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放射治療好可怕?專家為你解迷思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9/14 第 850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放射治療好可怕?專家為你解迷思
   
 
放射治療好可怕?專家為你解迷思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2期 文/張玉櫻】

放射治療的副作用也和照射劑量有關,像是淋巴癌,所需要的治療劑量很低,因此沒有很明顯的副作用;若是頭頸癌、攝護腺癌要達到根治,就需要很高的劑量,較容易出現副作用。所以不需要拿別人不相關的治療經驗來投射到自己身上。

一般人聽到要做放射治療,普遍會覺得「好可怕」,那是因為對它不了解才會擔心害怕,其實放射治療在癌症初、中、晚期各有其重要的角色,本文就由專家帶你來認識它。

什麼是放射治療?

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王聿農表示,首先要知道治療癌症的方式有三大類:手術、放射治療、藥物治療(包括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手術和放射治療屬於局部治療,目的是清除腫瘤本身及其可能擴散到的鄰近區域;藥物治療則是全身性治療,除了對腫瘤本身有殺傷力之外,還能控制或預防遠端轉移。

放射治療(簡稱放療)是利用具有穿透力的高能量X光,針對身體特定部位,在儘量不傷害正常細胞的情況下將癌細胞殺死。俗稱「電療」,所謂的電不是讓電流穿過身體,是因為X光的台語叫做「電光」,所以,放射治療就被一般民眾稱為電療。

王聿農指出,幾十年前提到放射治療,大家都會聯想到鈷60,是當時放射治療的主力。鈷60本身是放射性物質,是穿透性比較差的放射源,若要讓位於身體深處的腫瘤接收到足夠的放射線劑量,身體表面會累積更高的劑量,對身體的副作用大,近二十年來已甚少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直線加速器」,本身不含放射性物質,是藉由電流當場製造出來的放射線,能量高、穿透力強,體表的劑量就相對低很多,同時配合精確的電腦輔助計劃與技術,可大幅提高效能、降低副作用。

放療在治癌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王聿農說,有的患者會認為要做到電療是不是已經沒救了?其實放射治療絕非只在癌症末期才會用到,在癌症治療的各個階段都有它扮演的重要角色:

◎手術前縮小腫瘤

例如直腸癌,在腫瘤較大的狀況下,常會在術前先採用化療合併放療的方式來縮小腫瘤體積,以便讓之後的手術能進行得更順利,切除得更乾淨。

◎可代替手術

若是腫瘤長在很難切除的位置,開刀根本開不到,或是一旦開刀可能導致患者重殘,例如在腦部重要構造內(像是腦幹)的腫瘤,想要切取一點點都很困難,便需透過放射線來執行手術無法做到的任務;鼻咽癌也是無法開刀,因為開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臉部外觀和吞嚥、發聲功能,因此,鼻咽癌幾乎都使用放射線來治療。

或當癌症屬於早期,而且腫瘤位在比較不會有副作用的位置,又或者患者因本身健康條件不佳(如心肺功能、年紀等)而無法接受手術,可使用放射線將腫瘤消融(ablation),提供另一種不見血且沒有傷口的治療選項。

◎手術後預防復發

如果病情不是屬於早期,例如已經影響到附近的淋巴結,或是腫瘤已經侵犯到鄰近的其他器官或構造,開刀時雖已把肉眼看得到的腫瘤儘量拿掉,但周遭可能還有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存在,這時候就有必要加上放射治療,目的是為了把癌細胞在局部範圍內清除乾淨,避免之後再復發。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術後將取出的腫瘤標本送病理科檢驗,卻發現一些特徵,例如腫瘤入侵微血管、淋巴管或微神經管道,這些都是復發的危險因子,必須加上放射治療來提升根治的機會。

◎緩和症狀

當癌症病情太嚴重或無法治癒時,放療具有症狀治療的功效,例如癌細胞轉移到脊椎,有時會壓迫到脊髓神經,發生疼痛、影響肢體活動,甚至半癱等神經症狀,這時使用放射線照射被壓迫的部位使腫瘤縮小,症狀可望獲得解除,能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

放射治療是如何進行的?

王聿農強調,執行放射治療前有一項很重要的準備工作,就是「定位」。先幫患者的身體做一個固定的模具,像是抽真空之後可以固定身型的床墊,或是可以把頭頸部固定在治療床上的面具。接下來再搭配這些固定器具幫患者掃一組電腦斷層影像,才完成了「定位」。

接著在一張張的電腦斷層影像上描繪出要照射的腫瘤範圍及鄰近的正常器官、組織,再由物理師利用電腦運算出最適當的射束角度和照射量的安排,以達到能盡量拉高投射在腫瘤的劑量,及盡量降低附近正常器官組織的劑量。一般需要數個工作天來完成這項電腦規劃的放射治療計畫,然後通知患者來接受放射治療。

實際執行放療時,患者躺在治療床上維持定位時的姿勢,治療機的機頭會繞著患者旋轉並投射出高能的放射線,治療時患者本身不會有任何感覺、沒有傷口。在治療室中含對位瞄準等前置作業共約10∼15分鐘,實際照射時間只有短短數分鐘。

目前主流的放射治療次數通常會做到二十幾到四十次不等,一般是週一到週五每天做,週六、日休息。治療次數因患者的癌別、期別、照射部位而異。

常見的應用領域

其實放療在大部分的癌症治療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角色,王聿農舉其中幾項簡要說明:

❶頭頸部癌症(如鼻咽癌、口咽癌等)

因為咽、喉部位開刀的代價很大,所以若不適合以手術切除時,放射治療是主要的替代選擇。

❷乳癌

如果是進行乳房保留手術,只切除腫瘤附近的區域,剩下沒有切除的乳房經常還是需要做放射治療來降低復發機率。

❸肺癌

如果是很早期、很小的癌病灶,而且接近身體中間的區域(不是在肺部邊緣),也就是不那麼容易切除的位置,除手術之外,也可考慮使用放射治療;或是肺癌腫瘤壓迫到血管或鄰近器官而引起一些症狀,這時也可利用放射治療來縮小腫瘤、減輕症狀。

❹肝癌、胰臟癌

在無法開刀或手術後有殘存腫瘤的狀況下,可使用放射治療。

❺攝護腺癌

放射線是很主力的治療方式,只有比較早期的攝護腺癌,才能透過手術方式來根治,中期之後即使開刀也不易開乾淨,常會直接改採放射治療。

可能面對的副作用

副作用是許多患者及家屬最擔心的問題,王聿農指出可區分成以下兩種:

◎可恢復的副作用

以頭頸癌而言,患者接受放療可能導致皮膚發紅、脫皮,嚴重時會有濕濕的傷口,這都視劑量、體質而定,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除了表皮之外,內部的口腔、喉嚨,凡照射到之處,都可能隨著劑量越累積越高,產生黏膜破、吞嚥疼痛等現象,這些都是短期的副作用,放射治療期間才會產生,停止治療之後大約一、兩週,破掉或潰瘍的傷口就會復原,所以屬於可恢復的副作用。

那麼為何放療會造成口腔黏膜和皮膚破損呢?因為口腔黏膜和皮膚細胞會不斷地汰舊換新,在放射治療時,新生的細胞受到壓抑,當舊細胞掉光之後,替換的新生細胞還來不及長出來,於是看起來便像是一個傷口。

◎不可恢復的副作用

同樣以頭頸癌為例,唾液腺在放射治療時被破壞之後就無法完全恢復,口水變少是常見的副作用,若一開始接受治療前口水量是100%,治療結束時可能只剩20∼30%,再過半年也許慢慢恢復到原本的50∼60%,但就是無法恢復到100%,因此是屬於不可恢復的副作用。

常見的疑問與迷思

Q1放療前中後要注意哪些事項?

王聿農提醒,如果照射部位是頭頸部、消化道,可能會影響食慾或因黏膜破損導致進食疼痛與困難,因此,治療前的一段時間應多攝取飲食,以囤積足夠的營養。

此外,頭頸部完成放療之後,可能影響到細微肌肉而導致吞嚥不如以往流暢,較容易嗆到,所以,患者可在放療前先前往復健科諮詢,持續練習此區域的復健運動,可降低治療後所引發的上述問題。

放療期間不要洗掉身上的記號線,那是上治療檯時對位用的。如果是頭頸癌要多注意口腔清潔,因為照射期間與治療之後口水量會變少,比較無法將口腔中的細菌沖刷掉。建議將開始放療後所產生的不舒服記錄下來,在治療期間每週一次的例行門診時拿出來和醫師討論。

治療結束之後需按指示進行追蹤檢查,並進行必要的復健。

Q2放療會將好壞細胞都一起殺死嗎?

在放射線照射的當下,治療範圍內的正常細胞雖也會受到損傷,但癌細胞會被殺死得更多,況且損傷和滅亡不一樣,正常細胞有修復傷害的能力,如同汰舊換新一般,放療結束之後會恢復正常的生長速度,再長出好細胞,並不會被放療所根除,所以不需要太在意。

Q3別人出現的副作用,自己也會有嗎?

患者常會有這樣的問題,看到別人做放射治療之後,皮膚變黑像燒焦一樣,會直覺認為做放療就是有這樣的副作用。王聿農強調,這觀念需要釐清,前文提過放射線是局部的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和治療位置有絕對的關係」,例如照射腦部以外的位置,就不會有落髮的副作用;若是照射體內深部的腫瘤,也不會有皮膚方面的副作用。

此外,副作用也和照射劑量有關,像是淋巴癌,所需要的治療劑量很低,因此沒有很明顯的副作用;若是頭頸癌、攝護腺癌要達到根治需要很高的劑量,較容易出現副作用。所以不需要拿別人不相關的治療經驗來投射到自己身上。

Q4同樣的疾病,為何有人需要做放療,有人不需要?

王聿農認為,這可依四個方面來說明:

❶和疾病的病情期別有關,嚴重程度不同,選擇的治療方式也會不一樣。

❷即使是同樣的癌、同樣的期別,但治療上也是有所選擇,以攝護腺癌來說,早期可以選擇開刀,也可以選擇放療。

❸有些情況是與手術開完之後病理的檢驗結果有關,如果發現不好的特徵,暗示著日後的復發率高,就可能需要再加上放射治療。

❹和患者本身條件及意願有關,例如患者就是不想開刀,或是本身的健康條件不允許患者開刀,那就只好選擇不開刀的治療方式。

Q5放療期間會使周遭的人受輻射影響嗎?

王聿農指出,這其實屬於核子醫學科的範疇,核醫科的診斷或治療方式,是把核種(帶放射線的物質)注射到血管內而遍佈全身,例如骨骼掃描、碘131甲狀腺治療,因此,會有讓周遭的人受到輻射影響的疑慮。

而放射腫瘤科的治療方式是當患者進到治療室,打開直線加速器按下開始鍵之後,放射線才會產生、才會穿過身體,當關閉機器之後,整個空間就沒有放射線了,在患者體內也不會留存任何放射物質,患者可安心的與人正常互動。所以,在放療期間沒有「輻射影響他人」的問題。

Q6接受放療時需要住院嗎?

放療過程大約只有十幾分鐘,做完即可返家,不需要住院;除非同時進行化療,可能需要密切監控身體狀況,才會安排住院。

Q7放療期間可以上班嗎?_

絕大多數是可以的,除非副作用嚴重、感覺身體虛弱,或定期的抽血檢驗發現患者的白血球數值太低、不適合接觸人群,就會建議在家休養,其他狀況是不太會受到影響的。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62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