節;又一百年後的《呂氏春秋》,雖然缺乏割股與焚死的激烈元素,但進一步增添了介子推寫《龍蛇歌》表達蘇情志、晉文公懸賞尋人的迂迴情節。隋朝的杜公瞻認為,寒食是因為周朝為了避忌星宿的大火之象而禁火。... 更多精彩內容請翻閱《or旅讀中國》No.109【閒適春朝:辦一桌寒食小宴】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