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夏日賞蓮「騎跡」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幸福講義 夏日賞蓮「騎跡」
鑑真東渡
2021/05/24 第1396期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夏日賞蓮「騎跡」
圖說:●腳踏車排排站,休息一下。為了下一站,再次出發(照片/林美珍提供)
文/林美珍

畢業前夕的腳踏車之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蓮花給人清新自然的感覺,而夏日到白河賞蓮是我南下後每年必造訪行程,每個季節賞花,總讓我生活中多些情趣及幽靜。

今年(二○二○年)五月,我決定在國中會考完後,揪班上學生一起騎單車賞蓮,將計畫告知隔壁班的導師,他們班也決定參加。由發想到提出申請,與行政報備,協商其他的老師協同開保母車,一直到探察路線,其實有點擔心,擔心在馬路上學生騎車的種種狀況,擔心一路上青春期的孩子會不會有青春風暴的情緒發生。

第一次初嘗試以導師綿薄之力帶著數十個同學騎單車出遊,心�埵陶\多忐忑,除了買必要的保險外,也去請教有經驗的體育老師,她建議我帶著學生先預騎校園外一圈。我提前兩天利用一節課帶著同學牽出學校的單車,每個學生整理自己的車,或拿抹布擦拭,或為輪胎打氣,甚至有學生是第一次練習打氣,看到車輪由扁平到鼓脹,都感到奇特、新鮮,也讓我更確定有些學習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理念。整理完後,我帶著學生騎上單車,花十分鐘繞著校園圍牆外騎車一圈。圍牆外,一片美好,藍天白雲,聽著鳥鳴啁啾,電線桿上幾隻鳥棲息著,看見綠油油的農田,微風吹來,心�媟P受到許多美好,心�婼髀磛ョA對自己帶學生走到戶外,更覺得是明智的抉擇。

出發前一天,在地老師對於我們要帶學生騎單車賞蓮的計畫讚譽有加,除了讚賞之外,也提供路徑建議。他提起東山古香道,也就是東山一年一度全民信仰運動「迎佛祖」盛會的舊路徑,從東山到白河,他說沿路沒什麼車,應該比較安全。他引領我們開車再探勘一次,沿路很少有車,路的兩旁挺立著許多綠樹,真的是騎單車的好路線,我們帶隊老師不約而同地愛上這樣的路徑。我們決定將路線更改為從東山經古香路到白河蓮花公園,對於原本騎單車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之焦慮,已煙消雲散了。這天,天空很藍,日頭炎炎,早上八點四十分整隊出發,身為國文老師的我領隊,美術老師押隊,自然老師開著保母車隨後。同學們穿著運動服裝,背著背包,戴著安全帽,精神抖擻著,臉帶笑容,車隊由學校浩浩蕩蕩的出發,沿途經過車來人往的市區街道、彎進車人鮮少的古香路,我們看到不同的風景:高高低低的房子、汽車摩托車急駛、綠樹濃蔭的古道、低矮的房舍……有經過上坡、下坡,我們班一位小男生主動教我如何變速騎車比較輕鬆─「將變速往左上扳,腳要踩」他邊說我邊做,還真的很輕鬆呢。他告訴我下坡不要煞車,一股作氣衝下去,上坡就沒問題了。真的,很刺激又很受用的騎車技巧。此時的我內心感動告訴他:「你好厲害喔。」他靦腆的笑了。想想這孩子在班上因為個子矮小,總是沒有自信,曾經有同學取笑他的外貌,還在我面前悲傷地落淚。在戶外,他簡直就是靈活的小精靈,騎著單車操盤著變速系統,自信滿滿。課堂上的他與戶外的他根本判若兩人,原來,放對位置真的很重要呢。

出了古道,到白河市區,又是一個「柳暗花明」的車水馬龍景象,看到許多商家,許多人類的文明,與古道的氛圍截然不同。我們到十字路口的便利商店休息,也看到夏日耀眼的黃色阿勃勒,因為開得太燦爛了,變成景點,人潮絡繹不絕,有個畫家在旁畫油畫,我湊前欣賞,栩栩如生,為夏日的早晨增添許多藝術氣息。許多愛花的女子,忙著擺姿勢拍照。大部分學生也累了,進去店�婺犮R水分及養分,休息片刻,待體力恢復後繼續前行。沿著目的地路線騎著,看到黃澄澄的稻田、已收割的田地,微風吹過蓮田,蓮花蓮葉搖曳生姿,微風也滑過我們的臉龐,讓汗涔涔的我們,心�堥G涼許多,得到許多撫慰。

抵達第一個景點「七彩香水蓮花園」,大夥兒吃著蓮花的產品,我則買了蓮花冰棒來吃,鹹鹹的加上杏仁口味,很獨特的味道,很棒的享受。本來想讓學生們坐大王蓮,但老闆說要等到七月或八月才有。我則提出,八年前大王蓮八十公斤以下都可以坐上去,現在老闆設定五十公斤以下才能坐,為什麼?學生紛紛回答:「可能之前被坐壞了。」「蓮葉愈長愈小了……」也許,這個問題老闆也無從解答呢。學生有的餵魚、有的賞蓮拍照,看著睡蓮下的魚,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倒有許多的童趣。

之後再騎兩公里抵達蓮花公園,沿路剛好遇到馬路施工,大家都小心謹慎的安全通過。到了蓮花公園,有幾臺遊覽車也載著遊客來賞蓮,蓮花公園寬敞,有小橋、有觀景臺,也有許多小販。我買了十朵香水蓮花,老闆說我是老師多送我兩朵,讓我小確幸一下。老闆看起來像七、八十歲的蓮農,他跟我說:「香水蓮花觀賞期是七天,等它枯萎後,可將花朵拔下來煮蓮花茶,降火保肝又美顏。」我也買了香水蓮花茶喝,真的是很好喝的天然飲料。買了烤香腸填飽肚皮,為回程的體力做準備。

十一點,該是回程了,天氣更炎熱些了,我們踩著腳踏車,汗水從眉毛滴下,但心情是愉悅的,大家努力快樂的騎車沿來時路回到學校。來回二十四公里單騎,汗水淋漓,彷彿覺得自己年輕二十歲呢。年輕的感覺真好。

幾天後的畢業典禮,學生自製一頂媽祖帽給我,完全是手工自製,兩個男孩花了兩周做成的,材料多是環保的素材,還有串珠,還精心設計的插上電池發光,還有一面冠軍媽媽的錦旗。他們說我就像媽祖林默娘守護著大家,讓我在會場上感動不已也風光無比。

如果說用一個字形容這兩年當導師的心情,我會選「甘」。沒錯,是個苦盡甘來的心情。苦的是當後母班的導師,風格跟前導師差很多,要求他們寫作業,督作業,沒有準時交作業就留校完成,為的是讓他們養成寫作業的習慣及正視學習是為自己負責的態度。然後處理學生不成熟的人際關係問題,霸凌問題,召開家長說明會……的確讓人疲憊,有時甚至懷疑自己是否該鬆綁規定?或者懷疑自己該放棄當導師?幸好,我選擇堅持到底。幸好,行政處室適時協助與及時救援,幫了許多忙。會考後,我帶著學生一起騎單車,過程中汗水淋漓,拉近了彼此間許多關係,真正嘗到甜頭,有時候和同學們說說笑笑,真不錯。看了同學們寫的感謝卡:「謝謝嚴格的老師提昇了我們的國文能力。」「會考完發現老師也很幽默很搞笑的。」「謝謝老師主辦令人難忘的腳踏車之旅,我們體會了真正的甜美是必須經過辛苦的過程……」

還好,最後魔鬼老師轉型為媽祖娘娘了,算是轉型成功,也算是喜劇收場。當老師最開心的是學生愈來愈成熟懂事,也算是小小成就。

畢業前我買了一些小卡片,晚上熬夜寫卡片給每個孩子。「贈人言語勝於珠玉」,期待他們帶著信心及溫暖離開,也算是為彼此的情緣畫上句點了。

畢業當天,家長握著我的手跟我謝謝,還有家長貼心的抱著一束花過來。學生的懂事及家長的感謝,真的讓我嘗到歷經「苦」的過程之後,那份「甘」的滋味。

本文作者任教於臺南市東山區東山國中

 
鑑真東渡
文/王溢嘉 《浮世短歌:這次,多談點自己》•有鹿文化出版

他因何踏上坎坷的泥濘路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日本捐贈給武漢不少物資,捐資箱上除了「中國加油」外,更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八個漢字,讓人覺得個中似乎有深刻的含意。它的確含意深遠,因為那是一千三百年前,日本送給唐朝一千件袈裟上所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偈語的前半段。

因為這個因緣,而引出鑑真和尚東渡日本弘揚佛法的歷史佳話,同時也讓我想起三十年前,去參觀揚州大明寺時的一次特殊經驗:我在大明寺內遇到一團日本遊客,他們臉上流露出來的肅穆神情讓我動容,一點也不像尋常的觀光客。我直覺地認為,那應該是他們依然沐浴在鑑真和尚返照的佛光中。

鑑真是唐代高僧,曾是大明寺的方丈,但他在日本可能比中國有名,因為他應日本留學僧之邀,東渡日本弘揚佛法,而成為日本律宗的開山祖師,並被日本天皇封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僧尼,建立正規的戒律制度。

後來他住持奈良的唐招提寺,該寺遂成為日本佛教的最高學府。公元七六三年,七十六歲的鑑真和尚圓寂於此寺。在入滅之前,弟子為鑑真膜影,塑為漆像。一九八○年,唐招提寺的住持森本孝順奉承鑑真漆像「回鄉探親」,揚州大明寺也因此機緣而得以重修。我們看到的大明寺煥然一新,即是來自這個因緣。

鑑真是揚州人,十四歲入揚州大雲寺為沙彌,二十二歲到長安,在弘景律師門下學習南山律宗,二十八歲回揚州大明寺修行,四十六歲為大明寺方丈。九年後(公元七四二年),日本留學僧帶著千件袈裟來到揚州大明寺,懇請高僧能到日本去傳授「真正的佛教」。因為當時日本經歷了「大化改新」,社會動盪,很多人為了逃避賦稅和徭役,而逃到寺廟�媟磼M尚。日本天皇(長屋王)決心整頓佛教,所以日本的留學僧就來到了重視佛教戒律的大明寺。

但當日本留學僧說明來意後,大明寺眾僧卻「默然無應」,只有鑑真被他們的誠意所感,表示「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不過鑑真為了弘揚真佛教而東渡日本,比起玄奘為求真佛法而西去印度取經,其艱辛與坎坷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公元七四二年冬天,首次準備東渡,但在造船時即遭誣告與海盜勾結而被捕,後雖獲釋,東渡也不了了之。兩年後第二次東渡,行至長江口即遇風浪而沉船,修復再出發,又被風浪漂至舟山群島,五日後方獲救,被送至寧波。在寧波一帶巡迴講法一段時間後,準備第三次東渡,日本留學僧又遭誣告入獄。接下來,他決定改到福州買船出海,但剛走到溫州,就又被官府攔截,押回揚州,第四次東渡再度受阻。

公元七四八年,在周全的準備及等待後第五次東渡,船在東海上卻遭遇強勁北風吹襲,而在海上漂流十多天,被漂到海南島的三亞,一行人在海南島待了一年,然後北返,沿途經過桂林、廣州、韶州等地,雖然受到歡迎,但卻也因水土不服、旅途勞頓,又被庸醫所誤而導致失明,但他依然誓言「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

直到公元七五三年,已經被官府禁止出海的鑑真,祕密乘船到蘇州,轉搭日本遣唐使的官船,才有驚無險地抵達日本薩摩,了卻他在十二年中飽受折騰的心願,也為佛教及漢文化在日本的傳播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鑑真的東渡日本,風波不斷、備極艱辛,但若問他因何會踏上這條坎坷的泥濘路,即使雙目失明,依然要遂本願?

我想除了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的偈語感動外,可能也跟他年輕時候的一次經驗有關:

當他還在大雲寺當行腳僧時,需要天天出去化緣,有一天日上三竿了,他卻賴在床上,住持來到他房間,問他為何還在睡覺?鑑真指著床邊的一堆草鞋說,他出家當和尚,每天去行腳化緣,不知穿破了多少草鞋,他今天不想再外出。住持聽出他的牢騷,於是邀他到戶外走走。

寺外有一段黃土坡,因為昨夜大雨而泥濘一片。住持問他有沒有走過這條路?鑑真回答每天出去回來都走這條路,不知走了幾百千遍。

住持再問:「那你走過的足跡在哪�堙H」鑑真回答:「這條路本來乾乾硬硬的,哪能找到自己的腳印。」

住持於是拉著他在泥濘路上來回走了一遍,然後回頭看看兩人在泥濘地�堛爾}印,說:「只有走在泥濘的路上,才能讓你留下足跡。一般人喜歡走又乾硬又平坦的路,就什麼也沒有留下。」

我想這次經驗和住持對他的點化,一定在他心中留下不滅的印記。鑑真東渡日本,走的就是這樣一條坎坷的泥濘之路,結果讓他留下清晰而令人感懷的足跡。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感人的故事,穿越不同的時空,依然感人。

 
Copyright © 2007 講義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