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

比起回應對手,站穩自己的戰場更重要

若無法正確顯示 請點選這裡查看

最新出刊報

1896期|2024.03.14


劉佩修

商業周刊 總編輯

收掉一個成立十年的部門,把眾所矚目的計畫丟進灰燼,打自己的臉,你做得到嗎?

這很挑戰人性。許多企業明知某計畫前景堪慮,也不敢撤掉,裡面有諸多考量——人情壓力、制衡對手、心疼成本或老闆面子問題。導致明知有錯,卻難以收手。

這可用三個經濟學原理來分析。一是害怕浪費資源的心理,稱為「損失憎惡」;二是不願正視「沉沒成本」,它是指過去支付的金額,已發生且不可回收。

第三是「預期成本」,它是沉沒成本的對照組,意指若採取某項行動,就可能發生或改變的成本,並對利害關係人帶來正面或負面的結果。

若把焦點放在未來,應關注預期成本,但實情是,人們會陷入沉沒成本謬誤,做出錯誤決定。

近期,蘋果執行長庫克為這些概念,做了很好的演示。

十年前,蘋果宣示進軍電動車領域,還一度從特斯拉大舉挖角工程師,但該團隊近期解散,近兩千名工程師與經費轉往AI領域。

ChatGPT問世後,科技巨頭均大力擁抱AI,唯獨蘋果無聲無息,此時它才宣布擁抱AI,豈不太慢?

為解開此謎題,主筆何佩珊與侯良儒聯手拆解,發現這是蘋果不得不的選擇。

它在汽車領域碰到逆風——它的供應鏈管理、外包模式,無法複製到汽車產業;中國平價車席捲全球,連特斯拉也陷入苦戰;蘋果未掌握電動車關鍵技術,導致它無法取得超額利潤。

反觀蘋果投注AI,有獨門優勢——它有全球數以億計的終端裝置、完整的生態系,而「果粉」又是一群願意等待、不願將就的人,這讓蘋果有底氣比別人慢,卻一定要夠好。

顯然對庫克來說,電動車是沉沒成本,AI是預期成本。

蘋果很少隨話題起舞,被它放棄、延後的案子,更比比皆是。它曾撤銷投入十年的蘋果電視計畫;直到元宇宙都退燒了,它才推出頭戴式裝置,顯得慢半拍。

不僅蘋果,科技巨頭面對AI,看似爾虞我詐的背後,都是鞏固本命區的務實盤算。我們面對新技術橫空出世,該怎麼思考?「比起回應對手,站穩自己的戰場更重要,」這是佩珊的結論,也跟商周讀者分享。



專題報導


不可錯過


限時免費讀







立即下載商周Plus APP,隨時獲取新知識!

此郵件是系統傳送,請勿直接回覆

商周官網 | 客服中心 | 取消訂閱

Copyright © 1999-2023 Business Weekly a division of Cite Publish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周聯絡處: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2樓
客服電話:(02)2510-8888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9:00~18:00 (例假日除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