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

經濟穩定恢復 去年上海GDP增5%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1/24 第559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經濟穩定恢復 去年上海GDP增5%
中美股市市值差千兆 差距創新高
北上廣 今年GDP目標均設5%
國家隊護盤 滬深300ETF放量
與美股市值差距 史上最大
房企賣資產變現 一波波
債權人回收率不被看好
海基會台商春節聯誼 2月16日登場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經濟穩定恢復 去年上海GDP增5%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今年的上海人民代表大會昨天(23日)上午在世博中心登場,上海市長龔正工作報告時表示,去年上海市的經濟穩定恢復,全年經濟成長率達到5%,今年的目標則訂在「5%左右」。

中新社報導,上海市16屆人大2次會議昨天上午開幕,上海市政協14屆2次會議則已先在22日登場。今年大陸全國「兩會」(政協、人大)將於3月初登場,全國政協會議及全國人大會議將先後於3月4日及5日登場。全國兩會舉行前,各省級兩會將依例先召開。

其中,上海市長龔正在會中進行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過去一年來,上海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經濟穩步復甦。2023年,上海市的生產總額達到人民幣4.72兆元(約新台幣20.3兆元),年增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增9.3%、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0.3%、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4.5%。

他提到,去年上海市的民生福祉也有穩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人民幣8.5萬元,年增6.6%,成長速度優於經濟成長。

針對今年的經濟展望,龔正在報告中表示,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上海市的經濟成長率目標設定在「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增5%、城鎮調查失業率5%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長率與經濟成長率同步,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3%左右。

報告還顯示,去年上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65家和30家,累計分別達到956家和561家。首批創新型企業總部達到40家。去年,上海新增新能源汽車推廣35.4萬輛,保有量達到128.8萬輛、排名全球城市第一。

 
中美股市市值差千兆 差距創新高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股市與美國股市近期呈現兩樣情,大陸滬深股市與香港股市連番破底,美國股市則屢創新高。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顯示,當前美股的市值已比陸港股加總起來的市值高出卅八兆美元(約台幣一一九四兆元),創下史上最大差距。

彭博社報導,與二○二一年二月的峰值相比,中國大陸股市市值至今蒸發逾六點三兆美元。同期美股市值增加約五點三兆美元,顯示投資人對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的看法日益分歧。

由於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大陸經濟喪失信心,大陸股市近來「跌跌不休」,相較之下,美股受到科技股財報激勵,以及聯準會今年可能降息並實現經濟「軟著陸」的樂觀情緒影響,指數屢創新高。

報導指出,大陸經濟正深陷房地產危機和「通縮」泥淖,但大陸政府為重振經濟所做的努力讓投資人感到失望,加上投資者對北京的長期經濟政策及其與美國戰略競爭心存憂慮,外資出走的情形有可能演變為結構性轉變。

彭博策略師高塔姆(Kumar Gautam)等人在一分報告中寫道,雖然大陸股市的調整似乎有些過頭,但模型模擬的數據顯示,痛苦可能會持續下去。報告預估,MSCI中國指數停留在平均峰值以下卅五個月的機率為百分之五十一。

報導還稱,就目前而言,大陸股市今年開年的慘淡表現幾乎看不到盡頭。新年首月還未結束,香港恆生國企指數已下跌百分之十三,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主要基準股。

不過,有鑑於陸股這輪暴跌已持續很長時間,一些投資人看好技術性反彈的潛力。彭博社數據顯示,本輪下跌使MSCI中國指數的估值比美股便宜百分之六十。而MSCI中國指數基於未來十二個月預期收益的本益比約為八倍,標普五百指數則為廿倍。

 
北上廣 今年GDP目標均設5%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多地陸續召開地方「兩會」(人大、政協),除回顧去年工作,也為今年各地經濟成長定下目標。外界關注一線城市過往成績與今年預定目標,作為觀察三月大陸全國「兩會」設定全年經濟目標的重點指標。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兩大城市及經濟第一大省廣東都將今年地區生產總值(GDP)目標設定在百分之五。

上海市長龔正昨在上海市人大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去年上海地區生產總值(GDP)成長百分之五,低於去年初設定的成長五點五以上的預期。上海今年GDP目標增速定在百分之五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在百分之五以內。

此前北京市長殷勇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今年地區生產總值(GDP)成長百分之五左右,超過去年四點五以上的目標。北京去年的GDP成長優於預期目標達到百分之五點二,和大陸全國水準持平。

截至目前,一線城市中,去年GDP成長率僅北京達標,上海低於目標。此外,北京、上海及廣東省三省市都將今年經濟成長目標設定在百分之五。

廣東去年全年GDP成長百分之四點八,低於五以上的官方目標。廣東省長王偉中昨在省人大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公布,廣東今年GDP預期目標是成長百分之五。儘管廣東去年的經濟成長未能夠達到預定目標,但王偉中表示,去年廣東GDP達到人民幣十三點五七兆元,是大陸第一個突破人民幣十三兆元的省分,經濟總量連續卅五年居大陸首位。

去年大陸全國兩會將全年經濟目標設定在百分之五,大陸統計局日前公布,去年GDP成長百分之五點二。

第一財經研究院近日發布由野村證券、德勤中國、摩根大通中國、渣打銀行等十六名首席經濟學家對今年大陸經濟的預判。在經濟預測方面,今年大陸經濟成長預估最大值為百分之五,最小為四點五,中位數為四點九,平均值為四點八八。經濟學家認為,今年大陸政府將經濟成長預期目標設定為「百分之五左右」的可能性較大。

 
國家隊護盤 滬深300ETF放量
記者林茂仁/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被視為大陸國家隊進場指標的四檔滬深300ETF昨(23)日再度放量上漲,合計成交量高達人民幣377億元(約新台幣1,65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外界估計國家隊再進場護盤,並且有法人及散戶投資人跟著買進滬深300ETF。

大陸四檔規模最大的滬深300ETF昨天成交金額再創新高,包括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和嘉實滬深300ETF單日成交額分別達到人民幣151億元、92億元、67億元、66億元,合計成交金額人民幣377億元。

上海證券報報導,招商證券分析,2024年以來ETF持續淨流入為A股貢獻主要增量資金,滬深300和上證50的相關ETF規模明顯擴張。

從近期ETF申購節奏看,去年11月至12月,追蹤上證50指數的ETF規模明顯擴大;今年以來,滬深300ETF持續出現大幅淨申購。

招商證券認為,中長期資金出手布局ETF,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有助於短期市場情緒的修復和風險偏好的改善。

不過,上海證券報認為,買進ETF的也可能是法人機構,近期法人機構資金借助ETF進場信號明顯。根據Choice的測算數據,1月15日至1月19日,權益類ETF合計淨申購額超過人民幣600億元。截至1月19日,今年以來權益類ETF淨申購額超過人民幣700億元。其中,易方達滬深300ETF淨申購額超過190億元,華夏滬深300ETF淨申購額超過150億元。

 
與美股市值差距 史上最大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近日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呈現兩樣情,大陸滬深股市與香港股市連番破底,美國股市則屢創新高。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當前美股的市值已比陸港股加總起來的市值高出38兆美元(約新台幣1,193兆元),創下史上最大差距。

彭博報導,與2021年2月峰值相比,中國股市市值至今已蒸發超過6.3兆美元。同期美股市值增加約5.3兆美元,顯示投資人對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看法日益分歧。

由於全球投資者對大陸經濟喪失信心,中國股市近來「跌跌不休」,相較之下,美股受到科技股財報激勵,以及聯準會今年可能降息並實現經濟軟著陸的樂觀情緒影響,指數屢創新高。

報導指出,大陸經濟正深陷房地產危機和通縮泥淖,但大陸政府為重振經濟所做的努力讓投資人感到失望,加上投資者對北京長期經濟政策及其與美國戰略競爭心存憂慮,外資出走的情形有可能演變為結構性轉變。

彭博策略師高塔姆(Kumar Gautam)等人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雖然中國股市調整似乎有些過頭,但模型模擬數據顯示,「痛苦可能會持續下去」。報導甚至稱,就目前而言,中國股市今年開年的慘淡表現「幾乎看不到盡頭」。新年首月還未結束,香港恆生國企指數已下跌13%,全球表現最差。

不過,有鑑於中國股市這輪暴跌已持續很長時間,一些投資人看好技術性反彈潛力。彭博數據顯示,本輪下跌使MSCI中國指數的估值比美股便宜60%。MSCI中國指數基於未來12個月預期收益的本益比約為八倍,標普500指數則為20倍。

 
房企賣資產變現 一波波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多家房企「斷臂求生」,2024年一開年就積極變現資產,其中,碧桂園近日在廣州產權交易所公布五筆資產出售清單,均位於廣州,合計擬轉讓金額人民幣38.18億元(約新台幣170億元)。

與此同時,萬達加快資產套現速度,從2023年至今已陸續轉讓十座萬達廣場資產及經營權;融創雖然在2023年完成人民幣900億元境內外債務重組,但資金壓力並未完全消除,也在透過剝離自身資產的方式獲取現金。

新京報報導,2024年以來,房企活化資產的力度仍未有絲毫的減弱。其中,在碧桂園召開的2024年度工作會議上,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惠妍表示,家族肯定與公司共命運,會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為公司的發展努力,目前也在盡力盤活資產。

據廣州產權交易所資訊顯示,碧桂園轉讓資產包括增城區鳳凰城酒店、增城區碧桂園中心甲級寫字樓(商辦)、增城區碧桂園鳳凰城永旺商業物業、番禺區碧桂園藏瓏府辦公樓、白雲區人和公寓樓,擬轉讓金額分別為人民幣12.6億元、7.72億元、2.5億元、11.52億元、3.84億元,共人民幣38.18億元。這五個專案均涉及「抵押」。

此外,日前市場傳出碧桂園澳洲子公司擬以2.4億澳元出售雪梨剩餘所持地塊的消息。對此,碧桂園方面回應稱,目前,澳洲項目在積極接洽中,推進順利的情況下,將在上半年完成資產出售。

當前積極進行資產變現的還有萬達集團、合景泰富、融創等多家房企。值得關注的是,中聯基金接連拿下四座萬達廣場,大家保險也將四座萬達廣場「收入囊中」。有業內人士表示,萬達集團出售萬達廣場是為了換取流動資金。

融創也透過剝離自身資產的方式獲取現金。1月15日,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之一中國信達發布公告,擬收購海南融創持有的海南幸福城51%股權及對應債權,總認繳規模為人民幣9.75億元。收購完成後,將全面接手融創海南幸福城專案。

 
債權人回收率不被看好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2024年以來,大陸多家房企化解債務速度加快,不過私募機構人士表示,債務重組有進展大多是因為時間確實到了,大多都談了一年多,方案差不多了。就算拿出了方案,債權人的回收率也不能很看好,二次展延、二次違約的情況還是存在。

21世紀經濟報導,1月已有遠洋集團、龍光集團、中國奧園、正榮地產等房企披露了境內外債務重組的新進展,部分房企境外債在歷經艱難談判後最終獲批,例如中國奧園;還有部分房企則披露了債務重組的方案,例如龍光集團等。

除奧園、龍光外,碧桂園也在近期進入境外債重組階段。1月16日晚,碧桂園發布公告,已委聘畢馬威擔任境外債務重組主要財務顧問。

雖然房企債務重組是恢復正常經營的重要關鍵,但債權人卻對出險房企的信用仍然不抱有很高的期待。可供對比的例子是華夏幸福,根據華夏幸福的公告,截至2023年11月底,已累計完成重組債務人民幣1,875.65億元,仍有人民幣240億元的違約債務未完成重組。

在已完成重組的債務中,華夏幸福已完成兩批現金兌付,第三批兌付資金預計合計為人民幣44.5億元。但是,華夏幸福第三批次的兌付基金卻遇到了困難,不排除出現二次違約的情況。

房企債務重組後仍會可能違約,華夏幸福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後一家。有房企人士表示,出險房企本身財務上就存在瑕疵,就連財報公布出來都是資不抵債的狀態。這幾年償債的資金有些是吃老本變賣資產來的。

 
海基會台商春節聯誼 2月16日登場
特派記者陳政錄/北京報導/聯合報
作為每年大陸台商藉春節期間返台,向政府提供建言並與各部會交流的重要平台,據掌握,大陸各地台商會長已接到通知,海基會「二○二四大陸台商春節活動」定於二月十六日(農曆正月初七)在台北舉行,按慣例蔡英文總統和經濟部、海基會、陸委會現任首長,台灣八大工商團體均將出席。台商說,期待傳達進一步恢復兩岸交流、人員往來的心聲,並確認接下來新政府的政策立場。

海基會按慣例會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三節」舉辦大陸台商聯誼活動,加強與台商溝通、宣傳政府政策,惟新冠疫情後,規模最大的春節活動停辦三年,其他節日也改小規模座談、分批分地點方式舉辦。

不過,繼去年的春節活動成功復辦,蔡總統親自出席後,近日大陸各地台商會長也收到報名通知,海基會今年大陸台商春節活動定於二月十六日在台北舉行,地點也將從去年的台北美福飯店,改回疫情前的圓山大飯店,顯示海基會預計出席的大陸台商,加上與會政府官員、工商團體來賓數量,有望重回五百人左右的規模。

然而對於今年是否回台並出席海基會活動,收到通知的台商多不願表態。有台商坦言,今年總統大選仍由民進黨勝出,已表示延續過去八年的兩岸政策,看不到兩岸關係和緩契機,甚至會更差,回去可能也「多說無益」。

台商指出,大陸已預告研究進一步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更多產品關稅減讓,他們迫切想知道政府如何因應,未來兩岸要怎麼溝通。一名台商會長說,希望藉此活動,傳達盼能進一步恢復兩岸交流、人員往來的心聲,並確認接下來新政府的政策立場。

 
迪士尼100周年的作品 為什麼評價如此不優?
《星願》得到了一些不是很好的評價,但我覺得它本身並沒有很不好,只是觀念比較簡單(黑白好壞分明),且沒有太大的感動或獨特的魅力,不過就一個簡單的童話來說,還是可以看的。

六指標讓你認清「好上司或壞上司」
一個團隊是否能夠發揮,領導者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即使員工的能力再強,但要是由糟糕的上司帶領,最後仍然容易不如預期。日本網站「東洋經濟ONLINE」最近就分析,如何分辨「好上司」和「壞上司」的六項指標。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