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論壇」由台灣方面的「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與大陸方面的「全國台灣研究會」共同主辦,甚受兩岸重視。第二屆大會原訂在六月二十七日於青島舉行,正當籌備及邀約工作大致就緒之際,突然宣布延期。
黃年原應邀以個人身分與會,在論文截稿日前夕被通知會議流會。本文是黃年為此會所準備之書面報告,主旨在探討兩岸和平發展合情合理之路徑。
本文定稿在六月二日,未及此後之情勢發展。(編按)
勿再摧毀有用的思想
五月四日的朱習會,僅出現「建構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等語,若與十八大明文主張互簽軍事互信機制與和平協議,語意上已趨保留。原因之一是,由於過去「一個中國」的定義不明,主張簽約即被台灣人民視為將面臨併吞,以致軍事互信機制及和平協議等名詞均已汙名化,這或許是朱習會上對此有所保留的原因。
其實,由於「一個中國」的定義不明,過去已經摧毀、棄置或汙名化了兩岸之間許多有用的思想及名詞,如邦聯、歐盟模式、多體制國家、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和平統一、一中兩府、一國兩制、一國兩治、第三主體、球體論、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共同締造論、大一中架構、一中三憲、大屋頂中國等等,這些名詞皆與軍事互信機制與和平協議一樣,均因「一個中國」的定義不明而致被廢棄或擱淺。每摧毀一個名詞,就為兩岸斷了一條路。
其實,若能建立一個「分治而不分裂的大屋頂中國」,做為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上的「第三概念」或「上位概念」的中國,這些被棄置的名詞即可能產生新的生命與能量,重新成為重要且有用的概念。即以「和平協議」言,若不能解決「一中定義」,確定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兩個分治政府為簽約主體,如何能簽得成?更如何挽回「和平協議」被汙名化的形象?
我們眼看過去不斷扼殺有用的兩岸思想與名詞,希望未來不要再扼殺了「合情合理的安排」與「建構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
兩岸「合情合理的安排」與「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必須兼顧連結點與主體性,此即我曾主張的「筷子理論」。把兩隻筷子全綁在一起,不行;把兩隻筷子,分開兩處,也不行;只能使兩隻筷子,有部分連結點,有部分主體性,剪刀式分合運動,才是一雙筷子合情合理的狀態。「分治而不分裂的一個中國」,可說就是「筷子理論的中國」,也是「合情合理的大屋頂中國」。
大屋頂中國主張:將兩岸的「分治而不分裂」法制化,亦即將兩岸的「連結點」法制化,也將兩岸相對的「主體性」法制化。連結點法制化,「不分裂」即可法制化;「分治」法制化,則「主體性」亦受法制化的保障與規範。
大屋頂中國不是台獨、不是獨台,也不是兩國論;何曾見過有一「大屋頂中國」的獨台、台獨或兩國論?台獨、獨台及兩國論皆只問主體性,無連結點;大屋頂中國則兼具主體性與連結點。
最後,容我將「一個(大屋頂)中國」的內涵歸納如下:兩岸上位中國做為兩岸共同中國,兩岸交戰政府轉為兩岸分治政府。用上位中國處理主權問題,以分治政府處理治權問題。上位中國及分治政府,交互兼顧連結點及主體性。
開放討論追求合情合理
習近平主席以「心靈契合」與「制度框架」為兩岸旗幟,若能做到「以心靈契合檢驗制度框架/以制度框架維護心靈契合」,這就不但能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更是為兩岸同胞創造救贖,同步成就了「兩岸人民的偉大和解」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相互輝映為「兩個偉大」。
對於由「合情的心靈契合」到「合理的制度框架」之推動,兩岸皆須努力,但大陸似應有較大的承擔與奉獻。原因之一,大陸的綜合國力較強,台灣較弱。原因之二,大陸在體制上較有由上而下的調動能力,台灣則受民主體制由下而上的牽制。
行遠自邇,第一步,在打破禁忌,開放討論。既說兩岸問題什麼都可以談,要在兩岸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或「建構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首應深入探究「合情合理」的意義,並從「一個中國的定義」之合情合理談起,鼓勵開放深入探討有關主權與治權的深水區問題。如果視此為禁忌談不得,此一禁忌的本身即非合情合理。
因此,今日我能在本會放心盡情討論這個題目,心情極為虔敬,也深為珍惜。拙見不免淺陋,但自由討論的本身即是價值。特向本會的兩岸主辦及協辦單位致謝並致敬。
以上,敬請指正。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