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在那裡,不來不去,愛在那裡,不增不減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情感的付出,得不到預期的回報,而感覺自己受傷了。其實,不是因為多付出而受傷,而是期待回報的心讓自己受傷,因為將所謂的感情,變成了一場「我執」與「我執」的較量,所以總在傷害別人,或被人傷害中浮沉。
痛苦的根源不是感情,而是我執。只有逐步放下我執,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快樂。
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故事,都有過去。任何一個「要」什麼的決定,也是一個「不要」什麼的決定,反之亦然。金庸風靡華人的武俠小說中,浮沉情海執著不放而至淪落癲狂、醜惡的角色所在多有,其中楊過等了小龍女十六年;郭襄對楊過則尋覓了二十四年,等不到並肩策馬,等不到執手偕老,浪跡天涯的紅顏等到了白髮,終於大徹大悟,峨嵋山上古佛青燈一生,成為堪忍世間最柔軟的堅強。
這世上如果人與人都能剛剛好就好了,我愛你,你剛剛好也愛我。可是如果畢竟只是如果,真有如果,裡頭也是偶然與必然的因緣結果。
人間情愛珍貴,是你的,珍重之;不是你的,亦珍重之。珍重是互相疼惜,疼惜每個相遇都是輪迴的久別重逢。此世重逢能於今生結果,那是因緣,若今生不能圓滿,以良善美好互相祝福,各自前行更自修善因,在來世繼續重逢必定就有美好善果。如天地生萬物,天地不佔有,不自私,才是真有情。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有人說扎西拉姆.多多創作的《疑似風月》中這則〈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在電影中被當成了男女情愛的傳唱是不對的,認為無關世俗風月情愛。其實不然。
「班扎古魯白瑪」原是從梵文譯為藏文,再從藏文轉譯為中文。「班扎」是「金剛」之意,表示能斷除無明煩惱。「古魯」有「上師」、「喇嘛」之意。「白瑪」則是「蓮花」的意思,所以中文「班扎古魯白瑪」意指「金剛上師白蓮花」,也就是第一個將佛法傳入西藏的蓮花生大士。
據稱扎西拉姆.多多曾表示,〈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的靈感,其實是來自於蓮花生大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及慈悲。
上師對弟子的關愛和慈悲是「情」是「愛」,親情、友情、愛情、對草木禽鳥所有有情眾生,亦都是「情」是「愛」。
你對感情的付出,是出於「真愛」或者「慾望」呢?如果你的付出與接受,總感覺在傷害與被傷害中浮沉,那是苦痛的慾望,不是菩薩道的有情有愛。那麼,你當借鏡蓮花生大士:「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
世人對感情的付出,經常陷於火焰般炙熱的苦痛中,那是對於付出的無明障礙,感情的付出,一如佛陀教人布施,是要你成就他人,也是讓他人給你成就的互相慈悲。
★慾望如海水,越喝越渴
當我們過於關注自己和自己所感興趣的事,憂鬱就會悄悄到來。「我」變得巨大,導致我們無法接受任何不合我們心意的事。
我們憑什麼要求別人遵照我們的意願行事呢?如果我們選擇被我們的情緒和慾望掌控,最終只會自作自受。
如果你一開始以欺騙、傷害別人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願望,它們最終還是會離開你!
電視劇裡,經常有為了功成名就而使用各種狡詐手段的反派角色,他們眼裡只看得到自己的利益,完全不在乎他人是否會因此受傷。在戲劇中,多半會讓這些人自食惡果,而實際上,這些惡行的果報也是會回到他們身上的。俗話說,鴨蛋再密也有縫,多行不義必會被人揭穿,必須接受法律的制裁。
世間所定義的成功,是擁有榮華富貴,有響亮名聲,還有錢財可以揮霍在各種物質享受上,然而,這些東西都是我們需要的嗎?
相傳伽藍尊者關羽到人間明察暗訪時,遇到了一個傷心的男孩,便上前詢問:「小施主請留步,我有事想請教你。」
男孩看他像是來化緣的人,便說:「師父,對不起,如果您要向我化緣,請到別處吧,我也自身難保了。」
伽藍尊者回應:「你誤會了,我是看你愁眉不展的樣子,想要幫助你,你有什麼困難嗎?」
男孩答道:「我母親含辛茹苦把我養大,現在積勞成疾,生了重病,我們家沒有錢為她治病,也沒有親戚可以幫忙,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伽藍尊者受到男孩孝心的感動,便對著路邊石頭一指,將它變成一塊黃金,送給男孩:「你把這塊黃金拿回去,醫治你母親的病吧。」
男孩卻搖搖頭說:「我不要這塊黃金。」
伽藍尊者對男孩不貪取錢財的態度感到開心,勸道:「你的作為值得嘉許,但是你如果不拿這塊黃金,要如何醫治你母親的病呢?你還是把黃金收下來吧!」
沒想到男孩說:「我不要這塊黃金,因為它會有用完的一天;我要你點石成金的手指頭,這樣我就隨時都有黃金可以花用了。」
伽藍尊者聽了,感到失望至極,搖搖頭,將黃金變回石頭,轉身離去。
慾望與貪念是最大的心魔。
「眾生易度人難度」關鍵全在慾望和貪。
有位法師雖然沒有打坐修持,卻做了一輩子的好功德,不但被皇帝聘為國師,還擁有御賜的紫金缽。當法師大限已到時,閻王派了兩個小鬼來捉他,法師要求小鬼給他七天的時間打坐,要是修持成功,就會度化他們。七天後,當兩個小鬼再來找法師時,只見法師成了一片光明,看不到人影。這兩個小鬼著急了,擔心要是法師不度他們,又不跟他們回地府,他們就得接受懲罰。這時,他們發現光明裡有一絲黑影,原來法師手上還拿著紫金缽。他們立刻變身成老鼠去咬紫金缽,法師心念一動,光明立刻消失,現出人形,隨即便給小鬼抓住了。
唐朝洞山良價禪師曾說:「不求名利不求榮,只應隨緣度此生;一個幻軀能幾時,為他閒事長無明。」成住壞空是物質世界的本質,唯一能夠常存的是內在的佛性。我們應追求的是佛性的精進,而對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物質,則應隨緣待之。
~以上資料摘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活出美好人生》加措仁波切◎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