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革命的廣場


【跟我學日語—中級報】以插圖搭配句型文法說明,讓你不僅瞭解文法,更可輕鬆、愉悅地學會實用的生活日語。 藝術不該硬學,藝術是用來玩的!!【小典藏】獻上最無壓的美學饗宴,隨時歡迎您與孩子一起用藝術玩生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2/04 第28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雜誌文摘 借你抱/寵物朋友
專題企劃 革命的廣場
 
 
借你抱/寵物朋友
文/張耀升
陪伴

我是Cat person。

第一隻寵物是一隻虎斑貓,二十年前的一個雨夜,我在路邊的車底撿起剛出生不久的他,他的野性兇猛,常常整夜在房裡玩起虛擬的狩獵遊戲,撞倒一堆東西熱身完畢後,就扮演起飛鼠在衣櫃書櫃間跳躍飛行。

原本以為他跟所有的貓一樣,自我中心,情感短暫且善變,但後來我去當了兩年兵,母親告訴我,每次樓下傳來破摩托車經過的聲音,他都立即停止狩獵遊戲,飛奔到門口坐定等待。

我比誰都清楚他不是浪子。他陪伴我十四年,每個熬夜寫稿的夜晚,他都在我身邊。撒嬌的時候跳上桌面討摸,低調的時候趴在兩公尺外的某個角落,看似熟睡但我一離開座位他就馬上起身跟著我走。

他最後因病住進動物醫院,我每天去看他,都感受到他的寂寞與開心,也許是不想讓我看到他離去的樣子,他趁著我不在的時候偷偷過世。入土前我告訴他,如果想我,就回來,我會一直等待。

沒有半夜的聲響,沒有頭七的足跡,也沒有任何感應,四年過去。

然後我做了一個夢。

夢中的他跟以往一樣在我寫稿時跳上桌,趴在鍵盤上逼我罷工陪他,醒來後回想夢境中的電腦畫面,是一個以「桃園、黃金獵犬」作為關鍵字的搜尋頁面。

循著夢境的線索,我又找到了他,跟以前一樣的洗臉

動作,一樣的模擬狩獵,一樣想爬上桌子,一樣的撒嬌與陪伴。

只不過,這次他是一隻黃金獵犬,而我也成為dog person。

● 張耀升

小說曾獲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等獎項。曾出版短篇小說集《縫》、長篇小說《彼岸的女人》、散文集《告別的年代:再見!左營眷村!》,二○一四年七月出版電影小說《行動代號孫中山》(導演及故事:易智言)。除小說家之外仍具有雲門舞集流浪者及影像工作者身分,擔任電影《藍色項圈》原著及編劇(拍攝中)、短片《鮮肉餅》曾入圍金穗獎,動畫短片《縫》編導,並製作閱讀教學系列影片《閱讀世代:閱頁閱美麗》。

 
革命的廣場
文/吳俞萱
我在找一個容器,盛裝自己。最初,是電影。現在,是自然的曠野。

來到池上,我不再那麼愛哭。因為自我不見了。我的窗外有一片稻田,稻田後邊是海岸山脈。我常以為我在想。其實我沒有。我只是空空地看,看眼前的一切。天光,山色,霧嵐,雲影,稻浪。那麼沉靜的生滅,如常的來去。再也不受人世的警治目光所困,我可以平靜地看生,也可以平靜地看死。入夜,我會躺在田邊的石子路上,輕閉雙眼,非常專心地聆聽水圳的細流。不去想像它們的來源和去處,僅僅把握此時此刻的牽連。

在城市生活,難以忘我。我們置身在一切人為建構的線條之中,仰仗人的意志,馴服每一塊空地,視野的、體制的、人心的。我們無法,如實觀看。我們習於介

入,審判,扭轉,屠戮。高於一切,宰制一切。自我無時無刻,都在。我們觀看,是為了殖民這個世界於自己的意志底下。再也不仰賴冒險的覺察,而是披戴各種既定的成見,不顧一切地排外。每一處都在塑造我們的意志,因而每一處也都成了我們的意志的延伸。漸漸地我們無法看生,也無法看死。無法掌握的時候,我們就哭。

我始終在找,找一個容器,彷彿它也是一條撤退路線,讓我能從世界分心,回到自己的真實之中,不去度量,不去劫掠。最初,我回來故鄉,是為了收納自己,同時帶領池上的孩子們透過寫詩,認識自己的侷限和極限。日子一久,我卻開始找尋,自我以外的容器,能夠盛裝更多人的容器。自然的曠野教我,不要那麼敏捷而輕忽地,離開自己和世界的牽連,站到外邊,透過確鑿的言語意義來掩蔽這個變動神祕的世界。

不是不說,而是重新學習說話。被馴服的,要慢慢解放開來。我在池上國中的每一堂課,都跟孩子一起學習,尊重自己的心念,尊重事物的流變,不再拘執同一個容器,不再仰賴一個穩固的意義系統和認知方式。為了明白詩人如何通向我們,我們又怎麼通向他。每讀一首詩,我就問孩子:「你們有什麼感覺?」「你們覺得他是什麼樣的人呢? 」讀了一首詩,也就擁有了一種理解生命的方式。吸收了,要再轉化。捧在手裡的容器,要再放下。於是我說,「拿起剪刀,剪下字來,讓每一個字無依無靠,重新順著你的心意,有了歸屬。」

不多不少,就是這些字。光是這些字,就能逼著孩子解構原有的語感和表達模式,被迫進入一個新鮮的語言關係來展開自我對話。真正的選擇,本來就無法脫離

限定的條件。而侷限在哪裡,自由就從那裡開始。面對字,就是面對自己。每一回貼近自己的練習,都從否定出發。學習取捨,學習節制。而能重新看待每一個字,重新估量每一個字的份量。不著頭緒地,為字彙賦予了真心,為經驗賦予了力量。畢竟,一首詩的完成,常在無可推諉地觸及自己之後。

有限的課堂時間,我幾乎都在設法解除孩子們因襲而來的規矩和恐懼,再度野放他們,就像池上野放了我。我問,「我」是誰?什麼是愛?什麼是死亡?這片天地教給我的,我也教給孩子。沒有不能正視的存在,也就沒有不能面對的問題。孩子搔搔頭,吞吐回答。回答如此艱難,由於真實如此難於直面。我就是等。讓一個簡短的問題,真正成為一個需要長久面對的問題。而我沒有答案,沒有答案去阻斷他們的思索。一堂課,一個問題。沒有提示,沒有終點。每個人的問題只有最深的情感在最微妙的時刻才能自我回答。

放學了,每天我都繞去看阿婆婆和她的四隻貓。阿婆婆手工製作米饅頭、米冰棒,還手工打造了一個廣場,擺了幾張桌椅。有次問她,為什麼池上的旅遊地圖,沒有介紹她的店?鼓著腮幫子的阿婆婆,豪邁地說:「我才不要加入縣政府的觀光行列!我要用我自己的方式來推動養生的概念。」阿婆婆的廣場有一面白牆,手繪了一個生態循環的簡圖。廣場上方,懸掛了一個匾額,題寫﹁母親﹂兩個字。她常一邊玩貓,一邊喃喃地說:「大自然就是我們的母親,給了我們最豐富也最簡單的一切。來我這裡用餐的客人,我就給他們上課。一頓餐的時間,他們就會發現,品嚐食物的原始味道,就是在品嚐陽光、品嚐大地。」

阿婆婆和她的廣場,讓我想起蘇格拉底。他抗拒寡頭政治,於是脫離國制,以世界公民的立場,來到Agora(廣場、市集)跟一般市民對話,勇於在自己的國家內部展開正義的生活和正義的行動。池上的自然曠野,已給了我一雙新生的眼睛。我從沒想過,來到這裡能夠遇見一個公共的廣場。我多希望和阿婆婆一樣,自己造一個廣場。帶著這樣的廣場,帶著這樣的容器,盛裝更多的人。也許從每一次凝視開始,從每一場接遇開始。而任何一個磨鍊心智的課堂,我要將它還原成一個革命的廣場,跟孩子們一起,踏上革命之路。

吳俞萱

台東人。大學讀文學,研究所唸電影,在日本學舞踏。信任直覺。對安逸過敏,喜歡越界創作,不時舉辦各種結合文學與電影的藝術沙龍,在心上點火。為了那些情感飽滿的瞬間而活著。為了揭示那些被隱蔽的真實而書寫。著有詩集《交換愛人的肋骨》。

 
 
勇抗伊波拉:防疫醫師羅一鈞
伊波拉病毒肆虐,今年已經奪走四千多條人命。為預作防疫準備,學習現場經驗,台灣防疫醫師羅一鈞在眾人搶著逃離非洲時,搭上飛往奈及利亞的班機,展開一場伊波拉震撼之旅。

用鹽水洗水果能保鮮?
過去很多人習慣用鹽水清潔蔬果,或將水果浸泡於鹽水中保鮮。不論是清洗或保鮮,只需要用「清水」即可。透過泡鹽水保色、保鮮的做法雖然有用,但水果還是現洗、現削、立即食用最好。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