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在總統和黨主席之間閃爍的蔡英文


【Money錢電子報】貼近生活,全方位的實用理財指南;公正客觀,深入淺出,提供您正確的理財資訊!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2/12 第417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災後檢討只有這樣?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在總統和黨主席之間閃爍的蔡英文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股市修正...遲不如早
民意論壇 校長遴選… 教部3大錯 台大要拿出風骨
大學自治 輸給一國兩制
聯合筆記/價值漂流的時代
民主、都更... 還要用幻滅換成長?
我美麗的家鄉,花蓮加油!
姑息違建 家難以為家
重建不分藍綠,共度難關!
全球大車拚 台商要放眼未來、在地升級
王文華/機器人還不能幫你擦眼淚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災後檢討只有這樣?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這次花蓮救災行動可圈可點。但令人憂心的是,所有關於建築安全的討論,卻像鬼打牆一般,停留在上次台南維冠大樓倒塌時的原點,幾無寸進。這種公共討論的虛空感,是台灣健忘社會的宿命,還是政府行政怠惰的結果?

兩年前維冠大樓倒塌的慘重傷亡,掀起了各界積極的檢討。當時受到關注的議題,諸如建築結構的基本設計不佳、施工的偷工減料、業者為商業用途改建而破壞原有結構,在這次花蓮地震的「軟腳樓」現象完全重演。兩年的時光過去,社會熱烈的討論和各種改善建議,就像一陣風吹過,沒有留下任何影蹤。

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地震,台灣救災的能力一次比一次進步,政府的危機處理也一次比一次成熟。唯一不想進步的,是政府對建築安全的監督與風險的防範毫無作為,民眾充滿無力感。也因此,像倒塌的「吾居吾宿」那樣公然加蓋三層樓的惡行,民眾屢次檢舉卻毫無成效;像雲翠大樓那樣底層被改為商用而敲牆打壁的私行,直到奪走人命仍釐不清是誰的責任。

事實上,再完美的救災表現,也彌補不了政府失職導致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的遺憾。而如果歷經恐怖災難,政府對此仍悄然無聲,不知道要起而行,卻把責任推給人民抗拒都更,或私領域的建築結構變更無法可管。請問:人民要政府做什麼?

蔡英文在災區的演出確實賣力,但是政府難用救災來遮掩防災不力的事實。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在總統和黨主席之間閃爍的蔡英文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這次花蓮震災,蔡英文連續親赴災區慰問災民,並在推特以簡體字發文向受災陸客表達關心,霎時讓人覺得「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又回來了。但也只有那麼短短兩天,當大陸方面向花蓮縣長傅崐萁表達慰問及願意提供救災協助時,蔡政府立即毫不猶豫地拒絕,彷彿忘了稍早不准陸籍航空春節加班機時自稱是為了敦促兩岸「對話」。這時,蔡英文儼已又變回了「民進黨主席」。

觀察近期總統的發言,會發現越來越難見到「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的氣度,卻越來越常看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刀鋒。人們還可以發現,「中華民國」四字逐漸從政府的詞彙中淡出,蔡英文剛就任時最常用的團結、和解、對話、共識等字眼,如今也只在少數外交場合或如花蓮地震的災難時刻才聽得到。蔡英文在「中華民國總統」與「民進黨主席」兩個角色之間不斷移位,始終閃閃爍爍,且是後者壓倒前者的時候居多。

做為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面對年底的選戰元氣十足,且鬥志昂揚。她在民進黨尾牙宴上說,今年將是非常辛苦的一年,要為年底的選舉好好打一場選戰,讓民進黨的改革得以落實;改革的路是槍林彈雨,但「我一定在最前面帶著大家挺進」。對蔡英文而言,「改革」二字其實已成為她召喚衝鋒戰鬥的號角。每當施政挫敗、民調下滑時,她就會唸出「改革」的咒語,標榜自己做「前總統不敢做的事」,用「改革必然會有阻礙」為藉口,卻從不肯對政府決策錯誤道歉。

蔡英文不但用改革來掩飾失政,也用支持改革與否來分辨敵我。她的最新招數,是祭出「台灣價值」的誅心論,來挑戰台北市長柯文哲。其目的,無非在指控柯文哲的兩岸理念不符合民進黨的台獨路線,要求他回到民進黨的框架中來;但柯文哲卻反將她一軍,要求她說清楚什麼是台灣價值。說穿了,當時蔡英文心裡所想的「台灣價值」,恐怕是以民進黨利益和意識形態為核心的價值,而不是以台灣的前途與利益為核心的價值,她用「台灣」二字來創造錯覺。

蔡英文喜歡高談改革,闊論進步,偶爾也呼喊團結;但她卻從不曾以「全民總統」自許,也不談超越藍綠或族群和解。就這點而言,作為國家領導人,她其實還不如陳水扁,因為她的心中沒有這樣的想像,甚至連假裝都省略了。檢視蔡英文推動的「改革」或「轉型正義」,只有對敵手的殺伐,而沒有與歷史和解的追求;只有無盡的鬥爭和挑釁,而沒有平等和仁慈的居心。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內部憂慮不安,其實在民進黨的威權底下受到嚴重的壓制。蔡英文對此卻不以為意,且毫不動容。

由於執政不得民心,蔡英文的民調支持度已掉到新的深谷。面對年底選戰的危機,她近期更是棄守「全民總統」的角色,而以民進黨利益的前提當成決策主軸,試圖全力爭取綠選票回籠。也因此,她寧可不顧台商的權益,也要向對岸叫陣,以滿足獨派的期待;凡不符綠營的人馬,務必透過各種行政動員手段全力阻擋,如台大校長的任命案;透過水利會改制,黨產會對婦聯會、國民黨全面追殺,以斬斷藍營所有選舉的金脈人脈。在這樣的殺伐氣氛下,台灣社會的撕裂氣氛其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點。近日的花蓮震災,大家難得見到了溫柔親民的文青蔡總統,但這個景象稍縱即逝;面對兩岸,她立刻又翻臉成為冷面的蔡主席。

在當選總統前,蔡英文是這麼說的:「領導國家的人,要有願景,要盡最大的能力,來團結這個國家。而不是反過來,為了自己選舉的利益,去動員族群仇恨,去煽動特定族群的恐懼。」蔡主席是不是該想想:那位「有願景的蔡總統」到哪裡去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股市修正...遲不如早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再過四天就是戊戌年春節,股市今天封關,在全球股市突現黑天鵝、股災未息之際,投資人抱股過年,難免忐忑不安。我們特別就全球股市及台股可能動向作一分析,以利為明年開市作準備。

這波從美國引發的全球股災,自2月2日「黑色星期五」開始,股市震盪劇烈,跌多漲少,迄2月9日止,美股道瓊跌幅7.62%,德、法、英跌幅6.89%∼5.31%,亞洲股市跌幅更深,日經跌8.96%,香港恆生跌9.60%,大陸A股跌9.21%;台股則下跌7.07%,跌幅相對緩和。

這波股市波動情勢看來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這是漲多回檔的短期修正?或是持續多年股市「大牛市」終結的開始?答案雖不容易,但就長期趨勢來看,牛市反轉勢所必然,而且遲不如早。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在美國和全球經濟持續走強下,股市反映經濟走勢理應上漲,去(2017)年全球股市迭創高峰,今年1月更持續升勢,一片樂觀氣氛,但進入2月,黑天鵝驟現,股市無預警劇烈波動,市場或有人戲稱是華爾街甩川普一耳光,也是給2月5日正式上任的美國新任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考驗,但這種政治觀點分析,並不足以解釋這次股災的根本原因。

漲多必跌是股市鐵律,美國是全球股市龍頭,這波持續快十年的「大牛市」,始終未見健康修正,泡沫化跡象日益明顯,許多專家學者乃至前聯準會主席葉倫都紛紛提出警告。股市往往是市場群體心理的反應,在飆漲過頭,客觀條件日漸改變情勢下,人心虛浮肇致恐慌心理,應是這波股市劇烈波動的根本原因。

美國股市前波高峰是在次貸風暴引發金融海嘯之前、2007年10月締造出逾14,000點的歷史紀錄,當時泡沫化跡象已非常明顯,以致次貸風暴後美股暴跌至2009年3月6,500多點低檔。其後六年因為聯準會祭出三輪量化寬鬆(QE)政策,投入近4兆美元資金,並帶動全球極度寬鬆貨幣政策浪潮,導致熱錢充斥,美、歐、亞股市紛紛上演金錢派對行情,和實體經濟悖離情況愈來愈明顯。及至2016年底美股已升至接近2萬點,但因為聯準會啟動升息循環,歐、日央行也開始檢視量化寬鬆政策退場時機,股市金錢派對似已跳起最後的探戈。

然而,因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並在2017年1月就任,他的「重商主義」施政風格,讓美股又吹起「川普行情」,並帶動全球股市再攀新高。2017年美股飆漲24.86%,今年1月再上漲5.79%,道瓊指數逾26,000點,若從2009年3月起漲點計算,已足足漲了三倍;若和2007年10月上一波高峰比較,也大漲85%、逾12,000多點;而川普執政一年多,美股漲幅逾三成,很難視之為「正常」、「健康」上漲。

「居高思危」的市場心理,受到美國就業持續攀升、通膨疑慮增加、聯準會可能加速升息、債市大跌等因素影響,觸發恐慌性賣壓及這次股災。但究竟要回檔多少,才能緩和恐慌心理,目前尚難預測,也會受到聯準會及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後續寬緊的影響。但坦白說,熱錢派對終有落幕時候,股市若不回到健康軌道,劇烈波動風險始終存在。

所以,全球股市修正遲不如早,與其致力維繫尚未消化的泡沫,倒不如順勢讓其逐步調整,各國央行責任不在逆勢而為,而是讓股市「軟著陸」。

相對而言,台股雖不免受全球股市波動的影響,但應有較強的抗跌性,因為台股在美股「大牛市」期間,漲幅明顯落後,以今年1月台股最高點11,200多點計算,和上一波高峰2008年的9,700多點相較,漲幅約僅一成五;去年台股漲幅15.51%,亦落後美股及多數亞洲股市,故而政府只要穩住經濟,不逆勢操作、自亂陣腳,台股波動應可控制並邁向健康發展。

   
民意論壇
校長遴選… 教部3大錯 台大要拿出風骨
莊淇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前校長(/聯合報

教育部在此次台大校長遴選的過程中之表現,可說荒腔走板,顛倒黑白,做了最壞的教育示範。將來必定是教育法學課程中,引為教育史上錯誤示範的教材。

「依法行政」是民主法治最基本的基石,基石不固,國家危矣!台大此次遴選校長是根據大學法大學校長遴選辦法制定的「台大校長遴選辦法」,且報教育部核定。依據此法,能選出台大校長的權責單位,就是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任何其他單位,包括行政院、總統府,都無權置喙,更不要說教育部了。筆者在擔任大學校長任內,總統府來文要本人必須參加總統府月例會聽演講,筆者跟秘書說,這不是總統府的職權,可以邀請我,但是不能規定我要去,是以,拒絕參加。

教育部錯誤之一:遴選過程中出現「烏龍抄襲事件」。如果因為如此,對遴選結果有疑慮。請教育部要清楚,權責單位是遴選委員會。教育部在遴選委員會中有三位代表,應該由這三位代表提案,由遴選委員會多數決議,要求台大倫理委員會查證。即便教育部代表提案,要是遴選委員會多數不同意,還是維持原議,教育部就必須依法頒發校長聘書。但是,沒有任何遴選權責的教育部,竟然發兩份公文要求台大釐清倒果為因的抄襲事件。尤可笑的是,主旨都是「據報載」,還附上「報導資料一份」,這就是對台大的「違法濫權行政!」

教育部錯誤之二:要求遴選委員會再開會。試問,教育部依什麼法可以指揮遴選委員會?以大學教授聘任為例。大學教授聘任依大學法中教授聘任規定,三級三審,只要通過三級三審,校長就應該發聘書。試問,校長可以因為「報載馬路消息」要求校聘審會重新開會嗎?當然不行,當然由聘審會查證是否屬實,再決定是否開會再議。否則當事人可以對學校聘審提出告訴。

教育部錯誤之三:在遴選委員會再次開會確認當選資格「毫無疑義」後,竟要求台大召開「校務會議」討論此事,這作為真是大學自治史上的暗夜!教育部應經由教育帶領台灣走向「光明」,沒想到,卻在製造「黑暗」。就好像三級三審完成教授聘任後,校長要求校聘審再開會,校聘審確定聘任資格「毫無疑義」,校長耍賴,要求校務會議開會再議,一樣的荒謬!如果真的召開,那就變成「笑物會議」,因為聘審教授不是校務會議的權責。

筆者參加過各項街頭活動,大學法修正、三月學運、反軍人組閣、反刑法一百條,被起訴過、被警察抬過,當時身邊很多都是台大師生,讓我相當敬佩台大師生風骨。此次事件,期待台大展現風骨,因為,台大不只是台大人的台大,多年來扮演台灣的良知與風骨,更是台灣人的台大!

   
大學自治 輸給一國兩制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台灣人訕笑香港實行一國兩制,認為香港行政特區所謂自治,無所不在受北京干預,尤其政治人物的政治立場,受到鉅細靡遺檢視,以至所謂自治,充其量是鳥籠自治。

不過,拿香港自治與台灣的大學自治比一比,就會發現,台灣的大學自治稱不上自治,香港才名副其實。

起碼,干預香港自治的制度管道,是透過人大常委會,而人大常委會,是大陸最高立法機關,相當台灣立法院。然而在台灣,干預大學自治的制度管道,可以低到教育部底下的處或室-教育部的人事處、高教司與法制處花了一個月,仍在咬文嚼字找問題,拒絕同意根據大學自治法選出的台大校長管中閔。

干預機關層級在台灣遠低於香港,說明自治在台灣輕佻得多。台灣就連干預的理由,也沒有基本原則或立場,遂行干預的教育部中低階官員,對於為何干預、如何干預、干預什麼都說不清,幾乎只能在枝微末節的文字上纏鬥。

在香港,干預內容具體,就是不准港獨,而這點本就是香港基本法立場,因此反對港獨任公職,不能算干預自治。充其量是,北京對香港各黨派人物,不掩飾其偏好,可稱干預。台灣則不同,干預內容因人而異,隨時創新,干預者的恣意毫不遮掩。

教育部干預台大的主要理由,是原本當選校長機會渺茫的管中閔,沒有事先揭舉自己的一個獨立董事身分,而其公司負責人卻擔任遴選委員,故兩者身分間涉及利益衝突,可能勾結。至於其他大家公認更有機會當選的幾位,竟跟一位遴選委員是同單位的同事關係,反而無人聞問。偏偏最有希望的幾位之間相互掣肘,讓管中閔勝出,突然就冒出對最小程度利益衝突的最大揣測。

攻擊利益衝突的幾位學者,幾乎都是積極深度的政黨菁英,當然就有明顯政治利益衝突。不過,他們用利益衝突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攻擊管中閔,鼓勵大家懷疑他。他們之所以理所當然聚焦在管中閔勾結遴選委員,是因為他們正是處處遮掩自己利益衝突的勾結老手,剛好自曝其短。

在台灣,干預者的層級低,講不準干預理由,干預標準因人而異,當選者不如己意才選擇性干預。在在說明,台灣訕笑香港自治,其實反映自己對自治不理解、不遵守、不在乎,就像攻擊管中閔沒有揭舉利益衝突,根本是反映自己隱藏利益衝突的齷齪。來回比較可見,一國兩制的自治才是玩真的。

   
聯合筆記/價值漂流的時代
郭崇倫/聯合報

在大學的時候,我對自由貿易非常信服。英國李嘉圖的比較利益說,為自由貿易提供了有力論證,他在十九世紀就指出,英國在紡織品生產上所占的優勢,比在糧食生產的優勢大,所以英國應該專門生產、出口紡織品,換取進口糧食。

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我開始接觸國際政治經濟學,當時風行的是制度的作用(regime  approach)。二次戰後,無論是國際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或是國際貨幣基金(IMF),甚至聯合國與北約,都是美國主導,各國自願加入,制度與組織對於會員國有約束的力量,國際秩序就是靠這些制度一個一個累積起來。

在當記者的時候,我更相信普世價值,認為人類最終會走到自由市場、政治民主與基本人權的理想境界,對新加坡李光耀所強調的亞洲價值,嗤之以鼻。

最近一年來,這些過去所堅信的事情,都開始動搖,不是因為東風壓倒西風,而是因為連西方都開始懷疑自己。

自由貿易發展到極限的全球化,正在把我們的社會分化成兩半,有一半是全球化的受惠者,可以憑自己的專業,拉著登機箱,到哪一個國家都可以找到工作,活得習慣、活得很好。

但另一半就是屬於被淘汰者,他們所工作的產業,被其他國家更有生產力的競爭者所取代。自由市場上,這些人被叫做魯蛇。過去人少,默默忍受,但是如今,比例越來越高。他們不甘心,覺得被上層菁英與政黨背叛,他們把經濟不振與失業的過錯,歸咎於移民與國外不公平貿易,要在政治上反抗,在法國他們支持民族陣線的雷朋,在美國他們支持川普當選。

川普就任以來所談所做的,完全不是李嘉圖的自由貿易,而是回到十八世紀的新重商主義,重視出口,討厭逆差;而當美國採取攻擊性的保護主義,甚至貶值美元來促進出口之際,其他貿易對手也不得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中國大陸如此,歐盟亦然。

由於國與國的競爭,川普強調「美國優先」,拒絕為國際制度出錢出力。沒有了美國作為主要維持者,國際秩序也開始不穩定。

在普世價值方面,民粹主義當道,美國大幅修改移民政策,興建圍牆;歐盟內部越來越多國家,像匈牙利、波蘭、捷克與奧地利,開始挑戰普世價值,不認同司法獨立,甚至懷疑民主本身,他們又被稱為「非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與之前的亞洲價值異曲同工。

這把台灣遺留在十字路口,我們過去以自由民主模式為傲,以此來對抗中國大陸,未來還要繼續做為自由價值的捍衛者嗎?然而在這個價值漂流的時代,我們又還有什麼可依循呢?

   
民主、都更... 還要用幻滅換成長?
陳長文/法學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民進黨政府民調屢創新低,選前承諾全然跳票,而予人有「政治詐欺」之感,不僅蔡政府的公信力大受損傷,也傷害了民主政治「選賢與能」的價值。

兩岸關係、勞工政策、核電重啟…民進黨在許多議題與大選前的立場背道而馳,或者根本就是延續過去批評的馬政府政策。

這不免讓台灣人民有「幻滅」的感受,原來不承認九二共識,難以讓兩岸關係「維持現狀」;原來廢棄了核電,就必須要承受空汙增加的代價;原來以法律嚴格保障勞工福祉,不能超越市場機制的力量…

這種種的幻滅,也是讓台灣社會藉由錯誤嘗試,認知到了現實的侷限。那麼,這樣的幻滅能夠帶來台灣民主的成長嗎?

若是從一九九六年第一次總統大選算起,台灣有競爭性的民主選舉,已經落實了二十年,但諷刺的是,「選舉不能說真話」,卻成為選民心知肚明的潛規則之一。

政治人物總是在選前把支票開到極限,或者不願說出政策必然的代價。在過去,是不考慮政府的財政狀況,以「喊價」的方式來增加社會福利支出;而近來的典型,則是所謂的「用愛發電」,諷刺民進黨的能源政策,既要確保穩定供電,又不願承認每一種發電方式必然的代價。

但是這樣「只要發電、不要代價」的能源政策,還是讓民進黨在大選順利過關,這也是頗為黑色幽默的一件事。反過來說,如果有政治人物在大選前告訴選民:

「沒有完美、零缺點的發電方式,根本之道是節省用電,而要節省用電就必須要調高電價。」

「兩岸關係必須考量到現實的實力對比,不可能完全以台灣民意為依歸。」

以上這些「不好聽的實話」,選民會埋單嗎?如果沒意外的話,說這些話的候選人應該是會落選。

再來看在花蓮的地震災情,讓台灣人民同感傷痛,團結起來,體驗到彼此是生命共同體。但這也提醒我們,「文林苑事件」的理盲濫情,對政府依法推動都更的傷害,令公務員怯於執法,更進而影響了台北都更的速度,也對台北市民生命安全埋下了一顆隨時會爆的炸彈。已經有太多的專家警告,相同規模的地震若是發生在台北,可能會倒下四千棟房子,以及「防災型都更」的重要。

但好像也就是因為災情不到「幻滅」的程度,所以雖然有了台南、花蓮的警訊,社會似乎依然「非常勇敢」,好像以為台北市老舊建築的強度,絕對高過維冠大樓、雲門翠堤。但如果我們不能從震災中學得啟示,如果我們經過了台南、花蓮兩次災情,都還「不到黃河心不死」,這是多麼愚昧的事呢?

為了防災,必須要加速都更,而要都更,就不得不違背少數住戶的意願,這是實務上的必然。空言保障「人民的財產權」,而延宕都更,只是讓所有人的生命,置於毀滅性的風險之中。

看到這種種令人不得不憂的情形,我們應該在春節好好的思考,國家與人民的下一步路。不要再等「幻滅」來讓台灣社會成長了,不要再等黃河來讓人民死心了,台灣的民主,應該要是「成長讓幻滅消失」,讓「不好聽的實話」成為選舉的主流,我們已經付出了夠多的代價,是否能讓這點,成為新年的新氣象呢?

   
我美麗的家鄉,花蓮加油!
邵慧綺/教(新北市)/聯合報

二月六日夜晚,驚天一震,來自花蓮,習於地震的我,人在台北,有感卻不驚。原以為,這就只是一般的能量釋放,但接下來朋友們相繼的問候電話,一通通緊張擔心的口吻喚醒了我,打開電視,才知道家鄉出了大事,當晚睡意全消。

早已習於頻繁地震的美麗花蓮,卻在這次強震中變成滿目瘡痍。遠在花蓮家鄉的家人告知:許多物品掉落,但人員平安,這是寒夜裡最好的消息。他們說:有感餘震不斷,根本無法好好入睡。遠在北部的我們,只能焦急、祈福,希望上天垂憐,停止大自然的震撼。

統帥,這個花蓮老字號飯店,包含了多少人的美好記憶:國高中謝師宴、好友生日宴、親友歡聚餐會、畢業旅行的住宿飯店…那曾經是多少美好笑聲的所在;而阿官火鍋所在的雲門翠堤,旁邊就是美麗的美崙溪,那棟大樓更是高中時上下課必經之處;尚志路,忠烈祠的所在,那是小學無數次遠足和兒時玩樂的地方;還有美麗的七星潭,那是去再多次都會流連忘返的地方…

花蓮的一景一物,每個熟悉的地景、道路,轉瞬間,變成新聞裡扭曲變形的畫面,更承載了許多人的吶喊與眼淚…這樣的消息太悲傷。

天氣又濕又冷,但來自台灣和世界各地的溫暖持續進入花蓮,謝謝各界的關愛,但花蓮還需要更多的愛與祈福!花蓮,我美麗的家鄉,加油!

   
姑息違建 家難以為家
王瑞興/退休人員(南投市)/聯合報

花蓮大震吾居吾宿大樓倒塌疑涉重大違建,住戶再三檢舉未獲適當處理,縣府則自清多次移送檢察機關處理。台北市前副市長歐晉德也表示北市絕大多數住宅承載超量,顯示是城鄉共同問題。

面對違建問題,雖是共業,但官僚姑息養奸,大做兩面人,形式上公文層轉查處,實際上依法可為卻毫無作為,甚至屈從關說,才是主因。

今世,上位者用心爭權奪利,而美其名的各項建設,大量舉債包裝推出,然有為選舉綁樁者,有兼炒地皮者,收回扣也時有所聞,實則建設蚊子館王國,誰又何曾以民為本?

國家認同分歧,舉世罕見;內政方面,主政無能,內鬥內耗永無止境。舉目四顧,多數是汲汲營營,求官或謀私,或庸庸碌碌,尸位素餐,無所作為。也因為政府的失能,民代的濫權,財團的機心,小民的逐利,在共犯結構下,上下交相爭利,災變不止。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家難以為家,人民淪為芻狗亦不遠矣!

   
重建不分藍綠,共度難關!
林澤/教(台南市)/聯合報

花蓮地震多處水管破裂,影響住戶供水。行政院長賴清德責令三天內盡速修復水管,讓花蓮鄉親有時間打掃,有溫馨的年可以過。

賴揆指出,當年台南大地震共有上千處自來水管破裂,要不是有時任行政院長張善政的協調幫忙,絕對無法在兩星期內解決嚴重的缺水問題。台南鄉親的那個年不好過,筆者感同身受也點滴在心頭。

賴市長在台南大地震善後重建的經驗,剛好做為賴揆協助重建花蓮的最佳借鏡,但善後重建絕對不是特定政黨可以獨力完成、做好做滿,有賴全國民眾不分藍綠,上下一條心,共同幫助花蓮度過難關。

民進黨政府的賴揆誇讚國民黨政府的張揆,打破非藍即綠的二分法,賴揆的政治氣度令人喝采!民眾更勿隨政治謠言起舞,哪位政治人物肯真心做事,我們就給予喝采,台灣的民主就會更加成熟穩健!

   
全球大車拚 台商要放眼未來、在地升級
盧信昌/台大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聯合報

晚近台商所面臨的經營挑戰,其困難程度遠超過一般人所能想像。畢竟,台商的難處,並非源自經營者在融資成本、技術引進與市場取得的傳統議題;橫亙在眼前的大考驗是全球局勢的演繹,甚至可能惡化成失控的對壘車拚。究其實,目的無他,為的是奪取資源支配,和指引全球發展方向的主導力。

一方面,「美國優先」搭配英國的脫歐,正全力阻止歐盟的緊密化。在達沃斯舉行的雙邊會談上,川普總統對英國首相梅伊親授機宜,宣稱英國脫歐的方略,必須執行得更果決、更狠。美國拒絕履行京都議定書的排碳承諾與通過對企業大減稅,則是川普政權所拋出的糖衣毒餌。此一發展,將如同回歸到六○年代的西方社會,再度促成資金與投資形成在大西洋兩岸的流動轉向。

另一方面,由日本承接和領銜帶動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將遞補北美自貿協議(NAFTA)被貶抑限縮後的經貿空窗,特別是在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境內,原本所享有對美國的輸出機遇。

此際,台商身處各方長遠策略與利益牽扯時,經常身不由己地被迫參與競逐;然而各地區的實力消長與經貿風險,還是得自己做出研判,才能果敢承擔。

建議在大陸境內的台資企業,首要之務就是必須放眼未來:但凡有本事參與全球競逐,同時又能得到國際廠家支持的台商,不妨勇敢前進美洲大陸,拚搏那最富裕的消費市場。自然,絕對不要單打獨鬥。

其次,繼續處於全球供應鏈的梯隊裡,在被壓制和減低成本的過程當中,面對的終究是「既聯合又鬥爭」的長期煎熬。因此,與其轉到第三國繼續擔任外包加工的國際傭兵,還不如升級轉型改做內需,勇敢經營在地化與東亞國家的品牌市場。就目前看來,台商在東亞的前景發展有理由看好;雖說如此,台灣有關方面仍應盡早規畫,好給台商能有娘家當退路和做靠山。

至於散落全球各地的台商,長期身處於共同的供應鏈內,自然是利益與共的;不過在目前的局勢演變中,還是需要有新的體認,才能槍口一致對外。否則,繼續自相拉扯、殘殺,則可能落得短期內轉型未果,卻又以低價搶單而陷害彼此的客戶關係。一旦有風吹草動的傳聞時,務必在第一時間做好緊急澄清和備好貨源的替代供應,才能贏得下單客戶的諒解。

此外,面對晚近才進入大陸市場的韓國與日本企業,台商雖然占盡地利與人和之便;一旦面臨到環保困境,因而有生產量能的裁縮時,又該如何取得長期融資與技術扶持,才不會被輕易淘汰呢?

最後,此番台商的轉型步伐,必須能融入到智慧製造之內。而台商能否跟進到大陸與德國所研擬出「中、德製造業4.0協定」,則是決定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成敗的最主要關鍵。快步迎向未來,才能有無窮的希望。

   
王文華/機器人還不能幫你擦眼淚
王文華/聯合報

人工智慧,近年來成為商業和科技論壇必談的議題。我自己主持過很多這類論壇,感受到現場的興奮和恐懼。興奮的是電腦可以「為」人類做更多的事。恐懼的是電腦將會「取代」人類做更多的事。興奮的通常是數位經濟的贏家,而恐懼的則是數位經濟的弱勢者。

我們應該恐懼,因為電腦已經在很多重複性的工作上取代了人,比如說貨物的製造、販賣,甚至遞送;資料的蒐集、計算,甚至詮釋。但我們也應該覺得興奮,因為除了那些工作,還有很多領域是人能做,而機器「目前」還做不到的。

日本有一家公司,提供「帥哥幫你擦眼淚」服務。壓力大的女性,可以到這家公司看一部催淚影片。感動到掉淚時,一名帥哥會悄悄走到身邊,拿出手帕,拂去你的淚水。

創辦人宣稱這種服務有放鬆和療癒的效果,恐怕不是每個人都會埋單。但我可以體會,對某些顧客,當帥哥誠懇地遞上手帕時,一種「我被允許哭泣,我哭時他懂我」的感覺,油然而生。這是機器人目前還做不到的。

電腦硬體和軟體,目前還缺乏的,是「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有很多種。帥哥擦眼淚,是「關懷、同情、安慰」的能力。

在拉斯維加斯,一家酒吧的賣點是兩個機器人幫你調酒。你只要在平板電腦上點酒,機器手臂會迅速、萬無一失地把酒放到你桌上。好處當然是快、精準。但壞處是,他不了解我上酒吧是因為失戀了,想找酒保訴苦。

機器人可以迅速給我一杯精準的飲料,這是「理性能力」,但我要的是「傾聽、摸頭、送暖」,這是「情感能力」。

在臉書上,強大的演算法可以分析用戶的互動習慣,把我們最有可能喜歡的新聞或貼文傳送給我們,這是「理性能力」。

但那些新聞或貼文會打動我們,是因為它的照/影片可愛、好笑、性感…或是它的觀點印證了我們自己的看法,讓我們的自我認同更為強烈。這些,都是「情感能力」。

所以人在「理性能力」上也許會輸給電腦軟硬體,但在「情感能力」上,目前還有優勢。

真正值得擔心的,並不是機器會取代人,而是人並沒有開發自己有優勢的「情感能力」。

真正值得擔心的,是關懷、同情、安慰、傾聽、摸頭、送暖…,都是學校、企業很少教的東西。

當人工智慧火熱時,我們的確應該學寫電腦程式,學習去駕馭「電腦」。但同時,我們也應該開發自己的「情感能力」,學習去駕馭「人腦」。這是數位經濟的弱勢者可以翻身的地方。

機器人最大的優點和弱點,是它不會流淚,也不會幫別人擦眼淚。而這一點,就是這「美麗新世界」中,做為「人」,最美好的地方。

(作者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納保法上路 納稅者不可不知的權利
去年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簡稱納保法)正式上路,納保法解釋函令多如牛毛、內容繁文縟節,導致一般納稅者在遭遇稅務問題時經常無所適從。一起來看看納稅者不可不知的權利有哪些!

科舉博物館 跟我這樣看!
科舉制度其後在唐朝成型、宋朝改革、元朝中落、明朝回復鼎盛,終於清朝廢除。原來御前「殿試」起於武則天、第一個「武狀元」始於朱元璋,一條走廊,展示了歷代科舉文物與制度特色,帶你穿越一探千年科舉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