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王蘭莊鎮,農戶忙著收割晚稻。農民劉士生拿起一捆稻穗說,這塊稻田的米粒與普通白色米粒不同,呈胭脂紅色。「我們俗稱這種水稻為『胭脂稻』,開花時整個穗子頂端長芒都是紅的。」新華社報導,62歲的劉士生是唐山市豐南胭脂稻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胭脂稻是冀東唐山一帶特有的稻米,因其米粒呈粉紅色而得名,栽培歷史已有300多年,曾為清朝的朝廷「貢米」。
這種稻米珍貴,是因氣香、微紅、粒長,煮熟後紅如胭脂,民間稱為紅稻米。後來,雖放開種植,但胭脂稻種植難度大、產量低,在溫飽還不能滿足的年代,逐漸被高產的水稻品種所代替,1980年代瀕臨絕跡。
胭脂稻真的絕跡了嗎?聽說劉士生要重興胭脂稻,樸實的老農戶主動拿出稻種。幾經周折,他終於種出了胭脂稻,經過大陸國家種質資源庫鑒定為傳統「豐南紅芒稻」。
胭脂稻為何色如胭脂?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濱海農業研究所研究員孟令啟指出,因為含有花青素,胭脂稻米粒呈暗紅色,順紋有紫紅色的米線。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對人的身體健康有益。
孟令啟說,因胭脂稻的直鏈澱粉含量高,硬度高,並不適合用來蒸米飯,而適合提前浸泡一夜,再用高壓鍋煮粥。煮出的粥回鍋不爛散,在口中有彈性和咬勁。
恢復了胭脂稻的種植,劉士生還打算針對「稻田、稻作、稻鄉、稻農」的主題建設「稻香小鎮」農旅項目,打造以「水稻種植+農產品深加工+水稻衍生健康食品+農產品交易平台」的全產業鏈。
傳統的胭脂稻產量低、人工成本高,孟令啟等育種專家多年來通過雜交配組,致力於讓更多人能吃上這種稻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