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資訊專欄作家高燦鳴分析,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想要改變其事業王國,得先要有新思維並且改變作法。高燦鳴表示,鴻海作為蘋果iPhone的代工大廠,2016年從蘋果進帳的年度營收達730億美元,意即光是蘋果一個客戶營收,就占鴻海整體營收的54%,由此可以想見郭董欲多角化經營旗下事業的想法。
郭台銘於上周日的鴻海尾牙上表示,計劃更著重於新領域,包括自動化、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高燦鳴說他不懷疑郭台銘對這些計畫認真的程度,但他認為,郭台銘先前就說過這些計畫,五年前鴻海曾宣布和瀏覽器Firefox開發者Mozilla基金會合作,將針對軟硬體、內容和服務,開發一套全新整合方案,但最後未有結果,Mozilla日前也裁員數十人。
高燦鳴認為,郭台銘最大的問題在於,仍抱持製造商的心態,例如郭台銘於上周表示,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若沒有製造業,就沒有實體工業。這也沒說錯,但這幾乎忽視目前全球一些大型科技公司都是非硬體業的事實。
高燦鳴也指出,郭台銘不只心態仍是製造業者,管理方式也是,旗下員工仍習慣24小時隨傳隨到,長時間工作,也經常和計畫截止日賽跑,很少有機會放鬆,或試著跳脫框架思考。旗下事業要自負盈虧,意味一些研發部門也須想方設法賺錢。
高燦鳴說,這樣的工作環境無助於郭台銘欲發展的新產業,因為創意、實驗空間,以及失敗的自由,都是創新的重要驅動力。
但這些多角化經營也有一些成功例子,例如在手機、個人電腦和消費者電子市場日趨成熟之際,鴻海跨入自動化,有助改善其利潤率。例如營業利益率便由2011年的2.4%升至2016年的4%。
高燦鳴說,鴻海去年營收比前年成長8%,但遠不及2010年之前的快速成長期,規模可能是原因之一,但重度仰賴一個客戶(蘋果)也是另一原因。他並認為,郭台銘想發展新事業是有意義的,但首先需要新的心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