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 星期三

技出豆進 大豆產業與海外合作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3/21 第562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技出豆進 大豆產業與海外合作
博鰲論壇用電 近零碳示範區供應
北京 日均出現337科技型企業
諾和諾德 天津廠增資40億人民幣
學者:外資流出中國不會持續太久
庫克:全球蘋果鏈 大陸最重要
騰訊失色 去年淨利減39%
陸製Model Y 最高漲價10萬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技出豆進 大豆產業與海外合作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根據正在海南三亞舉辦的2024中國種子(南繁矽谷)大會消息,中國大陸大豆業界正通過「技出豆進」等模式與海外大豆產區深入合作,增強國際大豆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韌性,助推全球大豆產業發展。

中新社報導,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據大陸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估計,近年來大陸大豆年消費量約1.1億噸。2023年,大陸國產大豆產量為2084萬噸,意味著該年大陸超八成的大豆需求由進口大豆填補。

大陸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吳存祥介紹,大豆在大陸有食用、油用和飼用等需求。為滿足迅速攀升的飼用蛋白和植物油脂需求,大陸大豆業界一方面在國內擴面積、提單產,一方面開拓新興豆源市場,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   

在國際大豆市場的版圖中,大陸大豆業界正在悄然改變以往單純的買單者形象。在大陸大豆進口的最主要來源國之一巴西,中國—巴西農業科技產業園區項目落地該國米納斯吉拉斯州,吸引華南農業大學大豆品種巴西育種基地、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等機構在當地落地。   

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北農集團)總裁、北京創種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宋維平介紹,與國際先進水準相比,中國大陸目前大豆品種單產存在較大差距、大豆種植面積有限,但產業的劣勢不代表種業無所作為,業界正通過「技出豆進」模式,實現海外新興豆源市場與大陸國內消費市場的雙贏。

宋維平說,「技出豆進」即大陸種業企業通過「訂單農業」等方式,與海外大豆產區深度合作,將先進的適合當地環境的種植技術、管理經驗及收儲加工技術等大豆全流程生產技術帶到當地,推動當地大豆產業現代化和高效化。

大陸的「大豆之技」水準如何?2007年大陸啟動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大豆作為首批啟動的體系之一,集合了大陸全國大豆科技力量突破諸多技術瓶頸。吳存祥說,大陸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如今已全面覆蓋大豆產業各環節,針對東北、黃淮海、南方等產區,研發集成出不同的先進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   

宋維平透露,大北農集團目前已在阿根廷和巴西分別設立了子公司,並在當地組建了科研和市場團隊。未來公司除了進一步深化南美地區布局,還計畫拓展遠東、中亞地區發展大豆產業,全力打造「研發培育、種養結合」的大豆全產業鏈。

 
博鰲論壇用電 近零碳示範區供應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海南省新聞辦公室19日在「博鰲近零碳示範區創建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稱,18日啟動運行的海南博鰲近零碳示範區全年能生產綠電約3200萬度,可滿足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所有場館實現綠電的100%示範區內生產供應。

中新社報導,海南博鰲近零碳示範區(簡稱示範區)位於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舉辦地海南博鰲東嶼島。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長、海南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胡耀文介紹,示範區通過「源網荷儲」的新能源自供給體系,全年生產的綠電既可以滿足約1700萬度的用電需求,又有1500萬度剩餘綠電可以上網,預估每年可儲備約7720噸負碳。   

他還介紹,示範區通過採用智能幕牆開啟扇、立體綠植遮陽,更換高效製冷設備,建設循環花園等手段,更新改造既有建築與環境,系統性推進區域降碳。   

海南省瓊海市市長傅晟說,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所有場館實現100%綠電供應,為會議會展產業更大範圍推廣綠色辦會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核心服務企業中遠海運博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樊沖表示,目前已建立東嶼島碳普惠平台,用戶可通過綠色低碳出行、入住、娛樂,參與綠色低碳回收行動,獲得積累碳幣,兌換零碳禮品。未來示範區將引入零碳會議概念,探索會議碳中和模式。

 
北京 日均出現337科技型企業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2023年,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850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天誕生337家科技型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及獨角獸企業數量均居大陸全國各城市首位。

中新社報導,北京市市長殷勇在19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從科研成果看,北京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262件,高被引論文1292篇,均居大陸全國首位;從綜合評價看,北京連續8年蟬聯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首位。□

殷勇指出,北京將繼續搶抓機遇,包括提升科技攻關能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人才培養引進等。   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方面,北京著重建立企業主導的創新聯合體,推動產學研更好協同;落實好《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切實保障研發人員的權益;針對科研主體活力不足問題,給予新型研發機構更大自主權,政府不干預日常活動,但要加強第三方的考核評估,實現扶優汰劣。

 
諾和諾德 天津廠增資40億人民幣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丹麥生物製藥公司諾和諾德19日宣布,將在其全球戰略生產基地天津增資約40億元人民幣,用於無菌製劑擴建項目。當日舉行了該擴建項目的奠基儀式。

新華社報導,此次投資建設的無菌製劑擴建項目將採用全球領先的隔離器技術,為製劑生產提供更高水平的無菌保障。

諾和諾德全球企業副總裁兼天津生產廠總裁安諾生表示,此次擴建將進一步提升企業產能,支持未來更多創新藥的本地化落地生產,為患者提供高質量藥品。

今年是諾和諾德中國成立30周年。30年前,諾和諾德天津生產廠開始建設,邁出了植根中國的第一步。2023年諾和諾德投資11.8億元人民幣啟動成品廠房擴建項目,引進預填充注射筆生產線。時隔一年,諾和諾德在天津又一次大規模增資。

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說:「天津是我們在華發展的出發地。我們將持續推動創新、深化合作、加速藥品本地化生產,服務更多患者。」

諾和諾德成立於1923年,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生物製藥公司,總部位於丹麥。目前在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數萬名員工,向全球約17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產品和服務。

 
學者:外資流出中國不會持續太久
記者黃雅慧/上海報導/聯合報
在地緣政治風險、全球經濟景氣不振下,近年外資流出中國大陸為全球所關注。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西方經濟學研究室主任詹宇波19日在上海中外媒體學術沙龍指出,如果從今年初經濟表現來看,外資流入減少不會持續太久。對於外資擔憂反間諜法,他說,反間諜法應視為中國法治化進程環節,不應該過度誇大。

詹宇波指出,從大陸商務部、外管局公布的數據來看,2023年外資流入確實下降,但他認為如果從其他角度看,不論是與全球外資流出入比,還是與中國2016-2019疫情前對比外資流入對比,中國去年外資流入量仍不算太低。

為什麼去年外資流入中國會減少?詹宇波分析有四個原因:一是全球經濟不景氣;二是地緣政治帶來寒蟬效應,外資企業都要為技術限制與管控早做打算;三是疫情間的衝擊效應仍在,雖然疫情在2022年末結束,但國際航班、移民館簽證申請仍未完全恢復正常,這些對外資都有影響;四是中國經濟發展現處新階段與戰略,中國創新、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明確導向,這是內、外資都要適應的變化。

詹宇波說,未來外資可以注意兩個機遇:一是大陸官方不論中央到地方,對外資一直持開放、歡迎態度;二是要觀察中國新舊動能轉換期間給外資提供新機會與市場環境。他以德國車企福斯為例,該車企一款ID3系列在德國售價是中國市場的兩倍,會導致這種原因,只能理解福斯汽車在陸面臨比德國更高的市場競爭。這意味外資要較好適應參與中國市場,要做到自己本身要創新、提高生產效率。

外界關注中美貿易戰的走向,詹宇波表示,中美貿易最近變化跟當時狀況已經不一樣,近幾年可以看到中國對東南亞、墨西哥貿易額在上升,這代表通過轉口貿易,中美仍保持很強的聯繫。

針對近年有聲音認為中國不需要外資,詹宇波說,先前大陸提出雙循環時,確實有中國發展不需要外資參與的聲音,但他認為,從大陸官方表述可知並非如此,雙循環大戰略跟國內外形勢變化密切相關。此外,沒有任何國家要關上國門,不吸引外資、不涉及國外市場不可想像。美國小院高牆是封閉戰略,相信中國對這一點認識比美國更清楚。

 
庫克:全球蘋果鏈 大陸最重要
記者林宸誼、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蘋果公司執行長(CEO)庫克(Tim Cook)昨(20)日現身上海,他在接受採訪時對中國大陸在蘋果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給予高度評價,他說:「對於蘋果的供應鏈來說,我認為沒有比中國更為重要的地方了。」

庫克並指出,在過去的30年裡,蘋果一直在不斷擴展在中國大陸的供應鏈,並且持續增加投資,以確保其高效運作。

庫克昨日下午與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上海蘋果中國總部會面。據澎湃新聞報導,當天,比亞迪電子、藍思科技、長盈精密等蘋果供應商展示了智慧製造技術以及為蘋果生產的零部件和產品。王傳福和庫克一起參觀了比亞迪的展台。

蘋果上海第八家直營店「Apple 靜安店」今(21)日開幕,外界預料庫克不僅將親自站台,還將參加24日至25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被問及iPhone在人工智慧(AI)方面有何進展時,庫克指出,AI 已經運用在蘋果產品上,例如Apple Watch的摔倒檢測、iPhone預測性文本輸入等功能,都是由 AI 完成驅動。他重申:「蘋果的生成式 AI,在今年晚些時候會有新聞宣布。」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表示,一年一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將於本月24日至25日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計劃出席,但不會像往年般,與來訪的外資企業行政總裁和管理層會面。消息指出,論壇細節仍在敲定,最終可能有變。而過往論壇的常客,包括庫克和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達里奧(Ray Dalio)等。

庫克此行正值iPhone在大陸銷量放緩之際。根據Counterpoint此前報告,2024年前六周iPhone在大陸銷量年減24%,讓蘋果在大陸智慧手機市場占有率排名跌至第四。

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Mengmeng Zhang分析,蘋果在高階市場面臨來自華為的激烈競爭,同時也受到OPPO、vivo和小米等公司激進定價的擠壓。

儘管iPhone在大陸銷量屢傳疲軟,但無礙於蘋果繼續擴大銷售通路。據國際金融報引述訊息,Apple靜安店將成為大陸最高規格的蘋果旗艦店,其占地面積約3,835.24平方公尺(約1,160坪),投資金額達人民幣8,340萬元。且該門店將成為第二家全球旗艦店,零售等級將僅次於紐約第五大道的全球蘋果旗艦店。

蘋果在大陸共有46家直營門店,分布於23個城市,其中,北上廣深共有16家門店,上海有八家。

 
騰訊失色 去年淨利減39%
記者黃雅慧、林茂仁/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騰訊控股昨(20)日發布去(2023)年度財報,全年營收為人民幣6,090.15億元(約新台幣2.68兆元),年增10%;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人民幣1,152.16億元(約新台幣5,100億元),年減39%,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幣12.19元。

值得留意的是,騰訊宣布將股份回購規模翻倍,從2023年的490億港元(約新台幣2,000億元)增加至2024年的超1,000億港元(約新台幣4,080億元)。

騰訊去年第4季營收人民幣1,551.96億元,年增7%,略遜市場預期;單季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人民幣270.25億元,年減75%。

騰訊並建議派發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股息每股3.40港元,約等於320億港元,增長42%。

在外界關注的遊戲業務方面,騰訊2023年網路遊戲業務營收人民幣1,799億元,年增5.4%。且2023年國際市場營收在騰訊遊戲占比首次提升至30%,代表國際市場成為騰訊遊戲的新增長引擎。

騰訊表示,2023年公司在多個產品和服務上取得了突破,視頻號的總使用者使用時間翻倍,廣告AI模型的改進顯著提升了精準投放的效果,國際市場遊戲在遊戲收入占比達到30%新高。

具體來看,2023年騰訊小遊戲的總流水(玩家在遊戲中花費的金額)增長超過50%。

 
陸製Model Y 最高漲價10萬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特斯拉中國宣布,從4月1日起,大陸國產Model Y將漲價人民幣5,000元;同時,該車現行的人民幣8,000元官方現車保險補貼政策、最高人民幣10,000元的車漆減免政策也將在3月31日到期。

也就是說,大陸Model Y本次調價實際漲幅最高可達人民幣2.3萬元(約新台幣10萬元)。

至於為何要突然漲價,有分析認為,類似的情況此前已經發生過,很顯然是為了「逼單」,不出意外,接下來這些天,特斯拉銷量會有一個較為明顯的提升。

特斯拉此次並未直接漲價,而是提前十天宣布。汽車分析師劉昊告訴成都商報旗下部門官方帳號「紅星資本局」,這一波操作可能還是為了促銷,最高人民幣2.3萬元的漲價幅度足以讓觀望的潛在顧客感到焦慮,進而下決心購車。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Emmanuel Rosner在一份投資者備忘錄中表示,鑒於Model Y的庫存持續偏高,該機構認為特斯拉預告未來提價是為了刺激本月的銷售,而不是堅實需求的跡象。

今年以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大陸市場滲透率和消費者認可度的進一步提升,為進一步提升銷量、搶占更多市占,包括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廣汽本田等外資車企、合資車企,以及以比亞迪、理想等領銜的大陸本土自主品牌車企,掀起了新一輪的價格競爭。

在大陸市場漲價前,特斯拉Model Y已經在歐美市場調價。

特斯拉上周五宣布,自4月1日起,Model Y在美國市場的價格上漲1,000美元。隨後,特斯拉又宣布,自3月22日起,部分歐洲國家的Model Y車輛價格將上漲約2,000歐元。

 
慢性疾病核心根源!醫:胰島素抗性指數是警訊
胰島素是體內維持血糖恆定的重要荷爾蒙,但若身體產生胰島素阻抗開始不易控制好血糖,會進一步形成糖尿病、影響心血管健康。醫師提醒,胰島素阻抗意即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是罹患糖尿病的警訊,不可不慎。

從地球連線到太空站 醫生動模擬手術
地球上的外科醫師與研究團隊10日透過遠端遙控儀器,操作國際太空站(ISS)上的微型機器人「spaceMIRA」於太空軌道上進行了史上第一項模擬手術,接受手術的模擬組織是由橡皮筋製成。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