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如何走出「被統一」的焦慮


【風車智慧小學堂】讓孩子輕鬆學習趣味英文等多元主題,並讓孩子在快樂氛圍中,自然地愛上閱讀!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11/03 第361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再論王金平的名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如何走出「被統一」的焦慮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簽署貨貿 要急事慎辦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不給糖就鬧 給糖還是鬧?
民意論壇 永續經營 健保費率不宜貿然調降
無益經濟 停止顢頇減稅降費
聯合筆記/團結的囈語
中日韓峰會 暴力的預感
競選LOGO噴口水?詮釋意涵判高下
海洋國家 台灣準備好了嗎?
長壽密碼 花東弱勢老人難及的夢想
黃介正/南海,明年兩岸關係第一考題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再論王金平的名分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國民黨是否將王金平列不分區立委第一名,在理念及現實利害上皆是難題。

王金平一句「沒有名分,如何輔選」,語帶要脅。若王金平只因尚未被列不分區第一名即無「名分」,則馬英九、吳敦義及連戰與吳伯雄亦皆不能輔選。這說得通嗎?

回過頭來說,提出將王續列不分區,理由是要實現「議長中立/不限屆數」。但以英制為例,議長中立即完全退出政黨活動,非但不可能「輔選」同黨候選人,甚至到議長退休後亦不可參與黨派活動。但是,而今王金平爭取「中立議長」之「名分」,認為這才能為國民黨候選人「輔選」,請問「中立」何在?

再者,英制是下院全院朝野黨派共認某人留任議長之後,各黨始在選區禮讓,使其連任。今國民黨卻片面逕指王金平為「國會議長」,就給他不分區;但如今看王金平未必能成為下屆議長,又改口稱他為「國民黨立院龍頭」,所以須給不分區。但「龍頭」並非法制職稱,國會的黨團三長始是「國民黨龍頭」,難道皆該給不分區?綜上所言,國民黨給王金平不分區,如何名正言順?

再言現實利害。王金平是否提名不分區,已撕裂了國民黨。他的一句「沒有名分,如何輔選」,更是圖窮匕現,引發藍營的強烈反感。由於王的爭議性太大,他對選情的影響必是扶了東牆西牆倒。一般認為,他在中南部扳回的力道有限,但在北部恐更加使國民黨失票。據知,新黨可能重新考慮提不分區人選,如果名單有吸引力,國民黨的政黨票恐大量流失。

是否不分區第一名才算「名分」?不分區第十名就不算「名分」?王金平自認無「名分」不能輔選,但他若有了「名分」,其效應究竟是「輔選」或「反輔選」呢?

   
聯合報社論
聯合/如何走出「被統一」的焦慮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中研院社會所最近所作「統獨」調查發現:民眾對「當下統獨意願選擇」,與「預期未來統獨走向」出現明顯的落差。

被問及「以你當下意願,選擇統一、獨立或中間立場」時,有四十六.四%選擇「獨立」,為三選項中最高者;但再被問及,你預期兩岸未來將走向是「被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時,卻有四十九.七%預期台灣將「被統一」,而只有三十五.九%預期將「獨立」。其中,當下意願選項為「獨立」者,亦有三十七%預期台灣將「被統一」。

此項調查引起關注的面向有三:一、台灣當下的民意結構,選擇「獨立」者居最多(四十六.四)。持「中間立場」(問卷此處未用「維持現狀」一詞)居次,占三十七.五。主張「統一」者居末,僅十六.一。可見主張「獨立」目前為強勢民意。

二、有四十六.四當下意願選擇「獨立」,卻有四十九.七預估台灣未來將「被統一」。可見台獨雖為強勢民意,卻有更多民眾認為台灣的未來走向是「被統一」,而非獨立。在此出現了「主觀意願」與「客觀預期」的落差,想要獨立,但預期被統一。

三、選擇「統一」是台灣的弱勢民意(十六.一),「維持現狀」則是比率最低的預期走向(十四.四)。選擇「統一」者最少,但預期「被統一」者最多,這也是一種心理落差(不願統,但預期被統一)。而預期「維持現狀」者最少,預期「被統一」者最多,則可能是認為維持現狀是「溫水煮青蛙」。

試以此項調查來解析此次總統大選中的兩岸論述。朱立倫據守「維持現狀」,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但調查顯示,預期兩岸未來能「維持現狀」者卻居最少數(十四.四)。

蔡英文也主張維持現狀,但迄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也未說「不統/不獨/不武」;凡此皆非「現狀」,將如何「維持」?亦即,二○一六倘蔡英文勝選,台灣若由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國民黨,換成以否定「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民進黨主政,萬一出現「地動山搖」的情勢,將如何「維持現狀」?何況,獨立是四十六.四%強勢民意的選擇,且畢竟仍有三十五.九%預期「獨立」可以實現,蔡英文如何能背棄這些廣義「台獨」的支持者?然而,卻又有四十九.七%預期台灣將「被統一」,試問蔡英文將如何實現台獨支持者的意願?

相對而言,洪秀柱的兩岸論述,卻可能更呼應此項民調。洪沒有能力駕御她的兩岸論述,如爆出「一中同表」「終極統一」,終至捉襟見肘;但她的論述主軸其實不無道理,不能因她選戰失敗就廢其言。洪的競選主題是「道路」,她看出了台獨是強勢民意,但不認為此路可通。她也預期中國大陸對台灣促統的壓力將愈來愈大,因此以台灣不要蹉跎至「在失去尊嚴的情形下被統一」,為其兩岸論述的總結性警語。

洪秀柱使用的「被統一」,與中研院民調中使用的「被統一」,應是同一概念。這可能是「被統一」一詞首見於民調,也是首見於總統大選,這多少反映了世局的遞變。洪秀柱說「我不是統派」,可見她知「統一」是弱勢民意;但面對「被統一」的壓力,她一方面高調地說「是我統他,不是他統我」,另一方面卻又低調地說「不能在失去尊嚴的情況下被統一」。她說,現狀是維持不住的,「不要溫水煮青蛙」,要在中華民國尚有機會時,與大陸簽定和平協議。如此看來,洪秀柱的論述,難道不比朱立倫或蔡英文更能反映此民調顯示的民間焦慮?

「獨立」是強勢民意,但「被統一」卻是最多數的預期。「被統一」的「被」字最刺眼,因為這顯示了兩岸客觀情勢的消長,及民眾對兩岸前景信心之消蝕。當台灣民眾對「統一」的意願低,對「維持現狀」的預期亦低,且「獨立」又是強勢民意,但又多數預期將「被統一」,這正是一個被民意及現實撕裂的台灣。而此種難以癒合的撕裂,正是預期台灣可能「被統一」的主因之一。

面對「被統一」的預期,朱立倫站在「維持現狀」的最少數預期上,蔡英文則站在最強勢的「獨立」民意上,洪秀柱的「不能在失去尊嚴下被統一」的警語又成馬耳東風。台灣如何走出「被統一」的焦慮,如何處理主客觀條件的落差,光憑口號是不夠的!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簽署貨貿 要急事慎辦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政府近來不斷透露將力求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年底完成的消息,同時完成談判後,簽署時間會延至明年,將決定權留給新政府及國會。正當台灣進入選舉高峰期之際,貨貿協議完成談判一事,大概很難不成為政治話題,但是否會成為風暴,將取決於政府的態度、協議內容及配套措施。這些是有些很急,有些卻急不來。

隨著中韓FTA可能於明年初生效,兩岸貨貿協議對我國產業絕對有正面意義,但也很難迴避擴大開放陸貨來台的爭議。此時此刻完成,有幾重意義:在實質意義上,當然是回應產業界強烈需求,以降低中韓FTA鯨吞蠶食的衝擊;但最關鍵者其實是在於時間點。隨著大選接近,各界都預測明年起兩岸關係將進入盤整期,無論何黨執政,北京大概都會先以「停、看、聽」的態度回應。換言之,若今年貨貿協議無法談完,明年以後很可能出現即便我方想要加速,陸方也無意配合的情況;何時能談完,甚至是否能談完,都出現極多變數。

若能在今年完成技術談判,則情勢就大不同。雖然明年陸方仍可能拖延跟新政府簽字,但此時責任歸屬就不全然在我方,意義上完全不一樣。事實上,面對這種未來變局,中國大陸現在仍願意配合加速談判,我們必須要了解也是一種善意的釋出,而不宜全然否認其意義。

再者,現在完成貨貿協議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初步解決我國加入由東協加上中、日、韓等16國組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重要障礙。由於TPP前幾周已完成談判,目前看來RCEP也有加速的趨勢,日前更宣布將努力在今年底完成「主要議題」的談判並簽訂協議,2016年再繼續收尾。RCEP對制度改革及產業升級的重要性雖不若TPP,但畢竟參與國家都是我國當前貿易及投資最重要的夥伴(占出口值60%,對外投資超過85%),若有機會沒有不加入的道理。

然而加入RCEP除了東協各國是否支持外,另一個關鍵在於兩岸經貿正常化。這是因為未來在RCEP架構下,其他成員國都會預期台灣必須對包含中國在內的全體RCEP成員都具體落實RCEP義務。台灣目前要滿足這個門檻最大的挑戰,便在於對中國產品、農產品及投資所保留的諸多限制。這些稱之為「正常化」的項目,隨著去年學運而完全停頓。若我們能透過兩岸貨貿協議,讓這些問題取得雙方共識(例如分階段繼續開放等),就算無法立即解決問題,至少可向其他RCEP成員國說明兩岸已有共識,無須擔心。

問題來了。貨貿協議若成為下一個服貿,主因可能不是協議本身,而是政府不說實話的老毛病。例如,政府將貨貿協議與TPP連結在一起,想說服外界因TPP而勉強接受貨貿;但TPP與貨貿的關係其實薄弱,勉強串在一起,便給外界為掩護貨貿完成談判找說詞的觀感。特別是,TPP 10月5日才宣布完成,貨貿求年底完成的訊息9月就已傳出,可見當初決定加速貨貿談判的決策並無TPP的考量。事後再來硬套關係,只會讓外界質疑貨貿決策若非「為急而急」,就是「內情並不單純」。就是這種政治算計的味道,使貨貿的正當性降低。

再者,貨貿協議因涉及開放禁止類的陸貨,需要比其他協定更多的支持、輔導配套,以及政治的支持。但貨貿協議到底有無擴大正常化,不清楚;配套措施,不清楚;政治上兩岸監督條例也遲遲無力處理,選舉又愈來愈近,政府要如何在這個環境下推銷貨貿協議,令人好奇。最後,外界也擔心時間壓力對協議品質的影響。

我們同意貨貿協議對台灣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及時完成談判也有其時間上的意義;但若只知道時間急,卻沒有建立支持貨貿成功條件這些「急不來」的基礎,我們很擔心結果會應驗「十次車禍九次快」這句警語。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不給糖就鬧 給糖還是鬧?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西方萬聖節的孩子遊戲是「不給糖就搗蛋」,本來,這遊戲是小孩子的玩意兒,執政國民黨的大人,竟然玩起這樣把戲,令人失笑。

發糖果的,這幾年家產揮霍得差不多,手上的糖果有限。至於帶頭要糖果的大哥,雖然早就過了要糖果的年紀,可是卻要得很有技巧,吆喝一堆小弟幫他敲鑼打鼓,給發糖果的施壓。發糖果的為了家和萬事興,也只好放寬領糖果的年紀。

糖果沒到手,要糖果的帶頭大哥卻憋不住,該不該給他最大最好的糖果,旁人意見不少。他先是宣稱自己沒糖果,就沒力氣擺平小弟,然後又放家人鴿子。不給糖要鬧,確定拿得到糖果,還是要鬧。

最諷刺的,被他放鴿子的受難者,是過去幫他搖旗吶喊敲鑼打鼓的小弟之一。看來在這樣的重重施壓下,發糖果的主人,恐怕不但給帶頭大哥最大最好的糖果,還得給他糖果分配權。

沒錯,這個萬聖節寓言裡的主角,就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和立法院長王金平。以現在國民黨的選情,提名王金平擔任不分區立委,到底能加分多少,其實很難說。但若不滿足王金平的要求,不管他袖手旁觀,或者在黨內興風作浪,對國民黨的選情都是雪上加霜,也給了王金平運作的機會。

若說王金平是國民黨當今黨內第二號人物,大概沒什麼人會反對。本來無論如何,他心裡要的東西,應該都可以瓜熟蒂落囊括入袋,可以扮演受人尊敬的中流砥柱的角色。卻因為心急難耐,卻成了不給糖就鬧的小屁孩,連自己的親衛隊都可以犧牲。

話說回來,國民黨會落到今天這種必須向王金平不斷妥協地步,所有曾掌握發糖果大權者,也必須負責。誰叫他們在辦得到的時候,不知趁勢維護黨內制度,而要坐視王金平尾大不掉?

   
民意論壇
永續經營 健保費率不宜貿然調降
韓幸紋/淡江大學會計系副教授(台/聯合報
總統兼立委選舉將至,各項政策買票行為陸續出籠,由於截至一○四年八月底健保安全準備約二○八五億元,約為四點六九個月保險給付支出,一般普遍認為健保財務狀況良好,應該還利於民。因此日前衛福部宣布補充保險費下限從五千元調整為兩萬,健保署則調降平均眷口數,兩項調整將使得健保收入減少超過五十億。

目前立法院尚有立委提案,希望將補充保費費率從二%降至一%,健保會也有委員提案希望調降一般保費費率。但目前為合適的費率調降時間點嗎?

首先,一○二至一○四年前半年為近年來經濟成長率相對較佳且穩定的情況,但一○四年第三季起經濟成長率呈現負成長,未來一至二年預期景氣將是較差的狀態。再者,台灣人口呈現高齡化及少子化現象,特別是這兩年開始,俗稱的戰後嬰兒潮或是台灣人口高峰期初始階段的人口,開始步入六十五歲以上的退休階段,也就是說這兩年開始,台灣高齡化速度將會加快。

這個人口結構的變化,將會同時影響健保收入及支出兩方面:就健保收入方面,健保收入以一般保費為主,一般保費費基主要為經常性薪資,在退休人口數較高,但新進工作人口數較低的情況下,整體工作人口將下降;且就薪資所得變化來看,筆者比較九十五至一○二年的各年齡組薪資所得資料發現,廿至卅九歲組的平均薪資所得不僅較四十至五十九歲組的人口低,且在七年間平均薪資幾無成長。也就是說,新進工作人口數不僅人數較少,薪資所得也較低,此變化勢必對於健保收入造成負面衝擊。就健保支出方面,高齡人口平均醫療支出較高,可預見未來醫療支出將不斷攀升。

目前工商團體以安全準備高於三個月保險支出為由,建議調降一般保費費率。一來目前並非合適調降費率的時間點,二來就制度面來看,安全準備需為一至三個月保險支出,僅為原則規定,並非強制標準。安全準備除了短期資金調度所需之外,尚須因應中長期人口老化、景氣等財務衝擊。這就像一個家庭,可預見未來支出將不斷升高,收入受到景氣影響,兩、三年間收入可能難以提高,甚至長期來看,收入也都難以大幅提升,此時口袋中的儲蓄應該拿出來消費,還是繼續存著以備不時之需呢?全民健保財務考量更應以永續經營為目標,筆者建議健保費率不宜貿然調降。

   
無益經濟 停止顢頇減稅降費
陳聽安/政大名譽教授、陳國樑/政/聯合報
執政黨不分區立委一口氣提出包括:股利所得減稅、健保補充保費費率調降、廢止出售初次上市、上櫃股票所得課稅、刪除於一○七年起方才會實施的證券交易所得大戶課稅相關規定及取消員工獎酬股份緩課限額等五項減稅法案。除了《所得稅法》外,尚涉及《全民健康保險法》與《產業創新條例》部分條文的修正。僅就股利所得減稅及補充保費費率調降兩項來看,稅收及保費減收合計高達九百三十三億元。

我們除嚴厲譴責這種不負責任、亂槍打鳥式的減稅提案外,更要提醒財政及主計部門,務必謹守《預算法》及其他法律有關稅式支出規定,尤其是對《所得稅法》的股利所得減稅提議,務必堅守非有替代財源不可減稅的大原則。

個人所得綜合課稅的根本精神為,加總所得及累進課稅兩大設計。經由加總結算,方得呈現完整的納稅能力;經由累進課稅,始得落實量能課稅、平衡所得分配的功能。我國綜合所得稅制度,稅率部分即為累進,各類別所得中,第一類的主要內容即為股利營利所得。

然根據立委的股利所得減稅提案說明:適用綜合所得稅廿%以上之個人股東,取得股利所得部分,稅率以固定之廿%計徵;稅率未達廿%之個人股東,則維持原本併計綜合所得總額計算課稅。換言之,相當於對所得全部或主要為股利、且所得淨額超過一一七萬元的個人(適用稅率廿%以上),就彼等的綜合所得稅,改採廿%之單一稅率分離課稅。此舉除造成估計的七百億元稅收損失外,還全盤推翻了所得稅綜合課稅的精神、違反所有關於所得課稅的學理與原則。

在效率的面向,單就特定來源所得提供租稅優惠,相較於以其他方式賺取的所得必須面對四十五%稅率,個人「當然」選擇稅負較輕的股利;若沒有選擇的彈性,則「當然」經由形式上的安排轉換所得名目。前者造成企業及個人經濟決策的諸多扭曲;後者則為逃稅或避稅,除稅收損失外,其間的安排與規畫更是純粹資源運用的虛耗。

就公平面向,何以單就股利所得,且僅就高所得者的股利所得提供租稅優惠?就水平公平的角度來看,辛勤工作所賺取的一千萬元薪給,何以必須負擔同額股利邊際稅率之二點二五倍(四十五%除以廿%)?就垂直公平言,僅就綜合所得稅稅率較高的個人提供租稅優惠,相對懲罰低收入者、擴大貧富差距。尤有甚者,就上述逃稅或避稅論之,股利減稅更是專為高所得者鋪設逃、避稅新導管。

此外,細讀立委所提股利所得減稅議案,直叫人為立法的品質憂心。該提案所修改的條文第十四條,分明為所得的分類,卻硬加入了稅率及稅額的計算。令人更啼笑皆非的是,不知所云的字句與修法說明根本兜不攏。修正條文的文字敘述為:適用減稅優惠的高所得者,「按財政部頒佈固定稅率以百分之二十計徵」;並非其修法說明所言:就取得股利所得部分,以固定稅率廿%計算稅額。

最後,舌敝脣焦,我們一再提醒,只靠減稅並不能解決經濟問題;顢頇地一味減稅降費,一定看不到效果,還賠上國家財政健全的基石。當丹麥人的幸福感可以來自繳稅占其所得的百分之六十時,台灣人依舊無法自拔於只會要求減稅降費的泥潦,兩相對照,差別何止以道里計。

   
聯合筆記/團結的囈語
游其昌/聯合報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發表他的選舉主軸,「ONE Taiwan,穩的台灣,阮的台灣,團結就是力量,行動就是力量,台灣就是力量」,「台灣的困境,需要大家互相包容,團結起來,以多彩多元、同心一命的ONE Taiwan前進」。

這場選舉,國民黨最不缺的口號就叫做「團結」。喊了一整年,到現在還在喊「國民黨沒有任何分裂的本錢」。朱主席喊得大聲,然而朱王猜忌難解,黨內天王傾軋依舊,「換柱」喚不回國民黨的同志愛,只會讓社會看笑話。

豈僅是國民黨在喊團結,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在參加雙十國慶前說,我們這個國家,正面臨嚴峻的挑戰,「我要用我的出席來表達包容的決心、和解的勇氣,與團結的意志」;「我們不只要團結一個政黨,我們要團結的是一個國家」。

兩個人的口號像不像?似乎「包容、團結」,「一個台灣」就是藍綠共識,「行動起來,打破台灣困境」彷彿是大家沒有疑義的主張,既然是這樣,那兩黨每天吵得震天價響,鬥得沒完,到底在吵什麼?

大家都明白,「團結」其實是個反指標,喊得越響,越不團結,正因為不團結,所以才會喊團結。就和大陸一樣,內部爭議壓力越大,越要喊「和諧社會」。國民黨分崩離析到苟延殘喘的地步,才逼出朱立倫「換柱」,台灣不是因為到了藍綠對峙,無法溝通的地步,怎麼會朱蔡都齊喊「團結」,卻又每天爭選票搞分裂?

其實,「團結」只能夠凝聚力量,難的還不只是凝聚力量,而是凝聚力量,拳頭要打向何方?國民黨和台灣社會都是一個樣,一向是「勇於內鬥,怯於外戰」,都只剩一口氣在,朱營王營還要爭鬥不休,難怪地方上倒戈者比比皆是。民進黨眼見政權在望,現在倒是真團結,只是團結在對抗「萬惡的馬政府」,儘是只問顏色護短,不講是非原則,對陳水扁貪瀆過去如是,對賴清德挑釁議會也如是。蔡主席一出面,黨內異議原則全不見,一向喧騰的全代會十五分鐘結束,全黨只見「英派」在,什麼流什麼國全都消聲匿跡,似乎「一切只待英文出」,就能解台灣蒼生於水深火熱,這樣的團結也未免太恐怖。

真正的問題是,這些偉大的領袖光會喊「團結」,卻從來說不清講不明台灣要往那裡去,讓台灣人有衝刺努力的目標,而不是「維持現狀」吃老本。對岸揚言要五年內GDP翻一番,我們呢?翻得了半番嗎?拜託蔡英文、朱立倫,就算是謊言,也請幫我們畫個餅,別再讓台灣懷憂喪志下去了,連個築夢踏實的想像都沒有,團結還有什麼用?

   
中日韓峰會 暴力的預感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聯合報
安倍晉三於二○一二年十二月第二次就任日本首相,朴槿惠二○一三年二月就任韓國總統。不過,昨天才是兩人的第一次雙邊高峰會談,而且一次就談個夠,比兩國外交幕僚敲定的時間足足延長了半個小時。會中,安倍首相強調「向前看」;朴總統則希望此次會談成為「療癒苦痛歷史的契機」。

這類對話,台灣人最熟悉不過。廿幾年來,每年的二月廿八日都得復習一次。所以,當日本的韓國/朝鮮研究者們奔波於各大媒體,強調日韓關係的解凍之時,對於台灣的日本研究者而言,更關心的不外乎是「歷史的加害者」日本,今後對於殖民地歷史問題的對應態度與具體作為。

不過,在眼前的東亞,蘇聯的解體和中國的崛起,所牽動的歷史動能實在太過強大。面對此一世界史的「大轉換」(Great Transformation),日本和北朝鮮別無選擇;韓國則一貫積極地實踐其拿手的「小國外交」;台灣呢?很難判斷。不過,由於對於「國益」認識的相左,國民黨台灣和民進黨台灣的選擇基礎,極為異質。只是,由於民進黨台灣的出現已經無限接近歷史的必然,所以,近來不管是所謂的美、中、台「大三角」或國、共、民「小三角」盡皆無從維持平衡,處處出現破綻。

從世界史立場看,美、中的歷史衝撞只會在海洋,不會在大陸。但中國依附在海洋通商系統的歷史回歸,使得中國強烈認識到「海洋」及「海軍」在全球規模的通商貿易系統中的重要性。所以非得「出海」,非得強調「海權興國」,非得建立海上基地不可。只是一出海,必然碰上既存的盎格魯撒克遜海上通商霸權的「海賊資本主義」(《陸與海》卡爾.舒密特)。日前美、中在南海的對峙,毫無疑問,就是此一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的世界史抗拮。對盎格魯撒克遜海洋民族而言,太平洋太小,怎麼樣都容不下美(海)、中(陸)的共存。上月才成型的TPP當然就是美國對中國出海的圍堵,同時也是美國(或美、加、澳、紐,外加日本等海洋國家)將太平洋內海化的實踐。

所以說,日本沒有選擇,非得「忍痛」加入TPP不可。另一方面,半島國家韓國還在觀望。例如,一日在首爾舉行的中、日、韓三國高峰會,韓國碰到中國講RCEP(大陸系統),碰到日本就講TPP(海洋系統),即是顯例。這就是半島(韓)和島(日)對大陸(中)最異質的歷史認識。也就是說,半島隨時意識到大陸的力量,島國則經常無意識地忘記大陸的存在。

今天的東亞和一百二十幾年前一樣,充滿了暴力的預感。唯一不同的是美國勢力的存在與否,以及「列強」爭奪的不再是半島與大陸,而是島嶼與海洋的利權。一百二十一年前的甲午戰爭,當時的東亞既存勢力,全部捲入,爭奪的標的物是朝鮮半島與中國大陸的東北。不過,實際上成為戰勝國日本戰利品的卻是海島台灣。當年的台灣,非國(state)非民(nation),束手無策。今天呢?

   
競選LOGO噴口水?詮釋意涵判高下
邱德宏/苗栗縣文化基金會董事(苗/聯合報
朱立倫公布「ONE TAIWAN 台灣就是力量」的競選識別系統,引起是否抄襲蔡英文「○點亮台灣」的疑慮,筆者以為單純就圓圈概念引發抄襲爭議大可不必,倒是考驗誰才是主導LOGO政治詮釋學的智慧與實力。

只要GOOGLE一下國外設計作品,圓圈的概念俯拾皆是,不能因此認定是誰抄襲誰。一個LOGO的呈現,它可以說是設計者所有想表達或不想表達的一種過程的簡化結果,單純就表象來看是否抄襲都是膚淺而擾人。LOGO除了圖像的美學意義,更重要的是LOGO內在或衍生出來的詮釋意義,也就是LOGO的生命與靈魂。即使雷同或類似概念的圖像,都可能因為詮釋意涵的層次立判高下,或看出彼此精神意涵的差異。

然而,對於國民黨LOGO的爭議,我們看不出發言者的智慧,甚至引起民進黨LOGO設計者的反彈,其實你可以不喜歡或挑剔,但別讓設計者感到你存著看不懂卻硬要糟蹋別人心血的惡意,更何況選舉關鍵也不在一個LOGO,而是背後的深思熟慮及鋪陳而出的治國理念。

其實朱立倫的「ONE TAIWAN」可以表述為「一個台灣」,展現涵容包括民進黨「○點亮台灣」的精神,進而說明台灣只有一個,必須團結前行,一團和氣;而「○」除了民進黨「點亮台灣」的意涵外,更可指述為「OPEN開放政府」,「N」則是「NATIVE本土(在地)關懷」,「E」指的是「EVOLUTION進化社會」。如此一來,國民黨繼續深化詮釋自己的LOGO,不但可以闡述未來治國的理念,也可化解淺薄的抄襲爭議,甚至在顏色的詮釋上可以說國民黨意圖擺脫藍綠,不僅要點亮台灣,更希望台灣可以再現彩虹和希望。

LOGO的爭議終究要回歸政治的詮釋學才能對選舉產生較勁的力道,國民黨應慶幸有此爭議,可以凸顯理念並順勢扭轉格局差異,選民從中或許也可感受到兩黨的執政智慧與治國格局。設計者也不必攪和在政治裡,畢竟單純的設計想法承擔不起政治操作下的慘烈口水。

   
海洋國家 台灣準備好了嗎?
謝立功/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兼/聯合報
台灣自詡為「海洋國家」,近日看到三則分別是國際、中國大陸與台灣相關的海洋新聞,或許可作為我國自我檢視成為海洋國家,我們準備好了嗎?

首先是海牙國際仲裁法院裁決,主張有權審理菲律賓就南海主權爭議提出的訴訟;但中方則認為,該裁決對其無拘束力。其次,中國海洋國家實驗室於青島正式啟用,據稱投入十三億元人民幣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將為中國海洋發展提供新科技引擎。另在台灣也舉辦一場海洋人才培育的座談會,與會者一致認為要積極擴大海洋人才之培育,但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究竟與何所學校合併仍不明。

台灣要成為真正的海洋國家,第一,我們有無足夠的海洋人才?過去多強調海洋科技人才,以南海問題為例,台灣面臨的處境,除須通曉國際海洋法,還須熟悉國家安全、兩岸關係與國際政治的海洋法政人才,才能因應如海洋般多變的局勢,使南海成為「和平與合作之海」。第二,如何整合現有與海洋相關之整體資源?除海洋委員會儘速成立外,還包括結合政府有關部門資源,加強公部門與各大學相關系所及研究機構之合作等,且須投入更多科研經費,完善海洋基礎建設。最後,台灣須建立海洋國家人民之新思維,領導人必須有如海洋之胸襟方能海納百川,民眾也應更具包容性尊重不同想法方能成其大,讓我們共同迎向海洋,開拓海洋!

   
長壽密碼 花東弱勢老人難及的夢想
呂信雄/一粒麥子基金會董事長(台/聯合報
日前聯合報發表台灣第一份百歲人瑞的調查報告,指出近七成的頂老族滿意現在的生活,近九成與家人同住,且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晚年平安;幾位健康、活力的百歲人瑞也分享自己的長壽祕方。總結來說生理上的餐食無虞,加上心理上有家人常伴關懷,是他們健康老化的長壽密碼。但看完這群百歲人瑞生活,我們更關心在東部偏鄉的弱勢老人,不在關注可以活得多老,而是在漸漸老化的過程,誰來照顧他們的生活?

筆者長年服務於花東地區,關注當地弱勢老人家的照顧問題,依據衛福部統計,全國獨居老人比率占全國老人的二%,而台東縣獨居老人與全縣老人的比率,是四倍以上,有九.六九%之多。而不在獨居長輩統計數字之中的「假性獨居老人」,雖表面有家人同住,但因子女經濟困難無力照顧長輩,或子女罹病、酗酒、身障,反而還需長輩的照顧,這些家庭在我們服務中時常可見。獨居再加上經濟困難的長輩常連基本的生活照顧都是個問題,長壽密碼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從百歲人瑞到花東弱勢長輩的現況,是從雲端到地面的差距,是不是更應該思考,這群更需要關注、投入資源的弱勢長輩呢?

面對獨居或生活困頓的長輩,我們一直思考怎麼發展出最適合照顧當地長輩、為他們實現在地老化的方式。「建立社區照顧網絡」是實現在地老化願望一項重要的工程,社區辦理的老人日托站、關懷據點、老人日間照顧中心,一點一滴透過長者之間的互動和服務團體與長輩的接觸,去幫長輩找到朋友、建立社區對長輩的關心。不管是村長、警察、鄰居、公益團體的專業服務人員或是志工,還是巷口便利商店,都是我們積極尋找的扶持人力。當我們把照顧長輩的網慢慢編織起來時,長輩的基本生活照顧才得以維持下去。

舉例來說,最基本的吃飯問題,在政府補助每天一餐的送餐服務外,基金會也在思考如何動用各種人力和資源幫長輩再送上晚餐和假日餐,每年都盡全力爭取與企業合作募款計畫,還好企業也看到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問題,願意釋出資源和人力組成「好鄰居送餐隊」,在送餐員休息的周日,接力送上便當和關懷,才能提供他們穩定的餐食來源。多年來的努力,我們不是要「養成」百歲人瑞,我們要做的,其實只是要讓老人家好好吃飯、安享晚年。

   
黃介正/南海,明年兩岸關係第一考題
黃介正/聯合報
針對我國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兩岸議題的辯論目前聚焦在如何「維持台海現狀」,可是明年兩岸關係的重大考驗,不在台海,而是南海。

南海島礁及海域主權爭議,近日成為國際關注焦點;美中兩強在該地區的戰略對峙,涉及雙方對於海洋公域的認定、區域影響力的爭奪、甚至領導人智慧與決斷力的對比。但今年美中之間的爭議,卻極可能成為明年兩岸之間的大麻煩。

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以戰勝國的地位,收復日本戰時占領的南海島礁與水域,由海軍會同內政部方域司及地理專家多次巡弋、測繪、命名,而成一九四七年公布十一個斷續線組成的U型線,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繼承了我們的劃界,南海的曾母暗沙遂成為兩岸小學課本敘述的國之南疆。

然而,一九八二年制訂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嚴格定義了一個國家得以宣告主權及領海的條件,與我國當年公布之南海歷史性水域,乃產生概念的疑義。

南海U形線是我們劃的,公布時並無他國挑戰,原始檔卷還在中華民國的內政部,而且我們也在南海最大天然島嶼—太平島駐軍固守一甲子。今日各國在南海的爭端,我們自然躲不掉。

納入《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中的「三戰」: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是大陸對付台灣的犀利武器之一。如今美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南海爭議對中國進行三戰:在輿論戰上,透過智庫研究、研討會及出版、廣泛在媒體或網路質疑中國的南海主張;在心理戰上,利用亞太周邊國家,尤其涉及主權爭議各國對中國勢力擴張的焦慮,並且以實際軍力巡航,鞏固友盟信心;在法律戰上,贊成菲律賓向聯合國常設仲裁法院,針對南海島礁及歷史水域主權提出仲裁案,三管齊下。

針對南海相關議題,美國政府雖強調對主權爭議不持特定立場,只是強烈堅守「公海」的「自由航行原則」,但還是對我加諸相當的壓力,希望台灣在南海採取有別於中國大陸的立場,以遂「釜底抽薪」之目的。

歸納近四年來美國前政府官員及智庫專家學者對我們的「建議」,包括:基於軍事實力與財政考量,放棄南海主權主張,擺脫與周邊國家爭端,集中實力固守台澎;依循國際海洋法原則,不再堅持U形線歷史水域,只保留有駐軍的太平島;暫不改變固有主權立場,但必須釐清U形線主張,是否符合現行國際海洋法之定義。

在我們的傳統中,有兄弟的家族,祖產不能一人決定變賣。依循這種邏輯,中國大陸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說:「美國人對九段線有什麼要求,台灣要與大陸通氣,整個中華民族在南海的利益,台灣不能單獨表態。」

華府與北京已經就南海議題,給台北下了至少兩年的指導棋,兩邊都聲色俱厲,愈鎖愈緊。外交部日前發表的七點聲明,表面不夠強勢也似無效果,卻至少得以暫時頂住「雙殺」的壓力,也為爭取發言權,留有若干伏筆。

聯合國常設仲裁法院預計將在明年我國總統大選後,政權交接期間,針對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做出判斷。北京有實力可以不理,但南海原始檔卷在台北,屆時美國要我們給個話,看來免不掉。

南海議題處理不好,新總統還未就職,台海就已先不平靜了。(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嘉義美好小旅行》贈書活動
64處嘉義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房景點,吃、買、逛、住,讓人一次滿足!吮指小吃、懷舊建築、人文風情,串起《嘉義美好小旅行》好書送給你!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讀字書店
海明威在〈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這篇短篇小說中,描述了一個人真正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窗明几淨,有充足光線能篩過葉縫的咖啡店。入夜後的桃園市桃二街,也有個類似的閱讀空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