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陸確保財政可持續、地方債務可控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2/22 第533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陸確保財政可持續、地方債務可控
李克強:挺平台經濟健康發展
陸寶武、中鋼集團重組
提振經濟 北京瞄準「大中東」
浦東金色中環發展帶 26項目開工
陸粗鋼今、明年產量 各約10億噸
陸無線經濟規模6.2兆人民幣 GDP佔5.43%
兩岸企業家峰會 郭金龍:建構產業合作新模式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陸確保財政可持續、地方債務可控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日在媒體撰文表示,這些年,大陸堅持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政府法定債務餘額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控制在50%以下,地方的隱性債務減少三分之一以上,財政狀況健康、安全,為應對新的風險挑戰留出足夠空間。

中新社報導,劉昆強調,財政部門將堅決防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風險,強化融資平台公司綜合治理,在有效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劉昆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等始料未及的多重衝擊,大陸穩中求進,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全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同時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財政赤字規模適度,政府部門宏觀杠桿率顯著低於全球和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與一些國家流動性氾濫、物價飆升形成明顯對比。   

劉昆介紹,大陸的財政收入從2012年的11.7兆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到2021年的20.3兆元、接近多了一倍,支出規模從2012年的12.6兆元增加到2021年的24.6兆元、預計2022年進一步達到26.3兆元,財政實力更加雄厚,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有力有效,為教育科技、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面對一些國家不斷升級的技術封鎖,大陸密集發布一大批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發展、突破「卡脖子」問題的財稅政策,優先保障科技支出、深化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劉昆表示,財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長8.4%,對科技創新發展給予大力保障。   

劉昆還介紹,近年來,大陸持續深化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改革,初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大規模實施減稅降費,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大陸的宏觀稅負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於較低水平。

 
李克強:挺平台經濟健康發展
記者林茂仁/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高層再度發聲力挺網路企業,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21)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支持民營企業提振信心,支持平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這也是大陸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力挺民營企業之後,再度有大陸高層發聲支持民營企業,李克強並點出網路企業為主的平台經濟重要性,但也再度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李克強說,今年穩就業穩物價、穩住經濟大盤工作成果極為不易,當前經濟恢復和回穩,但基礎還不牢固,要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突出做好穩就業穩物價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經濟進一步回穩向好。

李克強表示,實施穩經濟一籃子政策和接續措施,為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推動經濟運行由下滑轉為回穩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這些政策措施仍有釋放效應空間,現在工作做好了,對明年穩增長也會起更多成效,要抓住時間窗口,狠抓政策落實。

李克強指出,要落實穩經濟一籃子政策措施抓好填平補齊,確保全面落地,並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和設備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符合冬季施工條件的不得停工,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提振信心、更好發展,支持平台經濟健康發展,落實支持剛性和改善住房需求。

對於民眾近期囤藥防疫問題,李克強表示,要切實保障群眾防疫物資、用藥需求,並加強國際合作,合理進口急需品。

在穩就業方面,李克強指出,落實企紓困舉措,扎實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支持以創業帶就業,整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陸寶武、中鋼集團重組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鋼鐵企業又有重磅重組,大陸國資委網站發布,經報大陸國務院批准,寶武鋼鐵集團與中鋼集團實施重組,中鋼集團整體劃入寶武鋼鐵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新華社報導,早在2020年10月,大陸國資委決定,將中鋼集團委由寶武集團進行託管,中鋼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鋼國際、中鋼天源也一併劃入。

新京報報導,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表示,從寶武整合中鋼來看,鋼鐵行業的兼併重組已由產能整合走向產業鏈整合發展。

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中鋼集團在澳洲、南非等地有鐵礦石等礦產資源投資,可以進一步擴大寶武集團的海外權益規模。

同時,中鋼集團在工程技術服務以及設備製造方面的服務體系,也可以提升寶武集團的綜合能力,而且寶武集團龐大的分支體系也會成為中鋼未來服務的重點對象。

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莎指出,大陸鋼鐵產業集中度較低,導致在資源掌控能力、市場有序競爭、技術研發創新、節能降耗減排等產業協調發展的重大問題上,缺乏行業約束力和自律能力。

華夏時報報導,寶武集團是由寶鋼集團與武鋼集團於2016年合併而來,在「大鋼企時代」寶武集團之後更是加速了兼併重組的步伐,2019年「收編」馬鋼, 2020年透過無償接收太鋼集團51%的股權,成為太鋼集團控股股東;並進一步變為重慶鋼鐵的實際控制人。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寶武集團在2020年鋼產量達到1.15億噸,實現「億噸寶武」的歷史性成就,並問鼎全球鋼企之冠。在2022年「財星雜誌」發布的世界500強榜單中,寶武集團首次躋身前50強,排名第44位,續居全球鋼鐵企業首位。

截至目前,寶武集團旗下共有七家上市公司,分別是寶鋼股份、馬鋼股份、太鋼不鏽、八一鋼鐵、韶鋼松山、重慶鋼鐵和寶信軟體。

中鋼集團主要從事冶金礦產資源開發與加工,冶金原料、產品貿易與物流,相關工程技術服務與設備製造,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鋼國際、中鋼天源、中鋼洛耐。

 
提振經濟 北京瞄準「大中東」
記者廖士鋒/台北報導/聯合報

疫情擴散導致大陸經濟面臨下滑風險,學者指出,下一階段,北京當局將會更加側重「一帶一路」合作,使經濟跟市場運作能與第三世界國家互動,若是逐步落實,中國大陸會成為發展中國家領導人。

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周陽山昨日在銘傳大學兩岸中心舉辦的研討會上指出,月初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訪問中東之後,未來幾年有個非常大的市場出現,就是以北非、中亞和中東為核心的「大中東」。

周陽山稱,這些伊斯蘭教國家長期依賴石油經濟,害怕石油枯竭後發展會面臨很大的困難,這次透過中阿、中海峰會跟中國大陸對接,並提出廣泛發展計畫,目前雙方簽署意向書超過兩千億美元。

他還表示,由於疫情造成經濟下行,現在大陸必須改弦更張調整防疫政策,把經濟提振上來。周陽山認為,下一階段大陸會更正視「一帶一路」合作,促進經濟跟市場運作能夠跟第三世界國家相調適,其中有幾個大領域,首個大領域是東協「十加一」、第二是中東歐「十六加一」、第三是甫完成的阿拉伯跟海灣國家合作計畫。

周陽山預期,「若是逐步落實,中國會成為發展中國家領導人」。

 
浦東金色中環發展帶 26項目開工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上海浦東新區本月20日召開的「金色中環發展帶」2022年度新一批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面,共有26個項目集中開工,涉及了商辦住宅、產業、基礎設施配套等重點領域,總投資約242億元(人民幣,下同)。

中新社報導,浦東新區「金色中環發展帶」今年安排新開工項目61個,總投資約738億元。

其中,本次集中開工的新一批項目共有26個,包含金橋元中心、金灣40地塊、上海積體電路設計產業園、北蔡動遷安置房、御橋12C-18地塊以及三林濱江城市森林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重點項目。

隨著本次集中開工儀式舉行,61個項目已全部開工,標誌著浦東新區「金色中環發展帶」2022年度建設任務圓滿收官。   

據介紹,浦東新區「金色中環發展帶」自2020年7月正式啟動。兩年多來,已累計實現開工225個項目(含竣工項目58個),佔入庫項目總數近八成。

除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以外,一批區域標竿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包括金鼎天地、金橋創新坊產業加速器、張江320米雙子塔「科學之門」、人工智能島二期、前灘媒體城、康德學校、楊高北路(洲海路—金海路)、楊高南路(高科西路—外環立交)改建工程等。   

一些重點區域和重點項目建設已經顯現成果,前灘地區吸引了6家國際組織和20多家行業總部機構入駐,前灘「世界會客廳」功能得到進一步加強;張江地區的張江科學會堂投入使用,張江國際社區人才公寓一期首批人才入住,張江科創聚集策源、科技服務功能進一步凸顯。   

另外,金橋地區5G產業、機器人產業和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也正加快布局。龍東大道、楊高南路等多條骨幹道路建成通車,多個河道綠化項目竣工,「金色中環發展帶」市政配套日趨完善。

 
陸粗鋼今、明年產量 各約10億噸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20日發布的2023年中國鋼鐵需求預測成果顯示,預計2022年和2023年大陸粗鋼產量分別為10.1億噸和10.0億噸,同比分別下降2.4%和1.0%。

中新社報導,根據粗鋼產量測算,同時考慮廢鋼使用量增加等因素,預計2022年、2023年大陸生鐵產量同比分別下降0.8%、2.3%。

生鐵產量直接影響鐵礦石的消耗量和進口量。該機構預計,2023年大陸需消耗鐵礦石13.30億噸,同比下降2.3%;其中鐵礦石進口量10.7億噸,同比下降2.7%。   

從鋼材需求來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肖邦國指出,綜合考慮鋼材消費係數法和下游行業消費法兩種預測方式,預計2022年大陸鋼材消費量為9.2億噸,同比下降3.1%;預測2023年大陸鋼材需求量為9.1億噸,同比下降1.1%。   

自2020年大陸粗鋼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後,大陸鋼鐵行業進入減量發展階段。在官方政策引導下,近兩年來粗鋼產量連續小幅下滑。2022年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繼續開展粗鋼產量壓減工作,引導鋼鐵企業摒棄以量取勝的粗放發展方式,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從全球來看,受全球經濟疲軟影響,肖邦國指出,預計2022年全球鋼材消費量為17.95億噸,同比下降2.0%;2023年全球鋼材需求量為18.01億噸,同比增長0.4%。   

其中,2023年亞洲鋼材需求比重預計仍居全球首位,維持在71%左右;歐洲和北美洲鋼材需求比重料繼續保持全球第二、三位。其中歐洲鋼材需求比重比2022年下降0.2個百分點至10.7%,北美洲鋼材需求比重比2022年提高0.3個百分點至7.5%。

 
陸無線經濟規模6.2兆人民幣 GDP佔5.43%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日發布的《中國無線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中國大陸無線經濟規模達到6.2兆元(人民幣,下同),佔GDP比重為5.43%。

中新社報導,這是中國信通院連續第二年發布大陸無線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首次測算各省市自治區無線經濟規模,分析區域無線經濟發展特徵。報告認為,大陸無線經濟發展邁向新高度,無線賦能成為無線經濟主要組成部分。無線經濟發展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穩定運行、質量提升的關鍵動力。   

數據顯示,2021年大陸無線產業規模超過2.6兆元,佔無線經濟比重為41.94%。移動通信、短距離通信等無線技術不斷演進,無線相關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穩中有升。另外,無線相關服務業發展動力強勁,移動通信服務業發展優勢持續擴大,移動互聯網呈現差異化發展,衛星應用服務發展前景廣闊。   

2021年無線賦能規模為3.6兆元,佔無線經濟比重為58.06%。無線技術不斷助力重點領域數位化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為疫情防控提供堅強保障,支持雙碳政策實施,為北京冬奧會等大型賽事提供有力支撐,無線賦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愈加顯現。   

報告稱,大陸無線治理能力邁上新台階,持續發布移動通信、短距離通信、物聯網、衛星等領域政策;無線電管理方面,加強了頂層設計;協調保障了5G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車聯網、衛星通信和導航等行業用頻需求。

 
兩岸企業家峰會 郭金龍:建構產業合作新模式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20日在廈門表示,兩岸經貿合作依然是動力和機遇,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

中新社報導,2022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當天在廈門舉行,郭金龍表示,本次年會是峰會台灣方面換屆後主辦的首次年會,承載著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經貿交流開新局的重任。   

據郭金龍介紹,過去一年,峰會理事會層面先後4次通過視訊、電話雲端相聚,各小組也以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加強溝通、保持互動。雙方交流熱度不減,召開了兩岸產業減碳合作研討會,主辦、協辦了京台科技論壇、豫台經貿洽談會暨兩岸智能裝備製造中原論壇等兩岸經貿交流活動30餘場次。   

同時,峰會合作成果豐碩,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國光生技四價流感疫苗順利獲批上市,推動上海台灣商品中心遷移新址等;圍繞新冠疫情紓困、產業鏈供應鏈建構、重點產業融合發展、台資企業信貸融資等課題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反映、協助解決在陸台企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峰會大陸方面將高度重視,助力有意願的台企台胞開拓內需市場,共築共享現代化發展成果。」郭金龍表示,峰會雙方商定,尋找若干成長性好的領域設立專項,探索建構產業合作新模式,打造綠色數位新經濟。

過去十年,大陸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先後發布了31條、26條、11條和農林22條等惠台政策措施,逐步提供同等待遇,率先分享發展機遇。兩岸貿易額由2011年的逾1600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超過3200億美元;台商投資大陸項目累計超12.4萬個,十年間增長了44.7%。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