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小心尖優」的牌子隨風晃蕩,看著就令人緊張──到底要小心什麼?問了隔壁攤,才知那是要人留意「剪綹仔(tsi□n-li□-□)」,扒手之意。有些牌子,便是如此使人一時半刻不得其解,比如牆上兩塊掛在一起的「童嬤豆」和「4加」,看在它是個水果攤的份上,你不必想太久。以此推斷,旁邊那張「無客兄」,你也會知道是「沒有磕傷」,而不是任何一場婚外情。
曾造訪一個蔬果攤,老闆認真為每個品項配備一塊紙牌:「太好吃了∼好棒∼」、「太便宜了∼水好多檸檬∼」、「市場最漂亮∼他太甜了∼」這些自帶語氣的詞句,在生意清冷的日子裡,成功營造出人群包圍的鬧市感。牌子多的攤位,還有那魚鋪,檯面上紙板都要比魚多,一一寫明:「不是冷凍的、不是淡水的、保證有蛋、保證有油、沒有小刺」,幾年生意做下來,老闆太明白客人在意的是什麼,他不發一語,就堵住大家的嘴。
賣衣服的攤位上掛了牌子「台灣製,薄哥燒」,有時強調本土製造還不夠,要再寫張「台北下來的」,宣示我們即使在苗栗,潮流依然與首都同步。另外兩爿相連的衣服店,一家寫「阿娘喂真俗賣,沒漲反降價喔揪感心」,到了隔壁,變成「真無奈,兩件一百」,賣得一樣便宜,然而在價格的妥協上,卻是兩樣情。
當然,菜市場裡部分牌子的作用,是警告意味居多,畢竟台灣人買菜,眼見為憑不夠,還得手摸為證,以至於:薑「不要折」、水蜜桃「不要捏」、蒜頭「禁止剝開」, 還曾經看過有人寫「蒜止剝開」──與其說筆誤,我更相信是雙關。市場口貼的「嚴禁倒垃圾」,或許因為成效不彰,過了不久,旁邊又附上一張「賣塞蛋笨嫂」,依據地區慣用語變通,是菜市場的親民。不過別小看這些用字平實的告示,有時後勁也挺強,比如那張「請攤商共同節約能源,隨手關水龍頭,以免看到帳單受到驚嚇」。
市場有人情,尤其攤販之間的人情額度,平時一定要儲值得夠,否則肯定無法在缺席的時刻,只在攤上擱下這種牌子:「要買水餃,找隔壁賣菜」、「結帳,找雞肉阿伯」、「攤位出租,洽左右鄰居」。而主顧之間的人情也隨處可見,麵店爐前貼了一張「防疫期間請外帶」,然而不久以後,紙條又覆上一張小紙片,整句成了「防疫期『儘量』請外帶」;瓜子攤的「聲帶手術不能說話」,也在某天多加了兩個字,「聲帶手術不能說『太多』話」──總有一些彈性、捨不得對人太決絕,這是菜市場的溫柔。
各位顧客好:本人阿秋於下月正式退休,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承蒙各位這麼多年來的照顧與愛護,我再次的感謝各位,也邀請各位來我家喝咖啡。
阿秋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